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10年小结 被引量:5
1
作者 吴晔明 严志龙 +2 位作者 王俊 潘伟华 胡明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6期503-505,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11年2月10年中2个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1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0例,新华医院51例)临床资料,包括食管裂孔疝76例,单纯严...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不同胃底折叠术治疗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2011年2月10年中2个儿童医疗中心收治儿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81例(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0例,新华医院51例)临床资料,包括食管裂孔疝76例,单纯严重胃食管反流5例。男49例,女32例。年龄25天~11岁。2例有食管裂孔疝修补手术史。采用5个5 mm trocar分别经脐和两上腹、两侧中腹部进腹,保留脾胃韧带完成食管裂孔疝修补和胃底折叠术。结果79例镜下完成手术(包括Nissen-Rossetti术37例,Thal术42例),2例中转开放手术。出院前均行食管钡餐(GI)复查,37例Nissen-Rossetti术后9例轻~中度食管下端狭窄,1~2次扩张后缓解症状;42例Thal术后7例存在轻度反流。术后69例获随访,时间2个月~7年,平均26个月。2例食管裂孔疝术后1个月复发,再次镜下手术,1例证实膈肌脚尼龙缝合线松脱,1例裂孔关闭不够,仍有一较小旁疝形成,均再次镜下修补,术后恢复好;1例术后出现发作性腹痛伴呕吐;1例智力发育障碍者术后吞咽功能退化,顽固性拒食,长期鼻胃管喂养;2例胃食管轻~中度反流伴有胃动力差。其余63例术后生长发育好,术前临床症状消失。结论①腹腔镜下胃底折叠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儿童胃食管反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途径。②对于食管裂孔疝,选择镜下Thal术可有效减少术后食管狭窄的发生。③对于严重胃食管反流,选择Nissen-Rossetti术,术后抗反流效果更确切,与传统的Nissen术相比,保留胃短血管的Nissen-Rossetti术操作更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儿童 胃食管反流 食管裂孔疝 胃底折叠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合作模式在食管闭锁手术后食管气管瘘复发规范化诊疗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张旻中 俞炬明 +6 位作者 谢伟 颜伟慧 李菁 黄琦 王俊丽 潘伟华 王俊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1108-1115,共8页
目的食管气管瘘复发(recurren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rTEF)是食管闭锁手术后的复杂并发症,其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共同干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年来采取多学科合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rTEF展开治疗... 目的食管气管瘘复发(recurrent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rTEF)是食管闭锁手术后的复杂并发症,其治疗通常需要多学科共同干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近年来采取多学科合作模式(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rTEF展开治疗。本研究旨在总结本院MDT模式下rTEF的治疗经验,并评估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9月至2020年12月本院诊治的164例rTEF患者临床资料以及随访结果。MDT团队包括小儿外科、放射介入科、小儿消化营养科、小儿呼吸科、小儿重症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及儿童保健科医生,多学科协作针对术前评估、围手术期处理及术后随访环节,制定规范化诊治方案。结果164例rTEF患者中,115例首次手术采用胸腔镜术式,49例首次手术为开胸手术。术前有33例存在气管软化,21例存在声带麻痹,6例存在喉软化。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27.4%;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为21.3%;9.1%的患者出现rTEF;6例死亡,病死率为3.7%。19例术后撤离呼吸机困难,包括气管软化9例,喉软化3例,气管内赘生物7例;10例经保守治疗缓解,1例气管软化患者经气管切开术痊愈,1例喉软化患者经声门上成形术痊愈,7例气管内赘生物经内镜下治疗获痊愈。本院MDT模式治疗先天性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术后rTEF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长、平均ICU停留时长以及平均住院时长呈逐年下降趋势。手术后平均随访33.6个月,29例存在病理性胃食管反流,其中6例接受抗反流手术,其余患者经保守治疗得以缓解。结论针对rTEF采取MDT模式下的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提高rTEF的疗效,减少手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闭锁/先天性 手术后并发症/外科学 手术后并发症/治疗 食管气管瘘复发 多学科合作模式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女性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血糖、血脂和膳食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婕 吴慧 +8 位作者 卢凌鹏 杨科峰 祝捷 周恒益 姚蝶 高雅 冯宇婷 刘玉红 贾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36-1346,共11页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女性在孕中期至孕晚期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膳食摄入、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招募... 目的·探索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女性在孕中期至孕晚期的肠道菌群变化特征,及其与膳食摄入、血糖及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6月—2021年1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招募定期产检的孕中期女性78人,其中GDM女性30人(GDM组)、健康妊娠女性48人(对照组)。收集并分析2组孕妇的人口学信息及血生化指标。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对2组孕妇的膳食摄入情况进行比较。分别于孕中期、孕晚期收集2组孕妇的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比较孕中期、孕晚期的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特征和其相似性。通过Spearman相关性热图分析孕中期孕妇的肠道菌群丰度与环境因子(血生化指标、膳食摄入成分)的关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孕妇的孕期增重较多(P=0.012)。在孕中期,GDM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1 h和OGTT 2 h血糖水平、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孕期膳食摄入的结果显示,GDM组孕妇的脂肪摄入水平高于对照组(P=0.046)。从孕中期至孕晚期,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β-多样性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孕中期GDM组与孕晚期GDM组、孕中期对照组、孕晚期对照组的属水平菌群结构相似性最小,而孕晚期GDM组与对照组的菌属构成相似性最高。Spearman相关性热图的结果显示,丁酸球菌科(Butyricicoccaceae)的丰度与膳食纤维和蔬菜摄入水平呈正相关(r=0.365,P=0.024;r=0.469,P=0.003),克雷伯菌(Klebsiella)的丰度与三酰甘油水平呈正相关(r=0.329,P=0.044),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与OGTT 2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r=-0.364,P=0.025)。结论·孕中期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的肠道菌群组成较孕晚期存在较多显著差异物种,孕中期GDM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与糖脂代谢,膳食脂肪和蔬菜摄入水平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膳食 糖脂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肥胖症儿童微炎症状态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萱(综述) 汤庆娅(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53-556,共4页
肥胖症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白介素-10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细胞因子和炎性蛋白分泌异常,引起微炎症状态,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研究表明,颈动脉结构异常,特别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 肥胖症儿童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白介素-1β、白介素-10和超敏C反应蛋白等炎症细胞因子和炎性蛋白分泌异常,引起微炎症状态,影响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进程。研究表明,颈动脉结构异常,特别是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增加可早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文章综述肥胖症儿童微炎症状态和cIMT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症 微炎症状态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妊娠期糖尿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刘芊若 方子晨 +3 位作者 吴宇涵 钟羡欣 国沐禾 贾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41-647,共7页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全球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研究显示,GDM可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导致恶性代际循环。该疾病成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孕期膳食评估和指导是目前临床上管理... 近年来,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全球的发病率持续攀升。研究显示,GDM可增加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并导致恶性代际循环。该疾病成因复杂且发病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孕期膳食评估和指导是目前临床上管理GDM的一线方法。孕期合理饮食对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有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功能的紊乱则与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已有研究显示,短链脂肪酸、氧化三甲胺、胆汁酸等肠道菌群代谢产物可受到饮食的强烈影响,并在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代谢紊乱(如GDM)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医学营养疗法改善肠道菌群以防治代谢性疾病取得了一定进展,这为控制GDM提供了新的方向。该文针对GDM的现状、GDM孕妇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GDM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调控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防治GDM的方式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代谢产物 膳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