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FMEA模式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5
1
作者 张琦 范晓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3-790,共8页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行急诊PCI的62例... 目的探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急诊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0年3月行急诊PCI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行急诊PCI的62例患者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PCI转运交接模式;试验组采用HFMEA模式,通过组建转运交接小组、对转运流程进行前瞻性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制定优化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D-to-B平均时间、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及接受科室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患者平均转运交接时间、D-to-B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与病情变化、转运设备、转运过程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总分及接受科室满意度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应用HFMEA模式优化急诊PCI患者转运交接流程,可以有效缩短转运时间和D-toB时间、降低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接受科室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转运 效果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在急诊危重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葛勤敏 边帆 +1 位作者 潘曙明 王树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15-4017,共3页
目的:评价急诊危重病患者中血浆置换(PE)的应用及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3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例,观察和比较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26... 目的:评价急诊危重病患者中血浆置换(PE)的应用及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3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病例,观察和比较生化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13例患者平均ICU住院时间为(26.9±18.9)d,脓毒症组ICU住院时间短于非脓毒症组(P<0.01),平均病死率为46%,脓毒症组病死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PE治疗后,血生化指标和炎症指标得到改善(P<0.05)。结论:PE可以作为急诊不同病种危重病患者尤其是脓毒症的辅助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急诊 危重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性肌萎缩症多学科诊疗应用进展
3
作者 王帆 马飞 +2 位作者 戴文静 肖冰 潘晨麟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6,242,共5页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病。SMA患儿常伴发脊柱侧凸、关节挛缩、呼吸功能不全、骨质疏松、张口受限、营养不良等多系统损害,疾病... 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引起的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罕见病。SMA患儿常伴发脊柱侧凸、关节挛缩、呼吸功能不全、骨质疏松、张口受限、营养不良等多系统损害,疾病治疗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多学科诊疗在SMA诊疗中能有效缩短诊断时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梳理近年来国内外SMA多学科诊疗在疾病诊治、三级防控的开展情况,为未来完善SMA多学科诊疗提供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性肌萎缩症 罕见病 多学科诊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24
4
作者 姚文 王小玲 +2 位作者 巩树梅 邹敏 张洪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2-1329,共8页
目的 :对国内外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脑出... 目的 :对国内外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ofScience、theCochraneLibrary、EMBASE、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分析,并用描述性分析的方法对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补充分析。结果 :经检索共获得358篇文献,最终纳入10篇文献进入统计分析,涉及19 447例脑出血患者,其中1 104例合并深静脉血栓形成。Meta分析显示人口学资料中,肥胖[OR=9.45,95%CI(1.81,49.40),P=0.008]、年龄[OR=3.84,95%CI(2.57,5.75),P<0.001]是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因素;房颤[OR=3.77,95%CI(2.83,5.02),P<0.001]、瘫痪[OR=6.73,95%CI(1.69,26.84),P=0.007]及平均住院日[OR=13.44,95%CI(11.97,14.90),P<0.001]是脑出血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基于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西方国家是风险因素[OR=5.14,95%CI(3.32,6.97),P<0.001],但是在亚洲国家,此量表评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不是风险因素[OR=9.06,95%CI(0.58,142.66),P=0.12];D-二聚体[OR=607.42,95%CI(488.19,726.64),P<0.001]及[OR=8.24,95%CI(6.36,10.67),P<0.001],C反应蛋白(CRP)值[OR=8.43,95%CI(4.85,14.65),P<0.001]是高危因素。结论 :年龄增大、肥胖程度增大、瘫痪、并发房颤、较长住院日、较高D-二聚体及CRP值的脑出血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我效能理论为基础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朱静芬 戴李华 +1 位作者 沈恬 施榕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7,共5页
目的研究自我效能改变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控制和行为转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某社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者140人,按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95)和对照组(n=45)。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实施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自我效能为... 目的研究自我效能改变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疾病控制和行为转变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某社区葡萄糖调节受损(IGR)者140人,按2∶1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95)和对照组(n=45)。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医生实施为期6个月的以提高自我效能为目标的干预计划;对照组不实施任何干预措施。干预前后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糖、血脂水平检测。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27.52±6.45)和(27.16±7.63)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的自我效能总分为(30.34±4.3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7.53±7.6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检测结果显示: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的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PG2H)浓度均较基线值显著下降,且干预组的FPG浓度也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糖耐量异常(IGT)者的PG2H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干预前后的运动频率无明显变化;但干预后运动时间≥30 min者的比例(70.5%)较干预前(57.9%)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干预组在糖尿病相关知识和态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效能水平的改变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血糖指标的控制及运动行为的改变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效能 糖尿病 高危人群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低聚糖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和抗感染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莹 罗勇 +1 位作者 徐卫国 陈同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8-699,共2页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与普通低聚糖相比,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在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促进肠道... 低聚糖亦称寡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形成直链或支链的低度聚合糖,分功能性低聚糖和普通低聚糖两大类。与普通低聚糖相比,功能性低聚糖一般在机体内很难被消化吸收,但却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抗病毒、抗菌、促进肠道双歧杆菌增殖、降血压、降血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低聚糖 机体免疫功能 抗感染作用 双歧杆菌增殖 机体免疫力 消化吸收 糖苷键 机体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9
7
作者 刘清华 赵文佳 +3 位作者 范晓嬿 朱剑铭 徐鹏军 孟庆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1-305,共5页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 目的: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PHN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以卡马西平(CBZ)为单一治疗药物。治疗组给予HBO治疗;对照组在模拟HBO舱环境中,戴面罩吸空气,疗程为10d。治疗期间患者维持原有药物方案。治疗后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调整CBZ剂量,并进行6个月随访疼痛评估,对患者CBZ剂量、VAS和患者对治疗总体感觉(patients'global impression of change,PGIC)进行测评。结果:对照组1例患者未完成治疗,在随访1、3、6个月又各脱落1例患者,共26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组在随访的1、3、6月各脱落1例患者,共27例患者完成研究。治疗后,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22(30)例,对照组为13(29)例,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PGIC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6.67%(20/30),高于对照组37.93%(11/29)(P=0.019)。随访第1、2个月,治疗组患者CBZ量为(227.59±122.17)mg/d和(231.03±113.71)mg/d,对照组为(310.71±152.36)mg/d和(296.43±126.15)mg/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尤其在第1个月随访时,治疗组CBZ用量减少百分比多于对照组(P=0.012)。随访第6月末,VAS前-后减少≥2的治疗组患者为17(27)例,多于对照组9(26)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39);患者对治疗的总体感觉中明显好转或轻度好转的治疗组患者占62.96%(17/27),高于对照组38.46%(10/26),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37)。结论:HBO治疗能减少PHN患者CBZ药物剂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神经病理性疼痛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疼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患者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建立及其应用效果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红萍 庄怡青 陈孝萍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2期66-68,共3页
目的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的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住院患者89名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 目的建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护理的方案,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5年1-12月在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住院患者89名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方案。评价两组患者出院12周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出院前2 d,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12周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分分别为(9.51±1.597)和(7.45士1.6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17,P<0.0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方案能有效提高出院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生命支持培训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6
9
作者 林强 杜奇容 +3 位作者 潘曙明 赵洁 黄四平 牛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367,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生命支持(pediatric trauma life support,PTLS)培训课程对提高儿童创伤急救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会的PTLS课程对从事儿童创伤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注重于提高学员的现场... 目的探讨儿童创伤生命支持(pediatric trauma life support,PTLS)培训课程对提高儿童创伤急救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国际创伤生命支持学会的PTLS课程对从事儿童创伤急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注重于提高学员的现场判断能力和急救技能。结果培训后学员的理论测试成绩较培训前提高,合格率、优秀率也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学员的技能考核和仿真模拟考核均达到合格,其中优秀率依次为,转运固定技能42.62%,初级、高级气道管理81.97%,休克判断和处理70.49%,仿真模拟考核72.13%。院内组的培训前理论成绩显著高于院前组(P<0.01),培训后院内组仍高于院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PTLS培训后,学员的理论、实践和综合救治能力得到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生命支持 培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咽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曾长娟 席淑新 邹敏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4年第13期20-23,共4页
咽瘘是头颈肿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咽癌及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率为18%~21%。咽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术后的辅助治疗延迟,严重时还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颈动脉破裂。因此,对于咽瘘的研究也... 咽瘘是头颈肿瘤术后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最常见于下咽癌及喉癌全喉切除术后发生率为18%~21%。咽瘘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增加、术后的辅助治疗延迟,严重时还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颈动脉破裂。因此,对于咽瘘的研究也成为头颈外科的热点。本文就国内、外近几年对咽瘘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其护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咽瘘 危险因素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管理的证据总结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丽娟 邹敏 +2 位作者 何孟亭 吴雨蔷 丁辉蓉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3年第4期551-556,共6页
目的 :总结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管理的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站中关于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信息、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2年5... 目的 :总结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管理的证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和网站中关于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管理的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信息、临床决策、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系统评价、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2017年1月至2022年5月,由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进行证据总结。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其中系统评价6篇,随机对照试验5篇,汇总出泌乳启动评估方法、泌乳启动影响因素、泌乳启动干预策略三大类别20条证据。结论 :汇总的20条产妇泌乳启动延迟管理证据质量较好,可在临床应用。医护人员在应用证据时应结合临床情景和影响因素,制定泌乳启动延迟管理策略,减少产后泌乳启动延迟发生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乳启动延迟 管理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溶栓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0
12
作者 颜红兵 向定成 +22 位作者 刘红梅 陈辉 陈纪言 陈玉国 陈韵岱 楚英杰 方唯一 傅向华 李春洁 毛威 潘曙明 史若飞 苏晞 王焱 王贵荣 王伟民 徐梅 杨丽霞 于海玲 袁祖贻 郑志杰 霍勇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4期1-10,共10页
急性心肌梗死仍然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在我国广大城乡地区,形势更为严峻。及时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降低死亡率和保护心脏功能刻不容缓。鉴于我国的实际情况,院前溶栓治疗在大城市以外的城乡地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溶栓治疗 专家 中国 心肌梗死患者 城乡地区 人民健康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快速超声检查联合转氨酶对儿童腹部钝性创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童海艇 潘曙明 +3 位作者 杜奇容 祝青藤 黄四平 李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61-764,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快速超声检查(FAST)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儿童腹部钝性创伤(BA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BAT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检查FAST、腹部CT与血清AST/ALT的患儿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创伤快速超声检查(FAST)联合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儿童腹部钝性创伤(BA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急诊BAT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同时检查FAST、腹部CT与血清AST/ALT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将FAST联合AST>200IU/L和/或ALT>125IU/L作为A组,FAST联合AST>400IU/L和/或ALT>200IU/L作为B组,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FAST组、A组、B组对BAT患儿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共纳入1588例BAT患儿,均完成FAST、CT和血清AST/ALT检查209例。209例患儿中,CT检查阳性51例(24.4%)。以CT检查结果为金标准,FAST对于BAT诊断的灵敏度为51.0%,特异度94.9%,阳性预测值76.5%,阴性预测值85.7%,准确率84.2%。A组对于BAT诊断的灵敏度为88.2%,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6.1%,准确率92.3%。A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FAS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对于BAT诊断的灵敏度为58.8%,特异度为93.7%,阳性预测值为75.0%,阴性预测值为87.6%,准确率为85.2%。B组各项指标与FAST检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手术患儿中9例为FAST阳性或血清AST>400IU/L或ALT>200IU/L的患儿。结论FAST联合血清AST>200IU/L和/或ALT>125IU/L可作为诊断儿童BAT的有效筛选工具。对FAST阳性或血清AST>400IU/L或ALT>200IU/L患儿,如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建议CT检查,既可保证患儿安全,又可减少不必要的CT辐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快速超声检查 腹部钝性创伤 肝转氨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CT评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4
作者 卫雪敏 高成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9-924,共6页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以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为特征,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是诊治的关键。AI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脑组织早期缺血性改变(early ischemic change,EIC)的位置和病灶的大...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以高致残率、高致死率为特征,如何快速准确地诊断和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是诊治的关键。AIS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脑组织早期缺血性改变(early ischemic change,EIC)的位置和病灶的大小,因此结合影像学检查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十分必要。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gram early CT score,ASPECT评分)是一个总分为10分的影像组学评分系统,以准确、简单的方式来评价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EIC,从影像学角度量化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医疗决策。ASPECT评分不仅被广泛地应用于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情况,也被用于识别接受血管内治疗获益的人群,及评估患者进行血管内治疗的风险。目前结合多模式影像学的ASPECT评分也用于预测缺血性病灶核心体积以及预测预后。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出现了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ASPECT评分方法。该文对ASPECT评分方法及其在AIS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价值、多模式ASPECT评分、与人工智能相结合的自动化ASPECT评分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 预后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氯喹对双链RN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姣姣 孙俊楠 王海嵘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04-1412,共9页
目的·探究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对病毒感染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肌胞苷(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目的·探究磷酸氯喹(chloroquine phosphate,CQ)对病毒感染中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聚肌胞苷(polyinosinic-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建立病毒性脓毒症中dsRNA诱导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体外模型。将HUVE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不同浓度poly I:C组和CQ+poly I: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不同处理组HUVEC活力的变化,采用光学显微镜检测细胞形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阳性率(PI+)以观察细胞膜完整性,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焦亡相关蛋白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 3,NLRP3)、胱天蛋白酶-1活性剪切体(cleaved caspase-1)、gasdermin D蛋白N端(gasdermin D N-terminal,GSDMD-N)、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以及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TLR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相比,poly I:C组HUVEC活力明显降低,成熟IL-1β水平升高,细胞形态呈现膨胀“吐泡”现象,PI+率增加,焦亡相关蛋白NLRP3、cleaved caspase-1和GSDMD-N的表达升高(均P<0.05)。与poly I:C组相比,CQ+poly I:C组的细胞活力有所增加,成熟IL-1β表达减少,膨胀及破裂的细胞比例下降,PI+降低,焦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1、GSDMD-N表达减少(均P<0.05)。CQ预处理并未显著改变dsRNA诱导的NLRP3表达水平,而抑制了TLR3的表达(P<0.05)。结论·dsRNA能够诱导HUVEC细胞焦亡;CQ能够抑制由dsRNA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焦亡,该效应可能与调节TLR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氯喹 细胞焦亡 双链RNA 血管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乙酰化酶在慢性炎症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兴兴 葛勤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00-1803,共4页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s)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其家族在调控氧化应激、炎症机制和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产生大量促炎因子,抗炎、免疫机制被激活,但炎症因子若持续存...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SIRTs)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的Ⅲ类组蛋白,其家族在调控氧化应激、炎症机制和衰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各种内外界刺激因素的作用下,机体产生大量促炎因子,抗炎、免疫机制被激活,但炎症因子若持续存在,最终会导致多器官的慢性炎症及组织的不断损伤。NAD+作为SIRTs发挥去乙酰化作用的辅助因子,可能通过调控组蛋白或NF-κB等转录因子的表达,减少促炎因子的产生;而SIRTs的敲除会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侵害。因此,推测SIRTs可能是慢性炎症治疗的靶向分子。该文就SIRTs在各器官慢性炎症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以及涉及的信号分子作一综述,为慢性炎症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 慢性炎症疾病 生物代谢 炎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帕森斯“病人角色”理论的儿科病人角色与医患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菁宜 邹姮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3年第7期709-713,共5页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的复杂性日趋增加。儿科是医患矛盾最集中、最复杂的科室之一,因此,分析儿科病人角色和剖析儿科医患关系十分必要。基于帕森斯“病人角色”理论,阐释了病人角色的内涵及医患的...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需求的不断提高,医患关系的复杂性日趋增加。儿科是医患矛盾最集中、最复杂的科室之一,因此,分析儿科病人角色和剖析儿科医患关系十分必要。基于帕森斯“病人角色”理论,阐释了病人角色的内涵及医患的社会互动模式;并依据中国国情,对中国儿科病人角色的特殊性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儿科病人角色的群体特征与社会背景,阐述了中国儿科医患关系的社会学症结,并对帕森斯“病人角色”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森斯“病人角色”理论 医患关系 医学社会学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胸部CT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诊断效能的探究
18
作者 禹茜 孙俊楠 +5 位作者 张姣姣 高月 王虎 于洋 王海嵘 洪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74-1281,共8页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 目的·比较成人急诊住院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评估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的诊断效能。方法·对2020年11月—2022年10月收治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成人急诊病房的住院患者通过双能X射线吸收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定其骨密度。根据骨密度将患者诊断为骨量正常、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对患者根据年龄(>65岁、≤65岁)及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分组。分析各组患者胸部CT平扫影像中气管分叉处平面测量的胸骨皮质比例。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胸骨皮质比例与骨密度的相关性。采取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进行诊断,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并获得最佳截断值,分析胸骨皮质比例在诊断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中的诊断效能。结果·研究共纳入198例患者,其中,骨量正常者78例、骨量低下者66例、骨质疏松者54例。在>65岁的患者(n=115)中,骨质疏松组女性占比、患者年龄高于骨量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65岁的患者(n=83)中,该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65岁患者,还是在≤65岁的患者中,骨量正常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胸骨皮质比例均高于骨质疏松组(均P<0.05);骨量正常组、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的女性患者胸骨皮质比例均低于男性患者(均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r=0.704,P=0.000;r=0.785,P=0.000;r=0.735,P=0.000;r=0.479,P=0.000)。在诊断效能方面,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正常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高,对骨质疏松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低;在≤65岁的患者中,胸骨皮质比例对骨质疏松组男性患者的诊断准确率较骨量正常组及骨量低下组高,对骨量正常组患者的诊断误诊率较骨量低下组及骨质疏松组低。结论·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胸骨皮质比例均与骨密度呈正相关,胸骨皮质比例对骨量低下及骨质疏松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密度 胸骨 骨皮质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s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
19
作者 黄椿媚 王晓 葛勤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6-579,共4页
血管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关键病理特征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病变。近来有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在组织稳态和病理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除微小RNA(miRNA)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可在不同阶段基... 血管性疾病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其关键病理特征为血管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和新生内膜的形成病变。近来有证据表明非编码RNA在组织稳态和病理生理调节中起重要作用。除微小RNA(miRNA)外,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可在不同阶段基因表达和信号通路中发挥作用。LncRNAs最近被发现在血管发育、谱系提交和中胚层向心脏分化中起作用;且与血管紧张素Ⅱ活动及血管性疾病,包括心脏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相关。LncRNAs可能在血管发育及相关疾病中介导许多不同的途径。该文主要对LncRNAs在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非编码RNA 血管性疾病 血管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