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的认知和心理状况 被引量:9
1
作者 赵艳君 陈海燕 +5 位作者 安菊妹 姚歆懿 袁佳梅 冯静 郭健 沈晓云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3期1766-1769,共4页
目的了解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0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80名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知识的了解... 目的了解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对疾病认知和心理状况,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09-2010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对80名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患儿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较差,对待患儿罹患疾病存在震惊、内疚等负性心理;但所有父母都认为应该早期治疗疾病,88.8%的患儿父母有信心坚持治疗;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焦虑和偏执、人际关系和恐怖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的父母对血管瘤疾病的认知和态度存在差异,而患儿父母的疾病认知和态度又对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医护人员应针对颜面部血管瘤患儿父母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干预,通过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帮助其调整心态,指导他们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前提下帮助患儿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改善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颜面部 患儿父母 认知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细胞在婴幼儿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斯明 姜会庆 +1 位作者 欧阳天祥 邢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20-722,789,共4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 目的:观察婴幼儿血管瘤中免疫细胞的分布及其变化过程。方法:52例婴幼儿血管瘤标本,以CD3、CD8、S-100分别作为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树突细胞(DC)的标记性抗原,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上述免疫细胞在血管瘤组织中的分布。结果:①最早期血管瘤组织中基本无CD3+T细胞;增殖中期CD3+T细胞增多,CD8+T细胞仍然稀少;增殖晚期CD3+T细胞很多,CD8+T细胞也增多;消退早期在微血管周围仍散在分布少量CD3+T细胞和CD8+T细胞;消退中期和消退完成期血管瘤组织中有少数CD3+T细胞,而CD8+T细胞很少。②增殖早期血管瘤组织中散在分布少量DC;增殖中期和晚期DC数量显著增多。消退早期之后,DC数量迅速减少,以至基本消失。结论:T细胞及其亚群和DC的分布及其功能变化,与血管瘤病理演变过程有密切联系,婴幼儿免疫系统功能逐渐成熟,可能是血管瘤消退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血管瘤 免疫细胞 树突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的细胞治疗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马晓荣 赵慧婷 欧阳天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3629-3631,共3页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患病率为3.3/10万。本病发生是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的基因突变引起。DMD患者骨骼肌呈反复退化和再生,最终肌卫星细胞耗竭,骨骼肌被结缔组织和脂肪代替。患者往往在20岁左...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DMD)为X-连锁隐性遗传,患病率为3.3/10万。本病发生是编码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ys)的基因突变引起。DMD患者骨骼肌呈反复退化和再生,最终肌卫星细胞耗竭,骨骼肌被结缔组织和脂肪代替。患者往往在20岁左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目前DMD临床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本文就DMD细胞治疗实验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氏肌营养不良症 细胞治疗 X-连锁隐性遗传 抗肌萎缩蛋白 临床治疗效果 肌卫星细胞 DMD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腋臭254例的护理 被引量:1
4
作者 安菊妹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4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腋臭 微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