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与动脉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
作者 左君丽 常桂丽 +1 位作者 葛茜 初少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19-1624,共6页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度无创性检测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5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0例(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211例(高血压+肾病组)。采用动脉僵硬度...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度无创性检测指标对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以54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30例(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脏病211例(高血压+肾病组)。采用动脉僵硬度无创性检测方法,对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 PWV)及大、小动脉弹性(C1、C2)进行测定,同时行脉搏波分析(PWA),并经颈动脉超声检查测定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与高血压组比较,高血压+肾病组患者高龄、高血压病程长、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较高(P<0.01),而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较低(P<0.05)。在调整年龄、心率、病程、吸烟和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及肱动脉收缩压之后,高血压+肾病组动脉僵硬度指标中的c-f PWV显著高于高血压组(P<0.05)。随着e GFR的降低,两组cf PWV和IMT均逐渐增高(P<0.01),C2降低(P<0.01);调整心血管危险因素之后,cf PWV与e GFR呈负相关(r=-0.085 1,P=0.02)。将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作为二分类变量,进一步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f PWV每增加1个SD(3 m/s),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慢性肾脏病的危险度增加1.50倍。结论原发性高血压伴慢性肾脏病时cf PWV明显增高。cf PWV可作为高血压发生慢性肾脏病风险的预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僵硬度 原发性高血压 慢性肾脏病 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 动脉弹性 内膜中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降压目标值的讨论——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解读
2
作者 许建忠 王继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1-4,共4页
合理的降压目标值是高血压治疗的关键。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调整降压目标值为<130/80 mmHg,建议强化降压。本文就该指南调整降压目标值的依据及其由此带来的一些争议进行解读。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 降压目标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诊断高血压白大衣现象与隐匿现象的标准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胡哲 陈歆 +4 位作者 常桂丽 李明春 陈静 初少莉 王继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70-1374,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诊断高血压白大衣现象与隐匿现象的不同方法。方法·选择未服药正常高值者[收缩压/舒张压为(130~139)/(85~89) mmHg(1 mmHg=0.133 kPa),n=46]、1~2级高...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诊断高血压白大衣现象与隐匿现象的不同方法。方法·选择未服药正常高值者[收缩压/舒张压为(130~139)/(85~89) mmHg(1 mmHg=0.133 kPa),n=46]、1~2级高血压受检者[收缩压/舒张压为(140~179)/(90~109)mmHg,n=187]与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n=41),共274例;采集其临床特征与实验室数据,测量诊室血压,进行ABPM,以诊室血压与日间动态血压差值95%和5%百分位数分别作为诊断高血压白大衣现象与隐匿现象的切点,并与经典诊断方法比较。结果·采用经典诊断方法,未治疗与已治疗诊室高血压患者之间白大衣现象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11.2%vs 7.3%,P=0.460);未治疗2级高血压患者白大衣现象患病率显著高于1级高血压患者(20.0%vs8.5%,P=0.033),但白大衣高血压在该2组未治疗高血压之间无显著差异(2.2%vs 7.0%,P=0.230);正常高值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患病率为73.9%,已治疗高血压患者隐匿性未控制高血压患病率为4.9%。若以所有受试者诊室血压与日间动态血压差值95%百分位数(≥20.50/20.50 mmHg)和5%百分位数(≤-18.67/-6.00 mmHg)分别作为高血压白大衣现象与隐匿现象的诊断切点,治疗组与未治疗组之间白大衣现象患病率无显著性差异(12.2%vs 9.1%,P=0.543);但未治疗2级高血压组高于1级高血压组(24.4%vs4.2%,P=0.000);隐匿现象患病率在血压正常高值组(15.2%)、未治疗(5.9%)与已治疗高血压组(12.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诊室血压与日间动态血压差值95%和5%百分位数作为高血压白大衣现象与隐匿现象的一种诊断方法有其合理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室血压 动态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 隐匿性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脑卒中角度解读2017美国高血压指南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歆 王继光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10期12-19,共8页
本文从脑卒中角度解读《2017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及管理指南》,该指南下调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降低了治疗目标值,强调早期预防及干预,对我国脑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 脑卒中 高血压 指南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L-C/HDL-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6
5
作者 李明春 初少莉 +1 位作者 左君丽 曾一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至2011年共4 7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冠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n=3 402),冠脉狭窄<50%为对照组(n=1 349)。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1支... 目的探讨血脂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5至2011年共4 7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2组,冠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n=3 402),冠脉狭窄<50%为对照组(n=1 349)。冠心病组根据病变血管支数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及3支以上病变3个亚组。测定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LDL-C/HDL-C比值。比较上述指标在各组间的差异,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LDL-C/HDL-C比值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TG、TC、LDL-C水平及LDL-C/HDL-C比值升高,HDL-C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组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LDL-C/HDL-C比值逐渐升高(P<0.001),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LDL-C/HDL-C比值呈正相关(R=0.25,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LDL-C/HDL-C比值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DL-C/HDL-C比值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DL胆固醇 HDL胆固醇 脂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