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增重现状及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婧 秦飞 +3 位作者 李敏 潘漪莲 程璐明 程蔚蔚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3-250,共8页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体重指数(BMI)分类方法及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评估妊娠妇女孕前BMI和孕期增重现状,并探讨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档并定期随访产检的孕妇26422例,描述研究对象孕前... 目的基于中国人群体重指数(BMI)分类方法及中国营养学会最新推荐的孕期增重范围,评估妊娠妇女孕前BMI和孕期增重现状,并探讨其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建档并定期随访产检的孕妇26422例,描述研究对象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及其亚组间人口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两者与多种新生儿结局(如巨大儿、低出生体重、早产、窒息)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热图探索孕前BMI和孕期增重对胎儿体重的综合影响。结果研究发现低体重孕妇和超重肥胖孕妇占比相似,分别为13.8%和14.7%;超过50%的孕妇孕期增重异常。孕期增重不足增加早产风险;孕前BMI过低或孕期增重不足增加小于胎龄儿(SGA)风险,而孕前BMI过高或孕期增重过多增加大于胎龄儿(LGA)及难产(剖宫产、产钳/胎吸)风险(P<0.05)。多因素分析未发现孕前BMI及孕期增重与新生儿窒息间的关系(P>0.05)。结论妊娠妇女孕期增重异常问题仍较突出,提示产科医护人员及社会需加强对孕妇孕期知识的普及和体重管理。临床工作中可利用热图评估个体发生异常胎儿体重及难产的风险,以降低不良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前体重指数 孕期增重 新生儿出生结局 热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动脉血流值在子痫前期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2
作者 顾玮 周雷平 +3 位作者 林婧 侯燕燕 蔡彦卿 施立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3-228,共6页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值在子痫前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1 630例孕妇,分别于孕11-14周及孕22-24周时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血流值在子痫前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1 630例孕妇,分别于孕11-14周及孕22-24周时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其双侧子宫动脉收缩期与舒张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血流频谱中的舒张早期切迹等4项指标,并随访至产后,按照妊娠结局分为发生子痫前期和对照组。先分别以S/D、PI和RI作为检验变量作ROC曲线,通过统计学检验比较预测结果,取约登指数最大者作为各单项指标的预测界值,再以各单项指标的预测界值作为评分标准建立综合评分,并采用此方法进行子痫前期的预测研究,确定其预测分值并评价其预测效果。结果1 630例孕妇中1 482例未发生子痫前期,52例发生子痫前期,另外96例为妊娠期高血压,孕22-24周时其S/D、PI及RI的预测界值分别为2.355 0、0.877 5及0.580 0。分别将S/D值、PI值和RI值这3项单项指标作为子痫前期的预测方法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以综合评分指数3分作为预测界值预测子痫前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预测特异性为97.33%。且此评分方法预测结果与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出生孕周均呈负相关。结论运用子宫动脉血流指标用于预测子痫前期,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痫前期 预测 多普勒超声检查 子宫动脉血流值评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早期血脂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楠 顾玮 +1 位作者 华人意 侯燕燕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脂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卡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27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妊娠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 [目的]探讨孕早期血脂水平与子痫前期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卡分娩的子痫前期孕妇272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分娩的健康妊娠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孕妇孕(11+3)周~(13+6)周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载脂蛋白A(apolipoprotein A, ApoA)、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 ApoB)及脂蛋白a(lipoprotein a, LPa),计算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therosclerosis index, AI), TC/HDL,TG/HDL, LDL/HDL及ApoB/ApoA并进行比较.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进行检测指标预测子痫前期评价.[结果]子痫前期组TG, LDL, ApoB, AI, TC/HDL, TG/HDL, LDL/HDL及ApoB/ApoA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P <0.05). 2组TC, LPa, HDL及ApoA无统计学差异(P> 0.05). ROC曲线确定TG/HDL对子痫前期有预测价值(P <0.05),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43,最佳临界值为1.49,灵敏度为67.7%,特异度为91.7%.[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孕早期存在高血脂异常代谢, TG/HDL对子痫前期发生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 子痫前期 孕早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苏涛 卞寿芳 胡士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绝经后无症状,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内膜≥5 ... 目的·探讨绝经后无症状子宫内膜增厚患者的子宫内膜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住院的绝经后无症状,体检发现子宫内膜增厚(经阴道超声检查内膜≥5 mm)而行宫腔镜检查及诊断性刮宫术的患者,分析子宫内膜病理类型与子宫内膜厚度的关系。结果·257例患者平均年龄61.3岁,平均绝经时间122个月,平均子宫内膜厚度8.6 mm。无症状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有正常萎缩内膜、子宫内膜息肉、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粘连、子宫纵隔、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息肉,占所有患者的66.9%,占所有病理类型的83.9%(172/205)。共有子宫内膜癌3例(1.2%)。正常内膜、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最厚,平均为(13.20±5.38)mm。各个病理类型的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无症状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患者恶性病变发生率低,对这类患者的处理应倾向于采用较保守的观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后 无症状 子宫内膜增厚 子宫内膜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ED1基因突变检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朱小红, 李明 +1 位作者 许恬怡 杨莉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目的:研究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致病原因。方法:在患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家系中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样,并采集正常对照血样100份,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ED1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该家... 目的:研究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一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致病原因。方法:在患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家系中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样,并采集正常对照血样100份,采取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ED1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中所有的患者均表现为汗腺缺乏或减少,毛发稀少,全部或部分牙齿缺损。ED1基因第9号外显子存在1个22个碱基缺失突变。结论:该家系发病是由ED1基因突变所致,其发病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连锁少汗性外胚叶发育不良 突变分析 ED1基因 家系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盆底肌训练对改善盆底功能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饶琳 张琳娜 +1 位作者 袁嘉琪 卢邦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8-313,共6页
目的·评价产后1年内盆底肌训练(Kegel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周检查有不同程度尿失禁和/或盆腔器官脱垂的阴道分娩初产妇,分为锻炼组(147例)... 目的·评价产后1年内盆底肌训练(Kegel训练)对产妇盆底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4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后6周检查有不同程度尿失禁和/或盆腔器官脱垂的阴道分娩初产妇,分为锻炼组(147例)和对照组(194例)。锻炼组于产后6周开始进行Kegel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产后健康教育。在产后6周及产后1年,对2组产妇进行一般情况问卷及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nternational Consultation Incontinence Questionnaire-UI Short Form,ICIQ-SF)调查,并进行盆底肌力测定和分级(盆底肌力分级>Ⅲ级表明肌力正常);根据盆腔器官脱垂分度法(pelvic organ prolapsed quantitation,POP-Q)定量评估脱垂程度。比较2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级、尿失禁评分以及盆底器官脱垂情况,评价盆底肌训练的效果。结果·随访至产后1年,锻炼组和对照组失访数分别为20例和28例。锻炼组产后1年盆底肌力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产后6周(56.0%vs 34.7%,P=0.000),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产后6周(25.2%vs 36.7%,P=0.040)。对照组产后1年盆底肌力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产后6周(43.4%vs 32.5%,P=0.033),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产后6周(17.5%vs 28.9%,P=0.011)。产后1年,锻炼组盆底肌力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56.0%vs43.4%,P=0.033),盆底肌力好转率高于对照组(50.4%vs 35.5%,P=0.011)。盆腔器官脱垂程度改善率和尿失禁好转率在锻炼组和对照组之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进行盆底肌训练可提高盆底肌力,但对改善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并不明显;产后1年产妇尿失禁和盆底肌力均有改善,表明盆底肌有自行恢复的机制,但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训练 产后 尿失禁 盆腔器官脱垂 盆底肌 自然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妊娠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于津 杨思勤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接受输卵管妊娠手术且术后发生PEP的38例患者为PEP组,同时选择同期行相同手术且手术成功、术...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接受输卵管妊娠手术且术后发生PEP的38例患者为PEP组,同时选择同期行相同手术且手术成功、术后恢复良好的152例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并分析比较所有患者的年龄、孕次、体重指数(BMI)、停经时间、既往输卵管手术史、术后血清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率、输卵管妊娠部位、异位妊娠病灶情况、术中盆腔粘连情况等。分析两组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χ;检验进行输卵管妊娠术后PEP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Poisson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分析输卵管妊娠术后PEP的治疗方法等。结果 PEP组的年龄、孕次、BMI、停经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输卵管妊娠手术后PEP的发生与急诊/择期手术、盆腔粘连、输卵管妊娠病灶破裂/流产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手术方式、输卵管妊娠部位、输卵管妊娠病灶大小等无明显相关。Poisson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盆腔粘连、输卵管妊娠病灶破裂/流产是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输卵管妊娠患者手术后发生PEP的患者95%可经药物治疗成功。结论盆腔粘连、输卵管妊娠病灶破裂/流产是输卵管妊娠术后发生PEP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妊娠术 持续性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通过阻断S1P信号通路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熊苗 徐亮 +4 位作者 李莉 刘阳 周芳芳 王军 朱洁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2-1336,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效应及机制,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及蜕膜组织1-磷酸鞘氨醇(... 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诱导母胎免疫耐受的效应及机制,为临床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自然流产模型孕鼠为实验对象,观察腹腔注射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及蜕膜组织1-磷酸鞘氨醇(S1P)表达的影响。构建S1P基因siRNA慢病毒载体及过表达S1P基因慢病毒载体,并转染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s);观察过继转移2种慢病毒载体后FTY720对自然流产模型孕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结果·FTY720对正常妊娠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无明显影响,腹腔注射FTY720能明显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自然流产模型孕鼠局部蜕膜组织存在S1P的低表达。过继转移S1PsiRNA慢病毒转染的DCs后,FTY720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但效果不及过继转移S1P-siRNA慢病毒转染的DCs前;过继转移过表达S1P基因慢病毒转染DCs后,FTY720能显著降低自然流产模型孕鼠的胚胎丢失率,其效果较过继转移过表达S1P基因慢病毒转染DCs前更为明显。结论·FTY720安全性良好,其诱导妊娠免疫耐受可能与阻断S1P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磷酸鞘氨醇信号通路 妊娠免疫耐受 母胎界面 FTY7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与自然流产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9
作者 秦晓黎 刘晓瑞 +1 位作者 田福举 林羿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0-475,48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 IF5A)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 IF5A-1和e IF5A-2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正常生育力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以及在自然流产和人工... 目的初步探讨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e IF5A)的表达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e IF5A-1和e IF5A-2在自然流产模型小鼠、正常生育力对照组小鼠子宫组织以及在自然流产和人工流产蜕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小鼠子宫组织及人蜕膜组织中e IF5A-1和e IF5A-2均有表达,但e IF5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e IF5A-2;流产组织标本中e IF5A-1、e IF5A-2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e IF5A表达下调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5A 自然流产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卵管整形与输卵管切除治疗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女性长期妊娠结局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颜丽 汪央 +4 位作者 刘小奕 潘漪莲 朱旻蛟 刘璟蓝 张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737,共10页
目的·比较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女性接受输卵管整形术和输卵管切除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前瞻性纳入2005年至2012年因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40岁不孕女性进行队... 目的·比较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不孕女性接受输卵管整形术和输卵管切除术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前瞻性纳入2005年至2012年因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40岁不孕女性进行队列研究。通过术前医患共同决策制定治疗方案,并将研究对象分为输卵管整形术组与输卵管切除术组。从临床数据库中收集2组人群的临床信息,包括年龄、出生地、生育史、术前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术中发现及妊娠结局。术后每年通过门诊复诊或电话问卷随访妊娠结局至2020年7月。采用意向性分析以及符合方案分析比较2组人群的妊娠结局,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接受不同手术女性的活产结局;同时以年龄35岁为界,对研究人群进行亚组生育结局分析。主要结局指标为活产率、累积活产率及影响活产的因素;次要结局指标包括受孕方式、获得活产的时间、生化妊娠率、临床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共纳入113例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的不孕女性,其中58例接受双侧输卵管整形术,55例接受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切除术后的累积活产率高于双侧输卵管整形术(76.36%vs 62.07%,HR=2.18,95%CI 1.37~3.45)。输卵管整形组中,34.48%(20/58)的女性通过辅助生殖治疗获得活产,27.59%(16/58)的女性通过自然受孕获得活产;且自然受孕活产结局主要发生在初次输卵管整形术后的3年内,而输卵管切除组的活产结局均通过辅助生殖治疗获得。输卵管整形组异位妊娠发生率明显高于输卵管切除组(20.69%vs 1.82%,P<0.001),2组生化妊娠率、临床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年龄分层分析显示,35岁以下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女性接受输卵管整形术(51例)者的累积活产率显著低于输卵管切除术(48例)后(HR=2.25,95%CI 1.39~3.66);35岁及以上女性2组(各7例)累积活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60,95%CI 0.36~7.19)。此外,在校正年龄、既往流产史、子宫肌瘤、良性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混杂因素后,COX比例风险分析显示,与输卵管整形术相比,输卵管切除术与活产呈正相关(aHR=1.94,95%CI 1.18~3.18)。结论·对于双侧输卵管重度积水的不孕女性,输卵管整形术存在一定自然受孕的可能和异位妊娠的风险,输卵管切除术能带来更高的累积活产率,但需要通过术后辅助生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不孕 输卵管整形术 输卵管切除术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AS临床分级系统评估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合并PAS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魏雪敏 陈焱 程蔚蔚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根据201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剖宫产时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临床分级系统,评估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不同分级PAS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 目的:根据201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剖宫产时胎盘植入性疾病(PAS)临床分级系统,评估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不同分级PAS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并剖宫产分娩的230例PPP合并PAS产妇的临床资料,剖宫产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后为观察组(160例),未行预置术的为对照组(70例),根据2018年FIGO的PAS分级标准进一步分组,比较不同PAS分级标准的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1)PAS分级2级、PAS分级3级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术后血红蛋白的下降、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AS分级4~5级中观察组孕妇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3533.3±2391.4 ml vs 4293.6±1235.4 ml,P<0.05),且术中全子宫切除率低于对照组(5.0%vs 33.3%,P<0.05)。(2)两组产妇术后入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7分、新生儿住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联合超声检查及MRI检查充分评估,经多学科协作,对于PAS分级4~5级及以上水平患者建议术前行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以期望减少术中出血量并降低子宫切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性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 剖宫产术 胎盘植入性疾病临床分级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糖尿病母亲所产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水平变化及其对子代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雅洁 林慧 +3 位作者 陈茜 赵奕然 刘欣梅 黄荷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围产期高皮质醇暴露对子代学龄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70例产妇及其足月、单胎分娩新生儿,其中GDM组产妇66例、孕...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并探索围产期高皮质醇暴露对子代学龄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170例产妇及其足月、单胎分娩新生儿,其中GDM组产妇66例、孕期正常糖耐量(normal glucose tolerance,NGT)组产妇104例。采集新生儿的脐带血,测量其皮质醇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浓度。利用SPSS软件分析GDM对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及ACTH水平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χ^2检验分析围产期高皮质醇对子代学龄前期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子代学龄前期肥胖的影响因素。结果·与NGT组相比,GDM组新生儿的脐带血皮质醇水平较高,ACTH水平较低(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母亲孕次、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服糖后1 h及2 h血糖水平是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随访结果显示,围产期较高水平皮质醇的子代学龄前期肥胖率较高(P=0.009)。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水平≥192.00 ng/mL是学龄前期肥胖的独立危险因素(OR=4.714,P=0.016)。结论·GDM引起新生儿脐带血皮质醇升高,围产期高皮质醇暴露导致子代学龄前期肥胖风险增加,GDM可能通过围产期高皮质醇暴露引起子代远期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脐带血 糖皮质激素 产前暴露迟发效应 肥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铅暴露对胎儿及婴幼儿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苗红 程蔚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7-671,共5页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中铅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最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孕妇铅中毒的比例达10%~20%,存在地区性差异。孕期低水平的铅暴露可能间接地通过母体对胎儿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进而对婴儿的体格、智能、情绪发育及神经系统等有一定... 随着工业的发展,环境中铅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根据最近几年的文献报道,孕妇铅中毒的比例达10%~20%,存在地区性差异。孕期低水平的铅暴露可能间接地通过母体对胎儿产生各种不良影响,进而对婴儿的体格、智能、情绪发育及神经系统等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对血铅水平的可能影响因素、孕期铅暴露对胎儿和婴幼儿的影响及机制、铅中毒的监测与预防措施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铅中毒 胎儿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妇及胎儿超声参数评估胎儿体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一飞 吴琰婷 黄荷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6-370,共5页
分娩前使用孕妇及胎儿各项参数计算胎儿估计体质量(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对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作用。计算EFW的方法种类繁多。使用孕妇参数估计EFW的预测准确率取决于医师的经验和测量的规范性。以产前... 分娩前使用孕妇及胎儿各项参数计算胎儿估计体质量(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对正确评估胎儿宫内生长发育和妊娠结局有重要的作用。计算EFW的方法种类繁多。使用孕妇参数估计EFW的预测准确率取决于医师的经验和测量的规范性。以产前胎儿超声检查参数为主的Hadlock公式等评估方法是目前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方法,但误差仍较大。而通过三维超声和核磁共振对胎儿体积的计算虽可更准确地计算EFW,但受到时间和经济因素的限制,不能被广泛地应用。基于神经网络分析的大数据建模,预测符合率优于传统超声检测,有望成为更好的EFW评估方法。综上,精确评估EFW,并应用于产科临床仍是未来的重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体质量 出生体质量 超声 巨大儿 胎儿生长受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痫前期sFlt-1相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5
作者 高尚(综述) 程蔚蔚(审校)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08,共4页
子痫前期是一种产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表明子痫前期孕妇胎盘分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异常增多,已成为子痫前期的重要发病因素。目前子痫前期的有... 子痫前期是一种产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众多研究表明子痫前期孕妇胎盘分泌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soluble fms-like tyrosine kinase-1,sFlt-1)异常增多,已成为子痫前期的重要发病因素。目前子痫前期的有效治疗方法以终止妊娠为主,近几年更多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降低子痫前期孕妇体内sFlt-1水平,从而恢复血管生成平衡。已有研究表明血液sFlt-1单采术、质子泵抑制剂等治疗方法以sFlt-1为作用靶点,能够改善子痫前期孕妇和新生儿的预后,提示降低子痫前期孕妇体内sFlt-1浓度相关的治疗方法在子痫前期的未来临床治疗和预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LT-1 子痫前期 治疗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儿童神经精神发育影响的出生队列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艳君 陈倩 +1 位作者 刘含 张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501-505,共5页
目的评价分娩方式与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母婴队列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运动、解决问题以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评价651名12和24月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以剖宫产... 目的评价分娩方式与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母婴队列研究,于2013年和2014年采用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从沟通、粗大动作、精细运动、解决问题以及个人-社会5个能区评价651名12和24月龄儿童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以剖宫产为暴露组,阴道分娩为对照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分娩方式与儿童神经精神发育的关联及关联强度。结果12和24月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迟缓发生率分别为3.94%和13.12%。剖宫产对12月龄儿童神经精神发育无显著影响。调整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家庭经济收入等因素后,24月龄剖宫产儿童沟通能区发育迟缓的发生风险显著增加,发病风险为阴道分娩组的3.37倍(95%CI:1.02~10.5,P<0.05)。结论剖宫产可能增加24月龄儿童沟通能区发育迟缓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方式 神经精神发育 队列研究 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急诊子宫切除3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苏妍 陆海茜 +1 位作者 陈勤芳 何晓英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10-713,共4页
目的:分析产后急诊子宫切除术(EP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手术指征、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期寻找解决此类临床棘手病例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 目的:分析产后急诊子宫切除术(EPH)的发生率、临床特点、手术指征、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期寻找解决此类临床棘手病例的最佳治疗手段。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行EPH的37例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近十年来本院分娩总数152056例,EPH 37例,发生率约0.24‰。37例患者均接受全子宫切除术,其中10例为初产妇,27例为经产妇;28例既往有人工流产史,22例既往有剖宫产史。临床表现主要为胎盘异常和产前出血共27例(73%)。手术适应证主要为前置胎盘伴植入26例(70%)、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前置状态22例(59%)、前置胎盘无植入5例(14%)等。37例患者均接受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膀胱损伤4例(11%),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有凝血障碍20例(54%),伤口感染5例(14%)。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复苏和输血管理,红细胞平均输注量为17.00±10.98 U(6~58 U),EPH术后均接受重症监护(ICU)特级护理治疗,术后住院的中位时间为8天(4~29天),无产妇死亡,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或胎盘前置状态导致的产后出血是EPH的主要手术指征。特别是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子宫切除术是降低急症围产期母儿死亡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急诊子宫切除 凶险型前置胎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肾上腺髓质素水平对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18
作者 严琦 陆琦 +1 位作者 王玉东 赵文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95-99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在早期异位妊娠中变化情况,研究其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及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收治的50例停经5-7周的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 目的探讨血浆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在早期异位妊娠中变化情况,研究其对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及上海市虹口区江湾医院收治的50例停经5-7周的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40名正常宫内妊娠者为正常对照组,绘制散点图,观察ADM水平与停经周数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DM的临界点。结果 1140例正常对照组血浆ADM水平总体趋势是随停经周数的增加而增加,相关系数r为0.283(P〈0.05)。250例异位妊娠组血浆ADM水平一直处于低值状态,随着停经周数的增加变化不明显,r值为0.186(P〉0.05)。3异位妊娠组停经7周的中位数倍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4应用ROC曲线分析ADM诊断异位妊娠的临界值(P〉0.05)。结论早期异位妊娠者血浆ADM水平处于低值状态,随停经周数变化不明显,但作为异位妊娠早期诊断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髓质素 妊娠早期 异位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趋化因子CCL2对骨癌痛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及其外周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丽娅 高坡 周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3-468,共6页
目的研究 CC 趋化因子配体 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及其外周机制。方法在 SD 大鼠右侧后肢胫骨骨髓腔内注入 Walker256 乳腺癌细胞,建立 BCP 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 目的研究 CC 趋化因子配体 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对骨癌痛(bone cancer pain,BCP)大鼠痛行为的影响及其外周机制。方法在 SD 大鼠右侧后肢胫骨骨髓腔内注入 Walker256 乳腺癌细胞,建立 BCP 模型,假手术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检测 BCP 大鼠机械痛阈值,来判断 BCP 模型是否成功。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 2 组大鼠 L4 和 L5 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ganglion,DRG)中 CCL2 的表达情况。术侧足底注射 CCL2(500 ng,25 μL),观察对 2 组大鼠术侧后肢抬腿和舔脚行为的影响。采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考察 CCL2 对 2 组大鼠急性分离培养的 DRG 神经元膜电位的影响。结果术后 14 d,BCP 大鼠的机械刺激痛阈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其术侧 L4 和 L5 DRG 中 CCL2 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足底注射 CCL2 后,BCP 大鼠右后肢的悬空时间显著多于假手术组;CCL2 引起 BCP 大鼠 DRG 神经元去极化的比例和幅度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结论 CCL2 可易化 BCP 大鼠痛行为,其外周机制可能由 CCL2 诱导 DRG 神经元去极化,进而增强神经元兴奋性,提示 CCL2 在 BCP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 趋化因子配体2 骨癌痛 背根神经节 膜电位 去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
20
作者 邹应芬 程蔚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0-996,共7页
目的探讨氢气在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分为空白组、常氧培养条件下含饱和氢气组(常氧+H2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饱和氢气干预组(模型+H2组... 目的探讨氢气在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分为空白组、常氧培养条件下含饱和氢气组(常氧+H2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饱和氢气干预组(模型+H2组)和缺血/再灌注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模型+VC组)。模型组、模型+H2组和模型+VC组。细胞在缺氧(5%CO2、95%N2)环境下无糖无血清培养2 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在常氧(5%CO2、95%空气)环境下培养,建立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在缺氧及复氧期分别给予氢气或维生素C等干预。各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的表达;各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培养1 h后,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H2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ROS产生及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P<0.05),SOD活性增强(P<0.01),SOD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氢气对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有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D-mRNA的转录、增强SOD酶活性及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从而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癎前期 氢气 抗氧化 缺血 再灌注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