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的诊断标准,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分阶段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以“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spinal deformity”及“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和脊柱侧后凸畸形”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筛选2010—2023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诊疗要点及预后特征。结果患者为20岁女性,自幼全身散布咖啡牛奶斑(≥6处),背部有10 cm×10 cm丛状神经纤维瘤,腋窝及腹股沟区多发皮下结节。脊柱侧后凸病程11年,影像学显示Cobb角145°,伴椎体扇形变及肋骨扭曲。双下肢肌力Ⅳ级,踝阵挛阳性。经过头颅-骨盆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Cobb角为85°,实施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保持良好平衡。随访2年,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共纳入2010—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5篇进行分析,涉及117例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丛状神经纤维瘤。脊柱筛查间隔尚未达成共识,手术多采用后路截骨结合椎弓根固定,而丛状神经纤维瘤常采用切除和椎板切除术。前后关节融合术对营养不良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最佳。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需遵循“牵引-截骨矫形-神经功能保护”的综合策略。PSO联合全椎弓根固定能够有效矫正畸形并维持脊柱稳定性,多学科协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展开更多
目的:构建基于循证的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医院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循证法初步拟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Up To Dat...目的:构建基于循证的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医院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循证法初步拟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RNAO、OVID、Medline、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排除与本研究无相关、无法获得全文或会议摘要、信函和通知、数据不完整或不可用,研究内容及方法重复、研究方法有缺陷、数据统计存在问题的文献,采用约翰霍普斯金循证护理实践(JHNEBP)模型中的证据评估工具实施证据评价,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条目池。以Donabedian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初步拟定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百分权重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脊柱侧凸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评价指标(结构—过程—结果)、8项二级评价指标(护理措施、药物设备管理、手术室环境、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患者结局)、14项三级评价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判断系数分别为0.78及0.90,熟悉系数为0.84及0.92,权威系数为0.81及0.91,协调系数为0.301~0.38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构建的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形成单病种多部门联合质量监控的模式,基于数据化指导可更科学地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和骨髓上清骨代谢指标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变化,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微结构及H型血管变化。结果柚皮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成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升高;而骨吸收标志物血清C端交联肽(CTX)降低;HIF-1α在血清和骨髓上清中表达均升高;VEGF在骨髓上清中表达升高,而血清中无明显改变;BMD和Micro-CT结果显示柚皮苷治疗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量增加;同时股骨近端H型血管表达升高。结论柚皮苷可以调节骨代谢,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特征、诊疗策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1例20岁女性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1版)》的诊断标准,总结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分阶段手术治疗效果。同时,以“neurofibromatosis type 1 AND spinal deformity”及“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和脊柱侧后凸畸形”为关键词,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筛选2010—2023年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相关文献,归纳总结诊疗要点及预后特征。结果患者为20岁女性,自幼全身散布咖啡牛奶斑(≥6处),背部有10 cm×10 cm丛状神经纤维瘤,腋窝及腹股沟区多发皮下结节。脊柱侧后凸病程11年,影像学显示Cobb角145°,伴椎体扇形变及肋骨扭曲。双下肢肌力Ⅳ级,踝阵挛阳性。经过头颅-骨盆牵引(halo-gravity traction,HGT),Cobb角为85°,实施后路经椎弓根截骨矫形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与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脊柱在冠状面和矢状面上保持良好平衡。随访2年,患者症状显著改善。共纳入2010—2023年公开发表的文献5篇进行分析,涉及117例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这些患者均具有丛状神经纤维瘤。脊柱筛查间隔尚未达成共识,手术多采用后路截骨结合椎弓根固定,而丛状神经纤维瘤常采用切除和椎板切除术。前后关节融合术对营养不良性颈椎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最佳。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需遵循“牵引-截骨矫形-神经功能保护”的综合策略。PSO联合全椎弓根固定能够有效矫正畸形并维持脊柱稳定性,多学科协作与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文摘目的:构建基于循证的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为医院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与评价提供可靠依据。方法:根据循证法初步拟定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RNAO、OVID、Medline、Web of Science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9年12月,排除与本研究无相关、无法获得全文或会议摘要、信函和通知、数据不完整或不可用,研究内容及方法重复、研究方法有缺陷、数据统计存在问题的文献,采用约翰霍普斯金循证护理实践(JHNEBP)模型中的证据评估工具实施证据评价,形成评价指标体系初级条目池。以Donabedian模式为基本理论框架,初步拟定脊柱侧凸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德尔菲专家函询法进行两轮专家函询,并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百分权重法确立各指标权重。结果:构建了脊柱侧凸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包括3项一级评价指标(结构—过程—结果)、8项二级评价指标(护理措施、药物设备管理、手术室环境、护理评估、护理措施、患者结局)、14项三级评价指标。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判断系数分别为0.78及0.90,熟悉系数为0.84及0.92,权威系数为0.81及0.91,协调系数为0.301~0.384,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构建的脊柱侧凸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体系形成单病种多部门联合质量监控的模式,基于数据化指导可更科学地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文摘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和骨髓上清骨代谢指标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变化,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微结构及H型血管变化。结果柚皮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成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升高;而骨吸收标志物血清C端交联肽(CTX)降低;HIF-1α在血清和骨髓上清中表达均升高;VEGF在骨髓上清中表达升高,而血清中无明显改变;BMD和Micro-CT结果显示柚皮苷治疗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量增加;同时股骨近端H型血管表达升高。结论柚皮苷可以调节骨代谢,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