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体肿瘤儿童预防性使用铂类耳毒性拮抗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
作者 魏蒙 袁晓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57-360,共4页
铂类药物是治疗儿童实体肿瘤的重要化学治疗药物,耳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毒性之一。铂类药物诱导的耳毒性可阻碍儿童患者的语言学习进程及行为能力发展。目前国际上已开展多项关于铂类耳毒性拮抗药物的临床试验,提示硫代硫酸钠、氨磷汀、N-... 铂类药物是治疗儿童实体肿瘤的重要化学治疗药物,耳毒性是其剂量限制毒性之一。铂类药物诱导的耳毒性可阻碍儿童患者的语言学习进程及行为能力发展。目前国际上已开展多项关于铂类耳毒性拮抗药物的临床试验,提示硫代硫酸钠、氨磷汀、N-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均可能降低听力损伤的发生风险。在不影响抗肿瘤活性的前提下,预防性使用听力损伤拮抗药物,将提高儿童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治疗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类药物 耳毒性 预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28例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冬青 袁晓军 +2 位作者 安霞 汤梦婕 王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25-429,共5页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P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HPS患儿以持续高热(100%)、肝肿大(64.29%)为突出表现,其次表现... 目的分析噬血细胞综合征(HPS)患儿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HPS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相关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HPS患儿以持续高热(100%)、肝肿大(64.29%)为突出表现,其次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53.57%)、脾肿大(50.00%)、多浆膜腔积液(42.86%)、淋巴结肿大(32.14%)、黄疸(17.86%)、中枢神经系统症状(14.29%)、皮疹(14.29%)和消化道出血(10.71%)。实验室检查以肝功能损害、全血细胞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高三酰甘油血症、自然杀伤细胞数量降低及低钠血症等为主。病因分析显示,感染相关性HPS 17例(60.71%),其中以EB病毒相关性HPS最多(11例,感染相关性HPS的64.71%)。死亡与存活病例间的血清白蛋白、尿素氮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清白蛋白<35 g/L是HPS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1.33,P=0.026)。结论 HPS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HP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确诊并干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中心治疗儿童急性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长期疗效评价及随访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汤梦婕 袁晓军 +4 位作者 汤静燕 沈树红 孙立荣 蒋慧 王宁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05-1609,共5页
目的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5方案对儿童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源自5所儿童血液病治疗中心的2005年5月1日—2009年9月30日初次发病,并纳入ALL-2005方案治疗的53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按照中危... 目的评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005方案对儿童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源自5所儿童血液病治疗中心的2005年5月1日—2009年9月30日初次发病,并纳入ALL-2005方案治疗的53例T-ALL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分别按照中危和高危进行分组后接受不同强度的化疗。回顾性分析诱导缓解率、治疗相关并发症及随访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对T-ALL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53例T-ALL患儿,剔除1例患儿(确诊后2 d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死亡),男44例,女8例;诊断中位年龄为8.1岁,年龄≥10岁的患儿16例(19.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50×109/L的患儿35例(67.3%)。治疗后第35日的诱导缓解率为88.5%;复发病例为7例(13.5%),复发中位时间为8.3个月,其中骨髓复发4例,中枢神经系统复发3例。随访中位时间为62.0个月;8年总体生存率为(82.6±5.2)%,其中中危组为(91.1±3.2)%,高危组为(51.5±13.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8年无事件生存率为(68.4±6.1)%,中危组和高危组分别为(74.6±5.8)%和(36.9±12.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T-ALL可获得较好疗效。诱导期是否获得完全缓解以及危险度分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T淋巴细胞 儿童 联合化疗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汤梦婕 袁晓军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15-319,共5页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诊疗方式在近30年逐渐改变,从单一的手术切除治疗发展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各大研究中心着重关注于患儿的危险度分组及分层治疗,并在不断寻找新的潜在与预后相关的... 肝母细胞瘤(hepatoblastoma,HB)是儿童最常见的肝脏恶性肿瘤,其诊疗方式在近30年逐渐改变,从单一的手术切除治疗发展为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各大研究中心着重关注于患儿的危险度分组及分层治疗,并在不断寻找新的潜在与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本文从病因学、临床诊断、危险度分组标准、治疗原则及预后因素等方面综述HB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徐慧娟 姜健 +7 位作者 仲任 李学荣 卢愿 汤静燕 蒋慧 袁晓军 王宁玲 孙立荣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28-1033,共6页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 目的评估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05(SCMC-ALL-2005)治疗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方法按照SCMC-ALL-2005方案,5家医院对2005年5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新发B细胞型ALL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随访。结果研究期间共收治B细胞型ALL患儿601例,539例(89.68%)随访至2011年9月30日。601例患儿中,低危284例、中危231例、高危86例,均按照诊疗建议治疗。诱导期间缓解率为98.84%(7例未缓解),第一次事件发生时的中位时间为35个月(2.94年),至随访终止日的539例随访病例中共完成治疗403例(74.77%);低危组完成治疗223例(86.43%),中危组150例(73.17%),高危组30例(39.47%),三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采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患儿随访3年的总生存率为(83.3±1.8)%,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79.2±1.9)%;随访5年总生存率为(79.5±3.3)%,5年EFS率为(70.9±3.7)%。低、中、高危三组间3年及5年EF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CMC-ALL-2005方案治疗儿童B细胞型ALL的疗效比较满意,多中心协作有助于儿童白血病的规范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细胞型 SCMC-ALL-2005方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化学治疗后外周血细胞改变及严重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谈珍 张勤 +3 位作者 盛琦 何珂骏 张振兴 袁晓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77-380,共4页
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化学治疗(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严重感染率及与化疗组合的关系,为高危组患儿化疗后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 目的·研究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化学治疗(化疗)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水平、严重感染率及与化疗组合的关系,为高危组患儿化疗后预防感染提供指导。方法·分析自2012年7月至2015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首诊住院的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患儿45例,记录化疗方案及化疗后反应,记录化疗第1、第5、第10、第15及第20日的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绝对值,随访并记录化疗后的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在每轮化疗第10日左右降至最低,第15日左右上升。感染发生与第10日的中性粒细胞(r=-0.245)及淋巴细胞(r=-0.227)数量呈负相关。淋巴细胞在4轮化疗后进入持续性淋巴细胞缺乏期。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化疗后Ⅳ级骨髓抑制达90.0%,严重感染率达15.5%,3个化疗药物组合之间在Ⅲ级(P=0.008)和Ⅳ级骨髓抑制(P=0.001)及严重感染发生方面(P=0.010)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母细胞瘤高危组儿童化疗后有明显的骨髓抑制和较高的感染发生率,尤其是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组合,需重视此组儿童化疗的耐受度,积极采取措施以降低严重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高危组 化学治疗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APS-Ⅱ-2对脂多糖所致绒毛膜羊膜炎诱发的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文 谈珍 +2 位作者 刘成博 王铮涛 张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Ⅱ-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绒毛膜羊膜炎诱发的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对孕16.5 d SD大鼠羊膜腔注射LPS,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根据羊膜腔注入药物,将孕鼠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Ⅱ-2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所致绒毛膜羊膜炎诱发的肺泡化阻滞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对孕16.5 d SD大鼠羊膜腔注射LPS,构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根据羊膜腔注入药物,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aline组)、LPS+Saline组、LPS+APS-Ⅱ-2组。LPS+APS-Ⅱ-2组新生鼠出生后第1~3日腹腔注射APS-Ⅱ-2溶液[50 mg/(kg·d)];Saline组和LPS+Saline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取第1、3日新生鼠肺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SD大鼠骨髓巨噬细胞培养,分为PBS组、LPS+PBS组、LPS+APS-Ⅱ-2组,利用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uence)筛选APS-Ⅱ-2抑制炎症的可能靶点。结果·APS-Ⅱ-2可改善新生鼠肺组织病理状态,LPS+APS-Ⅱ-2组大鼠出生第1日肺泡数较LPS+Saline组增多(P=0.033),第1、3日次级突起增多(P=0.002,P=0.026),第1、3日平均内衬间隔减小(P=0.006,P=0.004)。RNA-sequence结果显示APS-Ⅱ-2抑制一些炎症因子表达,如Toll样受体Tlr3、Tlr7、Tlr8;也促进一些有抗炎作用因子的表达,如花生四烯酸15-脂加氧酶Alox15和CD74。结论·APS-Ⅱ-2可通过调节炎症反应减轻LPS诱发的绒毛膜羊膜炎,进而改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模型肺组织病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黄芪多糖 绒毛膜羊膜炎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