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诊断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冯梅晶 任新平 +4 位作者 李军建 郑丽丽 张璐 詹维伟 杜奕岩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4-1309,共6页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 目的 分析肾脏乏血供肿瘤的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探讨2种方法联合应用在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13日至2022年10月26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及其无锡分院经术后病理确诊、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的99例患者的104个肾脏乏血供肿瘤[包括76个良性病灶(良性组)和28个恶性病灶(恶性组)]的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资料。通过常规超声观察病灶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形态、病灶内部及周边血供情况,通过超声造影观察病灶的灌注方式、消退方式、灌注均匀性及有无环状增强征象。以病理结果或CT/MRI增强并长期随访证实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特征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间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灶的内部回声、造影剂消退方式和环状增强征象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恶性组多为男性患者(78.6%,22/28),年龄较大[(58.29±11.76)岁],病灶多为低回声(64.3%,18/28),超声造影以快退为主(60.7%,17/28);良性组多为女性患者(55.3%,42/76),年龄较小[(50.64±14.88)岁],病灶多为高回声(64.5%,49/76),超声造影以同退为主(56.6%,43/76)。超声造影表现为环状增强的3个(10.7%,3/28)病灶均为恶性。环状增强+低回声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82.7%)、特异度(88.2%)较高,环状增强+低回声+快退的诊断灵敏度(85.7%)和阴性预测值(92.3%)较高。结论 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肾脏乏血供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环状增强对诊断肾脏乏血供恶性肿瘤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当这一征象并不显著而常规超声表现为低回声或超声造影表现为快退者,应高度警惕恶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肾肿瘤 乏血供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