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新生儿科
1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52-152,共1页
关键词 上海交通大学 新生儿科 新华医院 医学院 “211”工程 专科医生 危重新生儿 重点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特征及革兰阴性菌感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5年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卞赵男 查新祎 +5 位作者 张熙 陈旭婷 陈彦如 许敏 张永红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4-210,共7页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筛选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 目的 了解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筛选用于鉴别革兰阴性菌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确诊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原菌特征和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根据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革兰阴性菌(G-菌)组和革兰阳性菌(G+菌)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进行鉴别价值的评价。结果 201例新生儿确诊败血症患儿共检出208株病原菌,其中G+菌126株(60.6%),G-菌82株(39.4%)。G+菌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oNS),对青霉素、红霉素和苯唑西林耐药程度较高。G-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耐药程度较高。对比不同年度病原菌占比情况发现G-菌在过去5年占比呈现上升趋势。201例患儿按照病原菌革兰染色结果分为G+菌组(n=119)和G-菌组(n=82),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白细胞计数(WBC)<5×10^(9)/L,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是鉴别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联合上述影响因素鉴别G-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AUC)=0.888 (95%CI:0 840-0.936,P<0.01)。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病原菌主要以CoNS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感染在2018-2022年间的占比呈上升趋势。院内感染、WBC<5×10^(9)/L和更高的CRP、PCT水平是G-菌感染的影响因素。联合院内感染、WBC<5×10^(9)/L、CRP和PCT对G-菌感染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耐药 革兰阴性菌 危险因素 新生儿败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8
3
作者 朱天闻 张永红 +4 位作者 陈妍 夏红萍 赵冬莹 杨凌云 朱建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0-925,共6页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4)和足月儿组(n=34),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围产期指标、呼吸衰竭治疗情况... 目的比较晚期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衰竭发生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收治的68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分为晚期早产儿组(n=34)和足月儿组(n=34),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临床特征、围产期指标、呼吸衰竭治疗情况、主要疾病构成及预后评价;同时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临床和呼吸治疗指标的差异。结果晚期早产儿组平均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足月儿组(P<0.01),且低体质量患儿比例显著高于足月儿组(P<0.05);但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入NICU日龄和小于胎龄儿(SAG)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母亲的健康状况及其他围产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暂停仅见于晚期早产儿组,吸入NO治疗以及高频通气模式均发生于足月儿组;但两组间主要疾病构成、呼吸治疗方式及预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中SAG比例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但剖宫产率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F患儿胎龄与体质量的关系以及分娩方式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早产儿 足月儿 新生儿呼吸衰竭 发生率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57
4
作者 赵冬莹 张拥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87-890,共4页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是由于胆红素生产和消除不平衡,而导致的血浆胆红素升高。为避免高胆红素血症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必须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换血、药物和抚触等。随着研究进展...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问题之一,是由于胆红素生产和消除不平衡,而导致的血浆胆红素升高。为避免高胆红素血症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必须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方法包括光疗、换血、药物和抚触等。随着研究进展,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有新的突破,如光疗和换血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安妥明、茵栀黄、益生菌等药物治疗也安全有效。临床上利用多种方式综合治疗更能有效地降低血清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光疗 换血 治疗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预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天闻 张永红 +1 位作者 陈妍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27-631,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出生胎龄≥34周新生儿呼吸衰竭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143例出生胎龄≥34周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次住院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 目的探讨影响出生胎龄≥34周新生儿呼吸衰竭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选择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143例出生胎龄≥34周的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当次住院结局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呼吸衰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43例患儿中,预后良好组105例、预后不良组38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分娩方式、小于胎龄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和原发疾病为感染性肺炎/脓毒症与不良预后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上述因素引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小于胎龄儿(OR=23.87,95%CI:3.149-180.9)、感染性肺炎/脓毒症(OR=2.996,95%CI:1.514-5.928)是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于胎龄儿、原发疾病为感染性肺炎/脓毒症是34周及以上胎龄新生儿呼吸衰竭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预后 LOGISTIC回归分析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6
作者 朱雪萍 钱继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41-646,共6页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识别和严重程度判断较为困难,临床常使用Bell分期作为其诊断及分期标准。随着分子医学和新生儿医学水平的提高,NEC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策略都有了新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组学与临床...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早期识别和严重程度判断较为困难,临床常使用Bell分期作为其诊断及分期标准。随着分子医学和新生儿医学水平的提高,NEC的预防、治疗和管理策略都有了新的进展,但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居高不下。近年来,组学与临床数据结合寻找早期预测NEC的相关生物标志物、母乳喂养及维持肠道菌群稳态对NEC的预防、干细胞和外泌体相关治疗的探索,都为NEC诊治带来了新方向,有望降低NEC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儿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组学 预防 干细胞 外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治疗新生儿乳糜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华君 朱建幸 谢利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36-93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对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为新生儿乳糜胸(排除因外科手术导致的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必要的胸腔引流、呼吸...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腔内注入红霉素对新生儿乳糜胸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1月—2011年12月出院诊断为新生儿乳糜胸(排除因外科手术导致的乳糜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包括必要的胸腔引流、呼吸支持、肠外营养和补充丢失的体液和蛋白质,治疗2周以上无效[胸水引流量>10~15 mL/(kg.d)]者均给予红霉素经胸腔引流管内注入治疗。于2012年6月对所有患儿进行电话随访,部分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结果 16例患儿确诊为新生儿乳糜胸,其中7例患儿接受红霉素胸膜腔内注入治疗(2例注入1次,3例注入2次,另2例分别注入3次和4次),胸水明显减少至消失,无1例行手术,有效率达100%。与治疗前比较,红霉素胸膜腔内注入后的胸腔引流天数显著减少(P<0.01)。随访结果显示:行与未行红霉素胸膜腔内注入治疗患儿的肺功能测定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胸腔内注入红霉素治疗新生儿乳糜胸,方法简单、易行且安全有效,避免了手术干预,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的保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乳糜胸 红霉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铁蛋白与新生儿感染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家慧 何振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9-300,共2页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早在1939年被发现时,因带有红色而被命名为"红蛋白",20世纪60年代早期从牛乳和人乳中将其分离出来,1961年正式命名为乳铁蛋白,1984年确认LF的氨基酸序列,并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明确人乳铁蛋白(hLF)和牛...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早在1939年被发现时,因带有红色而被命名为"红蛋白",20世纪60年代早期从牛乳和人乳中将其分离出来,1961年正式命名为乳铁蛋白,1984年确认LF的氨基酸序列,并分别于1987年和1997年明确人乳铁蛋白(hLF)和牛乳铁蛋白(bLF)的三维结构[1-3]。LF广泛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是乳汁中重要的乳清蛋白之一,含量仅次于α-乳清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乳铁蛋白 新生儿感染 α-乳清蛋白 人乳铁蛋白 氨基酸序列 三维结构 动物体内 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高氨血症的早期诊断及精准干预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拥军 朱天闻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1-246,共6页
新生儿高氨血症(NHA)是一种发生在新生儿期的危重症,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新生儿期多种遗传和非遗传疾病可导致血氨增高,其病因复杂,如尿素循环障碍、有机酸血症、脂肪酸代谢病以及其他严重全身疾病均可导致获得性高氨血症。临床表现缺... 新生儿高氨血症(NHA)是一种发生在新生儿期的危重症,发展迅速、死亡率高。新生儿期多种遗传和非遗传疾病可导致血氨增高,其病因复杂,如尿素循环障碍、有机酸血症、脂肪酸代谢病以及其他严重全身疾病均可导致获得性高氨血症。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早发现,明确病因,可通过喂养管理、降氨药物以及血液透析等进行精准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氨血症 尿素循环障碍 遗传代谢病 脑病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R基因新发变异致新生儿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盈灿 谭金童 +2 位作者 陈妍 黄琦 夏红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42-445,共4页
新生儿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在新生儿期表现为严重的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质减少。患儿,女,14日龄,生后4天起病,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纳差、反应差、肌张力低下,严重的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 新生儿重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疾病,在新生儿期表现为严重的高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骨质减少。患儿,女,14日龄,生后4天起病,表现为高胆红素血症、纳差、反应差、肌张力低下,严重的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基因检测显示,CASR基因存在未报道过的c.888C > A (p.Ser296Arg)(来源于父亲)、c.1576G > T (p.Glu526Ter)(来源于母亲)复合杂合变异。患儿经多次唑来膦酸静脉滴注,吸吮力、反应及肌张力有好转,血钙开始明显下降但一周后又升高。生后54天患儿行一侧甲状旁腺切除术,血钙有所下降,于生后64天出院。生后17月随访,患儿体格和神经发育迟缓。NSHPT由CASR基因失活变异引起,表现为严重的高钙血症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伴生长发育迟缓。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手段,双膦酸盐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CASR基因 高钙血症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耐药菌谱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唐俊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44-948,共5页
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但由于住院时间长,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随之升高。抗生素的经验治疗导致大量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多重耐药菌主要为... 重症监护室的新生儿是医源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但由于住院时间长,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随之升高。抗生素的经验治疗导致大量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多重耐药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万古霉素是治疗此类菌的首选药物,但耐万古霉素细菌的定植感染率日益升高,其潜在威胁还未明确。最近,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包括耐碳青霉素类菌种的快速传播日益严重,治疗可选的药物品种受到限制。黏菌素及替吉环素等临床非一线药物的使用有所增加,但此类药物应用于新生儿的严重感染仍需谨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菌 新生儿 治疗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致新生儿极早发炎性肠病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雨婕 谢利娟 +1 位作者 朱天闻 王依闻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09-412,共4页
病例1:男,36 d,2019年4月因“反复腹泻伴便血14 d”就诊。查体见营养不良,口腔散在溃疡,肛周红肿,有波动感。入院后行肛周引流术。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溃疡隆起性病变,基因检测提示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c.301C>T,c.537G>A)... 病例1:男,36 d,2019年4月因“反复腹泻伴便血14 d”就诊。查体见营养不良,口腔散在溃疡,肛周红肿,有波动感。入院后行肛周引流术。结肠镜检查见全结肠多发溃疡隆起性病变,基因检测提示白介素-10受体A基因突变(c.301C>T,c.537G>A),诊断为极早发炎性肠病。家长选择姑息治疗,自动出院。随访至6月龄时患儿存活,生长发育迟缓,临床症状无好转。病例2:男,9 d,2019年11月以“发热伴咳嗽半天”就诊。患儿入院后出现反复腹泻,炎症指标进行性升高,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散在小溃疡,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有白介素-10受体A基因复杂杂合突变(c.106G>A,c.299T>G)。患儿口服沙利度胺后肠道炎症改善,仍间断腹泻,肛周脓肿未见明显好转。随访至4月龄时拟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0受体A 极早发炎性肠病 新生儿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MD9基因新发突变引起新生儿MIRAGE综合征1例
13
作者 李雅慧 王依闻 谢利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644-1648,共5页
新生儿,女,胎龄30周时因“羊水少、宫内发育迟缓”剖宫产出生,生后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严重低血压、电解质糖代谢紊乱,以及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表现。患儿病情危重,生后5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基因分析... 新生儿,女,胎龄30周时因“羊水少、宫内发育迟缓”剖宫产出生,生后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严重低血压、电解质糖代谢紊乱,以及伴有皮肤色素沉着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表现。患儿病情危重,生后5 d因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基因分析显示患儿SAMD9基因有新发杂合变异c.4598G>A (p.Arg1533Gln),结合相关临床症状诊断为MIRAGE综合征(myelodysplasia, infection, restriction of growth, adrenal hypoplasia, genital phenotypes, and enteropathy, MIRAGE syndrome)。MIRAGE综合征可累及多系统,病情危重复杂,早期基因检查识别可指导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AGE综合征 SAMD9基因 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凝集素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道损伤修复和TLR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雷一慧 沈海青 +2 位作者 何雪梅 陈家慧 何振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67-972,977,共7页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MFG-E8)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损伤修复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建立NEC模型,将1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母乳组、NEC模型组和NEC联合重组人MFG-E8(rh MFG-... 目的探讨乳凝集素(MFG-E8)对新生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肠道损伤修复和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取缺氧冷应激联合配方奶侵袭性喂养建立NEC模型,将1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母乳组、NEC模型组和NEC联合重组人MFG-E8(rh MFG-E8)组(N+M组),每组10只。N+M组在NEC模型组的基础上每日给予100μg rh MFG-E8,喂养96 h后处死新生大鼠并观察肠道外观形态,取小肠回盲部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查。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肠回盲部TLR4的表达。结果 rhMFG-E8可改善NEC肠道外观形态和显著降低NEC的发生率以及病理学评分(P<0.05);N+M组肠道TLR4的表达显著低于NEC模型组(P<0.05);N+M组肠道超微结构中未见典型凋亡细胞。结论予以rhMFG-E8可明显降低TLR4的表达,降低肠上皮细胞凋亡,维持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减少新生大鼠模型NEC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乳凝集素 TOLL样受体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生素D对羊膜腔注射脂多糖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的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成博 杨奕辉 +1 位作者 李文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69-973,979,共6页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 D)对宫内绒毛膜羊膜炎诱发的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孕鼠羊膜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分为Saline组、LPS+Saline组、LPS+Vit D(L)组和LPS+Vit D(H)组。Vit D... 目的探讨维生素D(Vit D)对宫内绒毛膜羊膜炎诱发的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孕鼠羊膜腔注射脂多糖(LPS)建立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分为Saline组、LPS+Saline组、LPS+Vit D(L)组和LPS+Vit D(H)组。Vit D干预的2组新生鼠出生后每日腹腔注射0.5和3 ng/g的1,25(OH)_2D_3,Saline组和LPS+Saline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取第1、3、7日的新生鼠肺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采用real-time PCR检测IL-1β和IFN-γmRNA表达。结果不同剂量的Vit D均显著提高新生鼠出生率(均P=0.003)。出生后7 d,Vit D干预的2组较LPS+Saline组肺泡计数显著增多(P=0.001,P=0.000),平均内衬间隔显著减少(均P=0.000),且Vit D干预的2组IL-1β和IFN-γmRNA表达显著低于LPS+Saline组(均P=0.000)。结论予以Vit D可降低新生鼠肺部IL-1β和IFN-γ表达,减轻BPD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16
作者 师卉 王依闻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5-531,共7页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新生大鼠和MLE-12肺上皮细胞的高氧BPD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高氧组和低、中、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干预组。运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CCK8细胞凋... 目的探究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构建新生大鼠和MLE-12肺上皮细胞的高氧BPD模型,分别设立对照组、高氧组和低、中、高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干预组。运用H&E染色、免疫荧光染色、CCK8细胞凋亡实验、流式细胞凋亡检测等技术评估枸橼酸咖啡因的作用。进一步通过活性氧(ROS)免疫荧光检测、电镜观察、蛋白质免疫印迹等检测线粒体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发生情况。结果枸橼酸咖啡因干预可提高高氧暴露后新生大鼠的生存率,促进体重增长,改善肺组织损伤;枸橼酸咖啡因干预提高了MLE-12细胞的存活率,减少表面活性蛋白C(SPC)的丢失并抑制细胞凋亡。机制上,枸橼酸咖啡因可降低ROS水平,修复线粒体结构,调节线粒体应激通路(eIF2α-ATF4-CHOP)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Bax、Bcl2、Cleavedcaspase-3)的表达。结论枸橼酸咖啡因通过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抑制细胞凋亡,改善高氧诱导的肺损伤,在早产儿BPD治疗中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线粒体应激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苏糖对新生大鼠NEC发病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17
作者 吕伟 朱建幸 丁国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77-980,共4页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索水苏糖防治NE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EC对照组,水苏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以及益生菌(主要为双歧杆菌)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新生... 目的建立新生SD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探索水苏糖防治NEC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EC对照组,水苏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以及益生菌(主要为双歧杆菌)治疗组。除正常对照组新生大鼠继续与母鼠同笼饲养外,其余组新生大鼠出生48h后与母鼠分开,置入保育箱中采用鼠乳代用品人工喂养,并定期给予缺氧冷刺激,建立新生大鼠NEC模型。同时,NEC对照组大鼠灌服蒸馏水,水苏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分别灌服不同剂量的水苏糖,益生菌治疗组灌服益生菌。于实验第4天处死大鼠并采血留取小肠标本,检测小肠组织内毒素(LPS)、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NEC对照组、水苏糖高、中、低剂量治疗组、益生菌治疗组的LPS、PAF、TNF-α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NEC对照组大鼠相比,中、高水苏糖组及益生菌组的LPS、PAF、TNF-α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低水苏糖组与NEC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LPS、PAF、TNF-α水平与NEC的发病相关;水苏糖对NEC的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水苏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鲨肝醇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小华 陈泽 +2 位作者 刘成博 杨奕辉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4-720,共7页
目的·探讨鲨肝醇(batyl alcohol,BT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病理学改变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孕16.5d的SD大鼠随机分为Saline组、LP... 目的·探讨鲨肝醇(batyl alcohol,BT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病理学改变的改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孕16.5d的SD大鼠随机分为Saline组、LPS组、LPS+BTA组,羊膜腔注射LPS建立新生鼠BPD模型;LPS+BTA组在注射LPS同时及出生后1~7d每日注射BTA干预,其他2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取出生第1、3、7日新生鼠肺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间苯二酚碱性品红染色观察肺泡化阻滞的改变;利用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新生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检测LPS诱导及BTA干预后IL-1β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分离SD大鼠骨髓巨噬细胞,给予LPS刺激和BTA干预,利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筛选BTA抑制炎症的可能靶点。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出生后第1、3、7日LPS+BTA组较LPS组肺泡数量增多、次级间隔数量增多、平均内衬间隔减小(均P<0.05);且经BTA干预后肺组织IL-1βmRNA及蛋白表达量均较LPS组下调(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巨噬细胞IL-1βmRNA和蛋白均较Saline组显著增加(均P=0.000),加入BTA后两者均较LPS组减少(均P<0.05)。全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BTA抑制血小板应答蛋白1(thrombospondin,Thbs1)、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c ells1,Trem1)、表面抗原分化簇27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274,Cd274)等促炎症因子基因的表达,促进补体C1qC链(complement C1q Cchain,C1qc)、RT1-Da(RT1 class Ⅱ,locus Da)、RT1-Db1(RT1 class Ⅱ,locus Db1)等抗炎因子基因的表达。结论·BTA可下调巨噬细胞中IL-1β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进而改善LPS诱导的BPD新生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炎症 鲨肝醇 白细胞介素1Β 肺泡化阻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β在羊膜腔内注射脂多糖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奕辉 刘成博 +2 位作者 陈泽 李文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8-482,共5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羊膜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D孕鼠羊膜腔内注射LPS建立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孕鼠(孕19 d)随机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LPS组和LPS+anti-...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羊膜腔内注射脂多糖(LPS)导致的新生鼠肺泡化阻滞中的作用。方法·通过SD孕鼠羊膜腔内注射LPS建立新生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模型。孕鼠(孕19 d)随机分为生理盐水(Saline)组、LPS组和LPS+anti-IL-1β组。随机取出生1、3、7 d新生鼠肺组织,经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观察病理学改变,并通过real-time PCR和ELISA检测肺组织中IL-1β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培养大鼠骨髓源性原代巨噬细胞,给予LPS干预,经全转录组测序检测与IL-1β相关的多个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aline组相比,LPS组肺泡和次级突起数量减少,平均内衬间隔增大;肺组织IL-1β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应用anti-IL-1β可改善LPS引起的新生鼠肺组织病理变化。LPS可导致Gbp5、Ccl3、Nod2、Ccr5、Mefv、Casp4、Ifnar1等基因表达明显上调,而Lgals9、Gstp1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其中Gbp5、Ccl3、Nod2、Ccr5、Casp4、Ifnar1、Lgals9可正向调节IL-1β表达。结论·在BPD模型中LPS通过上调巨噬细胞中IL-1β的表达,诱导新生鼠肺泡化阻滞。全转录组测序揭示LPS可以通过多种路径调控巨噬细胞中IL-1β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Β 巨噬细胞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对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新生大鼠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小雁 王星云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1-179,共9页
目的·研究gasderminD(GSDMD)抑制剂necrosulfonamide(NSA)通过抑制肺上皮细胞焦亡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泡化阻滞的影响。方法·将孕SD大鼠随机... 目的·研究gasderminD(GSDMD)抑制剂necrosulfonamide(NSA)通过抑制肺上皮细胞焦亡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肺泡化阻滞的影响。方法·将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PD组、BPD+NSA组和NSA组,羊膜腔注射LPS建立新生鼠BPD模型。取各组出生后第1、3、7日新生鼠肺组织,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肺泡化情况;利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新生鼠肺部GSDMD-N端蛋白表达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新生鼠肺组织中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肺泡上皮细胞系MLE-12,给予LPS以及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刺激和NSA干预,CCK-8法检测MLE-12细胞活力,Hoechst 33342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法检测细胞焦亡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MLE-12细胞表面活性剂蛋白C(surfactant protein C,SFTPC)和GSDMD-N端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体内实验结果显示:羊膜腔内注射LPS可导致肺发育受阻,模拟BPD的病理改变;羊膜腔内注射LPS建立的BPD模型中肺泡上皮细胞GSDMD-N端表达升高;NSA干预明显改善了BPD新生鼠的肺发育阻滞并抑制了IL-1β的mRNA表达(均P<0.05)。体外实验结果显示:LPS/ATP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MLE-12活力下降,发生焦亡;NSA干预提高了肺泡上皮细胞活力并且抑制了焦亡(均P<0.05);NSA上调了LPS/ATP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SFTPC的表达,抑制了LPS/ATP刺激下肺泡上皮细胞GSDMD-N端表达的上调(均P<0.05)。结论·抑制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可改善LPS诱导的BPD新生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细胞焦亡 gasdermin D 肺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