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余阳艳 孙明伟 +4 位作者 蔡斌 刘婕 张薇 江华 曾俊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9-204,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临床预后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鉴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标准:①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加速康复外科(FTS)对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临床预后和治疗费用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和维普数据库(VIP),鉴定随机对照研究(RCT)。纳入标准:①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设立平行对照,正确描述随机化方法;②因胃肠道恶性肿瘤接受根治性切除手术;③是否接受围术期FTS干预,是两组唯一差异;④报告至少一项临床结局指标,包括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排便)和费用。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按Cochrane评价员手册及改良Jadad评分表进行评估。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113篇相关文献中,共5个随机对照研究符合全部纳入标准。术后并发症共有4个研究报道296例病人中发生的51起术后并发症,合并相对风险度(RR)=1.05,95%CI为0.64,1.72(P=0.85),两组并发症风险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时间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合并均数(MD)=-3.04,95%CI为-4.06,-2.03(P<0.01)。肠功能恢复时间共有5个研究报道356例病人肛门恢复排气时间。FTS组与对照组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约1 d。共有3个研究报道236例病人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FTS组病人总住院费用约减少2 850元。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手术病人接受围术期FTS干预,可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治疗费用。但对降低病人术后的并发症则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胃肠道恶性肿瘤 择期手术 结局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脐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施佳 邬文杰 吴晔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目的比较经脐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比较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41例麦克尔憩室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经脐腹腔镜组18例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23例,比较2... 目的比较经脐腹腔镜与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的疗效,为临床治疗选择术式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比较我科2010年1月~2015年12月41例麦克尔憩室患儿,按照手术方式分为2组,分别为经脐腹腔镜组18例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结果 41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经脐腹腔镜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传统三孔腹腔镜组[(1.9±0.2)万元vs.(2.2±0.2)万元,t=-4.766,P=0.000],2组手术时间[(90.3±13.0)min vs.(85.7±10.5)min,t=1.254,P=0.217]、术中出血量[(2.8±1.2)ml vs.(2.9±1.3)ml,t=-0.253,P=0.802]、术后住院时间[(4.9±0.6)d vs.(5.1±0.7)d,t=-0.965,P=0.340]均无显著差异。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经脐腹腔镜术后仅留有脐部瘢痕,较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更为美观。结论经脐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麦克尔憩室较传统三孔腹腔镜手术住院费用低,切口少,更为美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克尔憩室 腹腔镜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产前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3
作者 张旻中 王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706-712,共7页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一类于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异常,这种异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命质量,还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随着高分辨率超声检查、胎儿磁共振成像和二代测序遗传学检测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日益增...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是一类于胎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性异常,这种异常不仅影响新生儿的生命质量,还可能威胁其生命安全。随着高分辨率超声检查、胎儿磁共振成像和二代测序遗传学检测等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消化道畸形的产前检出率日益增高。通过产前诊断早期准确评估畸形种类、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并在多学科合作的框架下适时给出产前处理建议以及生后处理流程,可进一步提高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诊治效果,改善预后。本文以先天性肠闭锁、胎粪性腹膜炎和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为例,探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产前诊断方法及处理策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肠闭锁 胎粪性腹膜炎 食管闭锁 产前诊断 临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透视下球囊扩张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伴食管狭窄中的应用疗效
4
作者 庄雨佳 俞炬明 +2 位作者 邬文杰 程永德 王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65-869,共5页
目的探索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伴食管狭窄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因食管狭窄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的EB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 目的探索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在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pidermolysis bullosa,EB)伴食管狭窄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因食管狭窄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的EB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及随访数据,分析该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论共计有17例EB患者因食管狭窄所致吞咽困难于我院行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治疗。食管狭窄多为单处狭窄(13/17,76.5%),且常见于食道颈段(12/17,70.6%)和胸段上段(8/17,47.1%)。2例患者在扩张后出现食管出血,无需特殊治疗,未观察到其他治疗后并发症。大部分患者(15/17,88.2%)仅行单次扩张后即可获得持久的改善,截止随访时大部分患者(15/17,88.2%)体重较治疗前增长,平均增长2.97 kg。结论EB是引起食管狭窄的一种罕见病因,其食管狭窄的特点以食管上段的单处狭窄多见。透视引导下食管球囊扩张是治疗这类食管狭窄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食管狭窄 球囊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端乙状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8
5
作者 陈杰 邬文杰 +1 位作者 严文波 王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90-794,共5页
目的探讨远端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术后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10例新生儿期在外院行远端结肠造瘘术的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设为A组,10例合并直肠... 目的探讨远端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术后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4年10月10例新生儿期在外院行远端结肠造瘘术的中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二期在我院行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设为A组,10例合并直肠尿道瘘,2例合并双侧输尿管膀胱返流,术中游离远端结肠,合并尿道瘘者于瘘管颈部缝扎后离断直肠尿道瘘管,远端结肠下托至肛门口有张力,将远端结肠切除行近端结肠拖出成形肛门。选择2008年6月~2014年6月20例中高位肛门闭锁行经典三期手术(造瘘-腹腔镜辅助下直肠拖出肛门成形术-关瘘)设为B组作为对照,比较2组术后肛肠测压指标,术后1年肛周肌群厚度和Kelly评分。结果 A组随访12~60个月,(35±6)个月;B组随访15~60个月,(46±4)个月。2组肛门直肠组织的形态无明显差异。A、B组肛管静息压分别为(25.85±3.68)、(26.93±4.54)mm Hg,无统计学差异(t=-0.651,P=0.520);A组最大收缩压(35.90±8.44)、B组(41.14±9.60)mm Hg,无统计学差异(t=-1.464,P=0.154);2组肛管持续收缩长度分别为(12.53±0.75)、(12.67±0.78)mm,无统计学差异(t=-0.469,P=0.643);2组直肠内超声观察肛门外括约肌、耻骨直肠肌的厚度分别为(1.93±0.36)、(2.12±0.43)mm,无统计学差异(t=-1.200,P=0.240);2组肛门排便功能的Kelly评分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Z=-0.334,P=0.738)。结论远端结肠造瘘术后腹腔镜辅助二期肛门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闭锁的疗效与经典三期手术相仿,而且方便患儿护理、缩短疗程,可以作为中高位肛门闭锁的手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 腹腔镜辅助肛门成形术 结肠造瘘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尿管镜下碎石术治疗儿童输尿管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黄云腾 徐卯升 +3 位作者 耿红全 谢华 徐国锋 齐隽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389-1392,共4页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在儿童输尿管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住我院的输尿管结石患儿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23个月至11岁;输尿管下段结石6例,中段4例,上段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合并下段结石1例;结石...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在儿童输尿管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3月至2009年5月收住我院的输尿管结石患儿13例,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23个月至11岁;输尿管下段结石6例,中段4例,上段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合并下段结石1例;结石直径0.6~2.0(1.1±0.47)cm。全麻或静脉麻醉下,截石位,使用WOLF Fr 7.5/6输尿管半硬镜,找到输尿管开口,插入斑马导丝,沿导丝用输尿管扩张管常规扩张输尿管下段至Fr 10~12,顺利进境后用钬激光(1.5 J,10Hz)或气压弹道粉碎结石至3 mm以下,留置Fr 4.7双J管及导尿管。术后4周拔除双J管。结果:13例患儿中有11例顺利碎石,平均碎石时间8 min,平均手术时间21 min,术中出血很少,无明显输尿管损伤穿孔、术后发热等情况,术后复查B超或摄片未见3 mm以上结石残留,单次碎石成功率84.6%。另有1例输尿管上段结石和1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结石在肾盂内部分碎石,结合体外冲击波碎石后结石排净。结论:输尿管镜下碎石术处理儿童输尿管结石安全、高效,有望成为儿童输尿管结石的一线治疗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碎石术 钬激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造瘘后Ⅱ期与Ⅰ期肾盂成形术治疗小婴儿重度肾积水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姜大朋 赵骁 +6 位作者 耿红全 徐卯升 金龙虎 徐国锋 林厚维 方晓亮 贺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1-1204,共4页
目的·探讨分期肾盂成形术(先期肾造瘘)与不分期肾盂成形术治疗小于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小于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2... 目的·探讨分期肾盂成形术(先期肾造瘘)与不分期肾盂成形术治疗小于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接受手术治疗的小于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的临床资料。25例行分期肾盂成形术(A组),39例行不分期肾盂成形术(B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总住院时间及术后肾积水恢复情况等。结果·共有64例小于3个月重度肾积水患儿纳入研究。A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分别为(81±20)min与(53±18)min、(11.6±2.6)d与(6.2±1.5)d、36.0%与17.9%。术后6个月,2组患儿肾积水程度和肾脏功能均得到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期肾盂成形术对于小于3月龄重度积水患儿肾脏的最终形态、功能恢复没有明显优势;不分期肾盂成形术安全、有效,应作为小婴儿重度肾积水的首选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肾盂成形术 肾造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回肠贮袋成形术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葛莉 施诚仁 +2 位作者 王捍平 杜勇 潘伟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6-327,共2页
全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贮袋成形手术(ileal J pouch-anal anastomosis)是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遗传性肠息肉患儿外科处理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早在80年代初Utsonomiya等就介绍了用J-Pouch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有术后并发症,但患... 全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贮袋成形手术(ileal J pouch-anal anastomosis)是患有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遗传性肠息肉患儿外科处理时一种有效的方法,早在80年代初Utsonomiya等就介绍了用J-Pouch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虽然有术后并发症,但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治疗效果满意,回肠贮袋术用于儿童全结肠性巨结肠及家族性遗传性息肉病例报告不多。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和随访25例全结肠切除和回肠J型贮袋成形术后患儿大便情况,以了解其远期疗效及贮袋炎发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回肠贮袋 成形手术 疗效观察 儿童 溃疡性结肠炎 全结肠切除 J型贮袋 手术治疗 外科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捍平 沈涤华 +4 位作者 施诚仁 丁道奎 吴燕 严文波 孙莲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979-981,共3页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表达及其与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标本,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临床肝功能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取非消化系统疾病... 目的探讨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肥大细胞表达及其与肝脏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30例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组织标本,肥大细胞采用甲苯胺兰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根据临床肝功能将患儿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并取非消化系统疾病死亡的新生儿尸检肝脏标本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肝组织肥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胆道闭锁患儿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预后不良组肥大细胞数显著多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损害、纤维化等病理过程,肥大细胞过度表达与胆道闭锁患儿肝脏的纤维化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肝脏组织 肥大细胞 甲苯胺兰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早期PI-APD在儿童UPJO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姜大朋 陈周彤 +6 位作者 耿红全 徐卯升 王礼国 徐国锋 林厚维 方晓亮 贺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2-796,共5页
目的·分析术后3个月PI-APD对于儿童肾积水手术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积水患儿资料。根据PI-APD值将所有患儿分为3组:PI-APD≤19%组、19%<P... 目的·分析术后3个月PI-APD对于儿童肾积水手术疗效评估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肾积水患儿资料。根据PI-APD值将所有患儿分为3组:PI-APD≤19%组、19%<PIAPD<40%组及PI-APD≥40%组。分析术后PI-APD值与患肾分肾功能(DRF)及积水程度恢复的关系。结果·入组患儿36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术后3个月PI-APD值与患肾DRF恢复程度呈正相关(r=0.631,P=0.000)。有5例患儿术后复发,其术后早期PI-APD值均<19%。结论·PI-APD≥40%可以预示肾盂成形术后的良好结局;而PI-APD≤19%则提示手术后应密切随访,及早发现肾积水复发,避免患肾功能受损加重。PI-APD是一种可行、简单且有效的评估肾积水术后效果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前后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防己甲素诱导神经母细胞瘤株TGW凋亡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巍松 施诚仁 杜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2-515,共4页
目的为评价汉防己甲素(TET)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性,应用TET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株TGW,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TET对神经母细胞瘤增生的影响,琼脂凝胶电泳法观察DNA片断化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观察TET对神经... 目的为评价汉防己甲素(TET)应用于神经母细胞瘤的可能性,应用TET处理人神经母细胞瘤株TGW,观察其作用情况。方法采用MTT比色法观察TET对神经母细胞瘤增生的影响,琼脂凝胶电泳法观察DNA片断化的梯形条带,流式细胞仪观察TET对神经母细胞瘤凋亡水平影响,实时定量PCR法了解Bcl-2家族(Bcl-2,Bcl-XL,Bad,Bax)表达的变化。结果25~0.5μM TET能明显抑制TGW细胞,25μM汉防己甲素作用48h最大抑制率为(95.32±2.46)%;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到25肛MTET处理12、24、36、48h后出现典型的凋亡表现;流式细胞仪Annexin及PI双染发现25pMTET孵育24h肿瘤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实时定量PCR发现25肛MTET处理24h后Bax基因表达明显增加。结论汉防己甲素能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株TGW凋亡,上调Bax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防己甲素 神经母细胞瘤 细胞株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食管闭锁73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邬文杰 施佳 +1 位作者 黄娟 蔡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05-206,共2页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手术治疗及术前、术后处理策略,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1995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73例,男51例,女22例,男:女约2.3:1,低体重儿(<2 500g)14例.首次住院治疗患儿平均入... 目的 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手术治疗及术前、术后处理策略,以提高生存率,降低术后并发症.方法 1995年10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73例,男51例,女22例,男:女约2.3:1,低体重儿(<2 500g)14例.首次住院治疗患儿平均入院日龄为(3.27±3.16)d.8例放弃手术及2例未手术患儿死亡,63例均行Ⅰ期食管重建术.结果 63例手术患儿按Gross分型:Ⅰ型6例,Ⅲa型11例,Ⅲh型46例.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41例,主要包括先天性心脏病30例,肛门闭锁5例,肛门狭窄1例,肺发育不良2例,环状胰腺1例.2例术后放弃治疗,其余61例手术病例术后治愈率为100%.术后发生肺炎47例(74.60%),吻合口狭窄36例(57.14%),吻合口漏11例(17.46%).结论 早诊断、加强围手术期管理以及成熟的吻合技术是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长段型食管闭锁行胃、胃管、结肠代食管术是有效的方法.营养支持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诊断 食管闭锁/治疗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便秘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吉梦 吴晔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94-997,共4页
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许多消化道症状,儿童便秘就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近年来各项针对慢性便秘的药物临床研究已不断被业内学者所报道,该文对近年来临床上已相对成熟的药物,如缓泻剂、促胃肠动力药物等;尚处于试验性评估阶段... 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许多消化道症状,儿童便秘就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近年来各项针对慢性便秘的药物临床研究已不断被业内学者所报道,该文对近年来临床上已相对成熟的药物,如缓泻剂、促胃肠动力药物等;尚处于试验性评估阶段的药物;以及我国传统中医药及针灸疗法的最新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提高临床儿科便秘的治疗水平,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药物疗法 中医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肠平滑肌功能紊乱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陈杰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197,共3页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在儿科仍属初级阶段,小肠平滑肌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平衡的变化、L型钙离子通道活力改变及Cajal间质细胞网络和数量的改变在小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重点阐述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观察和研究在儿科仍属初级阶段,小肠平滑肌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平衡的变化、L型钙离子通道活力改变及Cajal间质细胞网络和数量的改变在小肠平滑肌功能紊乱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该文重点阐述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L型钙离子通道及Cajal间质细胞三大因素在导致小肠动力紊乱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样胆碱能受体 L型钙离子通道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无名 吴湘如 +4 位作者 殷敏智 马靖 梁鑫 施诚仁 张忠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HD)、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和肠神经节减少症(I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比较其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肠段和预后等的差异。结果 238例...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巨结肠(HD)、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IND)和肠神经节减少症(IH)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和病理切片,比较其发病年龄、性别、病变累及肠段和预后等的差异。结果 238例患儿中,138例(58.0%)由直肠黏膜活检明确诊断。其中单纯HD122例,中位确诊年龄9个月,男女比为4.3︰1,均未累及全结肠;单纯IND 45例,中位确诊年龄14个月,男女比为1.05︰1,33.3%累及全结肠;单纯IH 2例,分别为12、18岁的男性,全部累及全结肠;HD合并IND 59例,中位年龄13个月,男女比5.56︰1,16.9%累及全结肠;HD合并IH 10例,中位年龄为11.5个月,全部为男性,80.0%累及全结肠。五组患儿诊断时年龄、男女性别比、累及全结肠比例以及患儿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直肠黏膜活检是诊断儿童肠神经节发育异常症的主要方法。HD发生率较高,病情较轻,预后好;单纯IH和HD合并IH发生率最低,病情最重,预后最差;单纯IND和HD合并IND居于前两组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 肠神经元性发育异常症 肠神经节减少症 病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间质细胞参与调控结肠动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建峰 朱慧 陈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91-1196,共6页
肠道间质细胞是起源于间胚层、非神经非胶质细胞的一类特殊细胞,分布于消化道管壁各层。消化道平滑肌层内存在两种间质细胞,包括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和PDGFRα^(+)细胞(platele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osi... 肠道间质细胞是起源于间胚层、非神经非胶质细胞的一类特殊细胞,分布于消化道管壁各层。消化道平滑肌层内存在两种间质细胞,包括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ICC)和PDGFRα^(+)细胞(platele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positive cells,PDGFRα^(+)cells),在消化道平滑肌动力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与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近年来,随着SIP合胞体(smooth muscle cell,interstitial cell of Cajal and PDGFRα^(+)cell syncytium,SIP syncytium)概念的提出,PDGFRα^(+)细胞成为结肠动力机制研究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综述肠道间质细胞,尤其是PDGFRα^(+)细胞在结肠传输障碍中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 小儿外科 肠道间质细胞 生理学 肠神经系统 HIRSCHSPRUNG病 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N-γ增强TRAIL诱导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17
作者 吕凡 施诚仁 +2 位作者 张弛 吴燕 潘伟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31-932,935,共3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抑制神经母细胞瘤LAN-1细胞株生长作用的影响,为TRAIL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LAN-1为对象,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IFN-γ对TRAIL诱...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抑制神经母细胞瘤LAN-1细胞株生长作用的影响,为TRAIL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LAN-1为对象,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术研究IFN-γ对TRAIL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IFN-γ组、TRAIL组和IFN-γ72h+TRAIL组的存活分数分别为(97.12±3.03)%、(83.35±2.95)%、(60.05±4.05)%。IFN-γ组、TRAIL组、IFN-γ24h+TRAIL组、IFN-γ48h+TRAIL组和IFN-γ72h+TRAIL组的凋亡率分别为(2.26±0.35)%、(3.03±0.68)%、(6.87±0.99)%、(9.80±1.85)%、(15.11±2.57)%。IFN-γ24h+TRAIL组的凋亡率高于IFN-γ组与TRAIL组(P<0.05)。随着IFN-γ预处理时间的延长,TRAIL引起LAN-1的凋亡率也明显上升(P<0.05)。结论IFN-γ能有效加强TRAIL对LAN-1细胞株的凋亡诱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Ⅱ型 LAN-1细胞株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GF-R-2β胞外区基因的克隆和DNA疫苗的构建
18
作者 王俊 吕凡 +1 位作者 邬文杰 王雅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81-983,共3页
目的克隆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2β)胞外区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方法 TRIzol法提取SD仔鼠肝脏总RNA,RT-PCR法克隆PDGFR2β胞外区,回收目的基因,连接至pMDT-18载体,亚克隆法将目标基因片段连接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 目的克隆鼠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PDGFR2β)胞外区基因序列,构建DNA疫苗。方法 TRIzol法提取SD仔鼠肝脏总RNA,RT-PCR法克隆PDGFR2β胞外区,回收目的基因,连接至pMDT-18载体,亚克隆法将目标基因片段连接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构建DNA疫苗pcDNA3.1(+)-PDGFR2β。脂质体转染COS7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结果 PCR扩增长度为1599 bp的PDGFR2β基因胞外区片段,DNA自动测序证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阅读框架正确。将PDGFR2β连接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PDGFR2β胞外区cDNA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疫苗转染COS7细胞,Western-Blot显示细胞中有相对分子质量约50000的特异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鼠DNA疫苗pcDNA3.1(+)-PDGFR2β,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进一步研究PDGF/PDGFR-2β通路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疫苗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β受体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3例疗效分析
19
作者 金惠明 武志祥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939-941,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NB)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3例以出生后下肢瘫痪为表现的先天性哑铃形N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时出生14~53天,入院后均行椎板切除减压、硬脊膜外NB切... 目的探讨先天性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NB)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4月—2014年5月收治的3例以出生后下肢瘫痪为表现的先天性哑铃形N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儿均为男性,就诊时出生14~53天,入院后均行椎板切除减压、硬脊膜外NB切除术。经病理检查证实为NB。术后均未行化疗、放疗。例1患儿为腹膜后NB行经腹切除,8个月后肝脏转移死亡;例2患儿经椎管术后,家长放弃治疗,5年后获随访,腹膜后NB自然消退;例3患儿经椎管术后,N-myc基因检测无扩增,观察随访14个月,腹膜后NB自然消退。结论椎板切除减压、硬脊膜外NB切除为先天性哑铃形NB的治疗选择之一。若N-myc基因无扩增,腹膜后NB不需切除和化疗,可定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肿瘤 哑铃形神经母细胞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研究现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金晟 施诚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88-992,共5页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HB起病隐匿,诊断和治疗都有一定的困难。近年来HB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对HB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文章就HB的病因、病理分型、临床分期、预后因素及治疗原则等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临床分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