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1
1
作者 程志军 尤新民 +3 位作者 季惠 郭云秀 季晓燕 张海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72-1074,共3页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术的14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51)、舒芬太尼组(S组,n=46)和对照组(C组,n=50)。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20μg/kg,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 目的评价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在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术的147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n=51)、舒芬太尼组(S组,n=46)和对照组(C组,n=50)。D组患者静脉注射地佐辛20μg/kg,S组患者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kg,C组患者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in后三组患者均注射丙泊酚1 mg/kg。分别于注药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和定向力恢复时(T3)记录各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出现的不良事件、苏醒时间和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各组MAP均明显下降,D组下降缓和,与C组和S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组HR均明显下降,D组下降更明显,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RR和SpO2明显下降,且SpO2较S组和D组明显下降(P<0.05)。S组和D组苏醒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均P<0.05),且D组与S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应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术,可明显减少丙泊酚用量,稳定循环呼吸功能,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老年 无痛胃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腔Supreme喉罩用于妇科手术患者的通气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施美新 尤新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5-378,共4页
目的评价双腔Supreme喉罩(SLAM)用于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通气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SLAM运用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S组置入Supreme喉罩,T组在喉镜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记... 目的评价双腔Supreme喉罩(SLAM)用于全身麻醉下妇科手术患者的通气效果。方法 80例择期全身麻醉下接受妇科手术的患者分为SLAM运用组(S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40例。麻醉诱导后S组置入Supreme喉罩,T组在喉镜直视下插入气管导管。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置入Supreme喉罩或插入气管导管的时间和情况。记录术中两组各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峰压(Ppeak)的数值。记录Supreme喉罩头中位、屈曲位、过伸位和侧位时的气道密封效果。应用纤支镜插入通气管检查Supreme喉罩对位情况。记录经引流管插入胃管成功次数,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后低氧血症、呛咳、恶心呕吐、声嘶、咽喉痛、反流误吸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记录麻醉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与T组比较,S组置管时间、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缩短;拔除喉罩后低氧血症、呛咳、咽喉痛的发生率较低。两组患者均无反流误吸发生。T组插入气管导管后1 min和5 min的HR与MAP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各时点SpO2、PETCO2和Ppeak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S组气道密封压为(25±4)cmH2O,不同头位不影响S组患者气道密封效果。胃管放置成功率100%。纤支镜证实SLAM位置好。结论 SLAM气道密封性可靠,可行正压通气且通气效果好,心血管功能稳定,拔除后不良反应发生少且苏醒快,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妇科手术患者的全身麻醉气道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罩 麻醉 妇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癌痛大鼠钠通道Nav1.8的表达与行为学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季晓燕 赵璇 +1 位作者 程志军 范之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1-515,共5页
目的观察钠通道Nav1.8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所致胫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丘脑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av1.8与癌痛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癌痛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在癌痛组大鼠胫骨内注入密度为107/m L的Walker... 目的观察钠通道Nav1.8在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所致胫骨骨癌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丘脑中的表达变化,探讨Nav1.8与癌痛的相关性。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癌痛组(n=15)和假手术组(n=15)。在癌痛组大鼠胫骨内注入密度为107/m L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假手术组在大鼠胫骨内注入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8、11、14、17、21 d评估机械性异常性疼痛和热痛觉过敏。造模21d进行影像学检查后,取其DRG及丘脑组织,荧光实时定量RT-PCR观察Nav1.8 mRNA在DRG和丘脑中的表达变化,免疫荧光观察Nav1.8蛋白在DRG中的表达。结果癌痛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出现了明显的机械性痛觉过敏,机械性缩足阈值与术前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癌痛组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无显著变化,与术前及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av1.8 mRNA在手术侧DRG及手术对侧丘脑中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手术对侧DRG和同侧丘脑中的Nav1.8 mRNA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av1.8的表达上调与大鼠骨癌痛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V1.8 机械性缩足阈值 缩足反射潜伏期 骨癌痛 乳腺癌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6在骨癌痛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中的表达 被引量:3
4
作者 范之丹 马柯 +1 位作者 季晓燕 程志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3-336,347,共5页
目的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并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v1.6在其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n=15)大鼠左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n=10)注射生理盐水,以正常大鼠作为... 目的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并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v1.6在其背根神经节(DRG)中的表达。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癌痛组(n=15)大鼠左胫骨骨髓腔内注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假手术组(n=10)注射生理盐水,以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n=10)。于造模后第4、8、12、16、20日,观察大鼠体质量变化,评估机械性痛觉过敏以及热痛觉过敏。造模后20 d,取接种侧胫骨做病理切片,观察肿瘤生长情况,real-time PCR检测大鼠L5~L6DRG中Nav1.6 mRNA的表达。结果癌痛组大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疼痛行为学改变,癌痛组大鼠DRG中Nav1.6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Walker256乳腺癌细胞制备的大鼠胫骨癌痛模型是骨转移瘤相关疼痛较可靠的模型。Nav1.6mRNA在骨癌痛模型大鼠DRG中的表达上调,提示该通道可能参与骨癌痛的发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癌痛 Nav1.6 钠通道 背根神经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