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制Hmga2促进小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并加速骨缺损修复 被引量:1
1
作者 柯志勇 黄子城 +4 位作者 何若琳 张倩 陈思旭 崔忠凯 丁晶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27-1235,共9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和Rstudio软件,挖掘出在ADSCs“成脂-成骨”分化平衡中的关键节点因子HMGA2,并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工...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SCs)成骨分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通过GEO数据库和Rstudio软件,挖掘出在ADSCs“成脂-成骨”分化平衡中的关键节点因子HMGA2,并通过在线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工具String和绘图软件Cytoscape,绘制HMGA2在成骨分化中的互作关系网络,预测其下游作用靶点。设计Hmga2 siRNA并转染小鼠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ADSCs),诱导其体外成骨分化,在不同时间点(Day 3,Day 7,Day 14)收集样本,通过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能力,并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成骨特异性标志物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桥蛋白(OPN)和骨钙素(OCN)的表达。将敲低Hmga2的mADSCs移植至小鼠不可自愈合颅骨缺损处,术后6周通过μCT扫描、骨组织学染色检测成骨标志物,评价骨缺损修复效果。结果GEO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HMGA2在ADSCs成脂分化进程中表达上调。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提示在ADSCs成骨分化中,HMGA2的潜在作用靶点包括SMAD7、CDH1、CDH2、SNAI1、SMAD9、IGF2BP3、ALDH1A1。抑制Hmga2后,mADSCs中成骨分化相关标志物RUNX2、OPN和OCN的表达显著上调,且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和钙结节的形成增加(P<0.05)。在小鼠颅骨缺损模型中,敲低Hmga2促进了骨缺损部位的新骨形成(P<0.05)。结论HMGA2是调控ADSCs成骨分化的重要因子,抑制Hmga2能显著促进ADSCs成骨分化,并加速体内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 高迁移率族蛋白A2 成骨分化 骨缺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表面肌电信号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晓颜 杜青 +9 位作者 赵黎 陈佩杰 励建安 周璇 梅钊 李海 潘晨辉 陆体江 张树新 陈楠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44-746,共3页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sEMG)检测技术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十通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32例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患儿取仰卧位,在自然放松位、踝被动背伸至中立位、踝被动跖屈45度时检... 目的:探讨表面肌电(sEMG)检测技术在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十通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采集32例单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的下肢表面肌电信号。患儿取仰卧位,在自然放松位、踝被动背伸至中立位、踝被动跖屈45度时检测双侧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经信号处理得到股直肌、胫前肌、腓肠肌的平均均方根(RMS)值,并分析健侧与患侧相关肌肉平均RMS值的差异。结果:患侧的小腿肌肉受累,健侧与患侧胫前肌、腓肠肌在背伸位、跖屈位平均RMS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侧胫前肌、腓肠肌肌电信号均较健侧低。结论: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存在神经、肌肉功能异常,表面肌电图检测可以无创地了解患儿的神经及肌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表面肌电 均方根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下空心螺钉与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浩 李海 +1 位作者 沙霖 张自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53-457,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空心螺钉及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eyers-McKeeverⅡ型7例,Ⅲ...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空心螺钉及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5年7月至2018年2月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2例胫骨髁间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Meyers-McKeeverⅡ型7例,Ⅲ型13例,ZaricznyjⅣ型2例。术前均行双侧膝关节X线、CT检查。根据使用内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不可吸收缝线组(8例)和空心螺钉组(14例)。随访时进行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及Lachman试验等以评估疗效。结果22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螺钉组Lyshlom评分(93±4.6)分,优7例,良6例,差1例;缝线组Lyshlom评分(91±5.8)分,优2例,良5例,差1例;两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P=0.70);关节活动度异常缝线组2例,螺钉组1例。螺钉组Lachman试验Ⅱ度1例。空心螺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不可吸收缝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空心螺钉及不可吸收缝线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且无显著差异。关节镜下螺钉固定手术时间更短,操作更简单,但需二次手术取出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外科学 关节镜检查/方法 缝线/方法 骨折固定术/方法 疗效比较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raf Ⅱa型髋关节异常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沈品泉 徐卫东 +1 位作者 赵黎 朱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 Graf Ⅱa 型髋关节异常婴儿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的筛查病例5816例,均采用标... 目的:通过回顾 Graf Ⅱa 型髋关节异常婴儿的髋关节发育情况,分析其与高危因素、伴发畸形和髋关节稳定性等的关系,初步探讨其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疑似髋关节异常的筛查病例5816例,均采用标准化髋关节超声波检查,统计 Graf Ⅱa型髋关节异常的发生率和髋关节发育的恶化率,评估其与髋关节异常的高危因素、伴发畸形、髋关节稳定性、侧别和性别的关系。结果筛查发现 Graf Ⅱa 型髋关节异常有112例(6.4%),172髋,平均随访10周后超声检查髋关节发育恶化病例为19例(18.6%),24髋,其中 Graf Ⅱb 型为14例,18髋;Ⅱc型为2例,3髋;D 型为2例,2髋;Ⅲ型为1例,1髋。统计发现存在伴发畸形和单侧 Graf Ⅱa 型髋关节异常病例有更高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发生率。结论Graf Ⅱa 型髋关节异常病例中,18.6%的病例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临床需密切随访观察,尤其是有伴发畸形和单侧发病的病例,但与临床隐匿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生长和发育 超声检查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26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品泉 徐卫东 赵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91-394,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情况,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6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 Harris 髋关节评分,根据治疗方法和年龄大小分组评估疗效。结果得到随访...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情况,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6例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患儿临床资料,采用手法复位或切开复位治疗,对治疗结果进行 Harris 髋关节评分,根据治疗方法和年龄大小分组评估疗效。结果得到随访的22例患儿中,12例于急诊室早期复位成功,均为低能量创伤;入院治疗10例中,5例在麻醉下行髋关节闭合复位获成功,5例行髋关节切开复位。急诊室早期复位和入院复位治疗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98.5和87.8,>8岁与<8岁两组病例2年后髋关节评分分别为86.6和99.1。急诊室早期复位和<8岁病例的治疗效果优于入院治疗和年龄>8岁组。结论儿童创伤性髋关节脱位治疗要早,需尽早进行关节复位,必要时行切开复位治疗,低年龄、低能量损伤的儿童具有更好的治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创伤和损伤 脱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关节镜治疗儿童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陆美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儿童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8膝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儿进行关节镜检查,同时行滑膜皱襞松解切除术;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该组平均随访时间3.8a(10个月...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儿童滑膜皱襞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和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38膝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患儿进行关节镜检查,同时行滑膜皱襞松解切除术;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评价术前及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变化。结果该组平均随访时间3.8a(10个月~5年4个月);术前平均Lysholm评分(52.57±5.26)分,术后平均Lysholm评分(93.00±4.04)分,平均改善41分,术前与术后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93,P<0.01)。结论关节镜技术是治疗儿童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一项安全、可靠、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滑膜皱襞综合征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支具治疗依从性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沙霖 黄紫房 +2 位作者 范清 隋文渊 杨军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47-951,共5页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并由于各种因素会发生进展。最常见的是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约占80%,在10~16岁年龄段中发病率约为2%~4%,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1、2]。治疗手段包括非... 特发性脊柱侧凸是一种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并由于各种因素会发生进展。最常见的是青少年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约占80%,在10~16岁年龄段中发病率约为2%~4%,女孩比男孩发病率高[1、2]。治疗手段包括非手术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观察、理疗、佩戴支具。目前,许多研究已证实佩戴支具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3、4]。然而,许多因素会影响支具治疗的疗效,包括患者的年龄、骨骼成熟度、早期支具内纠正度、佩戴支具的依从性、侧凸的程度及类型、椎体旋转度等。其中,患者佩戴支具的依从性对治疗结果有着显著影响[1、3、5]。笔者针对进行支具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依从性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支具治疗 脊柱畸形 椎体旋转 非手术治疗 依从性 治疗手段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