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评估与预防的审查指标制定与障碍因素分析
1
作者 杨利灵 詹莎 +6 位作者 薛晓燕 陈凯 刘青 王丽 王怡怡 吴萌 陆群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52-1560,共9页
目的·全面了解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评估与预防的临床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制定变革策略。方法·以JBI循证卫生... 目的·全面了解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评估与预防的临床现状,构建审查指标,并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开展过程中的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制定变革策略。方法·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指导框架,明确临床问题,构建循证实践团队,系统检索文献,评价和汇总证据,并结合证据构建审查指标及明确审查方法。采用渥太华研究应用模式,对证据的变革、潜在采纳者和实践环境3个维度进行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结果·共纳入24条最佳证据,包含皮肤评估、皮肤防护、皮肤不良反应的处理、用药指导和随访与筛查5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构建22条审查指标。14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60%,其中的10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为0;8条审查指标的执行率>60%,其中的6条审查指标执行率为100.00%。主要障碍因素为缺乏相关的培训、未形成合理的管理机制;主要促进因素有证据来源可靠、潜在相关者配合程度高。结合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和障碍因素分析的结果,制定变革措施。结论·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皮肤GVHD评估与预防的证据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应基于障碍因素与促进因素,有效实施临床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移植物抗宿主病 审查指标制定 障碍因素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
2
作者 王真 朱嘉莳 +4 位作者 付盼 王丹 张娜 邵静波 李红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71-277,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本中心儿童ALL总体复发率为16.6%(76/458);复发ALL患儿死亡率57.9%(44/76),复发ALL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38.6±5.9)%。按复发时间分组,极早期复发26例、早期复发30例、晚期复发20例,三组5年总体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复发部位分组,单纯骨髓复发57例,髓外复发12例及髓内外联合复发7例,三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复发儿童11例放弃治疗,65例接受再次治疗,未获得2次完全缓解(CR2)14例,获CR251例,两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复发后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Allo-HSCT)22例(33.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组8例(12.3%),CART联合Allo-HSCT组14例(21.5%),单纯化疗和(或)靶向药物组21例(32.2%),组间比较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100×10^(9)/L、初诊危险度、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后危险度、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否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后接受CART细胞衔接移植治疗是复发ALL患儿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本中心儿童ALL复发时间以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为主。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RT联合Allo-HSCT可改善复发急淋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预后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T阴性的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研究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后书敏 邵静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4,共5页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e transferase,Td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DNA聚合酶,它可以在无DNA复制模板的条件下将单个脱氧核苷酸结合到DNA分子的3'-OH端。TdT是造血系统中不成熟淋巴细胞中特异性较强的细胞内标记,在淋巴源性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blastic lymphoma/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LBL/ALL)的诊断依赖免疫分型。TdT通常在LBL/ALL中呈阳性表达,是临床诊断LBL/ALL的重要依据。TdT阴性的LBL/ALL在临床中较为少见,鉴于该分子诊断特异性较高,其阴性表达会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TdT阴性的原因有多种,在淋巴细胞不同分化阶段中TdT的表达情况不同,另因不同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不同,也可导致偶见TdT的假阴性。此外,有文献指出TdT阴性与TdT阳性的LBL/ALL在临床特点及预后方面亦不相同。了解TdT的表达意义、阴性的原因,以及阴性或阳性表达的LBL/ALL的不同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选择及预后判断。该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就TdT阴性的原因及其表达阴性的LBL/ALL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特点 诊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