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立腰椎动静力不稳山羊模型用于椎间盘退变研究
1
作者 陈致介 周志 +2 位作者 田子扬 王震炜 李展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6-383,共8页
目的:建立有应用价值的腰椎动静力不稳的山羊模型,模拟人体局部因素的影响和病理生理的应力负荷对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作用。方法:通过腰椎动静力不稳手术(lumbar dynamic and static instability,LDSI... 目的:建立有应用价值的腰椎动静力不稳的山羊模型,模拟人体局部因素的影响和病理生理的应力负荷对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VDD)的作用。方法:通过腰椎动静力不稳手术(lumbar dynamic and static instability,LDSI)破坏山羊脊柱的后柱结构,包括离断竖脊肌、背阔肌、腰最长肌、棘肌等破坏腰椎动态力学稳定,离断腰椎棘突、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破坏腰椎静态力学稳定,使腰椎产生动态力和静态力的失衡,造成脊柱后柱稳定性的丧失。以生物力学稳定性为突破点,而不破坏椎间盘结构的完整性,建立腰椎动静力不稳的山羊模型,并通过52周的术后随访,利用腰椎X线片、磁共振以及组织病理学变化等技术手术评估山羊的椎间盘高度指数(disc height index,DHI),Pfirrmann MRI分级和Masuda组织学评分等。结果:LDSI组山羊腰椎的DHI在术前0周(0.184±0.015),术后26周(0.105±0.006)和术后52周(0.075±0.007)存在差异(0周vs.26周,P<0.05;26周vs.52周,P<0.05)。LDSI组山羊腰椎的Pfirrmann分级在术前0周(1.167±0.408),术后26周(2.333±0.516)和术后52周(3.667±0.817)存在差异(0周vs.26周,P<0.05;26周vs.52周,P<0.05)。LDSI组山羊腰椎的Masuda组织学评分在术前0周(3.500±0.577),术后26周(6.250±0.957)和术后52周(8.000±0.816)存在差异(0周vs.26周,P<0.05;26周vs.52周,P<0.05)。结论:LDSI能够造成山羊椎间盘高度降低、终板边界模糊和含水量降低,在不破坏椎间盘结构完整的基础上模拟了人体长期反复劳损而导致的IVDD,更符合人体实际,有助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退变 山羊模型 腰椎动静力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喙锁韧带重建的解剖学研究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乃锋 张云龙 陈云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55-458,共4页
目的测量喙锁韧带相关解剖学数据,为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完全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15具(30肩)成人尸体标本,分别标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中心,测量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骨性标志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 目的测量喙锁韧带相关解剖学数据,为肩锁关节脱位手术中完全解剖重建喙锁韧带提供必要的解剖学依据。方法 15具(30肩)成人尸体标本,分别标记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锁骨止点中心,测量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骨性标志的相关解剖学数据。结果斜方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远端、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21.87±1.12)mm(19.8~24.0 mm)、(6.34±0.45)mm(5.5~7.2 mm)、(20.47±1.02)mm(18.9~22.1 mm);锥状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锁骨远端、前缘、后缘的距离分别为(36.69±0.92)mm(35.0~38.5 mm)、(15.71±0.56)mm(14.8~17.0 mm)、(5.53±0.39)mm(5.0~6.3 mm)。结论喙锁韧带锁骨止点中心与骨性标志的距离的测量,将有利于术者行肩锁关节脱位手术时完全解剖重建喙锁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方韧带 锥状韧带 应用解剖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和受体在腰椎动静力失衡大鼠模型中表达及对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韩燚 谢玮鑫 +2 位作者 肖洁 陈雪梅 李展春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目的:观察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Y1R、Y2R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组和假手术(sham operation,SHAM)组大鼠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表达的差异,以... 目的:观察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及Y1R、Y2R在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组和假手术(sham operation,SHAM)组大鼠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IVD)和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表达的差异,以及与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的相关关系,探讨NPY及受体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关系。方法:选择6月龄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雌性未孕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椎间盘退变组和假手术组(n=6),前者采用动静力失衡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后者做假手术处理,造模后12周通过MRI和X线评估椎间盘退变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并测量2组大鼠MWT及TWL,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组大鼠IVD和DRG中NPY及受体的表达,分析其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值与疼痛行为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疼痛检测发现,术后12周IDD组大鼠MWT较SHAM组大鼠明显降低[(9.44±2.91)g vs.(17.99±4.40)g,P=0.002],TWL明显降低[(9.17±0.39)s vs.(13.53±1.69)s,P=0.002]。(2)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与SHAM组相比,IDD组大鼠IVD和DRG中NPY的表达明显升高[IVD:[(0.15±0.03)vs.(0.11±0.02),P=0.021;DRG:(0.23±0.04)vs.(0.17±0.04),P=0.018],Y1R表达明显降低[IVD:(0.10±0.02)vs.(0.13±0.01),P=0.009;DRG:(0.05±0.01)vs.(0.08±0.01),P=0.000],2组大鼠IVD和DRG中Y2R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2组大鼠IVD和DRG中NPY的MOD值与MWT之间成负相关关系(r=-0.605,P=0.037;r=-0.617,P=0.033);2组大鼠IVD和DRG中Y1R的MOD值与MWT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696,P=0.012;r=0.735,P=0.006)。2组大鼠IVD和DRG中NPY的MOD值与TWL之间成负相关关系(r=-0.603,P=0.038;r=-0.708,P=0.010);2组大鼠IVD和DRG中Y1R的MOD值与TWL之间成正相关关系(r=0.624,P=0.030;r=0.834,P=0.001)。结论:在腰椎动静力失衡大鼠模型中,NPY可能通过外周Y1R参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肽Y 动静力失衡 椎间盘源性腰痛 疼痛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0
4
作者 宋超 刘祖德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39-142,共4页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骨折,致残性高,使患者治疗和康复更为困难,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骨质疏松是其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骨质疏松症易致骨折,致残性高,使患者治疗和康复更为困难,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因此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的机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骨质疏松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量状况对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徐瑞达 傅晓东 +1 位作者 张玲 韩晓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22-192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对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接受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术后检测健侧髋部骨密度了解患者术前髋部骨质疏松程度;其中骨量正常11例,骨量减少21例,骨质疏松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对内固定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接受髓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老年单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4例,术后检测健侧髋部骨密度了解患者术前髋部骨质疏松程度;其中骨量正常11例,骨量减少21例,骨质疏松32例,并据此将患者分为3组。根据Merle D'Aubigne和Salvati-Wilson两种髋关节功能评分评定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记录患者下地负重行走的时间。结果 6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9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2.5±0.8)个月,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为(2.6±0.7)个月。无骨折处感染、继发骨折、螺钉穿出股骨头和内固定断裂病例。按Merle D'Aubigne髋关节功能评分:优9例,良48例,中7例;按Salvati-Wilson髋关节功能评分:优8例,良49例,中7例。骨质疏松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各组在下地负重行走时间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程度影响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对于骨质疏松者,建议适当延迟下地负重行走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间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PET/CT评价去卵巢大鼠骨代谢变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展春 刘祖德 +1 位作者 戴力扬 蒋雷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75-879,903,共6页
目的探讨使用microPET/CT扫描仪对骨质疏松非创伤性探查的可行性,分析去卵巢大鼠雌激素缺乏引起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方法 12只6月龄雌性未孕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90 g~310 g,随机分为两组(n=6):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 目的探讨使用microPET/CT扫描仪对骨质疏松非创伤性探查的可行性,分析去卵巢大鼠雌激素缺乏引起骨质疏松的骨代谢变化。方法 12只6月龄雌性未孕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90 g~310 g,随机分为两组(n=6):去卵巢组(OVX)和假手术组(SHAM)。用microPET/CT扫描仪进行骨显像,检测大鼠第4腰椎椎体、左股骨近端,左股骨干以及左胫骨中段对核素显像剂18F-F-的摄取。骨显像检测后腹主动脉放血法处死大鼠,取子宫称重,收集第4腰椎、左侧股骨和胫骨,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XA)测定第4腰椎椎体、左股骨近端,左股骨干以及左胫骨干的骨密度,取大鼠右侧胫骨制备成不脱钙硬组织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OVX组第4腰椎椎体、左股骨近端,左股骨干以及左胫骨干的骨密度比SHAM组有显著性下降。与SHAM组比较,microPET/CT骨显像可见OVX组第4腰椎椎体、左股骨近端,左股骨干以及左胫骨干核素浓聚,去卵巢大鼠骨骼兴趣区PET影像强度增加。两组大鼠胫骨干的骨几何结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OVX组大鼠胫骨近端松质骨的结构参数与SHAM组比较有明显变化。OVX组大鼠胫骨近端的骨形成参数矿化表面、矿物质沉积率和骨形成率比SHAM组有显著性升高。两组大鼠胫骨第4腰椎椎体、左股骨近端,左股骨干以及左胫骨干PET影像强度与其骨密度之间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 MicroPET/CT可用于骨质疏松大鼠的骨代谢研究,为临床诊断骨质疏松新方法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骨代谢 骨质疏松 影像强度 去卵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微损伤形成与修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韩燚 王双磊 李展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83-689,共7页
骨微损伤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骨基质损害,骨微损伤的产生、发展与疲劳载荷有关,骨微损伤能够启动骨重建来进行修复,但不同微损伤类型对骨重建的影响不同。骨微损伤有五种类型,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线性微裂纹与弥散性微损伤,它们... 骨微损伤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的骨基质损害,骨微损伤的产生、发展与疲劳载荷有关,骨微损伤能够启动骨重建来进行修复,但不同微损伤类型对骨重建的影响不同。骨微损伤有五种类型,目前研究多集中在线性微裂纹与弥散性微损伤,它们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特征和修复方式。本文通过对骨微损伤的分类、检测方法、形成及修复机制进行综述,深入研究神经肽对骨重建的作用,旨在进一步探讨骨微损伤的修复机制,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损伤 骨重建 骨质疏松 修复机制 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宋超 刘祖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70-873,共4页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 随着材料学和生物力学发展,传统的脊柱内固定方法不断改进.新型内固定器械不断涌现。而新的内固定器械在临床应用前应该在实验室进行生物力学综合评价,从而选出最合适的内固定器。因此,对脊柱内固定器械的生物力学研究已成为目前脊柱外科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非融合技术成为国内外脊柱外科界的研究热点,腰椎棘突间内固定器也越来越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就其生物力学测试方法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固定器械 生物力学 腰椎棘突 测试方 脊柱外科 力学研究 内固定方法 非融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圆锥马尾综合征为早期临床表现的急性白血病1例报告 被引量:1
9
作者 吴连明 刘祖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0期734-734,743,共2页
患者男性,53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和鞍区感觉障碍3d”于2007年2月12日入院。患者在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酸胀、无力和大小便障碍,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弯腰可以缓解不适。病后无发热、腰痛,否认皮肤、... 患者男性,53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大小便障碍和鞍区感觉障碍3d”于2007年2月12日入院。患者在入院前3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酸胀、无力和大小便障碍,进行性加重,不能平卧,弯腰可以缓解不适。病后无发热、腰痛,否认皮肤、牙龈粘膜出血,无腰部外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 马尾综合征 双下肢麻木无力 大小便障碍 圆锥 鞍区感觉障碍 进行性加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研究
10
作者 钟贵彬 刘祖德 +4 位作者 李伟 王涵韬 宋超 倪鹏文 乔志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利用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股四头肌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情况。方法:取4周龄SD大鼠20只,体重120~150g;将左侧L1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优势脊神经(L3)前根通过尾神经桥接吻合,右侧不作任何处理。神经吻合术后6个... 目的:观察利用脊神经前根吻合重建脊髓损伤大鼠股四头肌神经反射通路的形态学情况。方法:取4周龄SD大鼠20只,体重120~150g;将左侧L1神经前根与支配股四头肌的优势脊神经(L3)前根通过尾神经桥接吻合,右侧不作任何处理。神经吻合术后6个月,手术分离神经吻合段。将能分离神经吻合段的大鼠在L2脊髓水平左半侧切断脊髓制备大鼠脊髓半切损伤模型,饲养4周后左侧股神经注射Trueblue(TB)染色剂进行逆行荧光染色,观察L1脊髓前角是否有TB标记的阳性细胞;同时解剖分离神经吻合段进行HE染色及电镜观察。结果:饲养过程中大鼠死亡4只。成功分离出10只大鼠的神经吻合段。吻合段神经肉眼观察光滑圆润,无萎缩;HE染色光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排列整齐,走行一致,为典型的有髓神经纤维结构;电镜下吻合段神经纤维具有明显神经轴突特征。TB荧光逆行示踪左侧L1脊髓前角可见荧光标记阳性的神经元,而右侧无标记阳性细胞。结论:L1与L3脊神经前根吻合可成功建立L2脊髓半切损伤大鼠的股四头肌脊髓旁神经反射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吻合 脊神经根 形态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羊自体骨软骨移植受区高分辨率MR成像
11
作者 邓霞 邹爱华 +4 位作者 许建荣 路青 信维伟 钱黎俊 赵伶兹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366-371,共6页
目的:与组织学对照,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受区的高分辨率MR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依术后随访时间将1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5组。在股骨髁负重面制造一直径为8mm的圆柱形骨软骨缺损,自非负重面取3个直径为3mm的骨软骨柱并以马赛克方... 目的:与组织学对照,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后受区的高分辨率MR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依术后随访时间将1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5组。在股骨髁负重面制造一直径为8mm的圆柱形骨软骨缺损,自非负重面取3个直径为3mm的骨软骨柱并以马赛克方式填入缺损区。采用Philips Achieva3.0T磁共振扫描仪进行高分辨率MR成像。结果:受区完全修复的最早时间点为术后8周。所有移植物(除术后12周3例外)均存活。各个时间点上,移植物与邻近骨软骨之间的软骨-软骨匹配率均显著高于骨-骨。修复组织早期表现为高信号,随时间进展逐渐变为低信号。组织学显示移植物基本保持原有结构,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和(或)纤维组织。结论:自体骨软骨移植可修复骨软骨缺损,高分辨率MRI可无创性动态观察软骨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 软骨修复 自体骨软骨移植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肽Y在骨微损伤修复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玮鑫 王双磊 李展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1-415,共5页
骨微损伤是骨疲劳所致骨显微结构改变的结果,微损伤的不断积累最终可引发骨折,研究骨微损伤的形成及其修复机制对阐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骨微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 骨微损伤是骨疲劳所致骨显微结构改变的结果,微损伤的不断积累最终可引发骨折,研究骨微损伤的形成及其修复机制对阐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发现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骨微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NPY在骨微损伤修复机制中的作用,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微损伤 骨重建 骨质疏松性骨折 神经肽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防护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伟群 王莉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2期35-36,共2页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 目的探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做好围术期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结果75例患者无1例发生假体脱位,均能进行日常生活。结论术前护理指导、术后正确搬动患者、保持髋关节正确位置、加强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是预防THA术后假体脱位、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脱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