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认知性访谈的护士麻醉师非技术技能系统的汉化与调适
1
作者 辅智薇 顾娟 +4 位作者 冯晶晶 陈雪青 张红芹 苏红英 王彩凤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35,共5页
目的翻译护士麻醉师非技术技能系统(nurse anaesthetists'non-technical skills system,N-ANTS),基于认知性访谈完成本土化调试。方法采用Brislin模型翻译N-ANTS,邀请9名专家评价中文版量表的内容效度;基于认知性访谈了解受访者对... 目的翻译护士麻醉师非技术技能系统(nurse anaesthetists'non-technical skills system,N-ANTS),基于认知性访谈完成本土化调试。方法采用Brislin模型翻译N-ANTS,邀请9名专家评价中文版量表的内容效度;基于认知性访谈了解受访者对量表条目及行为示例的理解,修订存疑内容;邀请6名评分者对28个危机事件处置视频资料进行评价,检验量表的信效度。结果共邀请19名麻醉科医护人员进行3轮访谈,第1轮访谈修订3个条目和6个行为示例;第2轮访谈修订1个条目及3个行为示例;第3轮访谈,所有受访者均认可修订结果。修订后的量表包含4个维度、15个条目及96条行为示例;量表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98,总Cronbach’sα系数0.945,重测信度为0.837。结论本研究采用严谨科学的汉化调试流程形成了中文版N-ANTS,可为我国开展麻醉科护士非技术技能培训与评价提供本土化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性访谈 非技术技能 麻醉科护士 文化调试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46
2
作者 李冬 严虹 +2 位作者 杭燕南 奚丰 张晓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3-256,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维持方式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情况,比较七氟醚或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女性患者60例,年龄18~65岁,BMI 18~30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两组以相同方案麻醉诱导后,S组吸入1.5%~4%七氟醚维持麻醉,P组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6μg/ml。术中维持BIS 40~60。记录术后30 min、1、3、6、24和48 h时患者活动时VAS评分;记录术前1 d、术后3、24和48 h机械性痛阈值;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记录追加哌替啶的例数和恶心呕吐、寒颤、瘙痒、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后30 min比较,术后3、6 h两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术后48 h明显降低(P<0.05)。术后30 min、1和3 h P组活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术后3、24和48 h S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明显降低(P<0.05)。术后3 h P组机械性痛阈值明显高于S组(P<0.05)。两组PCIA按压次数、芬太尼消耗量、追加哌替啶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使用丙泊酚静脉维持麻醉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机械性痛阈,减轻患者在术后3 h内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丙泊酚 麻醉维持 术后疼痛 妇科腹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
3
作者 纪木火 胡小义 +2 位作者 王天龙 俞卫锋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是一种基于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模式[1]。精准麻醉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期主要涉及麻醉药物遗传学多态性。近年来,精准麻醉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越...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是一种基于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模式[1]。精准麻醉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期主要涉及麻醉药物遗传学多态性。近年来,精准麻醉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精准术前评估、精准术中给药、监测与管理、精准预测及精准术后治疗等。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简述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为麻醉科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麻醉科医师 精准麻醉 遗传学多态性 术前评估 人工智能 围术期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4
作者 史东平 祝义军 +2 位作者 封卫征 闻大翔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511-513,共3页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LMA组和IT组;P... 目的比较食管引流型喉罩(PLMA)和气管插管(IT)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通气效果,观察气腹前、中、后呼吸力学和血液动力学变化,为临床安全有效的使用喉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病人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PLMA组和IT组;PLMA组全部应用TOKIBO4号PLMA,沿食管引流管插入14号胃管,IT组应用7·5号气管导管;测定呼吸道密封压,连续监测并记录五个不同时间点的SBP、DBP、HR、SpO2、PETCO2、气道峰压(PIP)、气道阻力(Raw)、胸肺顺应性(CL)。结果PLMA组一次成功率87·5%(34例),二次成功率10%(4例),三次成功率2·5%(2例);IT组一次成功率90%(36例),二次成功率10%(4例)。两组均无失败病例。PLMA组呼吸道密封压平均为(24·50±6·81)cmH2O;气腹前、中、后漏气率差异无显著意义。插入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IT组血液动力学变化较PLMA组明显(P<0·05)。两组病人气腹后较气腹前相比:PETCO2、PIP、Raw明显升高(P<0·05);CL明显降低(P<0·05)。结论PLMA通气完全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少,安全性和有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引流型喉罩 气管插管 呼吸力学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麻醉后的神经并发症 被引量:33
5
作者 刘万枫 王珊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5-87,共3页
关键词 神经并发症 椎管内麻醉 麻醉后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麻醉医师 正规操作 全身麻醉 年轻医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扁桃体和增殖体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23
6
作者 黄悦 陈煜 +1 位作者 杭燕南 周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94-295,共2页
关键词 增殖体切除术 全凭静脉麻醉 复合丙泊酚 雷米芬太尼 扁桃体 小儿 恢复情况 吸入麻醉 氧化亚氮 异氟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41
7
作者 陈燕青 王家东 +1 位作者 徐雅男 肖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和对照组(n=30,术后同时段予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痛、咳嗽和声嘶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9%、13.6%和53.6%。A组术后各时段的咽痛症状及术后1、6和24 h声嘶症状评分优于B组(P<0.05);B组与对照组术后48 h的咽痛和声嘶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6和24 h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B组和对照组,B组术后6、24和48 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术前给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气管插管 咽喉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黄悦 陈煜 +2 位作者 杭燕南 张马忠 周泓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41-743,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期意识消失(LOC)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EC)变化,了解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5例患儿择期接受手术.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S_1、S_2...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小儿麻醉诱导期意识消失(LOC)时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EC)变化,了解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对丙泊酚镇静作用的影响。方法 45例患儿择期接受手术.年龄3~8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三组:S_1、S_2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01、0.02 μg·kg^(-1)·min^(-1);C 组,生理盐水持续输注。所有患儿均不使用术前药,入室后开放静脉,稳定5 min 后分别输注舒芬太尼或生理盐水。输注30min 后,开始丙泊酚靶控输注,所有患儿的丙泊酚起始 EC 设定为 1 μg/ml,以后再逐渐递增至2、3、4 μg/ml。分别于基础时点、舒芬太尼输注30 min 后、丙泊酚每次达到预设 EC 稳定1 min 后以及 LOC 即刻记录 BIS、丙泊酚 EC、OAA/S 评分、HR、SBP及 MAP。结果患儿 LOC 时 S_1组丙泊酚 EC_(50)[1.28 μg/ml,95%可信区间(CI):0.99~1.53μg/m1]和 S_2组丙泊酚 EC_(50)(0.98 μg/ml,95%CI:0.52~1.33 μg/ml)均显著低于 C 组(2.02 μg/ml,95%CI:1.70~2.28 μg/ml)(P<0.05),S_2组 BIS_(50)(83,95%CI:78.7~92.9)明显高于 C 组(74,95%CI:70.2~79.8)(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复合应用可以降低患儿意识消失所需要的丙泊酚效应窒浓度,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舒芬太尼可以加强丙泊酚的镇静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数 舒芬太尼 丙泊酚 小儿麻醉 靶控输注 药物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妇科手术围术期疼痛的管理及优化 被引量:23
9
作者 肖洁 刘志强 俞卫锋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87-89,共3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诊治,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诊疗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后的完整过程,其核心是...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诊治,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予以优化,诊疗贯穿于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出院后的完整过程,其核心是强调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减少围术期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妇科手术 循证医学证据 临床路径 围术期处理 出院后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产妇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围术期的循环功能变化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洁 王珊娟 +2 位作者 闻大翔 周仁龙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0-623,共4页
目的监测健康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时围术期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 53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健康产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为Ⅰ~Ⅱ级,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同时采用无创监测仪连续监测心输出... 目的监测健康产妇在硬膜外麻醉下择期剖宫产手术时围术期循环功能的变化。方法 53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的足月健康产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级为Ⅰ~Ⅱ级,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和脉氧饱和度,同时采用无创监测仪连续监测心输出量等各项指标的变化。比较各指标在麻醉前(基础值)、阻滞平面满意~皮肤消毒前、按压宫底、胎儿娩出即刻、胎盘剥离即刻、胎儿娩出后15 min和30 min、手术结束即刻、麻醉后2 h(T1~T9)各时间点之间的差异。结果在整个围术期,产妇的胸腔液体量无明显改变(P>0.05);其他各循环参数的显著性改变主要集中在胎儿娩出前后,心率、左心室泵血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每搏指数、心输出量/心脏指数)、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速率指数、加速指数、左心室射血时间、左心做功/做功指数)在胎儿娩出前后均明显高于基础值及麻醉后2 h(P<0.05);平均动脉压、前后负荷指标(体循环血管阻力/阻力指数)、左心室收缩功能指标(预射血期、收缩时间比率)则在胎儿娩出前后明显低于基础值及麻醉后2 h(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健康产妇,通过自身调节代偿及合理的麻醉管理,能基本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阻抗心动图 循环监测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分析和列线图模型建立
11
作者 瞿亦枫 王蕾蕾 +1 位作者 田婕 曹强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0-375,共6页
目的分析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高凝状态(PHC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可视化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年龄18~85岁,BMI 18.5~32.0 kg/m^(2),ASAⅠ或Ⅱ级。以术后第1天有无PHCS将患者... 目的分析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高凝状态(PHCS)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可视化的列线图模型。方法选择择期行全麻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的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198例,年龄18~85岁,BMI 18.5~32.0 kg/m^(2),ASAⅠ或Ⅱ级。以术后第1天有无PHCS将患者分为两组:高凝状态组(HC组)和非高凝状态组(NHC组)。分析术前新辅助治疗史、手术时间、输液量、术中用药,术前1周内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IL-1β、IL-2受体、IL-6、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睾酮含量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列腺冷冻消融术PHCS的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对模型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第1天发生PHCS的患者共有76例(38.4%)。与NHC组比较,HC组使用右美托咪定比例、Hb、APTT、TT明显降低(P<0.05),合并高血压、术前新辅助治疗、IL-1β≥5 ng/L比例、Plt明显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高血压(OR=2.112,95%CI 1.063~4.199,P=0.033),术前新辅助治疗(OR=2.173,95%CI 1.083~4.361,P=0.029),Plt升高(OR=1.007,95%CI 1.001~1.014,P=0.028)是前列腺冷冻消融术PHCS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延长(OR=0.812,95%CI 0.691~0.955,P=0.012),TT延长(OR=0.743,95%CI 0.575~0.959,P=0.022)是前列腺冷冻消融术PHCS的独立保护因素。ROC曲线显示,该预测模型预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PHCS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95%CI 0.68~0.8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曲线与实测曲线基本吻合。DCA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在预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患者PCHS方面能产生良好的临床效益。结论术前高血压、术前新辅助治疗、较高的Plt是前列腺冷冻消融术后发生PHCS的独立危险因素,APTT和TT延长是发生PHCS的独立保护因素,基于以上因素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前列腺冷冻消融术患者术后第1天PHCS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高凝状态 前列腺癌 冷冻消融术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张云霄 陈冀衡 +6 位作者 万有 王祥瑞 范志毅 黄川 陈克能 孔国华 李晓曦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06-209,共4页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4例,年龄18-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2例。针药复合组(A组)32例,对照组(C组)3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 目的:观察针药复合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肺癌根治术的肺癌患者64例,年龄18-75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2例。针药复合组(A组)32例,对照组(C组)32例。A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术中持续及术后3次(术后6 h、24 h、48 h)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术前、术后电刺激强度为引起感觉阈强度2-3倍即10-15 m A,术中麻醉期间刺激强度为30 m A,刺激部位是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30 min/次;C组也以相同的装置和时间点连接在患者双侧合谷、内关、后溪及支沟穴处但以较小电刺激强度4 m A进行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两组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PCIA)。术后6 h、24 h、48 h随访,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药物的用药量及镇痛泵按压次数。结果:A组患者术后6 h、24 h、48 h镇痛泵用药量及术后6h、24 h 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镇痛泵总按压次数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有效按压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针药复合麻醉可以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并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肺癌 针刺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长社 闻大翔 +2 位作者 李胜华 李芹 孙涟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和超声组(超声成像技术定位法),每组120例,准确定位L3--L4间隙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前评估...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腰硬联合麻醉技术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40例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体表标志定位法)和超声组(超声成像技术定位法),每组120例,准确定位L3--L4间隙后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前评估麻醉效果,记录两组产妇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麻醉前定位所需的时间、两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需要穿刺的次数,测量超声组皮肤至硬膜外腔的距离及两组穿刺针的长度,记录两组产妇硬膜外腔置管时出血、出现神经刺激征象、术后并发硬脊膜穿破后头痛的例数,记录术后第1、3、7日出现腰痛的例数以及术后出现下肢感觉或运动异常的例数。结果超声组麻醉前定位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腰硬联合麻醉1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超声成像技术定位L3--L4椎间隙,有助于提高腰硬联合麻醉的1次穿刺成功率,且与麻醉操作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成像技术 穿刺成功率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燕星 林琳 +2 位作者 苏殿三 陈杰 王祥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7,共3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得到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F2代。F2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对挥发性吸入麻醉药药物敏感性的变化。方法:C57BL/6J雌鼠与C3H/HeJ雄鼠交配得到F1代,再将F1代与3月龄的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交配得到F2代。F2代小鼠提取鼠尾DNA,PCR扩增目的基因并鉴定。选8月龄F2代同窝小鼠根据是否含APP和PS1基因分为转基因组和野生对照组,用夹尾法分别测定两组异氟醚、七氟醚和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结果:繁育F2代小鼠12只,其中转基因组7只,野生对照组5只。转基因组小鼠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MAC值分别为异氟醚1.129±0.160,七氟醚1.900±0.153,地氟醚5.614±0.363,均较野生对照组低,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PP/PS1双转基因对8月龄小鼠异氟醚、七氟醚、地氟醚3种挥发性吸入麻醉剂的MAC值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吸入麻醉剂 MAC值 APPswe/PS1dE9双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麻醉期间氧耗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弘 朱刚 +1 位作者 李立志 陈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9-461,共3页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期间氧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生理盐水,n=20)、低剂量美托洛尔[组Ⅱ,1μg/(kg·min)×90min,n=20]、中剂量美托洛尔组...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期间氧代谢的影响。方法:60例有缺血性心脏病史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组Ⅰ,生理盐水,n=20)、低剂量美托洛尔[组Ⅱ,1μg/(kg·min)×90min,n=20]、中剂量美托洛尔组[组Ⅲ,2μg/(kg·min)×90min,n=20]。采用咪唑安定-芬太尼-维库溴铵-丙泊酚麻醉。手术开始后输注美托洛尔或生理盐水,在开始用药时(T0)和用药后10min(T1)、30min(T2)、60min(T3)、90min(T4)测定心率(HR)、平均血压(MAP)、心指数(CI,NICO2法)、CO2分钟生成量(MVCO2),同步抽取桡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耗量(VO2)。结果:在T0、T1、T2时间点,组Ⅱ、组Ⅲ与组Ⅰ比组间HR、MAP、CI、MCO2、VO2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T3、T4时间点组Ⅰ的CI、VO2、MVCO2显著上升,而组Ⅱ、组Ⅲ无明显增加,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持续应用小剂量和中剂量美托洛尔可降低全身麻醉下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腹部手术中氧耗,并改善血流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全身麻醉 美托洛尔 氧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心脏病的麻醉风险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晓怡 王珊娟 杭燕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16-918,共3页
关键词 妊娠合并心脏病 麻醉风险 心血管功能变化 心脏病患者 心脏外科学 手术风险 心脏病学 育龄妇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麻醉后的认知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江 李潺 +1 位作者 闻大翔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76-579,共4页
目的评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丙泊酚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方法将24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丙泊酚。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定分析系统测量给药前、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3 h大鼠的平均动脉压... 目的评估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丙泊酚麻醉后的认知功能。方法将24只3月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丙泊酚组,分别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和丙泊酚。采用无创尾动脉血压测定分析系统测量给药前、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3 h大鼠的平均动脉压(MAP)和脉搏变化情况。采用经典Morris水迷宫,给药后1 d开始行定位航行实验,连续7 d,比较两组的逃避潜伏期;第7天去除平台行空间探索实验,比较两组停留在原平台象限的时间百分比。结果丙泊酚组给药后即刻和给药后3 h的MAP和脉搏较基础值和对照组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学习时间的延长,两组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其中训练第2~4天,对照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短于丙泊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7天,两组成绩逐渐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两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的停留时间百分比超过25%,均高于其他象限。结论经丙泊酚麻醉的SHR会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和脉搏下降,并在短期内产生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在训练初期;给予足够训练后的SHR认知功能可恢复到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丙泊酚 MORRIS水迷宫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患者胃造瘘术麻醉一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湧鸣 王祥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5-405,共1页
关键词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病 胃造瘘术 麻醉 病患 胸锁乳突肌 构音不清 进食困难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组织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江 闻大翔 杭燕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1-495,共5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经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1 h和2 h后追加首剂量的1/2,维持麻醉3 h;对... 目的观察丙泊酚麻醉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40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和对照组(n=20)。实验组经腹腔注射丙泊酚100 mg/kg,1 h和2 h后追加首剂量的1/2,维持麻醉3 h;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和剂量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分别于给药后3、24、72 h及7 d时,随机选取两组大鼠各5只,取海马组织提取总蛋白样品。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样品,分析差异表达蛋白点(差异>2倍的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鉴定。通过数据库检索分析差异蛋白的主要功能和参与的生物学过程。结果获得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共有84个,其中68个经MALDI-TOF-MS成功鉴定,去冗余后经蛋白质数据库搜寻确定了47个差异表达蛋白。以蛋白的低表达为主,持续到麻醉后第7日。多种生物学过程(涉及能量代谢、线粒体功能、蛋白折叠和囊泡转运等)受到影响。结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丙泊酚麻醉后海马组织蛋白发生多维、动态改变,部分蛋白的差异表达可能参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分子机制,具体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丙泊酚 蛋白质组学 海马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麻醉任重道远 被引量:4
20
作者 俞卫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1-342,共2页
本期小儿麻醉重点号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组稿,稿件类型包括专家共识、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综述和病例报道五个栏目,内容极其丰富。由于小儿各脏器的生理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以及许多先天性疾病早期矫正的特殊性,小... 本期小儿麻醉重点号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学组组稿,稿件类型包括专家共识、临床研究、临床经验、综述和病例报道五个栏目,内容极其丰富。由于小儿各脏器的生理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以及许多先天性疾病早期矫正的特殊性,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小儿麻醉绝不是成人麻醉的“简单缩小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麻醉 生理病理特点 先天性疾病 病例报道 生理机能 专家共识 临床经验 发育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