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产前检测对17p12区域拷贝数变异的检测效能
1
作者 张兰兰 韩旭 +2 位作者 李牛 王剑 李淑元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6,共7页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染色体17p12区域[包含外周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对染色体17p12区域[包含外周髓鞘蛋白22(peripheral myelin protein 22,PMP22)]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的检测效能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4年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NIPT的孕妇,统计NIPT结果提示17p12区域微缺失/重复高风险个体的临床资料,随访相关个体后续产前诊断和孕妇夫妻双方外周血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分析NIPT筛查17p12区域微缺失/重复的阳性预测值及假阳性的原因。对已明确诊断携带17p12区域CNVs的胎儿及孕妇进行追踪随访,记录妊娠结局及相关临床表型。结果·共61858例孕妇行NIPT,其中24例(0.04%)结果提示17p12区域CNVs高风险,包括17p12微重复高风险6例、17p12微缺失高风险18例。24例孕妇均进行了后续遗传咨询,其中21例(87.50%)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提示胎儿17p12重复异常4例、17p12缺失异常9例、未见异常8例,阳性预测值61.90%(13/21)。对8例胎儿假阳性的孕妇外周血行CMA分析,提示孕妇自身均携带17p12区域微缺失/重复。对NIPT提示母源CNVs高风险的孕妇进一步分析提示,孕妇自身均携带相关CNVs。成功随访其中20例孕妇,除1例因胎儿新发17p12区域微重复选择终止妊娠外,其余均正常分娩。正常分娩的胎儿随访至今(平均年龄1.5岁),暂未报告相关异常。对16例携带17p12区域CNVs的孕妇进行评估,有2例表现出与17p12区域CNVs相关的临床表型特征,其余暂未见异常。结论·NIPT对17p12区域CNVs有较好的检测效能,母体CNVs是导致NIPT检测假阳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创产前检测 17p12区域 拷贝数变异 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 腓骨肌萎缩症1A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男性叶酸代谢功能与辅助生殖技术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正沐 陈松长 +1 位作者 徐晨明 金丽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研究男性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目的·研究男性叶酸代谢相关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C677T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观察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285对不孕不育夫妇,收集男方精液质量、血清HCY浓度和MTHFR基因型等资料,并对他们助孕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CY水平分为高HCY组和正常HCY组,根据MTHFR基因型结果分为叶酸代谢障碍高风险(TT)组和非TT组,两两组合,以非TT正常HCY组为参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各组精液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TT高HCY组及TT高HCY组与参照组比较,受精率显著降低(P=0.001,P=0.002);非TT高HCY组的优胚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38)。妊娠率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可能会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受精率,MTHFR基因多态性的检测结果有助于提醒受孕人群及时补充叶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同型半胱氨酸 辅助生殖技术 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ICF综合征1例临床表型和分子遗传学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陆勇刚 姚如恩 +4 位作者 李牛 郁婷婷 王秀敏 沈亦平 王剑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21-624,共4页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和面部异常(ICF)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CF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儿,4岁,有反复感染;面部特征为圆脸、眼距稍宽、下颌尖、鼻梁稍扁、内眦赘皮明显、耳... 目的探讨免疫缺陷、着丝粒不稳定和面部异常(ICF)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遗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ICF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男性患儿,4岁,有反复感染;面部特征为圆脸、眼距稍宽、下颌尖、鼻梁稍扁、内眦赘皮明显、耳位低。免疫学检测示IgA缺如。基因测序发现患儿DNMT3B基因存在一个纯合错义突变c.2506G>A,父母为杂合携带者,确诊为ICF综合征I型。结论DNMT3B基因突变可引发ICF综合征,基因检测有助于提高此类罕见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F综合征 临床表现 DNMT3B基因突变 基因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致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及辅助生殖治疗结局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施炜慧 刘雪丽 +3 位作者 叶木槿 陈松长 黄荷凤 徐晨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44-749,共6页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致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以及分析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结局。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遗传咨询的8例男性ADPKD... 目的·探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致男性生殖障碍的机制以及分析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结局。方法·对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遗传咨询的8例男性ADPKD患者利用高通量测序进行基因诊断;手淫法收集ADPKD患者及同时期行孕前咨询的正常男性的精液,分析精液参数;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选择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PGT)的7例ADPKD患者与同一时期进入PGT周期的7例女性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DMD)基因变异携带者,回顾性分析比较辅助生殖治疗结局。结果·8例ADPKD患者均为多囊蛋白1(polycystin 1,PKD1)基因杂合变异,精子运动参数(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曲线速度、直线速度、平均路径速度、头侧摆幅度)远低于正常男性,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少弱精子症,其中1例严重少弱精子症的ADPKD患者伴有双侧精囊囊肿。透射电子显微镜可见精子鞭毛的中央微管缺失和周围双联微管排列不齐。ADPKD患者与女性DMD基因携带者相比,PGT周期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有效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ADPKD患者更易发生早期流产。结论·ADPKD患者所致男性生殖障碍可能与精子鞭毛结构异常和精囊囊肿等因素相关,且PKD1基因变异可能对胚胎着床及早期发育存在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多囊蛋白1 男性生殖障碍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预测双胎妊娠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中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孙金铃 牛建梅 +2 位作者 高佳琪 吕淑平 王彦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0-505,共6页
目的·研究胎儿估计体质量(EFW)差异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差异间的关系,评估超声预测双胎妊娠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BW)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不同孕周双胎的生长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EFW差异(?EFW)... 目的·研究胎儿估计体质量(EFW)差异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BW)差异间的关系,评估超声预测双胎妊娠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差异(?BW)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超声检测不同孕周双胎的生长参数,对各项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EFW差异(?EFW)与?BW之间的关系。结果·在277对双胎中,44对双胎(15.9%)存在2个胎儿?BW≥20%。该现象在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DCDA)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MCDA)的发生率分别为68.2%和31.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与孕期其他孕周评估的?EFW相比,分娩前末次超声评估的?EFW与?BW一致性最佳。在MCDA中,孕22~24周超声评估?EFW的阴性预测值最高(94%)。结论·双胎妊娠胎儿出生前末次超声评估的?EFW与?BW的一致性最高。对超声未发现?EFW较大即?EFW<20%的双胎,尤其是孕22~24周阶段MCDA中?EFW<20%者,其未来发生选择性宫内生长受限(s IUGR)机会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双胎妊娠 估计胎儿体质量差异 出生体质量差异 双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BXO22调控凋亡诱导因子的分子机制及其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朦迪 潘漪莲 +3 位作者 朱晓娜 杨烁 杨茜 余韵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27-433,共7页
目的·挖掘F-box蛋白22(F-box only protein 22,FBXO22)的底物并明确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FBXO22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寻找并验证FBXO22的相互作用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 目的·挖掘F-box蛋白22(F-box only protein 22,FBXO22)的底物并明确其作用机制,进一步探讨FBXO22在肿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寻找并验证FBXO22的相互作用蛋白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采用变性条件下泛素化修饰实验检测FBXO22对AIF泛素化修饰的影响。通过短发夹RNA敲低FBXO22、过表达FBXO22检测AIF的表达水平。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BXO22敲低或过表达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免疫沉淀联合质谱分析显示FBXO22可与AIF结合,变性条件下泛素化修饰实验显示FBXO22可介导AIF的泛素化修饰。敲低FBXO22可上调AIF水平,过表达FBXO22可下调AIF水平。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敲低FBXO22可促进由甲基硝基亚硝基胍(N-methyl-N’-nitro-N-nitrosoguanidine,MNNG)等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过表达FBXO22则可抑制MNNG等诱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结论·FBXO22通过泛素化修饰降解AIF进而调控由AIF介导的结肠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ox蛋白22 凋亡诱导因子 泛素化修饰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