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TD教学法在康复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周璇 杜青 +5 位作者 杨晓颜 陈楠 梁菊萍 李欣 宋琰萍 牛瑶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98-700,共3页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临床医学生缺乏现代康复概念。而康复医学新技术、新内容及新理念更新极快,康复医学所涵盖的内容多而杂,涉及的医学知识面及疾病范围广,甚至还涉及物理及工程学方面的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医学院教师要讲清楚、... 康复医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临床医学生缺乏现代康复概念。而康复医学新技术、新内容及新理念更新极快,康复医学所涵盖的内容多而杂,涉及的医学知识面及疾病范围广,甚至还涉及物理及工程学方面的知识。在有限的学时内医学院教师要讲清楚、临床医学生要学明白都比较困难。许多康复评定方法、康复设备、操作技能及治疗手法仅靠口头讲解很难使临床医学生有感性的认识,康复医学教学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学 OTD 临床医学生 医学新技术 康复评定 治疗手法 教学效果评价 操作技能 现代康复 问卷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康复治疗卫生经济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杜青 励建安 +10 位作者 周璇 王欢 赵黎 陈珽 陈楠 张树新 陆体江 潘晨辉 邓巍巍 梁菊萍 陈佩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15-618,共4页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康复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康复治疗组12例,采取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支具治疗;手术治疗组12例,采取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应用中文版... 目的: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康复治疗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4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和手术治疗组。康复治疗组12例,采取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支具治疗;手术治疗组12例,采取手术治疗。治疗前后均应用中文版脊柱侧凸研究学会患者问卷(SRS-22)进行生存质量调查,并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费用调查。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治疗组患者SRS-22问卷自我形象、心理健康维度得分高于治疗前,康复治疗组患者自我形象、对治疗的满意程度维度得分高于手术治疗组(P<0.05)。康复治疗组自我形象维度得分每增加1分所需要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14561.07元,手术治疗组每增加1分所需要的总直接医疗费用为人民币74776.44元。结论:康复治疗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凸 康复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生物反馈仪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欣 王雪强 +2 位作者 陈楠 陈炳霖 刘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183-1189,共7页
慢性下背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疼痛,与腰腹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压力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下背痛的康复评估与治疗中。本文综述压力生物反馈仪在腰腹部肌肉活动性评估中的信效度,并总结其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 慢性下背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疼痛,与腰腹肌功能紊乱密切相关。压力生物反馈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下背痛的康复评估与治疗中。本文综述压力生物反馈仪在腰腹部肌肉活动性评估中的信效度,并总结其在慢性下背痛康复中的应用,主要涉及腰腹肌活动特点及腰椎稳定性等方面的评估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下背痛 压力生物反馈 信度 效度 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儿童康复的现状与发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杜青 李晓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498,共4页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既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取决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期健康将对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儿童早期发展干预和康复介入的有效性及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验证...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的生长发育既取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也取决于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期健康将对一生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儿童早期发展干预和康复介入的有效性及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验证,但是要将这些强有力的学术证据转化到儿童健康发展的实践中,还需要相关领域各部门形成统一目标与有效的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介入 儿童期 社会经济发展 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 儿童健康 生长发育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协同理论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评定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辜禹 陈楠 +1 位作者 刘倩 伍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73-677,共5页
肌肉协同理论从运动控制模式切入,关注神经控制功能的异常变化。本文介绍肌肉协同理论,脑瘫患者肌肉协同与病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脑瘫评估和康复中的应用,评价该方法在脑瘫中的优势、效果和意义。今后需继续探究神经控制肌肉模式的更多... 肌肉协同理论从运动控制模式切入,关注神经控制功能的异常变化。本文介绍肌肉协同理论,脑瘫患者肌肉协同与病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脑瘫评估和康复中的应用,评价该方法在脑瘫中的优势、效果和意义。今后需继续探究神经控制肌肉模式的更多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协同 脑性瘫痪 肌电图 运动控制 神经康复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性瘫痪儿童下肢康复机器人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唐心意 喻洪流 +1 位作者 李慧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71-976,共6页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截止到2020年1月1日,中国0—6岁儿童脑瘫总患病率为0.23%... 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导致的一组持续存在的中枢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活动受限症候群,是儿童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截止到2020年1月1日,中国0—6岁儿童脑瘫总患病率为0.23%[2]。脑瘫会导致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多种功能障碍[3],主要为步行障碍,表现出异常步态,如蹲伏步态、剪刀步态等。目前还没有治疗脑瘫的特效药物。一旦确诊,临床多采用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以解决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同时充分考虑患儿的生长发育[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用于下肢康复的机器人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功能障碍 脑性瘫痪 发育障碍 剪刀步态 下肢康复机器人 CEREBRAL 脑瘫 物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颈椎形态对康复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思思 周璇 +4 位作者 李欣 宋圆圆 周叶 杨晓颜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2-1065,1078,共5页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 目的:观察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颈椎矢状面形态特征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分析不同颈椎分型对康复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颈椎形态在脊柱侧凸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于上海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随访的67例女性AIS的基本信息及站立位全脊柱X线片,测量其颈椎前凸角、颈椎矢状面形态、康复治疗前后的冠状面Cobb角,计算Cobb角改变量。根据颈椎矢状面形态,将患者分为颈椎前凸组和颈椎后凸组,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治疗后Cobb角的变化量。以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为因变量,女性AIS患者治疗前年龄、身高、体重、颈椎后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颈椎后凸与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关系。结果:67例女性AIS中47例(70.1%)存在颈椎后凸。康复治疗后,颈椎前凸组与颈椎后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分别为﹣16.4°(﹣28.5°,﹣9.2°)、4.3°(﹣2.1°,9.0°),颈椎前凸组的Cobb角改变量较颈椎后凸组小,有显著性差异(P<0.05)。线性回归结果表明颈椎后凸、身高是康复治疗后Cobb角变化量的影响因素(b=0.329,b=﹣0.440,P<0.05)。结论:女性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多存在颈椎后凸,这种改变不利于生长发育期通过康复改善脊椎畸形角度,这可能与人体生物力学的结构,侧凸患者本体感觉受损相关。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康复治疗中,建议加强对颈椎矢状面形态的评估,针对性进行姿势管理和居家康复指导,从而提高康复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颈椎矢状面形态 COBB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崇明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筛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颖娴 韩小丽 +4 位作者 周璇 李欣 黄蛟灵 郭海滨 杜青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6-801,共6页
目的研究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筛查阳性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于2020年9月对上海市崇明区小学至高中(含普高和职高)共2369名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计算筛查阳... 目的研究上海市崇明区2020年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筛查阳性率及影响因素,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于2020年9月对上海市崇明区小学至高中(含普高和职高)共2369名学生进行脊柱侧凸筛查,计算筛查阳性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崇明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筛查阳性率为5.7%。大于等于10岁的学生阳性率更高(7.6%);普高学生阳性率最高(16.9%),小学生最低(1.1%)。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女生(OR=1.746,95%CI:1.089~2.800)、≥10岁(OR=6.249,95%CI:1.243~31.414)、身高越高(OR=1.047,95%CI:1.015~1.080)、普高学生(OR=7.108,95%CI:3.115~16.218)筛查阳性风险高;体质量增长(OR=0.960,95%CI:0.942~0.978)筛查阳性风险低(P均<0.05)。结论崇明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筛查阳性率在年龄、性别、身高、体质量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身高、体质量以及普高学生的脊柱情况,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学生脊柱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筛查 中小学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临床特征与综合康复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艳艳 李欣 周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83-1688,共6页
目的:探讨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晚发型MM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综合康复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甲钴胺... 目的:探讨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综合康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晚发型MM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的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综合康复治疗。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药物及康复治疗,药物治疗包括:甲钴胺、甜菜碱、左卡尼汀,康复治疗主要是进行下肢肌力、平衡、步态训练。收集6例综合康复治疗患者治疗前后的徒手肌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SF-36生命质量评分,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方法进行治疗前后分析。结果:8例中1例患者无症状,7例患者初始症状有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等精神异常,行走不稳等运动障碍,关节疼痛、贫血、血栓等多系统损害。6例患者头颅MRI最突出表现为脑萎缩,1例患者头颅MRI表现为小脑异常信号。MMACHC基因最常见的两个变异为c.482G>A、c.394C>T。治疗12周后,患者精神异常症状消失,下肢肌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SF-36评分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晚发型MMA患者临床异质性高,对于出现行走不稳、精神异常等多系统损害,应考虑该代谢病的可能性。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晚发型MMA患者精神行为症状、肌力、步行功能及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 临床特征 MMACHC基因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患儿核心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杨晓颜 杜青 +4 位作者 周璇 张树新 邓巍巍 陈楠 龚春丹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观察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核心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1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0例接受包括助力电刺激在... 目的:观察助力电刺激训练对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核心稳定的疗效。方法:从2011年11月—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脑瘫患儿中选择19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10例接受包括助力电刺激在内的康复治疗,对照组9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患儿入组后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88)和表面肌电图仪对患儿进行评估,分析脑瘫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量表中B区(坐位)、D区(站立位)、E区(行走、跑和跳)及腹直肌、竖脊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GMFM88、B、D、E区)及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值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GMFM88、B、D、E区粗大运动评分、腹直肌RMS值、竖脊肌R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助力电刺激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的核心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助力电刺激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研究 被引量:19
11
作者 周璇 杜青 +7 位作者 赵黎 励建安 杨军林 李海 陶泉 李孝洁 张树新 陈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53-956,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方法:随机选取4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为AIS组,选取14例健康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用Tetrax静态平衡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在8种姿势下的静态平衡功能。结果:不同姿势下AIS组... 目的: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的静态平衡功能。方法:随机选取4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为AIS组,选取14例健康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组,用Tetrax静态平衡仪测定所有研究对象在8种姿势下的静态平衡功能。结果:不同姿势下AIS组的体重分配系数、傅立叶协调系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IS组不同姿势下的稳定性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AIS组的跌倒指数平均为50.3±31.9,对照组的跌倒指数平均为13.3±8.3,AIS组潜在跌倒风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稳定性降低,具有中等跌倒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静态平衡 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杜青 周璇 +3 位作者 陈楠 杨晓颜 梁菊萍 孙锟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2-755,共4页
目的:研究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肺功能特征。方法:选取6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FVC预计值(FVC pred)、FVC占预... 目的:研究轻中度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肺功能特征。方法:选取68例AIS患者作为AIS组,20例健康青少年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测定研究对象用力肺活量(FVC)、FVC预计值(FVC pred)、FVC占预计值百分数(FVC pred%)、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EV1预计值(FEV1 pred)、FEV1占预计值百分数(FEV1 pred%)、FEV1占FVC百分数(FEV1/FVC%)。结果:AIS组FEV1 pred%、FEV1/FVC%分别为(85.60±11.60)、(88.40±6.84),对照组分别为(93.20±9.39)、(91.00±3.13),AIS组FEV1 pred%、FEV1/FV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不同侧凸类型、不同性别AIS患者FVC pred%、FEV1 pred%、FEV1/FV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患者年龄与FVC、FVC pred、FEV1、FEV1 pred正相关,患者Cobb角与肺功能指标无关。结论:轻、中度AIS患者存在肺功能障碍,患者肺功能与年龄正相关,与侧凸类型、性别、Cobb角没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 脊柱侧凸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患儿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晓颜 杜青 +4 位作者 周璇 于虹 毛琳 靳梦蝶 宋琰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2-426,439,共6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患儿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3月的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22髋),对照组17例(22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患儿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3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3月的患儿,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6例(22髋),对照组17例(22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连续12周。治疗前后采用徒手肌力测试测定屈髋肌、伸髋肌、髋外展肌、伸膝肌肌力,Berg平衡量表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10m步行测试测定步行能力,表面肌电图仪评估股直肌、臀大肌、臀中肌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的变化。结果:2组患儿肌力(屈髋肌、伸髋肌、髋外展肌、伸膝肌)、RMS值(股直肌、臀大肌、臀中肌)、平衡功能、步行能力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肌力、RMS值、Berg平衡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10m步行能力测试步行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伸髋肌、髋外展肌肌力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屈髋肌、伸膝肌肌力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直肌、臀中肌平均RMS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臀大肌平均RM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有助于改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术后患儿平衡及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肌电生物反馈 表面肌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璇 杜青 +7 位作者 陈佩杰 赵黎 梅钊 吴磊 潘华勇 杨晓颜 李孝洁 李海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40-842,共3页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岁以下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150例和正常健康儿童20例,应用Pirani评分方法评估足畸形,PDMS-2测定其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用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总体运动发育商(TMQ)进行分析。结果: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Pirani评分高于正常健康儿童,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FMQ低于正常健康儿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TMQ低于1—11个月的患儿,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12—24个月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GMQ低于FMQ,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01)。GMQ、FMQ、TMQ在不同类型、不同性别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FMQ在不同年龄组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之间的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GMQ、FMQ、TMQ和Pirani评分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能区分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正常与否,但不能有效地反映小年龄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运动功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abody 运动发育量表 粗大运动功能 精细运动功能 评估 马蹄内翻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侧凸特定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周璇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8-481,共4页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常伴有横断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弧度改变,是一种三维畸形[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一种发生于10岁以上至发育成熟前的青少年的病因不明的脊...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常伴有横断面上椎体旋转和矢状面上生理弧度改变,是一种三维畸形[1]。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一种发生于10岁以上至发育成熟前的青少年的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发病率高。AIS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运动疗法 SCOLIOSIS 生理弧度 adolescent 椎体旋转 矫正体操 呼吸训练 电刺激 脊柱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效果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杨晓颜 周璇 +6 位作者 毛琳 陈荣霞 靳梦蝶 夏义玲 王姗姗 汪德轩 杜青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897-902,共6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1(n=40)和治疗组2(n=40)。治疗组1进行综合物理疗法,包括被动牵伸、头控训练...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80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1(n=40)和治疗组2(n=40)。治疗组1进行综合物理疗法,包括被动牵伸、头控训练、姿势矫正和家庭康复。治疗组2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推拿手法。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仰卧中立位、颈部旋转和拉伸时双侧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均方根值(RMS),颈部被动旋转与侧屈的活动度以及头部偏离中线向患侧歪斜的角度。结果治疗前,两组中立位、颈部旋转和拉伸时,患侧胸锁乳突肌RMS均低于健侧(P<0.01),颈部向健侧侧屈、向患侧旋转的活动度明显小于对侧(P<0.01),但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体位下,患侧胸锁乳突肌RMS,颈部向患侧旋转、向健侧侧屈的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3.290,P<0.01),且治疗组2均优于治疗组1(t>2.401,P<0.05)。治疗后,两组头部偏离中线向患侧歪斜的角度均显著减小(t>15.075,P<0.001),且治疗组2显著小于治疗组1(t=-4.971,P<0.001)。结论中医推拿结合综合物理疗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优于单纯综合物理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推拿 表面肌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支具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梁菊萍 周璇 +1 位作者 陈梅佳 杜青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04-610,共7页
脊柱侧凸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向侧方弯曲。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 scoliosis,IS)即病因不明的脊柱侧凸,是最常见的脊柱侧凸类型,好发于10—16岁青少年,又称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病因不明 冠状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ICF-CY类目确定适用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功能评定的项目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晓颜 孙锟 +7 位作者 杜青 陈佩杰 陈笋 周璇 梁菊萍 邓巍巍 张树新 续彦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功能评估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分类。方法从MEDLINE/PubMed、EMBASE数据库中筛选近10年有关儿童与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提取指标所包含的概念,与ICF-CY建立联系。... 目的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功能评估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ICF-CY)分类。方法从MEDLINE/PubMed、EMBASE数据库中筛选近10年有关儿童与青少年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提取指标所包含的概念,与ICF-CY建立联系。结果在224篇合格的文献中,所提取的健康状况测量指标,与12个一级类目,28个二级类目相关联。其中身体功能17个,身体结构2个,活动和参与6个,环境因素3个。结论 ICF-CY为确定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全面的功能评估提供了有用的框架;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研究结果的可比性而言,测量内容的一致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国际功能 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和青少年版) 评定 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表面肌电信号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晓颜 杜青 +9 位作者 赵黎 陈佩杰 励建安 周璇 梅钊 李海 潘晨辉 陆体江 张树新 陈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sEMG)检测技术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十通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32例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患儿取仰卧位,在自然放松位、踝被动背伸至中立位、踝被动跖屈45度时检...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sEMG)检测技术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十通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32例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患儿取仰卧位,在自然放松位、踝被动背伸至中立位、踝被动跖屈45度时检测双侧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得到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平均均方根(RMS)值,并分析健侧与患侧相关肌肉平均RMS值的差异。结果:患侧的小腿肌肉受累,健侧与患侧胫前肌、腓肠肌在背伸位、跖屈位平均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侧胫前肌、腓肠肌肌电信号均较健侧低。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表面肌电图检测可以无创地了解患儿的神经及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表面肌电 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coligauge测量脊柱侧凸时躯干倾斜角度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楠 杜青 +5 位作者 陈佩杰 励建安 周璇 赵黎 梁菊萍 宋琰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评价Scoligauge作为脊柱侧凸筛查工具的可靠性。方法:6名具有多年脊柱侧凸筛查经验的医师和治疗师分别利用安装Scoligauge软件的i Phone手机和传统的脊柱测量仪脊柱侧凸测量仪(scoliometer)对27例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青少年患者... 目的:评价Scoligauge作为脊柱侧凸筛查工具的可靠性。方法:6名具有多年脊柱侧凸筛查经验的医师和治疗师分别利用安装Scoligauge软件的i Phone手机和传统的脊柱测量仪脊柱侧凸测量仪(scoliometer)对27例确诊为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青少年患者,男10例,女17例,平均年龄12.8岁,进行躯干倾斜角度的测量,每例患者接受每周1次,共4次测量。通过分析两种测量手段的观测值差异和95%置信区间,以及组内相关系数来评估Scoligauge的测量信度。结果:Scoligauge与脊柱侧凸测量仪测量得到的躯干倾斜角配对绝对差为2.5°±1.4°,差异的95%置信区间为±2.9°。Scoligauge的组内相关系数值为0.915,脊柱侧凸测量仪的组内相关系数值为0.932。结论:Scoligauge与脊柱侧凸测量仪在脊柱侧凸测量上可视为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Scoligauge 脊柱侧凸测量仪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