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学院校学生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1
作者 施逸雯 朱卓非 胡韵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5,共5页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医学院校325名全日制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跨专业合作学习评估量表(学生版)(assessment of inter...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的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某医学院校325名全日制在读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跨专业合作学习评估量表(学生版)(assessment of interprofessional team collaboration in student learning scale,AITCS-ⅡStudent)、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of self-directed learning,SRSSDL)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医学院校学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总均分为(4.02±0.60)分,对当前学习环境的满意程度、是否愿意与其他专业学生一起学习、平时浏览在线学习平台的频率、人际关系技能、学习行为、学习评价是医学院校学生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医学院校学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有待提升,学校教育者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积极开展跨专业教育,从而促进医学院校学生的跨专业合作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自主学习 跨专业合作学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2—2011年上海市杨浦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姜玉雯 陈小静 +2 位作者 赵晔 胡燕 高艳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2858-2861,共4页
目的分析2002—2011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常住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的特征和趋势。方法应用上海市肿瘤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肿瘤发病年报资料,计算和分析杨浦区四平、延吉、控江、长白、定海5个社区2002—2011年常住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 目的分析2002—2011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常住人口恶性肿瘤发病的特征和趋势。方法应用上海市肿瘤报告和随访管理系统收集的肿瘤发病年报资料,计算和分析杨浦区四平、延吉、控江、长白、定海5个社区2002—2011年常住居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中国人口标化率;并做性别、年龄间发病率差异和发病趋势的比较分析。结果 2002—2011年,杨浦区5个社区登记观察总人数为4 505 218人,共新发恶性肿瘤16 836例,年均粗发病率为373.7/10万,人口标化发病率为183.0/10万。10年间,恶性肿瘤的标化发病率、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趋势值分别为0.009、0.158、0.367,P值分别为0.925、0.691、0.545);除2006年、2011年外,每年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发病率最高,为4 195.4/10万(3 119/16 841);25~49岁各年龄段男性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均低于女性,而60岁之后,各年龄段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则高于女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年间,男性、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1位的分别是肺癌和乳腺癌,分别为41.9/10万和31.6/10万。结论 2002—2011年上海市杨浦区社区恶性肿瘤发病趋势平稳,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个别肿瘤顺位变化较大;高龄者是恶性肿瘤的高危发病人群,故老年男性是社区恶性肿瘤防治的重点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发病率 性别分布 年龄分布 杨浦区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现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3
作者 戴垚 梁丽萍 +5 位作者 王小玲 高蓓 王敏 许贞蓉 陈颖 冯波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1-16,共6页
目的调查老年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科的9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目的调查老年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老年科的99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判性思维能力测评量表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TDI-CV)对其进行调查。结果老年科护士CTDI-CV量表的得分为(242.97±37.58)分,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不同职务及工作中有无相关内容老年科护士寻找真相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自评性格老年科护士系统化能力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作外阅读时间及工作中有无相关内容在老年科护士求知欲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需要加强相关学习或实践及工作中有无相关内容在老年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维度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是否需要加强相关学习或实践老年科护士认知成熟度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职务、自评性格、工作外阅读时间、是否需要加强相关学习或实践及工作中有无相关内容是老年科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科护士的评判性思维整体处于较低水平,护理教育者及管理者应加强对护士的学习督导,丰富学习、工作内涵建设,以提高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科护士 评判性思维 现况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芳 潘志红 陈书艳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55-25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12例临床资料,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64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148例,又根据餐...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不同血糖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212例临床资料,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NGT)组64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148例,又根据餐后2h血糖水平分为IGT1组50例,IGT2组58例和IGT3组40例,比较各组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弥漫性病变状况以及冠状动脉病变Gensini总积分。结果与NGT组比较,IGT1组、IGT2组、IGT3组LDL-C水平、弥漫性病变比例、Gensini积分明显升高(P<0.05);IGT1组、IGT3组双支病变比例明显升高,IGT2组双支病变比例明显下降(P<0.05)。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餐后2h血糖呈正相关(r=0.512,P<0.05)。结论 IGT加重了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餐后2h血糖升高的患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人群,对于此类人群应及时早期干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葡糖耐量试验 冠状血管造影术 葡萄糖代谢障碍 血糖 胆固醇 LD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药柜在老年监护室基数药品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敏 戴垚 王小玲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57-59,共3页
目的探讨自动化药品管理系统(智能药柜)应用于老年监护室基数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智能药柜对病区基数药物进行管理,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应用智能药柜前(15例)后(18例)患者的取药相关指标(每日取药次数,单次取药时间,补药次数,盘点... 目的探讨自动化药品管理系统(智能药柜)应用于老年监护室基数药物管理的效果。方法应用智能药柜对病区基数药物进行管理,采用历史对照方法,将应用智能药柜前(15例)后(18例)患者的取药相关指标(每日取药次数,单次取药时间,补药次数,盘点高危药物次数及盘点普通药物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智能药柜后每日取药次数较应用前明显增加,单次取药时间、每日补药次数、盘点高危药物次数及盘点普通药物次数均较应用前减少。结论在监护室使用智能药柜能加强安全用药,对患者个性化及时用药,同时能减少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监护室 重症监护病房 自动化药品管理系统 智能药柜 药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病患者跌倒预防认知与行为调查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孙倩 戈晓华 +1 位作者 陈文辉 丁辉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8期930-932,共3页
目的:调查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的认知和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跌倒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预防跌倒的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对200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慢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认知的... 目的:调查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的认知和行为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预防跌倒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预防跌倒的认知与行为调查问卷,对200名65岁及以上的老年慢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认知的得分为(50.38±10.67)分;预防跌倒行为的得分为(42.99±7.06)分;老年慢病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因素有年龄、居住空间等。结论 :老年慢病患者对于预防跌倒的认知得分不高,预防跌倒的行为得分较高,要重视对老年人跌倒危险性的评估,加强预防跌倒的相关教育,降低跌倒发生率,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慢性病 跌倒 认知 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俞洁霏 康建强 +3 位作者 陈书艳 刘芳 袁惠敏 张江蓉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8-48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265例,根据慢性肾脏疾病分级分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152例、eGFR45~59ml/(min·1.73m2...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慢性肾功能受损对血栓栓塞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无抗凝治疗的老年房颤患者265例,根据慢性肾脏疾病分级分为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152例、eGFR45~59ml/(min·1.73m2)69例、eGFR〈45ml/(min·1.73m2)44例,通过eGFR和尿蛋白的评估,观察其随访期间是否出现血栓栓塞事件。结果房颤血栓栓塞的发生与eGFR下降(RR=4.183,95%CI:2.571~6.805,P〈0.01)和尿蛋白(RR=3.692,95%CI:2.731~5.105,P〈0.01)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尿蛋白使血栓栓塞的危险性增加46.2%(HR=1.462,95%CI:1.215~1.904,P〈0.01);将eGFR≥60ml/(min·1.73m2)作为参照,eGFR在45~59ml/(min·1.73m2)出现血栓栓塞事件增加17.2%(HR=1.172,95%CI:0.915~1.402,P〈0.01),eGFR〈45ml/(min·1.73m2)则增加42.1%(HR=1.421,95%CI:1.211~1.816,P〈0.01)。结论慢性肾功能受损增加了不用抗凝药物的老年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血栓栓塞 肾疾病 肾小球滤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虾青素通过调控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修复压力性损伤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杨 马新润 +3 位作者 王永辉 高蓓 许贞蓉 高艳虹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0-837,共8页
目的探究虾青素对小鼠压力性损伤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虾青素处理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随后通过缺氧/复氧诱导成纤维细胞损伤,给予最适浓度虾青素,用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T-q... 目的探究虾青素对小鼠压力性损伤创面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实验:用不同浓度虾青素处理成纤维细胞,通过CCK-8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随后通过缺氧/复氧诱导成纤维细胞损伤,给予最适浓度虾青素,用DHE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水平,RT-qPCR检测细胞内TNF-α、IL-1β、IL-6、IL-10、TGF-β的mRNA表达。体内实验:将两块圆形磁铁对称吸附于小鼠皮肤两侧,5 h后移除磁铁,以构建压力性损伤模型。随后分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低剂量虾青素(10 mg/kg)与高剂量虾青素(20 mg/kg),定期采集创面图像。治疗7 d后,统计创面愈合率,并采集创面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染色。结果体外:应用虾青素后,缺氧/复氧损伤成纤维细胞内DHE荧光强度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调,TGF-β、IL-10 mRNA表达显著上调(P<0.05)。体内:高剂量虾青素组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DHE荧光强度显著降低,创面组织TNF-α、IL-6明显减少,TGF-β、IL-10明显增多(P<0.05)。结论虾青素可显著改善氧化应激,减轻炎症反应,对压力性损伤创面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 抗氧化剂 压力性损伤 缺血-再灌注 缺氧/复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化三醇通过PI3K/AKT促进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陈晓婷 姜天缘 +3 位作者 夏超 胡燕 周妍 高艳虹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calcitriol)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alcitriol组、BMP9组、calcitriol联合BMP9组。通... 目的研究骨化三醇(calcitriol)对骨形态发生蛋白9(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9,BMP9)诱导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成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4组:对照组、calcitriol组、BMP9组、calcitriol联合BMP9组。通过PNPP法检测各组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成骨分化标记物骨钙蛋白(osteocalcin,OC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变化,同时检测AKT和β-catenin磷酸化水平以及和ALP活性水平;茜素红染色检测矿化结节形成。此外,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及细胞弹性模量改变。结果 calcitriol单独作用对MSCs成骨分化过程无明显作用,但是calcitriol可以增强BMP9诱导MSCs的ALP、OCN、OPN表达和矿化结节形成。同时,calcitriol和BMP9作用均不影响细胞弹性模量数值。BMP9和calcitriol联合作用可以增强AKT和β-catenin磷酸化水平,而PI3K抑制剂应用以后可以抑制这种磷酸化变化,并抑制联合作用后的ALP活性。calcitriol作用以后不影响BMP9诱导的BMP/Smad信号通路。结论 calcitriol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从而协同BMP9促进MSCs成骨分化。研究不同调控因子对MSCs成骨分化的作用及机制对于骨质疏松等疾病的治疗和骨组织工程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三醇 骨形态发生蛋白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的调查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小玲 卢惠娟 +1 位作者 戴垚 王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期50-53,共4页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广应用SBAR交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30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交班的主要内容,即主观问题、背景、评估及建议。结果ICU护士对SBAR... 目的了解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认可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推广应用SBAR交班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ICU护士306人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交班的主要内容,即主观问题、背景、评估及建议。结果ICU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赞同总分为(4.38±0.52)分,4个维度得分均高于4分;12h工作制护士的主观问题维度得分显著高于8h工作制护士;不同ICU类型护士对SBAR交班内容赞同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ICU护士对SBAR的交班内容比较赞同,有利于推广SBAR交班系统,尤其是外科ICU。在推广SBAR过程中应加强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护士临床决策能力及专业素养,促进有效的交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交班 SBAR交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小玲 卢惠娟 +1 位作者 戴垚 王敏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7期54-57,共4页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采取管理措施提高ICU护士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方法采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对20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效与高效交班,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采取管理措施提高ICU护士交接班质量,减少患者安全隐患。方法采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对203名ICU护士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有效与高效交班,保证患者安全,促进患者参加,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提供患者信息。结果护士对交接班效果的总体评分为(4.23±0.58)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有效与高效交班(4.41±0.63)分,保证患者安全(4.41±0.59)分,促进患者参加(4.20±0.63)分,增进护士监督、合作、责任(4.23±0.61)分,提供患者信息(3.90±0.84)分;ICU类型、工龄及职称是护士对交接班效果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P<0.01)。结论ICU护士认同交接班是有效及高效的,能保证患者安全,但患者参与度低。ICU护士交接班需要进一步地促进患者参与度,增加合理的监督,减少压力源,以期提高交接班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护士 交接班 交接班评估 交班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通过BMP-9途径促进前体成骨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小静 胡燕 +1 位作者 张爽 高艳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81-787,共7页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05、0.1、0.5、2.0和5.0 μmol/L)大黄素处理MC3T3-E1细胞(给药组),以不加大黄素为对照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对硝基苯...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前体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0.05、0.1、0.5、2.0和5.0 μmol/L)大黄素处理MC3T3-E1细胞(给药组),以不加大黄素为对照组。分别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率;对硝基苯基磷酸二钠(PNPP)法定量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茜素红染色观察矿化结节数目;RT-PCR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途径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采用BMPs抑制剂(Noggin)处理细胞后检测ALP活性,观察BMP-9在大黄素促成骨分化中的作用。结果 大黄素对MC3T3-E1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大黄素浓度为0.5~5.0 μmol/L时可促进细胞ALP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其中浓度为5 μmol/L时效果最显著。大黄素可增强细胞BMP-9的表达,与BMP-9信号途径相关的上下游信号分子mRNA的表达亦有相应改变;Noggin预处理后,大黄素促成骨分化的功能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大黄素可通过激活BMP-9信号通路促进前体成骨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 前体成骨细胞 分化 骨形态发生蛋白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类药物骨靶向性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胡燕 高艳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37-441,共5页
雌激素类药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为了提高机体对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对骨骼系统的亲和力,减少长期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药物靶向性和药物合成角度对雌激素类药物作了一些新的改进,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雌激... 雌激素类药物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有效药物。为了提高机体对药物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增强药物对骨骼系统的亲和力,减少长期应用出现的不良反应,近年来从药物靶向性和药物合成角度对雌激素类药物作了一些新的改进,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有雌激素控释纳米载体,以及小肽、四环素类和RGD多肽的骨靶向性药物,为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该文对此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雌激素 纳米载体 骨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线粒体和干细胞衰老 被引量:7
14
作者 黄黎亚 陈书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9-683,共5页
干细胞是一类在所有生命周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特殊细胞,保持干细胞活力、延缓干细胞衰老及延长干细胞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基因组维护和端粒、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线粒体等几个方面对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作一整体性综述,侧重于端... 干细胞是一类在所有生命周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特殊细胞,保持干细胞活力、延缓干细胞衰老及延长干细胞寿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从基因组维护和端粒、细胞周期抑制因子、线粒体等几个方面对干细胞衰老的分子机制作一整体性综述,侧重于端粒-p53通路和线粒体-活性氧自由基途径间的关系及其对干细胞衰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衰老 端粒 P53 线粒体 活性氧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信号通路调控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陈小静 高艳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Wnt通路作为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的重要信号途径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也为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 Wnt通路作为调控细胞生长、发育和分化的重要信号途径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调控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已成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也为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该文对Wnt信号通路调控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WNT信号通路 成骨分化 骨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紫色尿袋综合征患者一例的护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戴垚 蒋雪妹 王小玲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5年第24期48-49,共2页
紫色尿袋综合征首先报道于1978年,是一组由于尿路感染导致的尿色变为紫色的综合征。2006年Komiyama进一步发现,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色氨酸经尿中细菌分解而形成。该综合征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于个案报道。我科于2014年收治1... 紫色尿袋综合征首先报道于1978年,是一组由于尿路感染导致的尿色变为紫色的综合征。2006年Komiyama进一步发现,紫色尿袋综合征是由色氨酸经尿中细菌分解而形成。该综合征在临床上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仅见于个案报道。我科于2014年收治1例紫色尿袋综合征的高龄女性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尿袋综合征 高龄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lerostin在骨代谢中的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爽 高艳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9-593,共5页
sclerostin是由SOST编码的糖蛋白,可以通过与Lrp4/5/6受体结合抑制Wnt信号通路,发挥调节骨代谢的作用。硬化性骨病、Van Buchem病、颅骨骨干发育异常等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症均与SOST基因突变有关。近年来研究证实sclerostin不... sclerostin是由SOST编码的糖蛋白,可以通过与Lrp4/5/6受体结合抑制Wnt信号通路,发挥调节骨代谢的作用。硬化性骨病、Van Buchem病、颅骨骨干发育异常等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及骨质疏松症均与SOST基因突变有关。近年来研究证实sclerostin不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阻碍成骨细胞分化而发挥抑制骨形成的作用,还可以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生成和依赖RANKL的方式激活破骨细胞功能促进骨吸收。sclerostin单克隆抗体为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其有效性及安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LEROSTIN 骨代谢 WNT信号通路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专业职业素养评估量表的汉化和信效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韵 施逸雯 +3 位作者 胡静超 刘砚燕 朱大乔 方琼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8-31,共4页
目的对英文版跨专业职业素养评估量表(inter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ism assessment, IPA)进行汉化,并在护士群体中开展信、效度检验。方法遵循Brislin量表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试及专家论证,采用汉化版量表对上... 目的对英文版跨专业职业素养评估量表(interprofessional professionalism assessment, IPA)进行汉化,并在护士群体中开展信、效度检验。方法遵循Brislin量表翻译原则,对量表进行翻译、回译、跨文化调试及专家论证,采用汉化版量表对上海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参加抗疫的476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和验证性因子分析,Cronbach’sα系数和折半系数评定,该工具在护士群体中的信度和效度。结果中文IPA(护士版)保留18个条目,因子分析基于原量表维度限定抽取4个因子,即沟通交流、尊重、利他和照护、卓越等,累积贡献率为88.85%。整个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1,Guttmann折半系数为0.948。结论 IPA在护士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适合于评估护理人员的跨专业合作的职业素养,为选拔和培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护理人才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跨专业合作 职业素养 量表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中多种调控因子的交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晓婷 高艳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94-698,共5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和骨修复的重要环节,其机制复杂。目前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Wnt、Hedgehog、NELL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Notch等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控MSCs的成骨分化... 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骨细胞是骨代谢和骨修复的重要环节,其机制复杂。目前研究发现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Wnt、Hedgehog、NELL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Notch等多种信号分子参与调控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这些信号分子自身都被证明具有较强的促进MSCs成骨分化的能力。它们能通过特异性配体激活相应受体,从而开启胞内特异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成骨相关基因的转录、翻译过程。同时,各个信号通路之间又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彼此影响,共同调控MSCs的成骨分化过程。对这些信号通路相互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对于推动骨组织工程发展及治疗骨代谢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通路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与糖尿病肾脏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舒涛 郭正 +1 位作者 王飞 陈书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1873-1879,共7页
背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对TI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尿方面,常忽视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其中的作用,且对TI... 背景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TIR)是近年兴起的糖尿病血糖管理的新指标。研究证实TIR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存在密切联系。目前对TIR与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蛋白尿方面,常忽视了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其中的作用,且对TIR评价血糖控制的切点划分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TIR与2型糖尿病(T2DM)发生DKD的关系,为临床及时发现、诊治T2DM患者出现DKD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21年7—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14例T2DM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及用药情况。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和eGFR结果,将患者分为DKD组[UACR≥30 mg/g和/或e GFR<60ml·min^(-1)(1.73 m^(2))^(-1),n=58]和单纯T2DM组[UACR<30 mg/g和eGFR≥60 ml·min^(-1)(1.73 m^(2))^(-1),n=156];采用TIR值40%、70%、85%作为切点将患者分为TIR1组(TIR>85%,n=90)、TIR2组(70%<TIR≤85%,n=51)、TIR3组(40%<TIR≤70%,n=57)、TIR4组(TIR≤40%,n=16)。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IR与T2DM患者发生DKD的关系。结果随着TIR水平下降,T2DM患者DKD发生率呈升高趋势(P_(趋势)<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多种因素后,TIR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OR=0.976,95%CI(0.953,0.999),P=0.047];调整各种混杂因素后,TIR3组、TIR4组相较于TIR1组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OR=5.287,95%CI(1.897,14.737),P=0.001;OR=4.712,95%CI(1.143,19.424),P=0.032],随着TIR水平的降低,T2DM患者DKD发生风险呈增高趋势(P_(趋势)=0.010)。结论TIR是T2DM患者发生DKD的影响因素;随着TIR下降,T2DM患者DKD发生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脏疾病 2型糖尿病 葡萄糖在目标范围内时间 肾小球滤过率 影响因素分析 LOGISTIC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