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洪剑 刘团结 +9 位作者 王文安 徐建华 解炯 蒋超 徐中杰 张永巍 杨鹏飞 邓本强 朱勤忠 刘建民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70-976,共7页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 目的探讨智能预警系统在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病中心进行治疗并采用智能预警系统进行院前预警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院前预警定义为120在将患者转运至目的医院之前通过软件向脑卒中团队发出预警。按照院内处理方式将患者分成非脑卒中组、保守治疗组、单纯溶栓组、单纯取栓组、桥接组和脑出血组。评价各组患者救治中智能预警系统各环节的效率,急救医师判定脑卒中的能力和应用凝视-面臂语言时间(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能力,接诊医师急救响应速度,以及初级卒中中心急救效率[入院至出院(DIDO)时间]。结果共纳入患者248例,其中非脑卒中患者24例,脑卒中(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24例(保守治疗组101例、单纯溶栓组23例、单纯取栓组32例、桥接组22例、脑出血组46例)。248例患者的中位初筛时间、预警时间、响应时间分别为28.0(13.0,92.5)、11.0(7.3,15.3)、19.0(13.0,35.0)s。6名院前急救医师应用G-FAST量表识别重度脑卒中的总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准确度分别为84%、71%、83%、72%、79%。其中8例重度脑卒中患者通过软件实行院前救治全流程监测,中位转运时间为113(82,142)min,DIDO时间为84(12,125)min。结论智能预警系统可实现对转运时间点数据采集自动化,使数据更全面、可信度高。该系统有助于分析脑卒中患者院前院内衔接环节中急救医师、驾驶员、脑卒中团队的效率及初级卒中中心院内救治效率等,从而不断缩短院前救治时间,提高院前救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急救 信息化 人工智能 预警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5
2
作者 陈伟 施德 刘振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30例确诊为难治性部分性癫痫的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观察治疗的有效率;利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在左乙拉西坦剂量维持期(12周)和开放性治疗期(12周)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12周末,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有效率(75.0%)高于吡拉西坦组(35.7%;Fisher精确概率法:P=0.003),认知功能明显改善(与基线比较:t=3.905,P=0.001)。治疗24周末,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左乙拉西坦组:t=4.940,P=0.021;吡拉西坦组:t=2.575,P=0.023)。结论:左乙拉西坦作为抗癫痫药的添加治疗药物,能够显著减少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痫患者的发作频率,同时可以部分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左乙拉西坦 药物疗法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水平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金彪 王永杰 +3 位作者 邹明 吴斌 茅春宇 王文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无脑梗死的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水平改变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40例MRI证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无脑梗死的健康者(对照组)血清,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中Caspase-3水平,并用MRI检查颈动脉粥样斑块,扫描序列包括T1WI、T2WI、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成像及增强颈部血管成像,研究并分析斑块内成分及其分型。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经颈动脉MRI检查发现颈动脉颅外段均检出粥样硬化斑块,其中不稳定斑块29例(不稳定斑块亚组),稳定性斑块11例(稳定斑块亚组)。与对照组血清Caspase-3水平[(16.80+2.75)pg/ml]比较,急性脑梗死组血清Caspase-3水平[(36.41±3.45)pg/ml]明显升高(P<0.05);而其中不稳定斑块亚组血清Caspase-3水平[(39.32±3.78)pg/ml]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亚组[(31.70±2.80)pg/ml](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aspase-3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内Caspase-3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半胱氨酸蛋白酶-3 颈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 MRI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金彪 王永杰 +3 位作者 邹明 吴斌 茅春宇 王文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7-300,共4页
目的:通过MRI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检查的60例体检正常的无脑梗死健康者(对照组),两组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成... 目的:通过MRI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检查的60例体检正常的无脑梗死健康者(对照组),两组行MRI检查,扫描序列包括二维时间飞跃法(2D-TOF)成像、T1WI、T2WI及增强颈部血管成像,研究并分析斑块内成分及其分型。结果: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55例颈动脉颅外段检出粥样硬化斑块,与对照组比较(1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斑块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对中老年人常规进行1.5T MRI颈动脉粥样斑块成分预测,可作为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因素,对积极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导致的脑梗死发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动脉粥样硬化 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血小板治疗对老年人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环氧化酶1和环氧化酶2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梁辉 黄洁杰 +1 位作者 周熙琳 王文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2345-2348,2352,共5页
目的检测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环氧化酶1(COX-1)、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SNP),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个体化干预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60岁且服用拜... 目的检测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及环氧化酶1(COX-1)、环氧化酶2(COX-2)基因多态性(SNP),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个体化干预指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的≥60岁且服用拜阿司匹林1年以上患者114例,其中具有血栓高危因素者55例(高危组),发生过动脉血栓事件者59例(血栓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行体检健康且从未服用过拜阿司匹林者55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栓最大坚固度(TEG-MA)、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TEG-AA)及COX-1基因-1676A>G位点、COX-2基因-765G>C位点SNP。结果 3组受试者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栓组MPV、TEG-MA均大于高危组和对照组,高危组TEGMA大于对照组(P<0.05)。根据TEG-AA将所有受试者分为非阿司匹林敏感(NAS)组66例和阿司匹林敏感(AS)组103例,两组COX-1基因-1676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OX-2基因-765G>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活性增强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具有血栓高危因素或发生过动脉血栓事件而进行抗血小板治疗的老年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需注意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COX-1基因-1676A>G位点SNP可能与AR有关,COX-2基因-765G>C位点SNP可能与AR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多态性 单核苷酸 血栓弹力描记术 血小板功能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对青年癫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施德 陈伟 刘振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632-636,共5页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计算左乙拉西坦治疗第12周末时治疗有效率;依据癫生... 目的评价新型抗癫药物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患者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30例诊断明确的部分性发作青年患者随机分为左乙拉西坦组和吡拉西坦组,计算左乙拉西坦治疗第12周末时治疗有效率;依据癫生活质量量表-31分别评价两组患者在左乙拉西坦剂量维持期(12周)和开放性治疗期(12周)的生活质量。结果治疗第12周末时,左乙拉西坦组治疗有效率(43.75%,7/16)高于吡拉西坦组(35.72%,5/14;Fisher精确概率法:P=0.031),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与基线比较:t=3.905,P=0.001)。治疗第24周末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左乙拉西坦组:t=4.940,P=0.021;吡拉西坦组:t=2.575,P=0.023)。结论左乙拉西坦作为抗癫药的添加治疗药物,能够显著减少青年难治性部分性癫患者的发作频率,快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拉西坦 癫痫 部分性 药物疗法 生活质量 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1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miR-155水平与免疫激活和耗竭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赵增艳 韦彩雯 +2 位作者 张源 程林芳 靳昌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2989-2992,共4页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应答调控因子miR-155在HIV-1感染者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T细胞免疫激活和耗竭的关系。方法收集71例抗病毒治疗有效和76例治疗无效的HIV-1感染者,分选CD4^(+)和CD8^(+)T细胞,提取RNA后定量PCR检测miR-155水平,流式细胞... 目的研究T细胞免疫应答调控因子miR-155在HIV-1感染者T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T细胞免疫激活和耗竭的关系。方法收集71例抗病毒治疗有效和76例治疗无效的HIV-1感染者,分选CD4^(+)和CD8^(+)T细胞,提取RNA后定量PCR检测miR-155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激活和耗竭比例。结果两组HIV-1感染者T细胞miR-155水平、激活和耗竭比例均较健康对照显著升高(P <0.01),且治疗无效组的变化更为明显,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IV-1感染者T细胞miR-155与免疫激活和耗竭呈正相关(P <0.01)。结论 HIV-1感染者T细胞高表达miR-155,并与T细胞激活和耗竭正相关,可作为一种评估HIV-1感染者T细胞功能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microRNA-155 免疫激活 免疫耗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二聚体正常肺栓塞病例的诊断与治疗分析1例 被引量:5
8
作者 张义芹 谢松铭 王文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患者为51岁女性,因"反复抽搐1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次检测D-二聚体均在正常范围,脑部CT、脑电图等检查提示无明显异常。患者入院时出现持续低氧血症,遂行肺动脉灌注CT成像检查,结果示双侧肺动脉主干远端... 患者为51岁女性,因"反复抽搐1月"入院,查体未见明显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多次检测D-二聚体均在正常范围,脑部CT、脑电图等检查提示无明显异常。患者入院时出现持续低氧血症,遂行肺动脉灌注CT成像检查,结果示双侧肺动脉主干远端及各主要分支见血管充盈缺损,部分管腔狭窄闭塞,双侧肺动脉小分支可见广泛类似充盈缺损,最终确诊为肺栓塞。患者经华法林抗凝治疗后病情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D-二聚体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