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儿围手术期医院获得性白色念珠菌血症五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魏红霞 曹露露 +2 位作者 张明军 谢伟 朱晓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7年第8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围手术期发生白色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10月8日—10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围手术期医院获得性白色念珠菌血症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小儿围手术期发生白色念珠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预防措施。方法对2014年10月8日—10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围手术期医院获得性白色念珠菌血症5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入重症监护室时小儿危重症评分(77.00±7.70)分,4例重度营养不良。术前诊断短肠综合征3例,先天性巨结肠类缘病及先天性食管闭锁各1例。5例均有发热,其中4例因获得性白色念珠菌血症发生脓毒症,2例出现肝功能损害,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5例均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胃管和导尿管,并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胃肠外营养,4例行胃肠道手术,3例行有创机械通气。5例均符合白色念珠菌血症相关诊断标准,确诊后均予抗真菌治疗。5例住重症监护室时间(45.80±13.31)d,总住院时间(97.40±20.63)d。住重症监护室期间死亡1例,后续随访90 d内死亡2例。结论小儿围手术期白色念珠菌血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临床对于先天发育异常、住院时间长、重度营养不良、小儿危重症评分低、导管留置时间长的围手术期危重患儿需警惕念珠菌感染发生,合理初始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珠菌血症 婴儿 围手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邢莉莉 张敏 +2 位作者 魏红霞 朱月钮 朱晓东 《临床误诊误治》 2018年第8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价值及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GM1)早期治疗危重症患儿脑损伤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危重症患儿60例,根据小儿危重症评分(PCIS)分为危重组(PCIS≤80分)和非危重组(PCIS>80分)两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入院后24、72 h和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后将前述脑功能监测研究中危重组30例作为常规治疗组,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PCIS≤80分的危重症患儿16例作为GM1治疗组。GM1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1,常规治疗组予常规治疗。检测比较两组入院时及治疗2周后血清NSE蛋白含量,并分析GM1治疗对危重症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的影响。结果危重组与非危重组入院后24、72 h及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均高于正常参考值。危重组入院后24、72 h及7 d血清NSE蛋白含量均较非危重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血清NSE蛋白含量GM1治疗组较入院时降低,常规治疗组较入院时升高,GM1治疗组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M1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ICU住院天数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E有助于早期评估危重症患儿脑损伤程度,在危重症患儿脑功能监测中有重要价值。危重症患儿早期应用GM1对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但对减少ICU住院天数及降低病死率意义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 儿童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