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谵妄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邱瑾 袁啸晟 +3 位作者 许莉莉 阮正上 杨智清 戈晓华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收治的106名重症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分为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组(n=54)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仰...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对重症肺炎患者发生谵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监护室收治的106名重症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分为俯卧位通气(prone position ventilation,PPV)组(n=54)和对照组(采用常规仰卧位,n=52),统计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基础情况、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行俯卧位通气3 d与7 d后,PPV组的谵妄发生率以及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质-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等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PPV组氧合指数呈上升趋势,炎症因子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和改善氧合情况,来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谵妄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俯卧位通气 谵妄 缺氧 炎症因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
作者 曹金俊 黄河玉 +5 位作者 沙月娇 蒋永新 王超 段萍萍 李华君 夏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94-701,共8页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及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为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2022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儿外... 目的探讨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血流感染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发生碳青霉烯类耐药及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为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改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16~2022年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科、儿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住院且血培养结果为肺炎克雷伯菌的患儿,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药敏结果分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组和非CRKP组,根据患者临床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痊愈、好转)组和预后不良(死亡、自动出院)组,比较分析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和危险因素。结果177份血培养肺炎克雷伯菌阳性,其中97份菌株(54.8%)药敏结果提示为CRKP。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住院期间手术史(OR=2.678,95%CI:1.248~5.746,P=0.011)、呼吸机使用(OR=2.774,95%CI:1.235~6.229,P=0.013)、住院时长≥25 d(OR=3.467,95%CI:1.431~8.401,P=0.006)、血小板≥237×10^(9)/L(OR=3.005,95%CI:1.268~7.124,P=0.012)、血小板平均体积(MPV)≥12 fL(OR=3.011,95%CI:1.140~7.955,P=0.026)是发生CRKP血流感染的高危因素,住院期间使用呼吸机(OR=2.819,95%CI:1.138~6.985,P=0.025)、血小板<149×10^(9)/L(OR=0.238,95%CI:0.079~0.717,P=0.011)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的耐药率高且有增加趋势,对住院时长超过25 d、存在手术史、使用呼吸机、血小板≥237×10^(9)/L、MPV≥12 fL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需警惕为CRKP感染;CRKP感染并非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儿不良预后的高危因素,但对使用呼吸机、血小板<149×10^(9)/L的患儿需警惕不良预后。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患儿需予以特别关注并及时干预,争取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克雷伯菌 血流感染 碳青霉烯类耐药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优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流程的效果评价
3
作者 赵会云 许笑影 +2 位作者 吴博 唐诗 李昕蒙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2-589,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基于HFMEA绘制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图,头脑风暴法查找流程中失效模式,分析风险因素,制订改进措施,细化... 目的探讨基于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优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在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应用效果。方法基于HFMEA绘制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图,头脑风暴法查找流程中失效模式,分析风险因素,制订改进措施,细化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的管理流程图,比较该流程实施前(2022年10月至2023年11月)与实施后(2024年1月至2025年2月)患儿尿崩症改善情况及预后。结果基于HFMEA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流程可缓解患儿尿崩症症状,包括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期间尿崩次数(P=0.006)、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期间平均每天尿量(P=0.001)、出院/转出时电解质紊乱比例(P=0.037),改善患儿机械通气时长(P=0.007),缩短患儿滞留儿童重症监护室时间(P=0.001)。结论基于HFMEA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症管理,改善神经外科患儿术后尿崩现状,促进神经外科患儿预后及疾病转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神经外科患儿 尿崩症 管理流程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U机械通气治疗患儿谵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许莉莉 马朱圣颖 +4 位作者 钱雯 许雅雅 朱月钮 朱晓东 戈晓华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449,共5页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内接受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发生谵妄(PD)概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PICU内接受MV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儿接受MV,中位年龄2.0(1.0~6.0)岁,男74例、女7...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内接受机械通气(MV)治疗的患儿发生谵妄(PD)概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在医院PICU内接受MV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49例患儿接受MV,中位年龄2.0(1.0~6.0)岁,男74例、女75例。其中年龄≤2岁患儿86例(57.7%),治疗期间反复气管插管患儿34例(22.8%)。149例患儿中有81例(54.4%)发生谵妄,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年龄较小,俯卧位通气比例较低,年龄≤2岁比例较高,PICU住院时间延长,PICU住院时间>14天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谵妄组相比,谵妄组MV首日氧合指数≤150 mmHg比例较高,MV总时间较长,MV总时间≤168 h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PICU住院时间>14 d、MV首日氧合指数≤150 mmHg是MV患儿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MV总时间≤168 h是MV患儿发生谵妄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PICU内接受MV治疗的患儿谵妄发生率较高,与低氧性损伤密切相关。长时间的MV和PICU住院治疗也是导致谵妄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谵妄 氧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读
5
作者 朱晓东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I0001-I0001,共1页
儿童遗传性代谢病(IEM)种类繁多,常见700多种,总体发病率高达1/1000。IEM患儿的急性代谢紊乱发作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不仅对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害,而且导致认知与运动功能的发育迟缓、倒退,甚至危及生命。提高急性期IEM管理水准对改善IE... 儿童遗传性代谢病(IEM)种类繁多,常见700多种,总体发病率高达1/1000。IEM患儿的急性代谢紊乱发作若不能得到及时诊治,不仅对重要脏器功能造成损害,而且导致认知与运动功能的发育迟缓、倒退,甚至危及生命。提高急性期IEM管理水准对改善IEM的预后意义重大。本期《临床儿科杂志》为儿科危重症IEM专刊。重点聚焦IEM急性期营养管理及相关糖代谢异常的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儿科杂志 遗传性代谢病 儿科危重症 预后意义 糖代谢异常 急性代谢紊乱 管理水准 脏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膈疝患儿术后肺功能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雪瑶 潘伟华 +4 位作者 王伟鹏 刘全华 谢伟 王磊 王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169-1174,共6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术后肺功能状态,探讨影响肺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外科门诊进行随访并行儿童肺功能... 目的·分析先天性膈疝(congenital diaphragmatic hernia,CDH)患儿术后肺功能状态,探讨影响肺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20年1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外科门诊进行随访并行儿童肺功能检查的CDH患儿。对患儿肺功能检查结果按通气功能障碍类型分为限制组、阻塞组、混合组和正常组,分析各组在患儿是否为产前诊断、诊断孕周、观察/期望肺头比(observed/expected lung-to-head ratio,O/E LHR)、出生体质量、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疝侧、肝脏是否疝入、术中是否应用补片、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天数、检查月龄和术后随访时间方面的差异。分析诊断孕周是否小于25周、肝脏是否疝入、术中是否应用补片对每千克体质量潮气量(tidal volume per kg of body weight,TV/kg)、50%剩余潮气量时的潮气呼气流速(tidal expiratory flow 50%remaining tidal volume,TEF50%)等首次肺功能检查指标的影响。分析CDH术后随访患儿首次和末次肺功能检查指标的差异。结果·共有42例患儿纳入分析,16例患儿行1次检查,26例行2次及以上检查,共行96次肺功能检查。限制组(6次)、阻塞组(68次)、混合组(9次)、正常组(13次)患儿在检查时月龄和术后随访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0.002)。<25周诊断组患儿的TV/kg和TEF50%较≥25周诊断组低(P=0.022,P=0.043),肝脏疝入组患儿的TEF75%和TEF50%较非肝脏疝入组低(均P=0.040),使用补片组患儿的TEF50%和TEF25%较未使用补片组低(P=0.034,P=0.020)。O/E LHR越高,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越高(r=0.393,P=0.005;r=0.324,P=0.023);呼吸机使用时间越少,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越高(r=−0.377,P=0.000;r=−0.314,P=0.002)。术后1个月内,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次(46.2%);术后3个月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为49次(77.8%)。在接受多次肺功能检查的患儿中,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其末次检查的TV/kg、TEF75%、TEF50%、TEF25%较首次肺功能检查时有所增加(P=0.001,P=0.003,P=0.001,P=0.000),呼吸频率减少(P=0.010)。结论·孕25周前诊断、肝脏疝入及术中应用补片的CDH患儿,术后潮气呼吸肺功能更差。术后早、晚期通气功能障碍均主要表现为阻塞性。随着随访时间的推移,CDH患儿肺功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 肺功能 随访 预测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