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天然成分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协同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朱伟嵘 沈小珩 王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4-1547,共4页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和器官的免疫细胞肿瘤。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其中的90%。NHL是一组在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方面均存在很大异质性的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虽然单克... 恶性淋巴瘤是一类原发于淋巴结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和器官的免疫细胞肿瘤。在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其中的90%。NHL是一组在细胞遗传学、免疫表型和临床特征方面均存在很大异质性的肿瘤。化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近年虽然单克隆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总体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耐药或复发。在我国中医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性疾病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大量基础实验研究证实,许多中药天然成分具有抗淋巴瘤增殖活性和诱导凋亡等广泛的调节机制,与化疗药物联合治疗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现就实验研究中发现的协同作用的机制进行归纳分析,为中医药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淋巴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淋巴瘤 中医药 化疗 协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角化症的中医病名病因和治则探析
2
作者 张守杰 王瑞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68-1269,共2页
目的:探讨咽角化症的中医病名、病因、治则和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43例辨证分型为脾失健运、痰浊积聚型和胃火炽盛、上薰咽喉型,分别予以健脾化浊消导和泻火燥湿消导法治疗,并对咽角化症的病名、病因进行中医文献考证分析。结果:1个疗... 目的:探讨咽角化症的中医病名、病因、治则和临床治疗疗效。方法:对43例辨证分型为脾失健运、痰浊积聚型和胃火炽盛、上薰咽喉型,分别予以健脾化浊消导和泻火燥湿消导法治疗,并对咽角化症的病名、病因进行中医文献考证分析。结果:1个疗程治愈65%,2个疗程治愈35%,全部病例皆治愈。并提出本病中医病名应为"竖喉",病因为脾胃功能失调。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本病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角化症 中医病名病因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复方调控自噬的作用与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洪 陆皓 朱伟嵘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2-158,共7页
自噬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组分激活的自我降解代谢方式,是将受损细胞器及大分子物质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的过程。自噬在细胞的生物合成、营养和代谢平衡及应激与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 自噬是一个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多组分激活的自我降解代谢方式,是将受损细胞器及大分子物质通过溶酶体降解再利用的过程。自噬在细胞的生物合成、营养和代谢平衡及应激与存活中具有重要作用,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与自噬密切相关,调控自噬可以作为治愈此类疾病的重要途径。中药复方拥有悠久的临床应用历史,很多国内外研究者进行了中药复方调控自噬相关研究,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其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自噬 肿瘤 心脑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证型高血压肾病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7
4
作者 陆家凤 徐斌 +2 位作者 杨铭 张惟郁 王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高血压肾病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随机抽取2年内肾病科门诊高血压中药处方共1 209张,复杂网络结合BK算法挖掘其核心处方。结果发现4种主要证型(脾肾两虚、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虚湿热),其核心处方中各有10种药味... 目的探讨不同证型高血压肾病中药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随机抽取2年内肾病科门诊高血压中药处方共1 209张,复杂网络结合BK算法挖掘其核心处方。结果发现4种主要证型(脾肾两虚、脾虚血瘀、肝肾阴虚、脾虚湿热),其核心处方中各有10种药味。结论数据挖掘可用于分析中药组方规律,本研究所得核心处方为高血压肾病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肾病 中药组方 证型 用药规律 复杂网络 BK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洁 杨克 +3 位作者 陈敬贤 吕玲玲 卞晓岚 郑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33-1336,共4页
目的·观察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8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 目的·观察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ower extremity atherosclerotic occlusive disease,LEAOD)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将68例糖尿病性LEAOD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和实验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和贝前列素钠片,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徐黄合剂,2组疗程均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记录2组患者的下肢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h);每2周对2组患者测定1次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经治疗后,通过测定间歇性跛行距离评估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实验组胫前动脉IMT、胫后动脉IMT、足背动脉IMT、血液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TC、LDLCh、HDL-Ch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的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75.76%)(P=0.014)。结论·徐黄合剂对糖尿病性LEAOD患者的疗效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黄合剂 糖尿病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民 蒋莹 +1 位作者 管樑 金亚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56-1159,共4页
目的观察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按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22例,阴阳两虚型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五十营针刺疗法加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疗效。方法 37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按中医分型为脾肾阳虚型22例,阴阳两虚型1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五十营针刺疗法加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测定和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高灵敏促甲状腺激素(sTSH)水平,比较两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所有患者接受甲状腺上动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甲状腺内部血流分布及流速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FT3、FT4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血清sTSH水平显著降低(P<0.001);脾肾阳虚型与阴阳两虚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9%和80.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CDFI表现为心率明显加快,血流信号丰富且峰值流速明显升高。结论五十营针刺疗法配合核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可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可能与调整机体虚实、使阴阳达到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营针刺 穴位注射 甲状腺功能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芩黄合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朱伟嵘 赵夏 +3 位作者 阮铭 吕玲玲 赵维莅 沈小珩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30-1934,共5页
目的观察芩黄合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化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芩黄合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2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28^+、CD8... 目的观察芩黄合剂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在化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芩黄合剂,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然后,观察2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28^+、CD8^+CD28^+、CD4^+CD45RA^+、CD4^+CD45RO^+T细胞)、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变化。结果化疗后,2组CD3^+、CD3^+CD4^+绝对计数、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3^+、CD3^+CD8^+相对值显著上升(P<0.05),1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CD4^+相对值、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治疗组CD8^+CD28^+相对值显著上升(P<0.05),12个月后随访,相对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及12个月后随访,治疗组CD4^+CD45RA^+、CD4^+CD45RA^+/CD4^+CD45RO^+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2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12个月后随访,对照组IgA水平仍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治疗组12个月后随访,IgG、IgE水平与化疗后比较显著上升(P<0.05),IgG、IgA、IgE下降程度(与化疗前比较)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芩黄合剂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CD4^+、CD4^+CD28^+、CD4^+CD45RA^+细胞,以及IgG、IgA、IgE水平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芩黄合剂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芪颗粒的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吕玲玲 郑岚 谢松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2478-2481,共4页
目的:建立葛芪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和川芎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并测定了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Diamnosil C_(18)柱(460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体积比34∶66)为流动相;蒸发光散... 目的:建立葛芪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使用薄层色谱法对黄芩和川芎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并测定了黄芪甲苷的含量。色谱条件:Diamnosil C_(18)柱(460 mm×250 mm,5μm),以乙腈:水(体积比34∶66)为流动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结果:此方法线性为0.35~7.0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结论:该方法操作较为简单、重复性好、专属性强,可作为葛芪颗粒的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芪颗粒 黄芪甲苷 川芎 黄芩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睡眠呼吸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6
9
作者 梁瑞珑 徐佳 +3 位作者 曹前 吕瑛 韩建中 顾沐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144-14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的调节作用,探究针刺疗法可否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应用于OSAHS的临床治疗。方法 6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穴取上廉泉、风府等)和n CPAP...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睡眠呼吸的调节作用,探究针刺疗法可否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应用于OSAHS的临床治疗。方法 60例OSAHS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穴取上廉泉、风府等)和n CPAP组30例(经鼻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两组,两组分别干预3个月,在干预前后所有入选病例分别进行一次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和证候积分数据的采集。结果治疗后针刺组的总有效率为96.66%(29/30),n CPAP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针刺组治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 <0.05)。n CPAP组治疗前后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改善(P <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各项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 <0.05)。结论①针刺可以减少OSAHS患者睡眠中呼吸暂停的次数,从而改善患者的鼾声程度、白天嗜睡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等临床症状。②从卫生经济角度分析,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针刺疗法是一种简便、安全、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针刺疗法 疗效评定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徐佳悦 沈琳 郑岚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01-104,共4页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敷贴法配合中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及最长R-R间期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饮片(益气温阳法)治疗,治疗组除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外,... 目的观察吴茱萸穴位敷贴法配合中药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及最长R-R间期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中药饮片(益气温阳法)治疗,治疗组除使用中药饮片治疗外,另给予吴茱萸穴位敷贴治疗。两组均观察4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记录其24 h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程度分级及中医证候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平均心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治疗组24 h平均心率提升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R-R间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最长R-R间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最长R-R间期差值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律失常程度分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吴茱萸穴位敷贴配合中药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24 h平均心率、缩短最长R-R间期、改善中医证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慢型心律失常 穴位 敷贴 吴茱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