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迫症决策功能的神经机制和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周月 金海燕 +2 位作者 孙伯民 张陈诚 占世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42-1045,共4页
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致残性神经精神障碍,从神经生物学基础而言,其与大脑的一些重要脑区如眶额皮质、前扣带皮层有关。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表明与决策功能相关的脑区有眶额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等。由此可见,强迫症与决策功能有一定... 强迫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致残性神经精神障碍,从神经生物学基础而言,其与大脑的一些重要脑区如眶额皮质、前扣带皮层有关。同时,神经影像学研究也表明与决策功能相关的脑区有眶额皮质、背外侧前额叶等。由此可见,强迫症与决策功能有一定的神经生物学相关性。决策功能受损是强迫症的典型临床表现,而且强迫症的发病与异常决策功能也有相关性。通常决策可分为风险模糊下决策和风险明确下决策,常用的评估前者的任务主要是爱荷华博弈任务,评估后者的有色子任务等。该文对强迫症中决策功能的神经机制和评估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决策功能 眶额皮质 爱荷华博弈任务 色子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8
2
作者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疾病外科治疗联盟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 +5 位作者 赖伊杰 孙伯民 陆林 王高华 王伟 张建国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85-402,共18页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由全国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3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神经外科手术在精神疾病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涵盖疾病包括: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由全国神经外科、精神科等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专家共识根据截至2023年12月发表的临床研究并基于循证医学标准,发布神经外科手术在精神疾病临床中的治疗方案推荐,涵盖疾病包括: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双相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物质使用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等。本专家共识介绍了临床上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精神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初步规范了治疗流程和操作技术,旨在为从事精神疾病外科治疗的临床工作人员制定外科治疗技术应用的专业标准,最大程度上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该治疗技术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学 精神病学 神经调控 专家共识 难治性精神疾病 强迫症 抑郁症 抽动症 双相障碍 神经性厌食症 物质使用相关障碍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侵入式脑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影响: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木兰 王丽萍 +1 位作者 胡柯嘉 贺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4-591,共8页
目的探索非侵入式脑刺激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有效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5个数据库中关于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治疗帕金森病且结... 目的探索非侵入式脑刺激措施改善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的有效性。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5个数据库中关于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治疗帕金森病且结局指标包括执行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预先确定的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比较3种非侵入式脑刺激干预措施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使用标准化均数差(SMD)及95%贝叶斯可信区间(CrI)汇总结果,通过累积排序曲线下面积(SUCRA)对各干预措施的疗效进行排序。结果共纳入20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809例帕金森病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有显著改善效果(SMD=0.16,95%CrI 0.01~0.32)。各干预措施疗效的概率排序结果显示,对帕金森病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排序为经颅磁刺激>经颅交流电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对照(SUCRA分别为0.72、0.61、0.41、0.25),经颅磁刺激最有可能是疗效最佳的干预措施。结论目前的有限证据显示,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的执行功能有直接的改善效果。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影响,上述结论需进行更进一步的高质量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执行功能 非侵入式脑刺激 经颅磁刺激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长期随访(24例报告)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小小 孙伯民 +2 位作者 李殿友 占世坤 曹春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751-754,共4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手术前后的主要症状、体重身高指数(BMI)、月经及相关精神科量表评分等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手术对神经性厌食症的影响。结果术后患者BMI...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4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手术前后的主要症状、体重身高指数(BMI)、月经及相关精神科量表评分等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手术对神经性厌食症的影响。结果术后患者BMI指数显著升高(配对t检验,t=16.84,P<0.0001);Y-BOCS、HAMA、HAMD及ADL量表手术前后的中位数比较有显著差异(21.0 vs.3.5,16.0 vs.4.0,20.5 vs.5.5,16.5 vs.14.0);术前有体像障碍者19例,术后为9例(M=5,P=0.002);术前仅4人能坚持工作学习,术后该值上升为19例(χ2=4.49,P=0.034),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向双侧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神经性厌食症有效,是该症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抢救极低体质量患者生命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性厌食症 手术治疗 内囊前肢毁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脑磁图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詹飞霞 曹春燕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79-983,共5页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 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是一大类具有突发性、反复性、自限性等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发作间期,常规生化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通常无明显异常。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脑磁信号、监测脑电活动的电生理工具,可通过超导量子干涉仪对人脑进行非侵入性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已逐渐应用于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及大脑高级活动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该文主要对癫痫、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偏头痛等常见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的MEG应用及研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疾病 癫痫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 偏头痛 脑磁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的无意识过程中海马神经信号的动态变化
6
作者 任梦 贾建 胡柯嘉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7-593,共7页
医学上通常认为皮层下脑区与人的意识和行为相关,该文通过对比人的海马脑区局部场电位信号在麻醉过程中的不同动力学特征,分析被试者在清醒和无意识状态下的表现差异。使用颅内立体定向脑电图记录了6名癫痫患者在异丙酚诱导麻醉过程中... 医学上通常认为皮层下脑区与人的意识和行为相关,该文通过对比人的海马脑区局部场电位信号在麻醉过程中的不同动力学特征,分析被试者在清醒和无意识状态下的表现差异。使用颅内立体定向脑电图记录了6名癫痫患者在异丙酚诱导麻醉过程中海马局部场电位信号并进行功率谱密度估计,通过混沌吸引子形态、样本熵以及互信息对清醒状态和意识丧失状态下的表现进行比较和区分。结果显示,异丙酚全麻导致海马局部场电位信号多个频带的活动发生变化,从清醒状态向意识丧失状态转换过程中,吸引子形态会变得更加扁平。在意识丧失状态下,海马局部场电位信号具有更小的beta频带样本熵以及更小的自互信息衰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区 局部场电位 全身麻醉 癫痫 异丙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电极术后位置规律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滔 张陈诚 +2 位作者 李殿友 孙伯民 傅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4-69,共6页
目的·探讨经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电极显示差异的潜在规律与成因分析,... 目的·探讨经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后,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与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对电极显示差异的潜在规律与成因分析,为优化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功能神经外科接受DBS治疗的PD患者49例,分别获取术后3~5 d的CT及3~6个月长期程控期间采集的MRI影像,比较短期CT联合术前MRI的融合影像、长期MRI影像对电极末端触点位置的显示差异。结果·共获取50组术后CT融合影像与术后MRI影像,右侧电极在2种影像显示的空间差距为1.36(0.98,1.70)mm(P=0.021),左侧电极的空间差距为1.28(0.99,1.88)mm(P=0.006)。双侧电极在术后长期与短期相比均存在向内侧、后方、底部与脑组织发生相对位移的趋势。结论·术后电极位移的潜在趋势能够为建立脑漂移模型并优化手术植入电极位置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磁共振成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靶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4
8
作者 徐佳婷 张陈诚 汤义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0-314,共5页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个体最佳刺激靶点选择尚缺乏一致标准。临床研究已证实和尝试的DBS靶点中,胼胝体扣带回、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伏隔核研究相对成熟,其抗抑... 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深部脑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对难治性抑郁症具有一定疗效,但个体最佳刺激靶点选择尚缺乏一致标准。临床研究已证实和尝试的DBS靶点中,胼胝体扣带回、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伏隔核研究相对成熟,其抗抑郁效果较明确且相对安全,内侧前脑束靶点具有一定潜力,丘脑下脚、外侧缰核和终纹床核等靶点多为小样本病例报告,缺乏重复性研究支持。因难治性抑郁症异质性大,且DBS为有创治疗,目前研究存在一定挑战。而结合临床特点和生物学标识的个体化、精准化刺激靶点是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电刺激 难治性抑郁症 重性抑郁障碍 治疗 靶点 胼胝体扣带回 腹侧内囊/腹侧纹 状体 伏隔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吕鑫 叶匡浩 +1 位作者 王宇涵 孙伯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75-681,共7页
脑深部电刺激是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新兴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概述了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的诸多潜在靶点,归纳了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这些靶点包括胼胝体下扣带回,伏隔核,腹侧内囊和腹侧纹状体区域,内侧前脑束等区域。在这些研究... 脑深部电刺激是难治性抑郁障碍的新兴治疗手段之一。本文概述了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的诸多潜在靶点,归纳了相关临床研究的结果。这些靶点包括胼胝体下扣带回,伏隔核,腹侧内囊和腹侧纹状体区域,内侧前脑束等区域。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结合相关基础研究,在突触可塑性、神经电生理、神经环路及神经递质等层面进一步讨论了脑深部电刺激发挥治疗效果可能的机制,并对其进一步推广的应用潜力做出评估和展望。结合现有临床研究结果和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多靶点联合刺激可能是提高脑深部电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胼胝体下扣带回 腹侧内囊/腹侧纹状体 杏仁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