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的建立与解读 被引量:4
1
作者 陈伟 江华 +1 位作者 陶晔璇 舒晓亮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8-30,共3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球估计约2。46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3.8亿,且大部分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于2007年~2008年间对中国1... 近几十年来,全球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球估计约2。46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到3.8亿,且大部分将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hinese Diabetes Society,CDS)于2007年~2008年间对中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48431名20岁以上人群进行筛查,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分别为9.7%和15.5%,估计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300万人,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国人身心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治疗 低碳水化合物 膳食脂肪 胰岛β细胞 饱和脂肪酸 终身治疗 营养干预 糖耐量受损 高血糖患者 生活方式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与周围静脉留置针在危重新生儿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7
2
作者 徐健蓉 蔡威 +1 位作者 汤庆娅 陶晔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46-949,共4页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 目的评价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和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危重新生儿静脉输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01年8月至2007年2月113例放置PICC和102例置PIV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PICC组置管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6%,PIV组为7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22.5±13.4)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14.7±9.6)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期间PICC组患儿的体重增长为(16.6±12.5)g/d,PIV组体重增长为(14.4±22.1)g/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可显著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和静脉穿刺的次数,延长静脉留置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置人中心静脉导管 周围静脉留置针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置管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徐健蓉 蔡威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7年第1期51-53,58,共4页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儿科病人中广泛应用,因其安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长期使用效果较好。但在置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仍需要临床医务人员关注。该作者就PICC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导管相关问题的研究进...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在儿科病人中广泛应用,因其安全,方便,可减少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长期使用效果较好。但在置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仍需要临床医务人员关注。该作者就PICC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导管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支管 儿科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肠外营养新生儿血浆肉碱水平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冯一 唐宁 +2 位作者 吴江 汤庆娅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72-874,共3页
目的了解长期全肠外营养的足月新生儿血浆肉碱浓度变化和相关的代谢改变。方法需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新生儿12例(男4例,女8例),采用同一肠外营养方案,于肠外营养支持第1天和最后1天测定血浆肉碱、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最后1天与第1天比... 目的了解长期全肠外营养的足月新生儿血浆肉碱浓度变化和相关的代谢改变。方法需全肠外营养支持的新生儿12例(男4例,女8例),采用同一肠外营养方案,于肠外营养支持第1天和最后1天测定血浆肉碱、肝功能和血脂水平。结果最后1天与第1天比较血浆肉碱的浓度明显下降(293μmol/L 对32.2μmol/L,P=0.021);肝功能中 ALT、AKP 显著上升(ALT:22.8 IU/L 对12.3 IU/L,P=0.020;AKP:191.5μmol/L 对125.5μmol/L,P=0.043);血甘油三酯明显上升(1.17 mmol/L 对0.65 mmol/L,P=0.035)。结论长期接受不含肉碱的全肠外营养将影响血浆肉碱的浓度,导致血脂和肝功能变化。[临床儿科杂志,2008,26(10):872-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肠外营养 肉碱 血脂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诊断及营养干预对预后的影响:附5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文洁 汤庆娅 +2 位作者 吴江 王莹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17-820,共4页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的诊断、营养干预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IL的5例患儿(原发性4例,继发性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比较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营养支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例原发性IL患儿经...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的诊断、营养干预及预后。方法对确诊为IL的5例患儿(原发性4例,继发性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并比较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营养支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4例原发性IL患儿经过3~4周高蛋白、限制长链三酰甘油及补充中链三酰甘油的饮食干预,并辅以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明显改善。例5经手术去除原发病后,症状和体征消失。结论IL的治疗取决于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饮食干预及肠外营养支持是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很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营养干预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肠造瘘患儿营养治疗1例报告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位苹 汤庆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6-318,共3页
目的了解高位肠造瘘营养治疗对短肠综合征(SBS)患儿的作用。方法分析1例3月龄高位肠造瘘SBS患儿在关瘘前后的营养治疗过程,明确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SBS患儿维持生命,而合理的肠内营养可增强患儿的肠内耐受性... 目的了解高位肠造瘘营养治疗对短肠综合征(SBS)患儿的作用。方法分析1例3月龄高位肠造瘘SBS患儿在关瘘前后的营养治疗过程,明确营养治疗对其预后的影响。结果肠外营养支持有利于SBS患儿维持生命,而合理的肠内营养可增强患儿的肠内耐受性,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减少SBS患儿并发症并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肠综合征 营养治疗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24
7
作者 张红波 陆薇 +2 位作者 黄娟 陶晔璇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1-254,共4页
目的新生儿出生后其肠道立即被来自母体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植,许多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定植的肠道菌群在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了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和粪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60例40~47日... 目的新生儿出生后其肠道立即被来自母体和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定植,许多研究表明,消化道早期定植的肠道菌群在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该研究探讨了分娩方式对母乳喂养婴儿肠道菌群和粪便性状的影响。方法以60例40~47日龄的健康足月母乳喂养婴儿为观察对象,按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和剖宫产组(n=30)。在6、8、10、12周龄采集婴儿粪便标本,并同时记录婴儿体质量、头围及粪便性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及双歧杆菌亚种(长双歧杆菌和短双歧杆菌)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剖宫产娩出的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和长双歧杆菌数量低于自然分娩组(P<0.05);自然分娩的婴儿粪便pH值低于剖宫产组(6.2对6.9,P﹤0.05);分娩方式对粪便性状和婴儿的生长发育无影响。结论剖宫产降低母乳喂养婴儿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肠道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大便性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被引量:12
8
作者 陆薇 张红波 +2 位作者 黄娟 陶晔璇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纯母乳喂养或纯配方奶喂养组对婴儿大便性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健康足月剖宫产婴儿为观察对象,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婴儿各30例。在婴儿6周龄时采集婴儿粪便标本,同时记录婴儿体质量、头围及大便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研究纯母乳喂养或纯配方奶喂养组对婴儿大便性状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以健康足月剖宫产婴儿为观察对象,母乳喂养组和配方奶喂养组婴儿各30例。在婴儿6周龄时采集婴儿粪便标本,同时记录婴儿体质量、头围及大便情况。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肠道乳酸杆菌属、双歧杆菌属,以及双歧杆菌的某些重要亚种如长双歧等,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母乳喂养婴儿的大便次数及大便含水量明显高于配方奶喂养婴儿。母乳喂养婴儿的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配方奶喂养婴儿(P<0.05);长双歧数量母乳喂养婴儿高于配方奶喂养婴儿,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母乳喂养儿的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明显高于配方奶喂养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肠道菌群 母乳喂养 配方奶喂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围与肥胖儿童血脂水平的关系 被引量:10
9
作者 徐仁应 万燕萍 +3 位作者 张晓敏 陆丽萍 赵敏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3-416,420,共5页
目的研究腰围与肥胖儿童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仁济医院肥胖专科门诊206例6~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4例,女72例。测量肥胖儿童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测定空腹血脂水平。2006年9~12月对上... 目的研究腰围与肥胖儿童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6年9月仁济医院肥胖专科门诊206例6~14岁单纯性肥胖患儿的临床资料,男134例,女72例。测量肥胖儿童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并测定空腹血脂水平。2006年9~12月对上海市浦东新区1180名6~14岁学生测量体重、身高、腰围、臀围,以此为依据建立同龄同性别腰围百分位值。结果1180名在校儿童腰围超过同龄同性别85th和95th百分位分别为170名(14.4%)和65名(5.5%);206名肥胖儿童腰围均超过85th百分位值,腰围在85th和95th百分位值之间的儿童16名(7.8%),超过95th百分位190名(92.2%)。肥胖儿童出现血脂代谢紊乱109名(52.9%),其中1项指标异常者76名(36.9%),2项指标异常者23名(11.2%),3项指标异常者10名(4.9%),血总甘油三酯(TG)升高100名(48.5%),总胆固醇(TC)升高31名(15.0%),低密度脂蛋白(LDL)升高14名(6.8%),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8名(3.9%)。腰围在85th和95th百分位值之间的16名肥胖儿童有8名(50%)血脂异常,其中1项指标异常6名,2项指标异常2名。190名腰围超过95th百分位肥胖儿童中101名(53.2%)血脂异常,其中1项血脂指标异常70名(36.8%),2项血脂指标异常21名(11.1%),3项血脂指标异常为10名(5.3%)。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腰围不仅与血清TG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7,P<0.05),还与血脂紊乱程度明显相关(r=0.15,P<0.05)。结论以同龄同性别95th百分位为标准,1180名6~14岁在校学生中心性肥胖发生率为5.5%。中心性肥胖儿童更易发生血脂代谢紊乱,以血清TG和TC升高最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腰围 血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和高分辨率超声评价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晔 陈亚青 +2 位作者 汤庆娅 李文英 蒋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8-461,共4页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两名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和QIMT技术测量32名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结果 QIMT技术和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测量颈动... 目的比较高分辨率超声和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QIMT)技术测量儿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可靠性。方法两名超声科医师分别应用操作者徒手测量法和QIMT技术测量32名儿童的双侧颈动脉IMT。结果 QIMT技术和操作者徒手测量法测量颈动脉IMT的均差(MD),在检查者间比较,左侧为-0.00和-0.09 mm,右侧为-0.01和-0.11 mm;组内相关系数(ICC)在检查者间比较,分别为左侧0.808和0.335;右侧0.875和0.415。Bland-Altman分析显示,QIMT技术有较好的一致性,优于操作者徒手测量法。结论在规范的测量条件下,QIMT技术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准确测量颈动脉IM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超声射频信号血管内中膜分析 重复性 均差 组内相关系数 Bland-Altma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益生元配方奶对婴儿排便状况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江 乔林霞 +3 位作者 陆薇 黄翠花 汤庆娅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1-374,共4页
目的研究含益生元-低聚半乳糖的配方奶对婴儿胃肠道耐受度和粪便性状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出生后除母乳外仅补充试验奶粉(添加4g/L低聚半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连续记录2周包括喂养情况和大便性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的喂养日... 目的研究含益生元-低聚半乳糖的配方奶对婴儿胃肠道耐受度和粪便性状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出生后除母乳外仅补充试验奶粉(添加4g/L低聚半乳糖的婴儿配方奶)的足月健康新生儿,连续记录2周包括喂养情况和大便性状以及胃肠道反应等的喂养日记;41例以不含益生元配方奶粉喂养为主的6周龄婴儿为配方奶组,1周后更换奶粉为试验奶粉,连续记录6周喂养日记,并以同龄纯母乳喂养组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婴儿均未发生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新生儿2周随访结束时,32例为全母乳喂养,30例混合喂养,母乳喂养儿大便次数多于混合喂养儿(4.62±1.63对3.43±1.87,P=0.01),但两组大便的性状和颜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黄色糊状便为主。配方奶组婴儿转奶前后的大便次数均少于母乳组,大便颜色以黄色和黄绿色多见,使用含益生元配方后,婴儿大便性状较前变软,与母乳组相似。结论新生儿和婴儿对含低聚半乳糖4g/L的新配方奶粉耐受良好,该配方有助于软化婴儿粪便,与母乳喂养儿大便性状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元 低聚半乳糖 婴儿 粪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冯一 汤庆娅 +2 位作者 徐远飞 陶晔璇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768-770,共3页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9例,男46例,女43例.平均胎龄(39.4±0.9)周,出生体重(3427.2±414.4)g,身长(49.8±2.5)cm,头围(34.8±1.4)...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游离卡尼汀浓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4年11月至2005年2月出生的足月新生儿89例,男46例,女43例.平均胎龄(39.4±0.9)周,出生体重(3427.2±414.4)g,身长(49.8±2.5)cm,头围(34.8±1.4)cm,Apgar评分为8~10分.平产50例,剖宫产39例.于出生后即采集脐血2 ml,用高效液相(HPLC)法测定脐血血清中卡尼汀浓度.结果 89例正常新生儿平均脐血血清卡尼汀浓度为(52.2±22.9)μmol/L.其中男性组为(49.3±18.7)μmol/L,女性组为(55.3±26.5)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216);平产组为(52.4±24.5)μmol/L,剖宫产组为(51.9±20.9)μmol/L,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924).根据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3000 g(11例)、3000~3999 g(68例)和≥4000 g(10例)3组,其血清卡尼汀平均值分别为(61.5±26.2)μmol/L、(52.0±23.1)μmol/L和(42.8±12.3)μmol/L.脐血卡尼汀浓度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r=-0.239,P=0.026);与孕母年龄、新生儿胎龄、身长和头围无相关性.结论本组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卡尼汀浓度为(52.2±22.9)μmol/L,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负相关,与孕母年龄、新生儿胎龄、身长、头围、性别和分娩方式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脐血 卡尼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小艺 蔡威 +1 位作者 刘志伟 徐茵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53-555,共3页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ghrelin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78例足月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分析脐血ghrelin、瘦素、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及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生长激素水平间的关系。结果小于胎龄儿(SGA)、适于胎龄儿(AGA)、大于胎龄儿(LGA)三组间新生儿脐血ghrelin、瘦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性(r=-0.339,P=0.002),脐血瘦素水平与出生体重呈正相关性(r=0.373,P=0.001),脐血ghrelin水平与瘦素无相关性(P=0.175)。脐血生长激素水平与出生体重、脐血ghrelin水平均无相关性(P=0.267,0.059)。结论Ghrelin及瘦素共同调节胎儿生长发育的机制可能与出生后两者的调节机制有所区别,Ghrelin可能并非通过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而发挥调节胎儿生长发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血 GHRELIN 瘦素 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发性小肠双糖酶缺乏机制探讨
14
作者 张寅 许春娣 +2 位作者 蔡威 奚容平 唐金凤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2-915,共4页
目的分析肠道黏膜损伤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对小肠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慢性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0-14岁患儿152例,内镜检查获取十二指肠远端黏膜组织,用Dahlqvist's方法测定小肠双糖酶活性,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 目的分析肠道黏膜损伤以及幽门螺杆菌(H.pylon)感染对小肠双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因慢性消化道症状而就诊的0-14岁患儿152例,内镜检查获取十二指肠远端黏膜组织,用Dahlqvist's方法测定小肠双糖酶活性,快速尿素酶法检测H.pylon感染,胃十二指肠远端黏膜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分析比较不同程度肠黏膜损伤、H.pylon感染与患儿的双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不同肠黏膜病理分组患儿的小肠双糖酶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H.pylori感染阳性与阴性患儿的小肠双糖酶活性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黏膜损伤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小肠双糖酶活性无相关性,可能不是导致肠道双糖酶缺乏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双糖酶 Dahlqvist’s方法 内镜 幽门螺杆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郑莉莉 蔡威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8-411,共4页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其病因未明。综述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如下:①遗传为重要因素;②平滑肌细胞神经分布异常;③幽门肌缺乏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致幽门环肌失松驰;④细胞外基质蛋白(E...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HPS)是新生儿呕吐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而其病因未明。综述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如下:①遗传为重要因素;②平滑肌细胞神经分布异常;③幽门肌缺乏非肾上腺素能非胆碱能神经(NANC)致幽门环肌失松驰;④细胞外基质蛋白(ECM)数量异常且胶原合成活性增强,可致幽门肿块坚韧;⑤肥厚幽门环肌中IGF!I等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局部表达增加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发病机制 遗传性 神经分布 胞外基质蛋白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