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西格玛原理在提高儿科门急诊静脉注射患儿家长满意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齐放 王健 +3 位作者 徐莲瑛 王佩珍 朱红霞 王晓宁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7年第07B期10-12,35,共4页
目的运用六西格玛原理,将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作为一个工作流程,寻找静脉注射的各个环节以及有可能影响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设计数据收集表,收集影响静脉注射满意度... 目的运用六西格玛原理,将儿科门急诊静脉输液作为一个工作流程,寻找静脉注射的各个环节以及有可能影响患儿家长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患儿家长满意度,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通过设计数据收集表,收集影响静脉注射满意度的各个因数以及对结果的影响程度,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出结论。结果215例样本中,满意选项177例,不满意选项38例,占总调查人数的17.67%;在不满意选项中护士的技术占首位,为52.6%;一次穿刺成功率、护士的表情和态度、注射持续时间对家长满意度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制定改善护士行为的一系列具体方案和措施,规范操作流程,提高服务和沟通能力和水平;提高护士的静脉穿刺水平,一针见血;改善注射流程,提高技术操作的能力和速度,缩短注射持续时间,以提高儿科门急诊静脉注射患儿家长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西格玛原理 儿科门急诊 静脉注射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2013年上海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病毒病原学哨点监测及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严华杰 盛军 +4 位作者 董蔚 钱丹 刘嘉 姚福家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常年监测分析上海市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 389例鼻咽分泌物,多重逆转录PCR法(Multiplex RT-PCR)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 目的常年监测分析上海市南翔地区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病原学情况。方法采集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4 389例鼻咽分泌物,多重逆转录PCR法(Multiplex RT-PCR)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包括流感病毒(FLU)、副流感病毒(PI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人博卡病毒(HBOV)、人冠状病毒(Cov)、肠病毒(EV)、人偏肺炎病毒(HMPV)、鼻病毒(HRV)。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同时多重逆转录PCR法检测9种呼吸道病毒。结果 4 38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分泌物标本中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为34.8%(1526/4389),前3位病毒依次为FLU 10.3%(453/4389)、RSV 7.3%(320/4389)和PIV 6.2%(274/4389);2种及2种以上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273例(6.2%)。不同年龄组病毒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91,P<0.001),学龄组儿童检出率最低为23.4%,其余3组检出率均≥35.0%;RSV、HRV在婴儿组检出率均较高;FLU在学龄组儿童中检出率较高为13.6%。儿童喘息性疾病中存在较高的病毒检出率,其中RSV检出率14.8%(30/204),其次为HBOV 13.8%(28/204)。同期采集无呼吸道感染症状儿童鼻咽分泌物标本123例,病毒检出率6.5%(8/123),与呼吸道感染组病毒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0,P<0.001)。结论在连续7年的常年检测中,FLU、RSV在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重要地位。不同年龄组病毒检出率存在差异,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有较高的病毒检出率,RSV检出率较高;随年龄增长,总体病毒检出率下降,但流感病毒在大年龄组的检出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RT-PCR 哨点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城郊儿童婴幼儿期多因素暴露与日后哮喘发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董蔚 周莹 +4 位作者 苏雯 盛军 李云珠 俞善昌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9-1143,共5页
目的探讨上海城郊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差异,以及城交儿童幼年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差异与7~8岁时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郊县4所小学784例7~8岁儿童和上海中-t7城区4所小学727例7~8岁儿童进行哮喘发病、过敏原致敏情况调查,以及幼年... 目的探讨上海城郊儿童哮喘发病率的差异,以及城交儿童幼年生活环境等多因素差异与7~8岁时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对上海郊县4所小学784例7~8岁儿童和上海中-t7城区4所小学727例7~8岁儿童进行哮喘发病、过敏原致敏情况调查,以及幼年(3岁内)生活环境暴露因素调查。根据移居上海郊县的年龄将郊县小学儿童分为1岁内移居组和3岁后移居组,比较两组儿童哮喘发病率、调查生活环境情况。结果郊县小学7~8岁儿童哮喘检出率5.7%,低于中心城区同年龄儿童哮喘检出率(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63,P〈O.01)。1岁内移居上海郊县的儿童7~8岁时哮喘检出率为8.o%,与中心城区儿童相近而明显高于3岁后移居上海郊县的儿童(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1,P=O.011)。父母特应质、个人特应质、被动吸烟是城郊儿童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郊县儿童资料显示幼年暴露于家禽、家畜或家养宠物是哮喘发病的保护因素;独生子女、完整的预防接种对城郊儿童均未显示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结论出生早期生活于上海郊县或中心城区的儿童哮喘发病率相近;而学龄前移居上海郊县的儿童哮喘发病率低于早期移居组和中心城区组,提示生命早期环境暴露与哮喘的发病有关,家禽/家畜、家养宠物暴露是其中两个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暴露 吸入性过敏原 致敏 哮喘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RHa治疗女性中枢性性早熟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25
4
作者 倪继红 肖园 +4 位作者 王伟 董治亚 刘祺 陈凤生 王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对改善患者终身高的确切疗效,探讨GnRHa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23例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终止GnRHa治疗后随访(45.0±14.2)个月,观察终身高、月经初潮时间、...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对改善患者终身高的确切疗效,探讨GnRHa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23例女性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终止GnRHa治疗后随访(45.0±14.2)个月,观察终身高、月经初潮时间、月经规则程度、体质指数(BMI),比较了G-P图谱、TW3和身高曲线图三种方法预测终身高的精确度。结果GnRHa治疗(24.3±13.1)个月,平均终身高为(160.3±4.2)cm,与靶身高比较,从治疗前预测身高-1.58±2.02SD增加到-0.01±1.53SD。停止治疗后(11.5±5.5)个月出现或复现月经初潮,月经周期均规则。达终身高时BMI为20.81±2.08。停止治疗时G-P图谱和TW3预测值与实际终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明显高于曲线法的预测值。结论GnRHa治疗ICPP能有效改善终身高,经随访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终身高 预测身高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诊断程序及临床评价 被引量:30
5
作者 邵洁 夏振炜 +1 位作者 李云珠 俞善昌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对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诊断流程进行临床评价,探讨高效的食物过敏诊断程序。方法0~6岁患儿88例,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以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皮肤试验阳性... 目的对IgE介导的食物过敏的诊断流程进行临床评价,探讨高效的食物过敏诊断程序。方法0~6岁患儿88例,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以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进行食物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pricktest,SPT),皮肤试验阳性者检测血清特异性IgE(sIgE)、sIgE阳性者进一步进行双盲安慰剂食物激发试验(doubleblindplacebocontrolfoodchallenge,DBPCFC)证实诊断,sIgE阴性者通过DBPCFC建立或排除诊断。结果88例患儿中SPT(+)者25例,其中SPT(+)sIgE(+)者16例,SPT(+)sIgE(-)者9例;前者经DBPCFC进一步证实为食物过敏的有14例;后者通过DBPCFC建立诊断的3例,排除诊断的6例,根据SPT(+)sIgE(+)或SPT(+)sIgE(-)诊断食物过敏的阳性预计值为87.5%,阴性预计值为77.8%。结论皮肤点刺试验结合sIgE检测有较高的食物过敏确诊率,当前两者不一致时,需要通过DBPCFC建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E 食物过敏 诊断 临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在儿童急性喘息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08
6
作者 俞善昌 盛锦云 陈育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8-261,共4页
小儿哮喘/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治疗时应该考虑下述方式:①最快捷的给药途径为吸入/雾化吸入疗法,可使药物直接吸至下气道和肺,以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伴随的急性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②最速效的救急药物为M3受体... 小儿哮喘/婴幼儿喘息急性发作治疗时应该考虑下述方式:①最快捷的给药途径为吸入/雾化吸入疗法,可使药物直接吸至下气道和肺,以快速缓解支气管收缩及其伴随的急性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较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②最速效的救急药物为M3受体阻断剂/β2-受体激动剂。前者如异丙托溴胺能有效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以发挥解痉作用,后者如沙丁胺醇具有高选择性作用,作用维持时间长,给药途径多,为哮喘急性发作首选的对症治疗支气管弛张药。③最合理的组合雾化液如复方异丙托溴铵雾化液,是异丙托溴胺和沙丁胺醇混合制剂,异丙托溴胺能在整个肺部都起作用,沙丁胺醇为分布在周边小气道的β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激动剂,这两种药物合用可协同增强疗效,除具有该两种药物各自的药理作用外,更起着相辅相成的互补作用。复方异丙托溴铵常采用雾化吸入的雾化液,使用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托溴胺 沙丁胺醇 喘息性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a分析:益生菌在防治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蔚京京 邵洁 +2 位作者 李云珠 俞善昌 夏振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33-437,450,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关于防治特应性皮炎患儿对添加益生菌与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Revman4.3.1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和... 目的系统评价益生菌在预防和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中的效果。方法通过检索相关数据库中关于防治特应性皮炎患儿对添加益生菌与安慰剂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并应用国际Cochrane协作网的系统评价方法Revman4.3.1对其进行系统评价和敏感性分析。结果在检索到的5项临床试验研究中,691例添加益生菌的受试婴儿中有128例发生了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18.5%(95%CI:0.16~0.21),在给予安慰剂的702例婴儿中186例发生了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为26.5%(95%CI:0.23~0.30),OR:0.55(95%CI:0.33~0.90)。仅一项治疗特应性皮炎的试验研究适合meta分析,SCORAD降低的WMD值为6.30(95%CI:0.28~12.32)。结论添加益生菌对预防儿童特应性皮炎有积极的效果,对于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儿童可能也是有益的。更重要的是益生菌对于儿童肠道和全身免疫系统的发育有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特应性皮炎 儿童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式吸入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5岁以下儿童哮喘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臻 陈育智 +8 位作者 陈爱欢 陈坤华 黄英 李云珠 盛锦云 俞善昌 洪建国 李志英 袁艺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方法,选择≤5岁、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症状未完全控制的61例患儿进行吸入治疗。入选者使用哮喘日记的形式每日对哮喘症状分别进行... 目的观察经压缩式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悬液治疗幼儿哮喘的临床疗效及适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方法,选择≤5岁、临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症状未完全控制的61例患儿进行吸入治疗。入选者使用哮喘日记的形式每日对哮喘症状分别进行日间和夜间评分,每周随访1次,总疗程为6周。分别对治疗第1~6周哮喘症状评分进行控制评估,并对周-周之间的评分及控制评估行两两比较。结果症状评分第2~6周各周与第1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第2~6周之间周-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连续应用2周以后患儿的完全控制比例呈明显上升达56.8%,并维持至疗程结束;整个疗程中患儿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经压缩式雾化吸入器吸入布地奈德雾化悬液治疗5岁以下哮喘儿童,可显著提高患儿的哮喘控制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依从性好,值得在儿科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吸入激素 雾化吸入器 布地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苏林 许春娣 +1 位作者 何婉儿 徐樨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4-678,共5页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贴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等效性试验。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上海、北京、广州3所医院儿科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儿腹泻贴、... 目的研究小儿腹泻贴在治疗儿童急性腹泻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阳性药物对照等效性试验。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11月上海、北京、广州3所医院儿科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小儿腹泻贴、蒙脱石散剂治疗,同时均给予口服补液盐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腹泻次数、大便性状以及相关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比较治疗第3天以及第5天的疗效,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果共有197例符合入选条件的患儿完成研究,其中试验组100例,对照组97例。两组患儿的年龄、体质量、性别、治疗前腹泻时间、治疗前大便性状和次数、治疗期呕吐次数以及脱水、发热、哭闹、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第3天和第5天的治疗有效率达97%和10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呕吐的恢复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腹泻贴治疗儿童急性腹泻的疗效与蒙脱石散剂相同,对呕吐的疗效更优,且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腹泻 呕吐 婴儿 中草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因重组生长激素治疗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宇 陆文丽 +4 位作者 杨立础 李温慈 王伟 陈凤生 王德芬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93-395,共3页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的疗效。方法观察27例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患儿,平均年龄(8.9±2.0)岁,身高(118.0±10.6)cm。治疗组13例,男10例,女3例,均接受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剂量(0.12±...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ISS)的疗效。方法观察27例青春期前特发性矮小患儿,平均年龄(8.9±2.0)岁,身高(118.0±10.6)cm。治疗组13例,男10例,女3例,均接受基因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剂量(0.12±0.01)IU/kg,睡前皮下注射,疗程6个月至1年;对照组14例,男6例,女8例。结果治疗组患儿生长速率(GV)由治疗前(4.28±0.86)cm/a提高到(9.38±1.77)cm/a,P<0.01;年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CA)由-2.28±0.48增至-1.72±0.62(P<0.01);骨龄身高标准差积分(HtS-DSBA)由-0.24±1.02增至0.27±0.99(P<0.05);与对照组比较,GV、HtSDS(CA)和HtSDS(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BA/△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H治疗能改善ISS儿童的GV及HtSDS(CA)、HtSDS(BA),而骨龄(BA)加速不明显,疗效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 特发性矮小 青春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过敏的临床和诊断 被引量:13
11
作者 邵洁 王愚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0-151,共2页
关键词 食物过敏 过敏性疾病 诊断 临床 支气管哮喘 过敏性鼻炎 发生过程 年龄增长 眼结膜炎 出生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SIGN在炎症性肠病肠黏膜上皮细胞表达及与肠黏膜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4
12
作者 曾敬清 林凯 +6 位作者 苏林 杨芬 王歆琼 刘伟 吴菁 周同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型分子DC-SIGN在炎症性肠病(IBD)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IBD患儿32例,其中克罗恩病18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10例正常对照儿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DC-...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表型分子DC-SIGN在炎症性肠病(IBD)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IBD患儿32例,其中克罗恩病18例,溃疡性结肠炎14例;10例正常对照儿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DC-SIGN表达;人肠上皮细胞株NCM460经LPS(50 ng/ml)刺激,Western-Blot印迹、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肠上皮细胞DC-SIGN以及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分析肠黏膜上皮细胞DC-SIGN表达与IBD及其肠黏膜损伤的关系。结果 DC-SIGN在正常对照儿童肠黏膜组织中基本不表达或低表达,而IBD患儿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增强,并以肠黏膜上皮细胞为主,其中克罗恩病为61.11%(11/18),溃疡性结肠炎为50.00%(7/14),与正常对照儿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SIGN表达与IBD患儿的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r=0.475,P<0.01)。体外培养肠上皮细胞经LPS刺激后DC-SIGN表达增强,且CD80、CD86表达相应上调。结论 IBD患儿肠上皮细胞表达DC-SIGN,与细胞转分化有关;DC-SIGN可能介导肠上皮细胞在IBD及肠黏膜损伤中发挥DC样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DC—SIGN 免疫调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9
13
作者 余熠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10-914,共5页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儿童H.pylori感染不仅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有关。但目前H.pylori感染的多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各种治疗药物... 我国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率较高的国家。儿童H.pylori感染不仅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癌等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还可能与多种胃肠道外疾病有关。但目前H.pylori感染的多种诊断方法各有利弊,各种治疗药物在不同地区显示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文章回顾了近年国内外儿童H.pylori感染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其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流行病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慢性腹泻的再认识 被引量:23
14
作者 沈怡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13-715,共3页
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CDD)是指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大便的性状改变与次数增加。可分为慢性持续型和慢性复发型。CDD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状态,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 小儿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 disease,CDD)是指腹泻病程在2个月以上,大便的性状改变与次数增加。可分为慢性持续型和慢性复发型。CDD影响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免疫低下、继发感染等恶性循环状态,是小儿腹泻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年增加趋势,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关发病机制、病理生理等方面的临床资料不断更新,文章就CDD的有关最新分类、诊断方法、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慢性腹泻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I:C)模拟RNA病毒在气道炎症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瑶 李云珠 +1 位作者 俞善昌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68-771,共4页
目的使用poly(I:C)模拟RNA病毒感染,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病毒感染模型,探讨病毒诱发气道的炎症。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oly(I:C)组,poly(I:C)组连续3d应用poly(I:C)滴鼻后,连续5d观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改变,ELISA测定... 目的使用poly(I:C)模拟RNA病毒感染,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病毒感染模型,探讨病毒诱发气道的炎症。方法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oly(I:C)组,poly(I:C)组连续3d应用poly(I:C)滴鼻后,连续5d观测小鼠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改变,ELISA测定IFN-γ浓度,同时观察小鼠肺病理改变。结果对照组小鼠BALF中中性粒细胞数和IFN-γ浓度分别为(1.53±0.06)×106/L和(7.11±1.11)ng/L。自Poly(I:C)滴鼻后第1天起,小鼠BALF中性粒细胞数和IFN-γ浓度开始升高,分别为(2.00±0.12)×106/L和(8.01±1.79)ng/L,肺间质内出现炎症细胞。这些变化在滴鼻后的第3天达到高峰,BALF中性粒细胞数和IFN-γ浓度分别为(4.30±0.32)×106/L和(13.51±1.40)ng/L,大量炎症细胞聚集在肺间质,随后炎症变化开始下降。对照组和poly(I:C)刺激组的BALF中淋巴细胞数均为(2.10±0.11)×106/L。结论Poly(I:C)可以模拟RNA病毒感染,诱发病毒感染相似的气道炎症,促使中性粒细胞聚集,破坏正常气道,刺激IFN-γ分泌。但是poly(I:C)诱发的气道炎症是有时间限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病毒 poly(I∶C) 气道炎症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介导Tr1细胞在哮喘动物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蔚京京 钟文伟 +5 位作者 须丽清 邵洁 李云珠 俞善昌 周光炎 夏振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介导1型T调节细胞(type1T regulatory cells,Tr1)在哮喘动物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C57B6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在致敏、激发阶段分别经血红素(hem...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介导1型T调节细胞(type1T regulatory cells,Tr1)在哮喘动物模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致敏、激发C57B6小鼠建立哮喘模型,并在致敏、激发阶段分别经血红素(hemin)和锡-原卟啉(Sn-protoporphyrin,SnPP)干预。肺泡灌洗液细胞计数和肺脏病理组织学检测评价哮喘动物模型;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测定脾脏细胞内HO-1、IL-10mRNA表达和HO-1蛋白量;ELISA方法测定动物血清OVA-特异性IgE(OVA-sIgE)和IL-10水平;流式细胞计数测定脾脏细胞中CD4+CD25+IL-10+Treg、CD4+IL-10R+IFN-γR+Tr1的比例。结果哮喘小鼠模型经hemin干预后,Tr1数量增加,脾脏细胞内HO-1和IL-10mRNA表达上调,HO-1蛋白水平明显增加,血清IL-10水平增高,哮喘气道炎症减轻。结论在哮喘动物模型中HO-1可能通过诱导Tr1细胞,增加IL-10的分泌,抑制哮喘气道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哮喘小鼠模型 调节性T细胞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蛋过敏原与婴幼儿鸡蛋过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凯文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6-389,共4页
鸡蛋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或呼吸道症状。卵类黏蛋白(ovomucoid)、卵白蛋白(ovalbumin)、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溶菌酶(lysozyme)以及卵黏蛋白(ovomucin)是鸡蛋中主要几种过敏原,卵... 鸡蛋过敏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主要表现为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或呼吸道症状。卵类黏蛋白(ovomucoid)、卵白蛋白(ovalbumin)、卵转铁蛋白(ovotransferrin)、溶菌酶(lysozyme)以及卵黏蛋白(ovomucin)是鸡蛋中主要几种过敏原,卵类黏蛋白是最具代表性的抗原,并且与预后密切相关。鸡蛋过敏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鸡蛋回避,而特异性免疫治疗仍在实验研究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蛋过敏原 鸡蛋过敏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不明原因便血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宝香 梅红 +3 位作者 张寅 王歆琼 苏林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6-919,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便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不明原因便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情选择性进行胃镜、结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腹部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及小肠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最终明确诊断。结果 55例... 目的探讨儿童不明原因便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不明原因便血患儿的临床资料,并根据病情选择性进行胃镜、结肠镜、双气囊小肠镜、胶囊内镜、腹部放射性核素99mTc扫描及小肠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最终明确诊断。结果 55例患儿便血的病因依次为小肠肠管发育畸形、肠血管性疾病、炎症性肠病、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肠结核、升结肠息肉等。结论儿童便血的病因复杂多样,应根据病史、便血色泽及性状、伴随症状等来选择相应的辅助检查,从而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血 病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食物过敏与急性过敏反应 被引量:29
19
作者 邵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I0001-I0003,共3页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food)。食物过敏又进一步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反应,前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以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 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是指由免疫机制介导的食物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to food)。食物过敏又进一步分为IgE介导和非IgE介导的反应,前者属于Ⅰ型变态反应,常在进食后数分钟内出现症状,可以累及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这些症状常常同时出现,但无特异性。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涉及了IgG、免疫复合物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等多种机制,常于进食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出现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过敏反应 食物过敏 IGE介导 儿童 Ⅰ型变态反应 免疫复合物 不良反应 免疫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对酸相关性疾病的认识 被引量:5
20
作者 邓朝晖 许春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03-704,736,共3页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胃食管反流 功能性消化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