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时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等屈光策略专家共识(2025)
1
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智能眼科分会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屈光不正防治学组 +3 位作者 毕燕龙 袁进 杨卫华 柳林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3-203,共11页
在现代眼科手术领域,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治疗复杂眼病的一大突破,这一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同时罹患白内障及其他眼前段或眼后段疾病的患者,其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求术者具有精湛的... 在现代眼科手术领域,眼前后节联合手术技术的快速发展成为了治疗复杂眼病的一大突破,这一技术因其独特的优势而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尤其适用于同时罹患白内障及其他眼前段或眼后段疾病的患者,其手术成功的关键除了要求术者具有精湛的前后节联合手术技术经验之外,还要求术前即对眼球整体术后屈光力进行准确地计算或预测,这依赖于术前采用多种检查设备对患眼的生物学参数进行精准测量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本共识就不同病理状态下对眼球进行生物学测量,合理预估术后组织康复及屈光变化进程,优选人工晶状体植入方式、位置及手术时机等提供了综合性建议。本共识旨在优化患眼术后的屈光状态,从而提高术后视觉质量,追求患者最佳视力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节联合手术 白内障 人工晶状体植入 眼球生物学参数 屈光状态 专家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性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斌 牛燕 +1 位作者 李超 徐庆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8-15岁的初发性近视患者94例(94眼),其中41例配戴角膜塑形镜,53例配戴框架眼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 a随访裸眼视...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和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初发性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8-15岁的初发性近视患者94例(94眼),其中41例配戴角膜塑形镜,53例配戴框架眼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 a随访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比较戴镜1 a后停戴1个月等效屈光度、角膜厚度及眼轴的变化。结果角膜塑形镜组戴镜前UCVA为4.46±0.16,戴镜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 a分别为5.00±0.17、5.05±0.13、5.04±0.06、5.02±0.06、5.0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0.417,P〈0.01)。配戴角膜塑形镜组1 a后等效球镜度为(-2.27±0.54)D,框架眼镜组为(-2.77±0.47)D,分别增加了(-0.33±0.25)D、(-0.88±0.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7,P=0.016);眼轴分别增加了(0.14±0.21)mm、(0.24±0.35)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48,P=0.000)。结论角膜塑形镜治疗初发性近视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裸眼视力;和框架眼镜相比,可明显减轻近视增长,有效控制眼轴变长,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术 初发性近视 屈光 眼轴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柏西普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2
3
作者 孙清磊 闫焱 +6 位作者 祝丽娜 秦晓玲 谭烨 刘洁 谭海波 宁利 柳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2-655,共4页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对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ME(炎症型)患者11例17眼,每月行1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首次治疗之后按需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诊6个月以...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康柏西普对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DME(炎症型)患者11例17眼,每月行1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内注射,首次治疗之后按需治疗。治疗结束后随诊6个月以上,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DME消退率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FA)结果。结果·随访时间为7~29个月,平均(12±7)个月。注射针数1~10针,平均针数为(4±3)针。DME患者注药后BCVA明显提高(t=7.306,P=0.001),CRT下降显著(t=5.272,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ME总消退率为76.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康柏西普,可明显改善DME患者的视力,明显消退黄斑水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中央视网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免疫学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盛海斌 程瑜 蔡昌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991-994,共4页
甲状腺相关眼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与Graves病关系密切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仍未明确。已有研究发现:自身抗原、眶内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免疫介质等都是该病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发病机理 自身抗原 免疫细胞 眼眶成纤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联合药物治疗在开角型青光眼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谭海波 祝丽娜 沈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58-1861,1866,共5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联合抗青光眼滴眼液与单用药物治疗在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眼压以及减少药物种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药物治疗达到目标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78例156只眼。SLT联合...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联合抗青光眼滴眼液与单用药物治疗在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眼压以及减少药物种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药物治疗达到目标眼压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或高眼压症患者78例156只眼。SLT联合药物组(39例78只眼)行360°SLT联合药物治疗;单用药物组(39例78只眼)仅用药物治疗;2组依据眼压水平调整用药。结果治疗前,SLT联合药物组和单用药物组眼压及用药种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SLT联合药物组眼压[(17.73±3.40)mm Hg]低于单用药物组[(19.89±2.90)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T联合药物组治疗后的眼压低于治疗前(P<0.001)。治疗6个月时,SLT联合药物组用药种类[(2.19±0.30)种]少于单用药物组[(3.22±0.40)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T联合药物组治疗后的用药种类少于治疗前(P<0.001)。结论 SLT联合药物治疗能进一步降低眼压,并减少使用的抗青光眼药物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眼压 抗青光眼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特点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娜 闫焱 +1 位作者 李祯 陆士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53-1657,共5页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 目的·分析葡萄膜炎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的特点。方法·纳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5年4月—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135眼)葡萄膜炎患者,总结分析FFA和OCT检查的图像特征。结果·84例葡萄膜炎患者,平均年龄(44±10)岁,男性多于女性。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的有51例(102眼),单眼发病的有33例(33眼)。FFA检查可见常见表现为视盘强荧光(73%)和血管壁染色(50%);OCT检查可见患者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23%)和神经上皮脱离(21%)。OCT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10%~40%)低于FFA检查所示的常见阳性表现的比例(23%~100%)(χ~2=33.8,P=0.000)。结论·葡萄膜炎常见于中青年男性,FFA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视盘强荧光、血管壁染色,OCT检查发现常见的表现为黄斑囊样水肿、神经上皮脱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遗传背景儿童在不同调节状态下眼前节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戴怡康 傅伟才 +1 位作者 陆玮瑜 柳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0-82,88,共4页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遗传背景下,相同屈光状态儿童在不同的调节刺激下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方法采集正视眼儿童(+0.50^-0.50 DS)60例(60眼),分成2组:A组30例,儿童父母均为正视;B组30例,父母均为高度近视(≥6.0 DS)。所有受试儿童行散瞳主... 目的研究和分析不同遗传背景下,相同屈光状态儿童在不同的调节刺激下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方法采集正视眼儿童(+0.50^-0.50 DS)60例(60眼),分成2组:A组30例,儿童父母均为正视;B组30例,父母均为高度近视(≥6.0 DS)。所有受试儿童行散瞳主觉验光,调节放松和不同程度调节刺激下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暗瞳直径,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儿童的年龄、调节幅度和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节放松和诱发3D调节时两组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发6D调节时,A组前房深度变浅值和晶状体变厚值均大于B组(P<0.05),但暗瞳直径缩小值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D调节刺激下,父母均为高度近视的儿童眼前节结构中前房深度以及晶状体厚度变化值均小于父母均为正视的儿童,这种差异是否造成今后屈光转归的不同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 近视 调节 眼前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在青睫综合征中的降眼压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谭海波 陆士恒 柳林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75-976,982,共3页
目的评估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在青睫综合征中的降眼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选择最大耐受药物治疗眼压仍未达到正常的青睫综合征患者10例10眼,于间歇期应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观察再次发作时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和... 目的评估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在青睫综合征中的降眼压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选择最大耐受药物治疗眼压仍未达到正常的青睫综合征患者10例10眼,于间歇期应用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观察再次发作时眼压、最佳矫正视力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后再次发作时眼压为(14.50±0.89)mm Hg(1 k Pa=7.5 mm Hg),与术前(46.20±7.16)mm Hg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为0.98±0.15,与术前0.79±0.0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后2 h 2眼出现一过性眼压升高,7眼出现轻度的前房炎性反应,未见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能明显降低青睫综合征患者再次发作时的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 青睫综合征 眼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体成分2基因上rs9332739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颖 张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11-413,422,共4页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2(C2)基因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332739与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地区204名晚期AMD患者和352名健康对照组人群,采集静脉血样并用标准酚氯仿法提取DNA;选取补体成分2(C2)基因上SNP ... 目的探讨补体成分2(C2)基因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s9332739与晚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为上海地区204名晚期AMD患者和352名健康对照组人群,采集静脉血样并用标准酚氯仿法提取DNA;选取补体成分2(C2)基因上SNP rs9332739,采用Taq Man基因分型技术进行该SNP位点基因分型;应用Fisher精确检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rs9332739与晚期AMD的相关性。结果 SNP rs9332739的次要等位基因C,在晚期AMD组与对照组比较的比值比(OR)为1.61,P=0.55,无统计学意义;rs9332739基因型(CG/GG/CC)在加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中,经年龄以及性别校正后,P=0.89,无统计学意义;rs9332739三种基因型在晚期AMD两种表现型干性AMD和湿性AMD的比较中,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差异(P=0.51)。结论 C2基因上SNP位点rs9332739的次要型等位基因C不是中国汉族人群晚期AMD发病的危险因素,基因型与AM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rs9332739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可能不是晚期AMD的主要遗传标记物,需要更大样本量做进一步验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补体成分2 单核甘酸多态性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观察泪膜稳定性及其与眼表角膜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沈婷 张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86-1089,共4页
目的探讨眼表角膜温度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泪液分泌试验(Sch irm erⅠ)结果>10 mm/5 m in的94例患者,根据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结果分为干眼组(n=48)和非干眼组(n=46)。新型角膜地形图仪拍摄泪膜分布图像,红外... 目的探讨眼表角膜温度与泪膜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取泪液分泌试验(Sch irm erⅠ)结果>10 mm/5 m in的94例患者,根据干眼症状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结果分为干眼组(n=48)和非干眼组(n=46)。新型角膜地形图仪拍摄泪膜分布图像,红外线温度计测量眼表角膜温度,分析泪膜稳定性与BUT和眼表角膜温度的关系。结果干眼组泪膜稳定性分级显著高于非干眼组(P<0.01)。泪膜稳定性分级与BUT呈显著负相关(r=-0.752,P=0.00)。根据泪膜稳定性分级,0级、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的平均眼表角膜温度分别为(32.386±0.826 2)℃、(34.084±1.373 3)℃、(34.980±1.331 5)℃和(35.709±0.744 9)℃,各级患者眼表角膜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新型角膜地形图仪可反映泪膜的稳定性。眼表角膜温度升高,泪膜稳定性减弱,可能是造成蒸发过强型干眼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角膜温度 泪膜稳定性 新型角膜地形图仪 蒸发过强型干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瞳孔及其对光反射的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曾欣蔚 徐国旭 +3 位作者 李娜 张敬法 付威威 董月芳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487,共3页
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查作为一项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瞳孔检查方法如直尺、半圆板及对照图表检查等主观性大、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差,无法客观评价瞳孔对光反射。自从1958年首次出现了红外线... 瞳孔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查作为一项客观的视觉通路功能检查,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传统的瞳孔检查方法如直尺、半圆板及对照图表检查等主观性大、检查结果的精确度和可重复性差,无法客观评价瞳孔对光反射。自从1958年首次出现了红外线视频瞳孔仪[1],国际上各种装备配置的瞳孔测量仪层出不穷[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瞳孔检查 对光反射 定量分析 正常人 功能检查 视觉通路 可重复性 检查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IgG4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及该病的眼部表现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慧敏 王晓栋 +3 位作者 叶霜 华静 王琴 李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71-1876,共6页
目的评价血清IgG4浓度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的眼部表现。方法收集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29例,血清IgG4浓度升高的其他疾病患者161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47例,急性胰腺炎15例,原发性肾小球病及肾功能不全61... 目的评价血清IgG4浓度对IgG4相关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并探讨IgG4相关性疾病的眼部表现。方法收集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29例,血清IgG4浓度升高的其他疾病患者161例(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病47例,急性胰腺炎15例,原发性肾小球病及肾功能不全61例,炎症性肠病38例),正常对照190例;以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IgG4和IgG浓度,比较各疾病组患者的检测结果。以所有患者的血清IgG4浓度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IgG4浓度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的最佳临界值。同时对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进行眼科检查,评估其眼部表现。结果 IgG4相关性疾病组血清IgG4浓度与原发性肾小球病及肾功能不全组、炎症性肠病组、自身免疫性肝病组、急性胰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ROC曲线分析,当IgG4为2.37 g/L时,Youden指数最大,该诊断界值的敏感度为93.1%,特异度为84.3%,曲线下面积为0.939。29例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中,2例有眼眶占位性病变,其余患者眼部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血清IgG4浓度对于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但仅能作为诊断IgG4相关性疾病的依据之一,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的可能;该病眼部表现无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IgG4 诊断价值 眼部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在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施丹莉 王若冰 柳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7-480,共4页
视神经具有损伤后不可修复再生的特殊性。在视神经相关疾病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坏死、凋亡、轴突丢失,继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视觉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经相应配体激活后,... 视神经具有损伤后不可修复再生的特殊性。在视神经相关疾病中,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坏死、凋亡、轴突丢失,继而导致不可逆性的视觉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经相应配体激活后,对外周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急慢性损伤具有潜在的神经保护作用。视神经属间脑白质在外周的延伸,其病理生理过程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相似之处,从而使PPARs在视神经保护中的作用成为眼科领域关注的热点。文章就PPARs在眼科领域对视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视神经保护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Python编程数字化测量豚鼠角膜曲率及离心率 被引量:1
14
作者 邸悦 李昕悦 +5 位作者 方王怡 黄颖 骆文婷 叶海昀 乔中豹 乔彤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24-729,共6页
目的探索一种编程数字化技术和数学几何原理相结合对豚鼠眼球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方法选取22只3周龄清洁级雄性三色豚鼠,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取出眼球,采用1300万像素微距仪的高拍模式进行水平面及矢状面拍照,图片导入pych... 目的探索一种编程数字化技术和数学几何原理相结合对豚鼠眼球形态学参数进行量化分析的方法。方法选取22只3周龄清洁级雄性三色豚鼠,采用过量麻醉法处死并取出眼球,采用1300万像素微距仪的高拍模式进行水平面及矢状面拍照,图片导入pycharm编程软件。应用Python 3.9预先编写好的分析程序,先通过刻度尺获取图片像素与实际距离的换算系数,再对角膜表面进行圆弧拟合及圆锥曲线拟合。圆弧拟合后的结果经换算后计算出豚鼠的角膜曲率半径;通过圆锥曲线通用方程拟合(Ax^(2)+Bxy+Cy^(2)+Dx+Ey+F=0),得出角膜表面的离心率e值;通过对全角膜及中央区3 mm的拟合,评估角膜的非球面性质。结果应用Python编程数字化方法可以完整清晰地展现豚鼠的角膜轮廓。横切面上,数字化拟合中央3 mm、数字化拟合全角膜以及曲率计测量全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93,P=0.190);矢状面上,3种方法测得的角膜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00,P=0.030),其中曲率计测量全角膜的角膜曲率明显大于数字化拟合全角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横切面和矢状面上,3种方法测得的角膜曲率半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817,P=0.170;F=2.050,P=0.133)。离心率测量结果显示,横切面和矢状面数字化拟合中央区3 mm处e值分别为0.55±0.15和0.53±0.17,分别低于数字化拟合全角膜e值的0.66±0.10和0.6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60、-5.210,均P<0.01)。结论应用Python编程数字化方法测量豚鼠角膜曲率及离心率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动物模型 角膜 角膜曲率 离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儿童眼底黄斑区早期微血管变化的观察
15
作者 李雯 李苑 +3 位作者 叶海昀 张笑笑 乔彤 李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11-1314,共4页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儿童眼底黄斑区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以及探索OCTA在该类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 目的·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观察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儿童眼底黄斑区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以及探索OCTA在该类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无视网膜病变的1型糖尿病儿童27例(54只眼,为观察组),及与其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儿童25例(50只眼,为对照组)。采用OCTA对2组儿童的眼底黄斑区分别行3 mm×3 mm、6 mm×6 mm范围扫描,观察其黄斑拱环形态,并对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中心凹周围不同分区的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观察组儿童的眼底黄斑拱环形态较规则,其黄斑FAZ面积较对照组扩大(P=0.000),其黄斑中心凹周围直径1 mm范围内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均较对照组降低(P=0.009,P=0.012)。而该组儿童的眼底黄斑中心凹周围直径1 mm外、直径3 mm内区域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为(18.29±0.96)mm^(-1)、灌注密度为0.43±0.03,黄斑中心凹周围直径3 mm外、直径6 mm内区域的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为(18.58±0.69)mm^(-1)、灌注密度为0.46±0.02,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型糖尿病儿童出现视网膜病变之前,已存在黄斑拱环的扩大、黄斑中心凹周围1 mm直径范围内浅层视网膜血管密度及灌注密度的下降。OCTA能对该类儿童眼底黄斑区血管形态及血流变化进行有效的早期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1型糖尿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