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优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流程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赵会云 许笑影 +2 位作者 吴博 唐诗 李昕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基于HFMEA绘制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图,头脑风暴法查找流程中失效模式,分析风险因素,制订改进措施,细化...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基于HFMEA绘制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图,头脑风暴法查找流程中失效模式,分析风险因素,制订改进措施,细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图,比较该流程实施前(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与实施后(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患儿尿崩症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基于HFMEA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流程可缓解患儿尿崩症症状,包括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尿崩次数(P=0.006)、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期间平均每天尿量(P=0.001)、出院/转出时电解质紊乱比例(P=0.037),改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P=0.007),缩短患儿滞留儿童重症监护室时间(P=0.001)。结论基于HFMEA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改善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现状,促进神经外科患儿预后及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神经外科患儿 尿崩症 管理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肿瘤患儿父母化疗期间营养管理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洪燕 巩树梅 +1 位作者 朱烨玲 盛金叶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肿瘤患者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化疗期间进行营养管理的体验。方法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实体肿瘤患儿父母16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在实体... 目的探讨儿童实体肿瘤患者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化疗期间进行营养管理的体验。方法目的抽样法选择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治疗的实体肿瘤患儿父母16名为研究对象。通过半结构式访谈收集资料,并运用Colaizzi资料分析方法予以分析。结果在实体肿瘤患儿接受化疗期间,父母面临挑战与困境,同时也有着复杂的情感体验,父母会寻求支持应对并渴望获取营养信息。结论实体肿瘤患儿父母在其子女接受化疗期间,营养干预应侧重家庭支持和信息传递,以增进父母的营养管理能力,从而优化实体肿瘤患儿的营养状况,提高其治疗耐受性及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肿瘤 父母 营养管理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溃疡性结肠炎手术治疗的预测标志物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柳芳 吴博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目的 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手术治疗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GEO数据库数据集GSE150961中331例UC患儿为研究对象,在诊断性结肠镜检查时获取病变直肠组织标本,诊断后随访1年,其中21例患儿进展到施行结肠切除术治疗... 目的 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儿手术治疗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GEO数据库数据集GSE150961中331例UC患儿为研究对象,在诊断性结肠镜检查时获取病变直肠组织标本,诊断后随访1年,其中21例患儿进展到施行结肠切除术治疗,作为手术组;310例患儿为非手术组。筛选在两组患儿诊断时获得的病变直肠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研究其对UC手术治疗风险的预测价值,以及与免疫细胞浸润、炎症因子、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相关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非手术组310例,男158例,女152例,平均年龄(12.9±3.2)岁;手术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13.6±2.7)岁。筛选出在两组患儿病变直肠组织中差异表达的铁死亡相关基因2个,包括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5(SLC7A5)和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与非手术组相比,手术组病变直肠组织中SLC7A5和BNIP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SLC7A5和BNIP3为UC患儿进展为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P均<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SLC7A5和BNIP3预测UC患儿手术治疗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38和0.867,SLC7A5和BNIP3联合预测的AUC为0.949(P均<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LC7A5和BNIP3表达水平与记忆B细胞、巨噬细胞M0、中性粒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14~0.47,P均<0.05),与初始B细胞、静息CD4^(+)记忆T细胞、调节性T细胞、巨噬细胞M2比例呈负相关(r=-0.13~-0.35,P均<0.05),与炎症因子CXCL1、CXCL8、TNF、IL1B、TLR2、NLRP3、IL23A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12~0.53,P均<0.05),与肠道上皮屏障功能相关基因OCLN、TJP1、TJP2、DSG2、CDH1、MARVELD2水平呈负相关(r=-0.13~-0.42,P均<0.05)。结论 铁死亡相关基因SLC7A5和BNIP3在手术治疗的UC患儿诊断时获取的病变直肠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是UC患儿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和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儿童 铁死亡 手术治疗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高血糖素样肽-2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进展
4
作者 周志璇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16-722,共7页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在肠道内发挥增加血流、促进营养吸收和增强屏障功能等多种生理作用。在肠道炎症的治疗中,GLP-2展现出抗炎、促进肠道屏障修复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 胰高血糖素样肽-2(GLP-2)是一种由肠道L细胞分泌的多肽激素,主要通过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在肠道内发挥增加血流、促进营养吸收和增强屏障功能等多种生理作用。在肠道炎症的治疗中,GLP-2展现出抗炎、促进肠道屏障修复及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多重机制,并在多项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效果。本文总结了GLP-2及其类似物在炎症性肠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为未来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素样肽-2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炎症性肠病相关贫血的诊治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治琪 王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32-1238,共7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常合并多种肠外症状及并发症,贫血是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高于成人。儿童IBD患者的贫血不仅会引起头晕、...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类病因不明的非特异性慢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IBD患者常合并多种肠外症状及并发症,贫血是常见的肠外表现之一,且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及患病率高于成人。儿童IBD患者的贫血不仅会引起头晕、头痛、疲劳等非特异性症状,还会影响生长发育,与患儿生活质量密切相关。IBD相关性贫血的病因包括缺铁、慢性病、维生素缺乏、溶血、骨髓抑制等,其中缺铁最为常见。近年来,除传统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常见指标外,还出现了很多用于评估贫血和缺铁的新指标,如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铁蛋白指数、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在儿童IBD相关性贫血的治疗中,临床上通常采用口服补铁,静脉补铁尚不普遍。尽管贫血会对IBD患儿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但目前对贫血的诊断和治疗仍不及时。该文综述儿童IBD相关性贫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旨在提高临床对儿童IBD合并贫血的认识和关注度,为进一步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贫血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证据总结
6
作者 王秋萍 戈晓华 +4 位作者 边燕 俞群 王婷婷 杨玲 王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4-1100,共7页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国内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从2003年6月至2023年6月国内外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中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脏康复相关的所有指南、证据总结... 目的:检索、评价并汇总国内外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术后心脏康复的证据,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从2003年6月至2023年6月国内外网站、专业学会网站及中英文数据库中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脏康复相关的所有指南、证据总结、实践推荐、专家意见和系统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证据并汇总分级。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其中临床指南3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9篇、系统评价8篇。最后从团队组织、运动锻炼、营养支持、增强免疫力、维持心理健康、药物管理、有效过渡和随访7个方面总结了39条证据。结论: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脏康复的证据可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循证证据,以科学的方法评估并管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的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康复 证据总结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YH11延长突变导致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7
作者 周洁 刘克强 +1 位作者 王金玲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98-804,共7页
目的报告1例MYH11基因杂合新发突变导致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MIH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遗传信息,并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进行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方法分析2023年10月因“反复腹胀、呕吐3年余”来院就诊的MMIHS患儿临床资料,采... 目的报告1例MYH11基因杂合新发突变导致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MIHS)患儿的临床表现与遗传信息,并通过文献回顾性分析进行基因型-表型关联研究。方法分析2023年10月因“反复腹胀、呕吐3年余”来院就诊的MMIHS患儿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父母与姐姐的外周血样,通过Trio-WES及Sanger测序筛查致病突变。并对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男,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频繁发作的腹胀、呕吐和腹痛,腹部立位片及上消化道造影提示肠梗阻,给予灌肠、抗感染和静脉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病情稳定。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携带MYH11基因杂合新发变异c.5819delC(p.Pro1940Hisfs*91),该变异导致肌球蛋白重链C端延长,父母及姐姐均未检测出该变异。文献检索共纳入7篇与MYH11基因变异有关文献,变异类型包括错义突变、移码突变和染色体微缺失。共20例,2例因提前终止妊娠性别不明,其余患者男女比2∶1。基因型-表型关联分析发现,15例携带MYH11基因延长突变显性遗传患者的发病年龄9(0~28)岁,尚未报道死亡案例。5例携带双等位基因丧失功能突变的隐性遗传患者发病年龄均小于1岁,死亡4例(80%)。结论本例MMIHS患儿携带MYH11基因c.5819delC(p.Pro1940Hisfs*91)变异。与携带MYH11基因变异隐性遗传的患者相比,MYH11延长突变显性遗传患者大部分发病较晚,临床表现较轻,生存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MYH11基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诊治中的临床问题
8
作者 颜伟慧 吴青青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07-812,共6页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主要见于婴幼儿期。急性发作表现为反复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嗜睡、低体温及休克等,慢性发作甚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FPIES主要通过病史、回避可疑过敏原后症状...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FPIES)是非IgE介导的食物过敏,主要见于婴幼儿期。急性发作表现为反复呕吐、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嗜睡、低体温及休克等,慢性发作甚至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FPIES主要通过病史、回避可疑过敏原后症状改善、口服激发试验(OFC)阳性明确诊断。但由于FPIES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加之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常导致延迟诊断或误诊,造成不必要的检查及治疗。现对FPIES诊治中的临床问题展开讨论,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蛋白诱导性小肠结肠炎综合征 饮食回避 过敏原 口服激发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读
9
作者 王莹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I0001-I0001,共1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归因于营养不良的比例高达35%,重度营养不良儿童的死亡风险是非营养不良儿童的9倍。消化系统疾病与营养密不可分。改善消化道疾病儿童的营养状况是我们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重度营养不良 死亡风险 临床医师 消化系统疾病 消化道疾病 营养状况 营养不良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肠衰竭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金玲(综述) 蔡威 王莹(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621-624,共4页
小儿肠衰竭可致肠道消化、吸收、运动或分泌功能不足,不能满足儿童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导致严重的水电解质失衡、营养不良等危及生命的临床后果。营养支持、并发症防治可大大地改善肠衰竭患儿的预后。文章综述了小儿肠衰竭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 肠衰竭 短肠综合征 慢性假性肠梗阻 先天性腹泻与肠病 微绒毛包涵体病 先天性簇绒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学龄期儿童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佳裔 唐春燕 +2 位作者 严谨 贺晨 巩树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 hypoperistalsis syndrome,MMIHS)学龄期儿童的患病体验,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或干预提供指导。方法2020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 目的探讨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 hypoperistalsis syndrome,MMIHS)学龄期儿童的患病体验,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或干预提供指导。方法2020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儿消化营养科收治的MMIHS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访谈了4名具同质性患儿,并依据诠释现象学资料分析法予以分析。结果MMIHS学龄期患儿的患病体验包括3大主题:难以承受生活受限的压力、多样的负性情绪及渴望正常社会交往。结论医护人员通过了解MMIHS学龄期患儿的心理体验,评估其身心反应及护理需求等,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喂养模式,提高出院准备度,回归正常生活;给予陪伴关爱,提高治疗护理技术,改善其不良情绪;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社会接受度,进而促进患儿疾病及其社会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学龄期 管饲喂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