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速康复外科管理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在小儿脊髓栓系手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立 王君璐 +1 位作者 顾志清 肖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065-1071,共7页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麻醉用于小儿脊髓栓系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麻醉用于小儿脊髓栓系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9例脊髓栓系患儿临床资料。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40例为常规组,2021年4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39例为ERAS+ESPB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3 d内疼痛程度、各项临床功能转归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儿术后24 h、48 h、72 h的疼痛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时间因素与组别因素的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F=9.566,P<0.001)。进一步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和组别的单独效应,发现常规组术后24 h、术后48 h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术后72 h疼痛评分较术后24 h、术后48 h明显降低(P<0.001);ERAS+ESPB组疼痛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降低(P<0.001);术后24 h、48 h、72 h三个时间点ERAS+ESPB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在术后临床功能转归中,ERAS+ESPB组住院天数较常规组明显减少[(9.23±1.13)d比(13.85±2.9)d,t=4.683,P=0.022]、按压镇痛泵次数较常规组明显减少[(5.67±1.94)次比(9.18±2.65)次,t=3.818,P=0.031]、下肢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较常规组明显缩短[(4.62±0.66)d比(7.75±0.54)d,t=8.689,P=0.006];两组拔除导尿管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66±0.84)d比(6.51±0.72)d,t=1.665,P=0.249]。ERAS+ESP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常规组明显降低[7.7%(3/39)比25%(10/40),χ^(2)=4.302,P=0.038]。结论对于脊髓栓系患儿实施ERAS理念联合ESPB麻醉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早期疼痛,加快临床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 儿童 脊髓栓系 镇痛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肺切除术患儿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2
作者 朱昌娥 张儒舫 +1 位作者 魏嵘 张马忠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 目的分析患儿胸腔镜下肺切除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镜肺切除术566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男334例,女232例,年龄≤6岁,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术后7 d内是否发生PPCs分为两组:PPCs组和非PPCs组。将单因素分析中P≤0.2以及临床认为可能有意义的协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结果有123例(21.7%)发生PPCs。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PPCs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最大为7 cmH2O)是保护因素。预测模型为Logit(P)=-4.410+0.006×单肺通气时间+0.063×单肺通气呼吸频率+0.569×手术医师经验不足(赋值为1)-0.160×最大PEEP值,该模型预测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发生率的AUC为0.682(95%CI 0.631~0.734),敏感性76.4%,特异性69.6%。结论单肺通气时间长、单肺通气时呼吸频率快、手术医师经验不足是患儿胸腔镜肺切除术PPCs的危险因素,术中最大PEEP升高是PPCs的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肺通气 胸腔镜 肺切除术 术后肺部并发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双频指数在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国庆 王君璐 +1 位作者 蒋文彬 刘珺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947-952,共6页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儿童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L-SDR手术、且全程进行BI...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在儿童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ingle-level 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L-SD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上海市儿童医院行SL-SDR手术、且全程进行BIS监测的痉挛型脑瘫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是否发生肌电干扰,将患儿列入肌电干扰组(D组)和无肌电干扰组(N组),收集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脑瘫类型、术前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静脉麻醉维持方案以及药物剂量、神经根阈值比等;同时收集D组患儿自神经电生理刺激开始至首次出现肌电干扰期间的BIS值和N组患儿自神经电生理刺激开始至刺激结束期间的BIS值,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3例SL-SDR患儿,其中D组22例,N组21例。两组一般情况、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麻醉方案及剂量、阈值比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BIS值(53.4±7.2)明显高于N组(46.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889,P=0.00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SDR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的BIS值是发生肌电干扰的独立风险因素[OR值=1.154、95%CI(1.035~1.287),P=0.01]。结论SL-SDR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期间BIS值是发生肌电干扰的独立风险因素,BIS值≥51可作为预测发生肌电干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脑性瘫痪 轻截瘫 痉挛性 脊神经根切断术 神经电生理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