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磷酸氯喹对双链RN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姣姣 孙俊楠 王海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4-1412,共9页
目的·探究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对病毒感染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肌胞苷(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探究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对病毒感染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肌胞苷(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建立病毒性脓毒症中dsRN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将HUVE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不同浓度poly I:C组和CQ+poly I: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处理组HUVEC活力的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阳性率(PI+)以观察细胞膜完整性,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焦亡相关蛋白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胱天蛋白酶-1活性剪切体(cleaved 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N端(gasdermin D N-terminal,GSDMD-N)、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poly I:C组HUVEC活力明显降低,成熟IL-1β水平升高,细胞形态呈现膨胀“吐泡”现象,PI+率增加,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和GSDMD-N的表达升高(均P<0.05)。与poly I:C组相比,CQ+poly I:C组的细胞活力有所增加,成熟IL-1β表达减少,膨胀及破裂的细胞比例下降,PI+降低,焦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1、GSDMD-N表达减少(均P<0.05)。CQ预处理并未显著改变dsRNA诱导的NLRP3表达水平,而抑制了TLR3的表达(P<0.05)。结论·dsRNA能够诱导HUVEC细胞焦亡;CQ能够抑制由dsRN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该效应可能与调节TLR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氯喹 细胞焦亡 双链RNA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部CT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诊断效能的探究
2
作者 禹茜 孙俊楠 +5 位作者 张姣姣 高月 王虎 于洋 王海嵘 洪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4-1281,共8页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其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患者诊断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对患者根据年龄(>65岁、≤65岁)及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气管分叉处平面测量的胸骨皮质比例。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取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进行诊断,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分析胸骨皮质比例在诊断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骨量正常者78例、骨量低下者66例、骨质疏松者54例。在>65岁的患者(n=115)中,骨质疏松组女性占比、患者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65岁的患者(n=83)中,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65岁患者,还是在≤65岁的患者中,骨量正常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质疏松组(均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女性患者胸骨皮质比例均低于男性患者(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04,P=0.000;r=0.785,P=0.000;r=0.735,P=0.000;r=0.479,P=0.000)。在诊断效能方面,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正常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高,对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低;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高,对骨量正常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低。结论·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胸骨 骨皮质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