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眩晕对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接惠群 舒文卓 +9 位作者 高德坤 马孝宝 沈佳丽 张帆 汪玮 王璐 金玉莲 杨军 程岚 陈建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15-1020,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比较眩晕患儿与正常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索眩晕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8月于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就诊的以头晕、眩晕、平衡不稳为主诉症状的6~17岁患儿作为研究...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比较眩晕患儿与正常儿童的事件相关电位(ERPs),探索眩晕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8月于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就诊的以头晕、眩晕、平衡不稳为主诉症状的6~17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眩晕组),另选取同期年龄相仿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听觉Oddball范式刺激模式下的ERPs进行认知功能评估,ERPs包括P1、N1、P2、N2和P3共5个波形成分,比较两组间各波形成分的潜伏期和振幅差异。结果眩晕组33例患儿,男14例、女19例,平均年龄(10.2±2.7)岁;对照组16名,男12名、女4名,平均年龄(9.8±2.5)岁。眩晕组患儿的N1和N2振幅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余成分的振幅及各波的潜伏期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组和对照组ERPs各波潜伏期、振幅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眩晕会对患儿的认知功能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早期的感知和认知控制阶段,对高级认知处理的影响不明显;提示眩晕会导致儿童对刺激的感知能力、冲突处理能力和认知控制能力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认知功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文版儿童前庭症状量表信度和效度评价
2
作者 舒文卓 马孝宝 +7 位作者 沈佳丽 汪玮 王璐 孙进 贺宽 金玉莲 杨军 陈建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01-1005,共5页
目的评估中文版儿童前庭症状量表(C-PVSQ)的信度和效度,为儿童前庭相关头晕或眩晕症状的评估提供量化工具。方法采用跨文化翻译法将儿童前庭症状量表(PVSQ)翻译成中文版本,量表共包含10题,每题根据患儿症状进行评分,总分30分。选取2023... 目的评估中文版儿童前庭症状量表(C-PVSQ)的信度和效度,为儿童前庭相关头晕或眩晕症状的评估提供量化工具。方法采用跨文化翻译法将儿童前庭症状量表(PVSQ)翻译成中文版本,量表共包含10题,每题根据患儿症状进行评分,总分30分。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6月于听力障碍及眩晕诊治中心门诊就诊的85例以头晕、眩晕或平衡障碍为主诉的6~17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PVSQ信度和效度的评估。结果C-PVSQ总评分的重测信度系数为0.97>0.70(P<0.01);内部一致性检验Cronbachα系数为0.83;对所有患儿的评分结果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KMO值为0.801,Bartlett球形检验P<0.001,提取特征根值>1的因子,得到3个公因子,分别为“头晕因子”(第1和第4题),“平衡因子”(第2、8、9题),“眩晕相关症状”(第3、6、7、10题),总累计贡献率为66.1%。结论C-PVSQ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初步用来评估儿童头晕、眩晕或平衡障碍的症状以及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中文版 儿童前庭症状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头脉冲抑制试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余津颖 陈飞云 +6 位作者 赵欢娣 魏馨雨 张玉忠 陈耔辰 薛婷婷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4-437,共4页
目的探讨头脉冲抑制试验在外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确诊的33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获取患者患侧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paradigm,HIMP)... 目的探讨头脉冲抑制试验在外周前庭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9年10月至2020年4月确诊的33例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获取患者患侧头脉冲试验(head impulse paradigm,HIMP)和头脉冲抑制试验(suppression head impulse paradigm,SHIMP)增益、扫视潜伏期、扫视波振幅以及显性扫视百分比,HIMP和SHIMP增益相关性,代偿性扫视和反代偿性扫视的阳性率、扫视潜伏期及振幅相关性。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SHIMP增益明显小于HIMP增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74,P<0.01),SHIMP增益与HIMP增益呈正相关(r=0.933,P<0.01);HIMP潜伏期与SHIMP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85,P>0.05),也无相关性(r=-0.232,P>0.05)。HIMP扫视振幅小于SHIMP扫视振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P<0.01),二者扫视振幅呈负相关(r=-0.56,P<0.01)。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与SHIMP显性扫视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00,P>0.05),显性扫视百分比呈负相关(r=-0.45,P<0.01)。结论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半规管损伤大多在低频,SHIMP检查比HIMP更加灵敏,提高了半规管功能异常的检出率。HIMP和SHIMP两者的互补特性结合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价突发性聋伴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和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聋 眩晕 头脉冲抑制试验 前庭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