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与皮内连续缝合对儿童手术切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夏云菲 施佳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 目的皮内连续缝合(intradermic continuous suture,ICS)是临床上常用的缝合方法之一,但因减张效果不足容易导致瘢痕增生;改良全埋垂直褥式减张缝合(modified fully buried vertical mattress suture,MFBVMS)在整形外科应用广泛,具有良好的减张效果;本研究旨在比较MFBVMS和ICS对伤口愈合以及瘢痕形成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2022年1月至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行开放手术的7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MFBVMS,对照组采取ICS,比较两组患儿缝合时间、切口愈合等级、术后1个月、6个月所测量瘢痕宽度以及温哥华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结果,观察两组患儿切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缝合时间(16.66±6.35)min,长于对照组的(7.20±3.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29,P<0.001)。术后6个月观察组瘢痕宽度(1.13±0.53)mm,小于对照组的(2.49±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20,P<0.001);VSS评分(3.69±1.13)分,小于对照组的(5.49±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2,P<0.001)。观察组手术后无一例切口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11.43%的切口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2,P<0.05);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6.77±0.55)d,小于对照组的(7.83±2.4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5,P<0.05)。结论MFBVMS应用于儿童手术能明显减少切口瘢痕形成,改善切口愈合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伤口 伤口缝合技术 瘢痕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哚菁绿近红外荧光显像在儿童肝母细胞瘤手术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3
2
作者 施佳 程千千 +1 位作者 武志祥 吕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916-920,共5页
目的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能够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聚集,已作为非特异性荧光探针用于精准肝脏外科手术中肿瘤病灶成像。但其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探讨ICG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病灶... 目的吲哚氰绿(Indocyanine green,ICG)能够在肝癌组织中特异性聚集,已作为非特异性荧光探针用于精准肝脏外科手术中肿瘤病灶成像。但其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拟探讨ICG近红外荧光成像技术在儿童肝母细胞瘤病灶识别、切缘判断中的应用潜力。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ICG近红外荧光术中实时导航手术的6例肝母细胞瘤患者临床影像资料(肿瘤大小及位置)和病理数据。所有病例均以0.5 mg/kg的剂量于术前45~72 h静脉注射ICG,并在术中使用ICG近红外荧光成像系统观察肿瘤病灶及手术切缘。结果6例HB患者中,单发肿瘤病灶5例,多发肿瘤病灶(系术后肝内复发)1例。肿瘤中位直径为7.5 cm(1~10 cm)。肿瘤距离肝脏包膜最近距离为0~15 mm。5例进行了右肝肿瘤解剖性切除术,1例行不规则肝肿瘤切除术。术中可观察到与正常肝组织相比,肝肿瘤显示出绿色荧光。肿瘤切除后,切缘处无荧光显像,与切缘病理检查结果相符合。所有病例均未观察到与ICG注射有关的不良事件。结论术中ICG近红外荧光成像可用于判断肝母细胞瘤病灶位置,判断肿瘤切缘是否干净,对肿瘤切除手术具有一定的导航作用。ICG注射的合适时机以及对肿瘤病灶检测的敏感性,还有待通过更多病例的经验积累之后进一步研究和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染料 吲哚菁绿 诊断显像 肝肿瘤/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单中心诊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吕凡 施佳 +3 位作者 程千千 庄雨佳 耿红全 吴晔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2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收治的11例肾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 女8例;肿瘤位于右侧... 目的探讨儿童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普外科收治的11例肾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 女8例;肿瘤位于右侧6例, 左侧5例。患儿诊断时年龄1~12岁, 中位年龄6岁。首诊原因包括血尿6例, 腹痛2例, 尿频1例, 肿块1例, 疑似性早熟1例。所有患儿未经化疗直接行手术切除。手术方式均为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 手术时间100~135 min。术中出血量5~30 mL。3例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 1例肿瘤侵犯肾周脂肪。肿瘤标本病理检测符合Xp11.2易位/TFE3基因易位相关肾细胞癌, 含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肾癌Robson分期Ⅰ期7例, Ⅱ期1例, Ⅲb期3例。患儿术后均未接受化疗及放疗, 术后随访6~38个月, 随访中1例Ⅲb期患儿出现肿瘤复发转移, 给予舒尼替尼治疗3个月后死亡;其余患儿均无事件生存。结论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儿童、青少年易发的肾癌类型。发病年龄与肾母细胞瘤发病年龄有重叠。早期发现、早期行根治性手术可获得良好预后。临床应重视淋巴结切除在儿童肾细胞癌治疗中的作用。未来需要寻找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以改善复发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细胞 外科手术 基因融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应力延长技术治疗Ⅰ型食管闭锁
4
作者 邬文杰 林阳文 +4 位作者 龚一鸣 施佳 王伟鹏 俞炬明 王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35-339,共5页
目的总结内应力延长技术治疗Ⅰ型食管闭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32例Ⅰ型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评估后于手术前采取探条内应力技术延... 目的总结内应力延长技术治疗Ⅰ型食管闭锁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32例Ⅰ型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患儿临床资料,患儿均经评估后于手术前采取探条内应力技术延长食管近远端,观察内应力治疗后食管近远端距离变化、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生长发育等指标。结果32例患儿初次评估食管近远端距离为(5.5±1.5)cm,术前行内应力延长(68.2±41.3)d,经内应力延长治疗后食管两盲端距离缩短至(-0.5±0.9)cm。32例最终均行食管重建手术,其中胸腔镜手术27例,开胸手术5例;16例行食管端端吻合术,13例行食管肌层环形切开食管延长术(Livaditis术),3例行近端食管盲袋翻转成形食管延长术(Flap术)。术后发生吻合口漏9例,吻合口狭窄30例,合并食管裂孔疝9例。平均随访52个月,发现8例存在营养不良、6例有发育迟缓、10例存在不同程度吞咽功能异常、7例口腔摄入功能轻度异常。结论内应力延长技术在Ⅰ型食管闭锁患儿手术前应用,可有效延长近远端食管,达到利用自身食管组织重建食管连续性的目的。术后长期规范随访,早期处理并发症,有利于食道功能恢复,改善患儿远期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 外科手术 牵引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学龄期儿童患病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佳裔 唐春燕 +2 位作者 严谨 贺晨 巩树梅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 hypoperistalsis syndrome,MMIHS)学龄期儿童的患病体验,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或干预提供指导。方法2020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 目的探讨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megacystis-microcolon-intestinal hypoperistalsis syndrome,MMIHS)学龄期儿童的患病体验,以期为此类患者提供个性化心理护理或干预提供指导。方法2020年5-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儿消化营养科收治的MMIHS学龄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法,访谈了4名具同质性患儿,并依据诠释现象学资料分析法予以分析。结果MMIHS学龄期患儿的患病体验包括3大主题:难以承受生活受限的压力、多样的负性情绪及渴望正常社会交往。结论医护人员通过了解MMIHS学龄期患儿的心理体验,评估其身心反应及护理需求等,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喂养模式,提高出院准备度,回归正常生活;给予陪伴关爱,提高治疗护理技术,改善其不良情绪;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社会接受度,进而促进患儿疾病及其社会功能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膀胱-小结肠-肠蠕动不良综合征 学龄期 管饲喂养 肠外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mogram模型用于胆道闭锁早期诊断的效能验证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坤慧 龚一鸣 蔡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对当前热门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单中心数据验证,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9—2020年因婴儿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探查的631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道探查... 目的对当前热门的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Nomogram预测模型进行单中心数据验证,并评估其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09—2020年因婴儿梗阻性黄疸行手术探查的631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胆道探查及造影结果分为胆道闭锁组(500例)和非胆道闭锁组(131例)。在Nomogram模型中输入同一患儿的性别、体重、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和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数值,得到该患儿预测为BA的风险概率。分别按手术年份和手术时日龄对患儿进行分组。将患儿BA预测概率值与其他肝功能数值在同一坐标系内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得到诊断BA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灵敏度、特异度,评估该Nomogram预测模型对BA患儿早期诊断的准确性。结果按手术年份分组,性别、术前体重、手术时日龄和GGT在每个年份亚组内BA患儿和非BA患儿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P和DB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前期组(2009—2014年)和后期组(2015—2020年)的对比中,前期组Nomogram模型和GGT单独诊断的AUC值、灵敏度均明显优于后期组;前期组Nomogram模型的AUC=0.865、灵敏度为84.1%,GGT的AUC=0.851、灵敏度为85.8%;后期组Nomogram模型的AUC=0.787、灵敏度为68.2%,GGT的AUC=0.813、灵敏度为65.2%。按手术时日龄分层,日龄≤50 d和81~90 d的患儿中,Nomogram模型的AUC分别为0.806和0.866,均低于GGT的0.807和0.896;而日龄51~60 d、61~70 d、71~80 d和>90 d的患儿中Nomogram模型的AUC值均高于GGT。结论Nomogram预测模型诊断BA较单一指标诊断有较高的AUC值和灵敏度,但在手术时日龄≤50 d或>80 d的患儿中诊断BA的AUC值较GGT单独诊断要低,因此采用该模型对所有日龄的患儿进行BA预测可能不够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闭锁 列线图 Γ-谷氨酰转肽酶 碱性磷酸酶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