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脂肪因子代谢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的影响及麝香通心滴丸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元昊 蔺艳军 +1 位作者 傅宏亮 孟舒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0-1258,共9页
目的 探讨脂肪因子代谢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MVD)的影响及麝香通心滴丸(STD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MVD组(20例)和MVD组(21例);29例MV... 目的 探讨脂肪因子代谢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MVD)的影响及麝香通心滴丸(STD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非MVD组(20例)和MVD组(21例);29例MVD患者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14例)和STDP组(15例),分别进行为期3个月的基础治疗和基础治疗加STDP治疗;分析各组患者主诉、血生物化学指标、血浆炎症因子及脂肪因子水平的变化。采用12~14周龄雄性C57BL/6小鼠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分为假手术组、IR组(生理盐水灌胃)和IR+STDP组(STDP灌胃),每组5只,采用ELISA测定血浆炎症因子水平,通过硫黄素-S荧光密度法测定心脏组织微血管阻塞情况,采用蛋白质组学分析探寻IR组与IR+STDP组间差异表达蛋白质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 与非MVD组比较,MVD组血浆瘦素水平增高[(9.89±2.42)μg/L vs (4.76±1.02)μg/L,P<0.01],脂联素水平下降[(5.02±1.30)pg/mL vs (7.19±1.76)pg/mL,P<0.05],抵抗素水平升高[(9.20±2.03)μg/L vs (5.70±1.32)μg/L,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浆瘦素水平与微循环阻力呈正相关(r=0.82,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根据血浆瘦素水平判断MVD的AUC值为0.855,最佳临界值为>9.395 μg/L,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867。MVD患者治疗3个月后,相较于基础治疗组,STDP组主诉胸闷、胸痛症状改善率较高[73.3%(11/15) vs 21.4% (3/14)],血浆瘦素、IL-6、TNF-α水平均降低[(11.36±0.54)μg/L vs (12.12±0.85)μg/L、(3.96±1.76)pg/mL vs (8.65±1.29)pg/mL、(24.82±3.07)ng/mL vs (32.45±3.32)ng/mL,均P<0.05]。在动物实验中,与IR组相比,IR+STDP组小鼠IR术后无回流面积减少45%(P<0.01)、低回流及无回流面积减少23%(P<0.05),血浆IL-6、TNF-α水平均下降[(378.25±19.66)pg/mL vs (457.32±32.01)pg/mL、(289.71±47.62)pg/mL vs (371.28±41.05)pg/mL,均P<0.05]。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显示,IR+STDP组小鼠心脏组织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蛋白质表达水平低于IR组,蛋白质印迹法验证结果亦提示IR+STDP组vWF及ICAM-1蛋白质表达较IR组下调(均P<0.01)。结论 MVD患者存在脂肪因子代谢异常,血浆瘦素水平较高。STDP治疗可改善MVD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瘦素水平和炎症指标,机制可能与其抗血小板、抗炎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功能障碍 冠状动脉 麝香通心滴丸 瘦素 脂肪因子代谢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书艳 张琼 +1 位作者 周卿 林强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551-553,共3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9只)、对照组(19只)和假手术组(18只),治疗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kg-1.d-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髓过氧化物酶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9只)、对照组(19只)和假手术组(18只),治疗组术前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kg-1.d-1,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瑞吉染色法检测血液中中性粒细胞(polymorph nuclear neutrophil,PMN)的数量;HE染色光镜检测心肌组织中PMN浸润的数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髓过氧化物酶(MPO)法测定血清和心肌MPO活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液、心肌内的PMN浸润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但治疗组较对照组PMN数量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心肌内MPO活性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心肌内MPO活性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心肌梗死范围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范围明显缩小(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PMN浸润,MPO活性增加,阿托伐他汀干预后可抑制PMN浸润和MPO活性,减少心肌梗死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阿托伐他汀 过氧化酶 中性白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凋亡调节蛋白信号途径在低温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7
3
作者 王耀晟 程晓曙 +2 位作者 洪葵 吴宗贵 李毅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40-544,共5页
目的:探讨低温刺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凋亡调节蛋白Bim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基于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低温培养箱施加低温刺激;使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下调ERK5或Bim的表达;细胞凋亡使用流式... 目的:探讨低温刺激诱导心肌细胞损伤及凋亡,以及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ERK5)/凋亡调节蛋白Bim途径的调控作用。方法:基于乳鼠原代心肌细胞,低温培养箱施加低温刺激;使用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下调ERK5或Bim的表达;细胞凋亡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蛋白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钙离子、活性氧簇(ROS)水平、线粒体膜电位(ΔΨm)通过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在低温刺激下的心肌细胞中,ERK5 siRNA可加剧Bim蛋白表达;Bim siRNA不影响ERK5,但减轻p-ERK5表达;ERK5 siRNA导致更高的细胞凋亡率,Bim siRNA则可减弱ERK5 siRNA的促凋亡作用;ERK5 siRNA加重了细胞内钙离子超载、ROS激活、线粒体膜电位破坏,Bim siRNA则可对抗上述损伤性作用。结论:在低温干预下的心肌细胞中,下调ERK5可释放对Bim的表达抑制,加重凋亡、细胞内钙离子超载、ROS爆发,造成更严重的线粒体膜电位破坏,而下调Bim则产生反向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ERK5/Bim途径在低温诱导心肌细胞损伤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刺激 心肌细胞 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5 凋亡调节蛋白B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陆秋芬 孙健 +3 位作者 刘晓红 王群山 李毅刚 陆尚彪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50-851,共2页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32例,将年龄≥80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78例),65~8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98例),<65岁的患者为非老年组(56例),回顾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并进...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的围手术期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置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232例,将年龄≥80岁的患者作为高龄组(78例),65~80岁的患者为老年组(98例),<65岁的患者为非老年组(56例),回顾分析患者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并进行分析。结果高龄组患者锁骨下静脉放置起搏器比例高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1),手术时间长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01);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发生率高于老年组和非老年组(P=0.043,P=0.031),临床事件与年龄相关(r=8.722,P=0.016)。结论高龄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围手术期临床事件发生率高,应严格把握起搏器置入指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人工 手术期间 危险因素 抗凝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5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后一年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孟舒 王长谦 +5 位作者 张亚臣 陈漫天 王飞 陈富兴 舒红 张瑾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11-711,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介入治疗后 PCI术后 冠心病患者 药物保守治疗 高龄患者 治疗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6
作者 俞芸 李月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38-1242,共5页
目的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 目的以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ICA)为金标准,研究双源CT(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评估其在冠心病筛选中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0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先后进行DSCT和ICA检查,两项检查之间间隔不超过3个月。以ICA为金标准,评价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在诊断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200例冠心病患者中,158例经ICA证实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诊断161例,其诊断有意义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8.1%(155/158),特异性为85.7%(36/42)。评估的2 000段冠状动脉中,ICA证实326段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管腔狭窄≥50%),DSCT诊断326段,敏感性为96.3%(314/326),特异性为99.3%(1662/1674)。两者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DSCT对冠状动脉不同程度狭窄的诊断有极高的阴性预测值(均>99%)。结论与ICA相比,DSCT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无钙化的冠状动脉狭窄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极高的阴性预测值,且适用人群大为增加,因此,可以考虑将DSCT冠状动脉成像作为冠心病的筛选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侵入性冠状动脉造影 回顾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和最新症状分级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颖怡 王群山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08-710,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严重受损。准确地评估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程度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有效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最近几年来,许多生活质量评估方法已被证实...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往往严重受损。准确地评估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受损程度可以指导临床医生进行有效干预,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消耗。最近几年来,许多生活质量评估方法已被证实并应用于大量临床研究中。自EHRA分级法提出并被新版房颤指南所推荐后,新的房颤症状分级方案也开始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目前主要的生活质量评估方法和最新的症状分级方法及其各自的适用性、限制性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生活质量 评估方法 症状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进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慧凤 鞠蓓蓓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9年第19期38-40,共3页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其护理也历经了巨大的转变。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总结急诊PCI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并对如并发症的预防,病情监测和心理护理等研究进展进...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其护理也历经了巨大的转变。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总结急诊PCI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要点,并对如并发症的预防,病情监测和心理护理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PCI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闰盘处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以及相关心脏疾病 被引量:1
9
作者 于瀛 李毅刚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1-243,248,共4页
闰盘是相邻心肌细胞在纵轴方向上的连接,在心肌细胞机械偶联和电偶联中发挥重要作用。闰盘处的3种连接(桥粒、黏着连接和缝隙连接)、离子通道和锚蛋白G在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任何一个的异常都会导致另几个的结构和功能改变,... 闰盘是相邻心肌细胞在纵轴方向上的连接,在心肌细胞机械偶联和电偶联中发挥重要作用。闰盘处的3种连接(桥粒、黏着连接和缝隙连接)、离子通道和锚蛋白G在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其中任何一个的异常都会导致另几个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从而引起整个闰盘的结构和功能异常,甚至导致心脏疾病。目前,国内外对于闰盘处各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及其对心脏疾病的意义的认识尚存不足,本文就近年来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闰盘 桥粒 黏着连接 缝隙连接 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置入心脏起搏器后发生脑栓塞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陆秋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10-610,共1页
关键词 心脏起搏器 相关因素分析 老年患者 脑栓塞 置入 心脏传导系统 临床症状 退行性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起搏器安置围手术期介导性心动过速七例
11
作者 陆尚彪 刘晓红 +1 位作者 舒红 李毅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940-940,共1页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 1临床资料 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安置双腔起搏器(DDD)的患者共315例,其中男性161例,女性154例。年龄(65±11)岁。有7例(2.2%)出现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PMT)。男性4例,女性3例。年龄62~79(71±7)岁。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4例,慢~快3例。冠心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7例快速心律失常,其中4例为安置起搏器于囊袋中时,3例为术后。临床表现为心悸、胸闷,严重者还有气急、血压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 起搏器安置 围手术期 永久性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快速心律失常 双腔起搏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反流的超声评估
12
作者 王静 孙锟 +1 位作者 李奋 吴兰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儿特征表现。方法·收集217例单纯CHD合并MR患儿(MR组)及8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将MR组再分为3组,...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估不同类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合并二尖瓣反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患儿特征表现。方法·收集217例单纯CHD合并MR患儿(MR组)及8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将MR组再分为3组,分别为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MR组、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合并MR组和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Co A)合并MR组,观察患儿CHD类型特点(缺损位置和大小、降主动脉压差)及二尖瓣形态特点,并比较MR组与对照组房室腔大小、二尖瓣瓣环大小等指标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R组均存在房室腔增大、瓣环扩张、二尖瓣/三尖瓣瓣环比值升高,而左室收缩功能,除Co A合并MR组降低外,其余2组未降低。合并CHD特点:VSD缺损附着组织较少且分流较大,PDA分流直径多数大于0.3 cm,Co A压差均大于48 mmHg(1 mmHg=0.133 k Pa)。此外,3组MR患儿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器质性病变。结论·以3种CHD为基础的MR,可能与房室腔增大、二尖瓣瓣环扩张、二尖瓣/三尖瓣瓣环比升高及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器质性病变相关。这些异常表现可为临床MR患儿手术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二尖瓣反流 二维超声心动图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节律论坛:第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简介
13
作者 李毅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81-281,共1页
2008年第二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于5月29日至6月1日成功召开。心脏节律论坛引人注目。来自国内外600余名起博与电生理专家学者就当前心律失常和心电生理最新动态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交流。
关键词 心脏病学会 心脏节律 会议简介 东方 论坛 心电生理 心律失常 专家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纤维化特点及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的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杨钰粒 赵铭哲 +1 位作者 于瀛 李毅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76-1680,共5页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pathy,HCM)是最常见的心脏遗传性疾病,因其高致死率而备受关注。该疾病的心肌纤维化在病理、临床进展和影像学上有着独特性。多项研究显示HCM患者的不良预后与左心室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延迟钆增强...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pathy,HCM)是最常见的心脏遗传性疾病,因其高致死率而备受关注。该疾病的心肌纤维化在病理、临床进展和影像学上有着独特性。多项研究显示HCM患者的不良预后与左心室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LGE-CMR)是评估HCM患者左心室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有效运用LGE-CMR定量评估HCM患者纤维化程度有望成为HCM诊治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厚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对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丽 李威 唐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91-1394,共4页
目的研究anandamide(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对单个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 Ca-L)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 Ca-L,并观察anandamide对该电流的作用。结果 (1)anandamide浓度依赖性地减小I Ca-L,其IC50值为(1.3±0.3)μmol&... 目的研究anandamide(花生四烯酸乙醇胺)对单个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 Ca-L)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I Ca-L,并观察anandamide对该电流的作用。结果 (1)anandamide浓度依赖性地减小I Ca-L,其IC50值为(1.3±0.3)μmol·L-1。(2)1μmol·L-1anandamide可明显使稳态失活曲线左移,失活中点电压(V1/2)由(-34.4±0.2)mV变为(-42.2±0.6)mV,K值由(5.7±0.2)变为(6.4±0.4),表明anandamide改变了钙通道失活的电压依赖性。anandamide 1μmol·L-1对稳态激活曲线无明显影响。结论 anandamide可使稳态失活曲线左移而剂量依赖性地减小I 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乙醇胺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心肌细胞 L 型钙电流 激活 失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过表达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姜萌 王长谦 +3 位作者 王彬尧 何奔 邵琴 黄定九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565-570,共6页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分化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EPC,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 为了研究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在体外对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向血管内皮细胞(endothelialcells,EC)分化的影响,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EPC,电穿孔技术转染HIF-1α质粒至EPC,计算转染效率,RT-PCR方法测定HIF-1α、HIF-1β及HIF-1α下游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mRNA在质粒转染前后含量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在常氧下HIF-1α蛋白在HIF-1α质粒转染前后不同时点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膜表面抗原决定簇流式细胞术测定FITC-CD31+EPCs/EC在未转染组、pEGFP空质粒或HIF-1α质粒转染组转染3-10天后的组间差异,光镜下观察转染前后细胞形态及分化程度。结果表明:EPC获得后经电穿孔转染,质粒转染效率约20%;RT-PCR示HIF-1αmRNA在常氧中有表达,并在HIF-1α过表达组含量增加(P<0.05);其下游靶基因VEGF在HIF-1α过表达组表达上调(P<0.05);HIF-1β表达在各组中无明显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常氧下HIF-1α蛋白无表达,转染HIF-1α质粒12小时后HIF-1α蛋白表达阳性,转染24小时后蛋白表达阴性。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电穿孔转染HIF-1α质粒使CD31+细胞的百分比增加(P<0.05)。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未转染及pEGFP空质粒转染组细胞在培养6天后呈集落样散在分布,培养14天后贴壁细胞部分呈梭样;穿孔转染的HIF-1α质粒组细胞于培养6天后集落周边分化出梭样贴壁细胞,培养14天后呈梭样,或铺路石样牢固贴壁。结论:HIF-1α质粒能有效地用于基因干扰治疗,有助于EPC向EC分化,为体内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体内诱导血管新生、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了更广阔的治疗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诱导因子-1Α 内皮祖细胞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表达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7
作者 何清 王长谦 +2 位作者 葛恒 张俊峰 何奔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66-471,共6页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原理,设计合成EMMPRIN-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巨噬、泡...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基因沉默对巨噬/泡沫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以及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RNA干扰原理,设计合成EMMPRIN-siR-NA。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巨噬、泡沫细胞中EMMPRIN基因和蛋白被抑制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对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迁移实验观察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对单核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采用EMMPRIN-siRNA转染巨噬、泡沫细胞,抑制细胞内EMMPR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P<0.01)后使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的蛋白表达减少了50%和40%。此外特异性抑制EMMPRIN表达使单核细胞在趋化因子MCP-1、VEGF趋化诱导下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5)。结论:EMMPRIN基因沉默使巨噬、泡沫细胞中MMP-9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活性明显减弱同时使单核细胞的趋化迁移能力降低。由此可见EMMPRIN在MMP的表达、活化及单核细胞迁移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 RNA干扰 细胞运动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 被引量:73
18
作者 刘霞 韩雅琴 王怡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17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CCU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CCU19... 目的探讨SBAR沟通模式在CCU护士病情汇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国际医疗服务行业内医护人员间标准的病情交流模式即"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方式,应用于CCU患者的病情汇报。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汇报病情后,CCU19名护士专科理论考核成绩由86.4分上升至91.5分,医生对护士工作的满意率从87.3%提升至95.2%。89.5%的护士认为SBAR沟通模式培训提高了自己评判性思维的能力。结论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病情汇报,内容精简且具有针对性,提高了医护沟通效率,提升了护士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医生满意率,促进了患者安全及团队协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CCU SBAR沟通模式 病情汇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生坦起始联合与序贯联合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及预后 被引量:2
19
作者 安培 王岚 +1 位作者 荆志成 孟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评估波生坦起始联合治疗或序贯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入选自2007年7月至2013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科住院,明确诊断为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04例,给予波生坦标准剂量2次/d口服,进... 目的评估波生坦起始联合治疗或序贯治疗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长期疗效、安全性及生存预后情况。方法入选自2007年7月至2013年1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心肺循环科住院,明确诊断为第一大类肺动脉高压的患者104例,给予波生坦标准剂量2次/d口服,进行开放性、观察性研究。根据治疗方案分成起始联合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并进行长期随访,截止至2013年6月。评估并比较服药前后病情改善情况及生存率情况。结果波生坦平均治疗(22.6±15.8)个月,68.1%患者WHO肺动脉高压功能分级无明显恶化(明显改善6例,稳定56例)。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对数值(lgNT-proBNP)由2.8±0.8下降至2.5±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PASP)由(95.2±21.3)mmHg(1mmHg=0.133kPa)下降至(88.6±24.4)mmHg(P=0.009);射血分数(EF)由(73.6±9.3)%升至(77.4±9.0)%(P=0.02);右房横径大小和右室横径大小无明显改变。右心导管检查测得肺动脉平均压和右房平均压无明显改变;肺血管阻力由(16.4±8.4)Wood U/m2降至(13.9±8.0)Wood U/m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心排量(CO)由(3.8±2.0)L/min升至(4.8±2.3)L/min(P=0.04)。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1、2、3、4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2.5%、83.7%、71.7%、67.2%和57.6%。起始联合组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95.1%、88.9%、84.2%和77.7%;序贯治疗组1、2、3和4年生存率分别为92.3%、79.4%、53.3%和26.6%,两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仅有1例患者因颜面部水肿明显而停用波生坦。结论长期联合使用波生坦可使患者的心功能无明显恶化,心排出量增加且安全性良好,同时起始联合治疗较序贯治疗对患者预后更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 起始联合 序贯联合 存活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及其效果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慧凤 王志萍 +3 位作者 王红萍 傅雪 鞠蓓蓓 王怡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9期1458-1460,共3页
目的建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临床路径小组,制定择期PCI临床路径及相关指标。将2009年1-7月行择期PCI的稳... 目的建立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临床护理路径,并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组建临床路径小组,制定择期PCI临床路径及相关指标。将2009年1-7月行择期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患者根据临床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可缩短择期PCI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强化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满意率及医疗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