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肌痉挛中的康复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潘文秀 谢青 +1 位作者 顾琳 牛传欣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2期58-62,共5页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肌痉挛为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卒中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其痉挛发生率甚至可超过40%。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 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给家庭、社会造成沉重负担。肌痉挛为脑卒中后遗留的主要运动功能障碍之一,卒中时间超过3个月的患者其痉挛发生率甚至可超过40%。近年来,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作为一项安全、无创、有效的神经康复治疗技术在临床上逐渐被推广。目前,国内鲜有关于rTMS在脑卒中后肌痉挛中的康复应用的综述报道,本文将对此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脑卒中 肌痉挛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疗效分析
2
作者 于哲一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3期1086-1087,共2页
目的探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目的探析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划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与观察组(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4周、治疗后6周的临床积分分别为(1.41±0.8)、(O.45±0.2);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3%、77.55%,2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具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术后康复采用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效果,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应全面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电脑中频治疗仪理疗 术后康复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0
3
作者 章惠英 金娜 +5 位作者 章雅青 谢青 袁莉 徐云 过筠 袁晓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2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A组和B组,第1~3周A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B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两组均不进行系统...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32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的奇、偶数分为A组和B组,第1~3周A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B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第4~5周两组均不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及运动想象疗法(洗脱期);第6~8周B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A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末、5周末和8周末采用Berg平衡量表对患者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A、B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末,A、B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且A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优于B组(P<0.05);治疗5周末,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3周末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均较治疗5周末改善(P<0.01),且B组Berg平衡量表评分优于A组(P<0.01)。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辅以运动想象疗法,可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康复训练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 偏瘫 平衡功能 康复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PD合并认知功能损害与阿尔兹海默病的关系 被引量:7
4
作者 於苏莉 周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7-120,共4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在普遍接受的说法是阻塞性肺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血氧浓度下降和(或)血碳酸浓度升高,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缺氧的应激条件下,机体应答释放出一系列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导致认知功能损害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在普遍接受的说法是阻塞性肺功能障碍导致机体血氧浓度下降和(或)血碳酸浓度升高,对神经细胞造成损伤,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缺氧的应激条件下,机体应答释放出一系列炎症因子损伤作用于内皮细胞,随后造成神经元的损伤。近年的研究指出,慢性缺氧也是阿尔兹海默病的高危因素之一。鉴于COPD合并认知功能损害与阿尔兹海默病之间存在的共同危险因素,该文对二者的相关性作简要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认知损害 慢性缺氧 内皮功能紊乱 阿尔兹海默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型与散发型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峻淋 曹立 +1 位作者 王瑛 陈生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探讨家族型与散发型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分析并评价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5例共济失调患者(家族型29例,散发型66例)的临床资料,应用ICA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 目的探讨家族型与散发型共济失调的临床特征,分析并评价国际协作共济失调评估量表(ICARS)对共济失调患者的实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收集95例共济失调患者(家族型29例,散发型66例)的临床资料,应用ICAR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ADL-BI)对27例能够配合门诊随访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95例中43例(45.26%)以行走不稳、17例(17.89%)以隐匿性双侧下肢乏力为首发症状,均累及多系统,家族型与散发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ARS评分与患者发病年龄及首发症状无相关关系(r=0.330,P=0.880;r=0.450,P=0.740),而与ADL-BI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972,P=0.000)。ICARS各单项评分与总评分之间相关性良好,但部分单项评分之间相关系数较高,存在重复性。结论家族型与散发型共济失调患者多以行走不稳、隐匿性双侧下肢乏力发病,累及多系统。ICARS评分能够有效地反映家族型与散发型共济失调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可作为临床评估和病程随访的有效量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性共济失调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