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妇产科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管理成效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晨 蒋鉴芬 +2 位作者 陈淑芳 陆琦 邱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27-430,共4页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管理成效评价。方法统计医院信息系统中2010—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依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所提出的指标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抗菌药...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和管理成效评价。方法统计医院信息系统中2010—2014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数据,依据《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所提出的指标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抗菌药物使用金额占比、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由整治前(2010年)的18.53%、16.54%、73.53%和67.17%下降至整治后(2014年)的3.75%、8.82%、41.25%和11.88%,符合国家卫计委规定值,下降趋势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其他各项指标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患者微生物检验标本送检率等指标均达到国家卫计委要求。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使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更加合理,管理成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专项整治 管理措施 合理用药 成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张晨 陈淑芳 +1 位作者 邱骏 周蒨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09-2612,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311例。2011年6月—2014年6月为临床路径...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B族链球菌(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1年6月—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诊断为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311例。2011年6月—2014年6月为临床路径试点阶段,产妇知情后未选择临床路径管理(对照组);2014年7月—2015年12月为临床路径实施阶段,产妇知情后选择临床路径管理(路径组)。比较两组年龄、产次、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阴指检查次数、镇痛分娩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引产情况、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以及产妇和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路径组年龄、产次、胎膜早破到分娩时间、阴指检查次数、镇痛分娩率、抗生素使用率和引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 964.7元,高于路径组的4 336.7元(u=-3.100,P=0.002);两组住院天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960,P=0.336)。对照组产妇感染发生率为7.7%,高于路径组的2.4%(χ~2=4.104,P=0.043);两组新生儿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Apgar评分<7分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43、0.041、0.164,P=0.708、0.840、0.694)。结论 GBS感染合并足月胎膜早破产妇通过临床路径管理后,对降低住院费用、产妇感染率均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临床路径 B族溶血性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表面活性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渗透性及成膜关键基因ag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石晶金 方溢文 官妍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67-274,共8页
目的 通过探究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渗透性及成膜关键基因——附属基因调节子(agr)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利用表面活性剂控制由Se生物膜引起的... 目的 通过探究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别对表皮葡萄球菌(Se)生物膜渗透性及成膜关键基因——附属基因调节子(agr)表达的影响,为临床利用表面活性剂控制由Se生物膜引起的相关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Se生物膜渗透模型,检测经表面活性剂处理后对生物膜渗透性的影响;选择在不同时间段,观察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悬浮状态下产膜Se的agr转录水平的影响,从分子水平评估表面活性剂对产膜Se黏附及毒力等可能的作用。结果 三种类型表面活性剂在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2、1、1/2浓度时,均明显影响Se生物膜的渗透性(P<0.001),增强药物对生物膜的渗透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十二烷基羟丙基磺基甜菜碱在0.5、4、12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0.00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0.5、4、24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P<0.001),在12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0.00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在0.5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上调作用(P<0.01),在12、24 h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下调作用(P<0.001)。结论 三种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对Se生物膜渗透作用均有较强的影响,在不同时间段对agr表达有显著调节作用,因而可能在Se生物膜的形成、防止感染的扩散并导致细菌毒力减弱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表皮葡萄球菌 生物膜 渗透性 AG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