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房定珠 鲍一笑 美芬那敏铵糖浆注册研究协作组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0-916,共7页
目的以愈美甲麻敏糖浆为对照,评价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方法,在11个临床研究中心共纳入FAS分析患儿253例,试验组127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集(PPS)分析... 目的以愈美甲麻敏糖浆为对照,评价美芬那敏铵糖浆消除或缓解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随机、盲法、平行对照方法,在11个临床研究中心共纳入FAS分析患儿253例,试验组127例,最终纳入符合方案集(PPS)分析118例;对照组126例,纳入PPS分析116例。试验组服用美芬那敏铵糖浆,对照组服用愈美甲麻敏糖浆,遵医嘱连续服用不超过7d,至少服用3d。结果入组时两组的年龄、性别、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评分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缓解中位时间为51.0h(95%CI:43.0~62.0h),对照组为56.0h(95%CI:48.0~64.0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中心和基线影响后,试验组非劣效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4,P=0.710);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单项症状消失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依从性评价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各有7例不良事件,且均有1例判断为药物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8%。结论美芬那敏铵糖浆在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能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其疗效和安全性非劣效于传统药物愈美甲麻敏糖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愈美甲麻敏 临床研究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大环内酯类耐药情况及临床诊治 被引量:16
2
作者 顾雨瞳 杨芬 +3 位作者 叶剑敏 华丽 李菁 丁国栋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186,192,共6页
目的 总结2023年4月至10月呼吸科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率,并分析该段时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及治疗特征。方法 采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住院当日咽拭子标本,行tNGS病原体及MP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分... 目的 总结2023年4月至10月呼吸科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耐药率,并分析该段时期肺炎支原体肺炎(MPP)临床及治疗特征。方法 采集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住院当日咽拭子标本,行tNGS病原体及MP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检测,分析MP阳性率及大环内酯类耐药率。MPP患儿根据所处月份分为平日组(6月)和流行高峰组(9月);根据是否检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分为敏感组和耐药组,比较各组间患儿临床特征。将耐药组分为平日耐药组和流行高峰耐药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差异。结果 在1 42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中,男686例、女739例,中位年龄为6(3~8)岁。MP阳性率57.1%(813例)。4至10月各月份间MP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P阳性率逐月上升(12.5%~71.6%)。813例MPP住院患儿中627例检出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突变,MP总耐药率为77.1%。MP非流行期(4~6月)的耐药率93.9%,流行高峰期(8~10月)耐药率显著降低,为71.9%。4至10月各月份间MP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平日组76例,流行高峰组189例。与平日组相比,流行高峰组住院天数延长,CRP和LD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组64例,耐药组201例。与敏感组相比,耐药组住院天数延长,LDH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例耐药MPP患儿中,平日耐药组71例,流行高峰耐药组130例。与平日耐药组相比,流行高峰耐药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后退热所需时间更长,四环素类抗生素使用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23年8—10月为MP流行高峰,感染率高于平日,但住院患儿的MP耐药率低于平日。与平日相比,流行高峰期的MPP免疫应答反应更强,表现为更长的住院时间和更高的炎症指标,需考虑存在新突变的可能。大环内酯类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流行高峰期耐药MPP治疗效果欠佳,需要加用四环素类药物控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耐大环内酯类肺炎支原体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病菌量及其与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的关系 被引量:51
3
作者 李菁 包军 +3 位作者 鲍一笑 刘全华 嵇若旭 林芊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1-685,共5页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病菌量及其与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含量,并分为低菌量组(≤106/ml)和高菌量组(>106/...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病菌量及其与Th1/Th2细胞免疫应答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BALF中肺炎支原体DNA(MP-DNA)含量,并分为低菌量组(≤106/ml)和高菌量组(>106/ml),采用ELISA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儿BALF中白介素4(IL-4)、干扰素(IFN-γ)、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血清总Ig E和ECP水平,以及MP-DNA拷贝数和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高菌量组BALF中IL-4水平和IL-4/IFN-γ明显高于低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0、2.076,P均<0.05);两组BALF中IFN、IL-8和TNF-α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菌量组的血清总Ig E和ECP阳性率均明显高于低菌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638、6.392,P均<0.05)。患儿BALF中IL-4水平与MP-DNA拷贝数呈显著正相关(r=0.509,P<0.05),IFN、IL-8及TNF-α与MP-DNA拷贝数则无相关性(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BALF中高菌量可诱导Th2免疫炎症因子产生,导致Th1/Th2免疫偏移,以Th2免疫反应占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Th1/Th2免疫平衡 肺泡灌洗液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4
4
作者 朱亚菊 林芊 +1 位作者 华丽 鲍一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29-1732,共4页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和妥洛特罗贴剂联合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反复喘息婴幼儿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在喘息临床缓解后稳定期的控制阶段,试验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妥...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和妥洛特罗贴剂联合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反复喘息婴幼儿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1)。在喘息临床缓解后稳定期的控制阶段,试验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妥洛特罗贴剂共12周;对照组给予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12周。分别在2、4、6、8、10、12周进行随访,分析患儿咳喘发作、呼吸道感染次数及合并用药情况。结果试验组30例及对照组29例患儿完成了12周的既定治疗方案及随访。试验组咳嗽症状评分、喘息发作次数、喘息症状评分、合并用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呼吸道感染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和妥洛特罗贴剂联合治疗婴幼儿反复喘息的疗效优于单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喘息 妥洛特罗贴剂 布地奈德混悬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8
5
作者 储毅 林芊 +1 位作者 霍婧 鲍一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组胺药和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试验组加用妥洛特罗贴剂。比较两组症状评分、症状总积分... 目的评价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抗组胺药和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试验组加用妥洛特罗贴剂。比较两组症状评分、症状总积分改善的百分率、呼气峰流速(PEF)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积分改善的百分率在观察后期达到临床控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妥洛特罗贴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变异性哮喘 妥洛特罗 症状评分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易感基因多态性与哮喘预测指数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6
作者 陈虹 刘海沛 +1 位作者 鲍一笑 华丽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7-550,共4页
目的探讨3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方法将201例喘息婴幼儿分为API阳性组(68例)和API阴性组(133例)。选取儿童哮喘易感基因SNPs位点ADRβ2R16G、FcεR1 E237G和IL13 A2044G,... 目的探讨3个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位点与哮喘预测指数(API)阳性婴幼儿喘息的相关性。方法将201例喘息婴幼儿分为API阳性组(68例)和API阴性组(133例)。选取儿童哮喘易感基因SNPs位点ADRβ2R16G、FcεR1 E237G和IL13 A2044G,采用TaqMan探针法对两组患儿进行基因分型,分别比较上述基因多态性位点在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分布差异。结果多态性位点FcεR1 E237G AG杂合子在API阳性组的频率明显高于阴性组(分别为41.2%和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P=0.012,OR=2.21,95%CI=1.18~4.13),而ADRβ2 R16G和IL13 A2044G位点在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1.85,P均>0.3)。结论儿童哮喘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FcεR1 E237G AG杂合子与API阳性患儿喘息相关,未发现ADRβ2 R16G和IL13 A2044G多态性与API阳性患儿喘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易感基因 婴幼儿喘息 哮喘预测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熟脑白质缺血性损伤和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 被引量:4
7
作者 何亚芳 张建华 +1 位作者 陈惠金 钱龙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7-781,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诱导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对未成熟脑白质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制备2日龄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氧糖剥夺(OGD)细胞模型和缺血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动物模型。于OGD后24小时,收集细胞及上清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 目的探讨缺血诱导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对未成熟脑白质的损伤作用。方法分别制备2日龄新生大鼠少突胶质细胞(OL)前体氧糖剥夺(OGD)细胞模型和缺血型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动物模型。于OGD后24小时,收集细胞及上清液,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OL前体胞外谷氨酸浓度,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钙离子浓度以及OL前体凋亡率。新生大鼠于造模后第5天处死取脑,分别进行光镜下脑白质病理评估、免疫组化法检测髓鞘碱性蛋白(MBP)阳性成熟OL百分比以及电镜下脑白质髓鞘化评估。结果体外与无氧糖剥夺的正常组OL前体相比,OGD组OL前体胞外谷氨酸呈大量蓄积(P<0.01),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增加(P<0.01),OL前体的凋亡率和坏死率亦明显增高(P<0.01,P<0.05)。体内与假手术(Sham)组正常新生大鼠相比,PVL组所有大鼠脑白质均显现轻度或重度的病理改变,脑白质内MBP阳性成熟OL明显减少,髓鞘亦形成不良,表现为髓鞘数目明显减少和髓鞘厚度明显变薄(P均<0.01)。结论未成熟脑白质具有与成熟脑白质相似的谷氨酸信号传输特点。缺血诱导未成熟脑白质内谷氨酸异常信号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周围白质软化 未成熟脑白质 谷氨酸 异常信号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型和突变型人白介素13哺乳细胞表达质粒的构建
8
作者 储毅 刘全华 +3 位作者 华丽 朱亚菊 高苗苗 鲍一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66-969,共4页
目的: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人IL-13(hIL-13)哺乳细胞表达质粒。方法:采用融合PCR扩增人生长激素(hGH)-hIL13融合蛋白编码序列。PCR产物和pcDNA3.1表达载体经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处理后,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质粒... 目的:构建野生型及突变型人IL-13(hIL-13)哺乳细胞表达质粒。方法:采用融合PCR扩增人生长激素(hGH)-hIL13融合蛋白编码序列。PCR产物和pcDNA3.1表达载体经HindⅢ和EcoRⅠ双酶切处理后,将PCR产物定向插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质粒pcDNA3.1(+)/hGH-hIL13-a和pcDNA3.1(+)/hGH-hIL13-g。将其转化到DH5α感受态细胞内进行扩增,阳性克隆鉴定,质粒抽提,进行测序验证。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hGH-hIL13-a和pcDNA3.1(+)/hGH-hIL13-g经测序验证,hGH-hIL13融合蛋白编码序列与实验设计一致,且已与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正确重组。结论:成功构建了哺乳细胞表达质粒pcDNA3.1(+)/hGH-hIL13-a和pcDNA3.1(+)/hGH-hIL13-g,为后续野生型及突变型hIL-13哺乳细胞的重组表达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白介素13 表达质粒 构建 哺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黄胜峰 李菁 +1 位作者 夏莹莹 陈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12期110-113,共4页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1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炎性因子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降钙素原、细胞间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17和外周血Th1细胞、Th17细胞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血清白细胞介素-4、转化生长因子-β和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2细胞水平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甲泼尼龙可有效抑制支原体肺炎的炎性反应,调节Th1、Th2、Th17、Treg细胞水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肺炎 孟鲁司特钠 甲泼尼龙 炎性反应 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