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17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间质病变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慕芝 付强 +2 位作者 扶琼 杨程德 李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9-363,384,共6页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患者... 目的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并研究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RA-ILD)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患者,比较RA有ILD组(RA-ILD组)及RA无ILD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主动吸烟、被动吸烟、用药史及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分析RA-IL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评分系统量化肺部高分辨CT(HRCT)表现的方法对肺部HRCT进行评分,评估RA-ILD的严重程度,分析上述指标与RA-IL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17例RA患者,男性32例,女性85例;其中35例合并ILD(29.9%,35/117)。RA-ILD组中54.3%(19/35)有呼吸道症状。RA-ILD组患者年龄、起病年龄均明显高于RA无ILD组(P=0.000 4,P=0.000 08);RA-ILD组主动吸烟患者、被动吸烟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RA无ILD组(P=0.001,P=0.005),主动吸烟与被动吸烟是RA-ILD的独立危险因素。男性RA患者ILD程度较女性严重(P=0.023 6);男性RA患者出现ILD的时间早于女性(P=0.011 3);起病年龄越大,发生ILD越快(P=0.004 2,r=-0.472 0);抗CCP抗体阳性RA患者ILD程度倾向于较抗CCP抗体阴性者严重(P=0.055 3)。ILD严重程度与既往是否使用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无关(P>0.05)。结论首次发现被动吸烟是RA发生ILD的独立危险因素;约半数RA-ILD患者呼吸道症状轻微,应及时行肺部HRCT检查以早期诊断;RA-ILD患者中,老年、男性、抗CCP抗体阳性者预示病情较严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肺间质病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 高分辨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CL28-CCR10通路在类风湿关节炎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程昉 杨邵英 +2 位作者 房星星 王璇 赵福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74-1078,共5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10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L28与其受体CCR10在RA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例RA患者、4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关节中单核/巨噬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CR10的表达,探讨趋化因子CCL28与其受体CCR10在RA单核细胞迁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例RA患者、4例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患者和4例正常对照者滑膜组织中CCR10的表达并进行细胞染色评分(0~5分),流式细胞术检测26例RA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15例RA患者滑液CD14^(+)单核细胞中CCR10阳性细胞比例,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CCL28对RA和健康对照单核细胞的趋化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通路磷酸化。结果:CCR10表达在RA滑膜衬里层细胞及衬里下层的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RA滑膜衬里层细胞和衬里下层巨噬细胞的CCR10表达明显高于OA和正常对照的滑膜(P均<0.01)。RA患者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表达CCR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15.6±3.0)%vs.(7.7±3.8)%,P<0.01];RA患者滑液单核细胞CCR10的表达为(32.0±15.0)%,明显高于RA外周血(P<0.01)。体外实验中,10~100μg/L的CCL28能有效诱导RA和健康对照外周血CD14^(+)单核细胞迁移(P均<0.01);抗CCR10单抗能明显抑制CCL28对RA单核细胞的趋化(P<0.01)。CCL28干预RA单核细胞明显增加ERK和Akt的磷酸化(P均<0.05);ERK抑制剂(U0126)、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抑制剂(LY294002)可明显降低CCL28诱导的RA单核细胞迁移(P均<0.01)。结论:RA患者外周血、滑液及滑膜单核/巨噬细胞CCR10表达增高,CCL28与CCR10结合并通过激活ERK、PI3K/Akt信号通路促使RA单核细胞迁移;CCL28-CCR10通路可能参与招募单核细胞进入RA关节,从而促进滑膜炎症和骨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单核细胞 趋化因子CCL28 趋化因子受体CCR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细胞基因组学比较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巨噬细胞与外周血来源巨噬细胞的异质性
3
作者 张羽桐 侯国俊 沈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77-1489,共13页
目的·探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来源的巨噬细胞(iPSC-derived macrophage,IPSDM)与人外周血来源的巨噬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acrophage,PBDM)的单细胞基因组学异质性。方法·利用... 目的·探究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来源的巨噬细胞(iPSC-derived macrophage,IPSDM)与人外周血来源的巨噬细胞(peripheral blood-derived macrophage,PBDM)的单细胞基因组学异质性。方法·利用无饲养层无血清方案体外诱导iPSC分化为IPSDM,通过流式细胞术及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分别检测IPSDM表面白细胞分化抗原14(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CD14)与单核-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随后对IPSDM进行单细胞测序,同时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下载单细胞测序数据集GSE126085作为PBDM参考数据集。通过R软件seurat包处理分析IPSDM与PBDM测序数据,利用singleR包注释PBDM。以PBDM的高变基因构建参考数据集,利用scmap包将IPSDM的高变基因投影于PBDM,根据高变基因的相似性推断IPSDM的细胞身份。随后参考细胞类型注释工具及相关研究完成对IPSDM的注释,并比较IPSDM和PBDM巨噬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分布。最后,利用seurat包寻找IPSDM与PBDM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通过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与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探究DEG潜在的生物学功能。结果·体外诱导分化29 d后得到悬浮的IPSDM,经流式细胞术及RT-qPCR检测证实约23.1%的IPSDM表达CD14,且与U-937细胞系相比,IPSDM表达更高水平的单核-巨噬细胞标志基因。PBDM数据集中的细胞全部被注释为巨噬细胞,随后构建scmap参考数据集,将IPSDM的高变基因映射于PBDM参考数据集后发现59.8%的IPSDM可以依据PBDM的高变基因索引被注释为巨噬细胞,而余下40.2%的IPSDM细胞无法匹配PBDM的高变基因索引。进一步人工注释IPSDM发现其由97.15%巨噬细胞、2.71%造血前体细胞样细胞和0.14%树突状细胞组成。对IPSDM和PBDM的巨噬细胞标志物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均高表达典型的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基因,IPSDM还高表达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相关的标志基因。对2种来源的巨噬细胞的DEG进行GO分析,发现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泛素样蛋白连接酶结合,细胞组分主要定位于核斑点和核膜,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翻译调控;而KEGG通路富集分析的结果提示IPSDM与PBDM的DEG可能与多种胞内病原体感染相关。结论·人类IPSDM与PBDM在单细胞转录谱系上存在一定相似性及异质性,在转录组层面IPSDM更具有组织驻留巨噬细胞的特征,IPSDM与PBDM的差异基因可能与胞内感染免疫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细胞分化 巨噬细胞 单细胞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被引量:8
4
作者 陆翠 胡喜梅 +2 位作者 张娟 戴岷 胡大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2020-2023,共4页
目的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LMV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确诊的28例LM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主要临... 目的分析狼疮肠系膜血管炎(LMV)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医生对LMV的认识。方法收集2010年6月—2013年9月上海仁济医院风湿科确诊的28例LMV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 (1)主要临床表现:腹泻22例(78.6%),腹痛21例(75.0%),恶心和/或呕吐19例(67.9%),发热11例(39.3%)。(2)合并系统损害情况:单纯消化道受累4例(14.3%),合并1个及以上其他系统的损害24例(85.7%),其中血液系统受累16例(57.1%),14例行心脏超声检查患者中心包积液8例(57.1%),肾脏受累13例(46.4%),皮肤黏膜受累9例(32.1%),输尿管肾盂积水8例(28.6%),16例行腹部立卧位X线检查患者中假性肠梗阻(IPO)4例(25.0%),呼吸系统受累4例(14.3%)。(3)16例(57.1%)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24例患者行血脂检查,其中66.7%(16/24)载脂蛋白A(Apo-A)水平异常(14例Apo-A水平降低,2例Apo-A水平升高),37.5%(9/24)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异常(8例HDL水平降低,1例HDL水平升高)。补体C3水平下降24例(85.7%),补体C4水平下降14例(50.0%)。(4)4例合并IPO患者中3例抗SSA抗体阳性;8例合并输尿管肾盂积水患者中6例抗SSA抗体阳性;(5)23例患者行腹部CT检查,其中肠壁增厚水肿15例(65.2%);(6)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26例(92.9%)患者给予中到大剂量激素治疗后有效,症状缓解,2例(7.1%)患者并发重症感染死亡。结论 LMV临床表现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常与其他系统损害并存,多处于疾病活动;大部分患者伴ESR增快、血脂异常、补体C3及C4下降;抗SSA抗体可能与IPO及输尿管肾盂积水有关;腹部增强CT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多数LMV患者对大剂量激素治疗的反应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狼疮肠系膜血管炎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NKL、OPG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5
作者 郑一君 胡大伟 +3 位作者 陈顺乐 鲍春德 敖文 袁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 目的研究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选择初发SLE患者45例及正常对照42例,运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RANKL、OPG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单因素分析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关系。结果SLE患者RANKL、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量异常发生率为28-89%,骨量异常降低的SLE患者OPG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比骨量正常的患者显著降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RANKL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PG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间存在正相关(r=0.461;P=0.001),即OPG表达水平越低,骨量减少越明显;而RANKL基因mRNA表达降低与初发SLE患者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r=-0.189,P=0.214);初发SLE患者疾病活动度与骨量减少、RANKL及OPG基因表达水平间不存在相关性(r=0.293,P=0.138;r=-0.099,P=0.493;,=0.138,P=0.493)。结论初发SLE患者骨量减少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群增高,并且初发SLE患者体内RANKL和OPG基因表达存在异常;其中OPG表达水平的降低可能与初发SLE患者的骨量减少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护骨素 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密度 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κK-α/β、IκB-αm 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6
作者 李治琴 郑一君 +5 位作者 陈晓微 申艳 胡大伟 沈南 鲍春德 陈顺乐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中IκB激酶(IκK)-α、IκKβ、IκB-α mRNA的定量表达水平,及与SLE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0例SLE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成c...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核因子(NF)-κB信号通路中IκB激酶(IκK)-α、IκKβ、IκB-α mRNA的定量表达水平,及与SLE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集110例SLE患者和50名正常人外周血,抽提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运用实时定量PCR法在基因测序仪上检测IκK-α、IκK-β、IκB-α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LE患者组的IκK-α、IκK-β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发SLE患者IκK-α、IκK-β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已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P<0.05);②SLE患者组的IκB-α 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初发SLE患者IκB-αmRNA定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已使用糖皮质激素的SLE患者(P<0.01);③IκB-α mRNA的表达与IκK-α、IκK-β mRNA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00);④IκB-α mRNA的表达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SLE患者体内NF-κB信号通路处于高活性状态,且与疾病活动程度相关,阻抑NF-κB过度活化可能有利于SLE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IkK-α/β、IkB-α MRNA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整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评分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新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佳 王然 +2 位作者 鲍春德 沈南 扶琼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46-1050,共5页
目的·验证简化整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评分(adjusted global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score,aGAPS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新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评估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 目的·验证简化整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评分(adjusted global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score,aGAPS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新发血栓栓塞事件风险评估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3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住院的SLE患者330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存在新发血栓栓塞事件,将其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数据、临床资料,并根据5项风险指标计算aGAPSS。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评价aGAPSS在患者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中的诊断效能。结果·共计有60例(18.2%)患者存在新发血栓栓塞事件。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患者aGAPSS显著升高(P=0.000)。ROC曲线结果显示,当aGAPSS大于7分时,对SLE患者新发血栓栓塞事件诊断的曲线下面积为0.752(95%CI 0.702~0.797),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8.33%和94.07%。结论·aGAPSS可用于评估SLE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风险,并可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血栓栓塞 简化整体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的表达 被引量:7
8
作者 范薇 唐元家 +4 位作者 曲波 崔慧娟 黄新芳 陈顺乐 沈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例SLE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ACD抗凝血,Real-TimePCR检测miR-31表达。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受累程...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细胞微小RNA(miR-3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36例SLE患者和23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静脉ACD抗凝血,Real-TimePCR检测miR-31表达。分析SLE患者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肾脏受累程度指标(Renal-SLEDAI积分)及临床用药与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LE患者的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与SLEDAI积分和Renal-SLEDAI积分呈显著负相关(r=-0.330,P=0.043;r=-0.337,P=0.044),与临床用药情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细胞miR-31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及肾脏损害程度相关,作为重要生物标志物有可能为SLE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微小RNA miR-3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测量掌指关节软骨厚度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9
作者 孙超 李挺 +3 位作者 扶琼 郭惠芳 靳洪涛 彭晨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2-25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第2掌指关节(MCP2)软骨厚度(CTh)高频超声测量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不同操作者于不同时间、仪器、参数(频率、增益)及测量时包含或不包含软骨上方亮线(BL)条件下测量右侧MCP2的CTh,并进行统计学... 目的探讨影响第2掌指关节(MCP2)软骨厚度(CTh)高频超声测量结果稳定性的因素。方法对12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由不同操作者于不同时间、仪器、参数(频率、增益)及测量时包含或不包含软骨上方亮线(BL)条件下测量右侧MCP2的CTh,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包含和不包含BL测量时,右侧MCP2的CTh分别为(0.50±0.09)mm和(0.38±0.0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528,P<0.001),二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44%和5.78%。相同仪器及参数条件下,不同操作者及不同时间,无论包含或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操作者相同参数条件下,采用不同仪器测量时,包含或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同一操作者相同仪器条件下,采用不同参数测量结果显示,仅相同频率、不同增益条件下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包含或不包含BL,不同操作者、时间、仪器、参数条件下测量结果间均存在相关性(P均<0.01)。包含BL的测量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在不同仪器条件下最小(r=0.619),不同增益条件下最大(r=0.820)。结论高频超声测量右侧MCP2的CTh时,包含BL较不包含BL的测量结果更稳定。更换超声仪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大,增益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 超声检查 掌指关节 软骨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与成人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瑜 于清 +1 位作者 叶萍 曹兰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7例儿童SLE和120例成人SLE首次住院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等方面,比较儿童与成人SLE特点。结果儿童SLE男女比例1:6.1,成人SLE男女比例1∶5,... 目的探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7例儿童SLE和120例成人SLE首次住院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等方面,比较儿童与成人SLE特点。结果儿童SLE男女比例1:6.1,成人SLE男女比例1∶5,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SLE患者发病初的平均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明显高于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5,P<0.000);儿童SLE患者平均累及器官数多于成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0,P<0.000)。儿童SLE肾脏病理类型依次为Ⅳ型57.1%、Ⅲ型26.3%、Ⅴ型18.4%、Ⅲ型+Ⅴ型10.5%、Ⅳ型+Ⅴ型2.6%,成人SLE依次为Ⅳ型45.5%、Ⅴ型22.7%、Ⅲ型+Ⅴ型13.6%、Ⅱ型和Ⅲ型均为9.1%。结论儿童SLE与成人SLE相似,女性多见;儿童SLE较成人SLE疾病活动性强,累及器官多,肾脏病理改变同成人以重型多见,而无症状的肺脏病变较成人多见,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临床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病人营养状况调查和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阮奕 万燕萍 +5 位作者 徐仁应 曹丹 徐敏 王元 王晓栋 谭燕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8年第5期288-291,共4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8例SLE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调查,测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病人入院时,空腹采静脉血检测Hb、ALB。根据病史采集激素累积量和使用时间,并计算激素平均...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病人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48例SLE住院病人进行营养调查,测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病人入院时,空腹采静脉血检测Hb、ALB。根据病史采集激素累积量和使用时间,并计算激素平均量。对所有使用商品化EN制剂、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的病人,均作为接受营养干预。结果:148例病人中BMI异常者占46.5%,其中BMI降低者占31.8%,BMI增高者占14.7%,低蛋白血症占53.9%、贫血占58.3%。其中中、重度BMI降低、低蛋白血症、贫血占营养不良病人的比例,分别为41.4%、52.6%和44.0%。激素冲击对ALB和Hb有明显影响,对BMI作用不明显。激素累积量和平均量均与ALB成负相关(r=-0.056,-0.072;P<0.05)。148例病人营养干预率仅为9.0%。结论:SLE住院病人中,BMI异常、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高,但营养干预率低。年龄、病程和激素治疗,均可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使用ALB评价SLE病人的营养状况更为合理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病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 营养评价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及与骨量异常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郑一君 李治琴 +3 位作者 戴青 陈盛 鲍春德 胡大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25-227,共3页
目的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骨量情况,研究其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水平及与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SLE患者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未用激素治疗的初发SLE患... 目的探讨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骨量情况,研究其雌激素受体α(ER-α)和雌激素受体β(ER-β)的表达水平及与骨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防治SLE患者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未用激素治疗的初发SLE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双能X线检测受检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ER-α和ER-β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SLE患者骨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量减少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初发SLE患者ER-β基因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但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ER-α表达水平在初发SLE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的无显著差异(P>0.05)。ER-α和ER-β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量间不存在相关性(r=0.028,P=0.862;r=0.134,P=0.398)。结论 SLE患者较正常人群更容易出现骨量减少;SLE患者体内ERβ基因表达增高,但与其骨量减少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雌激素受体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斯蒂尔病继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涂洋 王然 +3 位作者 郭茹茹 王苏丽 扶琼 吕良敬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0-785,共6页
目的·对成人斯蒂尔病(AOSD)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AOSD患者,其中14例为AOSD合并... 目的·对成人斯蒂尔病(AOSD)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为该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42例AOSD患者,其中14例为AOSD合并MAS患者(MAS组),28例为性别、年龄匹配但未发生MAS的AOSD患者(非MAS组);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AS组与非MAS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非MAS组比较,MAS组患者的病死率及皮疹、脾肿大、吞噬现象的发生率较高;血清谷丙转氨酶(ALT)、铁蛋白显著增高,纤维蛋白原(FDP)显著降低;在治疗方面,MAS组患者激素用量较大,甲氨蝶呤使用比例较低,丙种球蛋白使用比例较高,有2例接受依托泊苷治疗。结论·与非MAS组患者比较,MAS组患者的病死率较高;临床表现中皮疹、脾脏肿大、吞噬现象的发生率较高;血清铁蛋白、ALT显著升高,FDP显著降低。早期诊断积极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斯蒂尔病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铁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骨质疏松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姝玉 胡大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47-450,共4页
骨质疏松症对于红斑狼疮患者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并发症之一。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的升高,临床医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防治红斑狼疮的并发症上,比如骨质疏松。过去的很多代表性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红斑... 骨质疏松症对于红斑狼疮患者来说是重要的也是可以预防的并发症之一。过去的十几年里,随着红斑狼疮患者生存率的升高,临床医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如何防治红斑狼疮的并发症上,比如骨质疏松。过去的很多代表性研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红斑狼疮的流行病学依据,提示患者的骨丢失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其中包括传统的以及与红斑狼疮疾病本身相关因素。笔者讨论了红斑狼疮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症的一些危险因素以及防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转换标志物检测对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复诊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良 邓伟民 +12 位作者 朱梅 赵东宝 吴方 陈小燕 王宏智 巴建明 卢艳慧 于明香 戴青 庞亚飞 皮银珍 江榕 张松菁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2017年第3期267-270,共4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OP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OP的诊治水平...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使得骨脆性增加而易骨折。OP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OP的诊治水平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诊断率低、疗效差、治疗依从性差,复诊率较低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患者 复诊率 标志物检测 治疗 骨转换 公共卫生问题 骨质疏松症 全身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miRNAs的表达谱分析
16
作者 涂洋 陈光亮 +1 位作者 叶萍 陈晓翔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48-1152,共5页
目的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的微RNA(miRNA)。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5例,健康对照组5例,将血浆标本分离提取miRNA用于芯片分析。在mi RDB上预测miRNA的靶基因,采用PANTHER蛋白分类系统查找靶蛋白基因本体(... 目的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的微RNA(miRNA)。方法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5例,健康对照组5例,将血浆标本分离提取miRNA用于芯片分析。在mi RDB上预测miRNA的靶基因,采用PANTHER蛋白分类系统查找靶蛋白基因本体(GO)功能分类。结果与正常人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发现多个异常表达的miRNA,59个miRNA表达上调5倍,低于正常人表达水平30%以下的miRNA有15个。结论许多miRN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血浆中异常表达,提示可能存在一些miRNA可以用来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肺出血患者的病情发展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肺出血 微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和思考
17
作者 扶琼 叶霜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3-957,共5页
自身免疫疾病是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常见疾病类型,影响着全球近10%的人口。目前,自身免疫疾病缺乏治愈的手段,其治疗主要依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力图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 自身免疫疾病是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第三大常见疾病类型,影响着全球近10%的人口。目前,自身免疫疾病缺乏治愈的手段,其治疗主要依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力图实现病情的长期稳定。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法,其使用人的T细胞经过基因工程手段体外修饰改造后,能识别特定细胞表面抗原,然后将改造后的CAR-T细胞回输到患者体内,用于治疗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疾病 细胞和组织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急性淀粉样蛋白A水平与白塞病活动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桢源 林艳伟 +1 位作者 沈南 陆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55-958,共4页
目的·评估血清急性淀粉样蛋白A(A-SAA)与白塞病(BD)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活动期BD(n=40)、缓解期BD(n=15)、大动脉炎(TA,n=12)、类风湿关节炎(RA,n=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n=25)患者与健康对照(HD,n=15)的血清,分组比... 目的·评估血清急性淀粉样蛋白A(A-SAA)与白塞病(BD)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活动期BD(n=40)、缓解期BD(n=15)、大动脉炎(TA,n=12)、类风湿关节炎(RA,n=25)、系统性红斑狼疮(SLE,n=25)患者与健康对照(HD,n=15)的血清,分组比较不同患者的A-SAA、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分析A-SAA与国际白塞病学会(ISBD)疾病活动指数的相关性以及A-SAA与其相关下游分子IL-8的相关性。结果·A-SAA水平在活动期BD患者中异常升高[(115.70±87.78)mg/L],在RA及TA患者中也升高,分别为(68.72±61.50)mg/L和(96.25±87.41)mg/L;SLE患者中未见其升高。A-SAA与ISBD指数及血清IL-8水平相关。结论·A-SAA可作为评价BD活动度的检测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淀粉样蛋白A 白塞病 白介素8 生物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概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TanChing-Yuan 戴岷 +1 位作者 谈裔 胡大伟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6-859,共4页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概况、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有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82例,并以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胸腰椎及骨盆X线、红细胞沉降率(...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概况、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有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82例,并以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胸腰椎及骨盆X线、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水平(C-reactive protein,CRP)、HLA-B27、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BASDAI)、强直性脊柱炎Bath功能指数、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指数及治疗情况等。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测量部位为腰椎1~4和股骨颈部位。结果 AS合并髋关节累及的患者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发生率(78.05%)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表现出更高的骨量减少(46.3%VS 27.5%)和骨质疏松发生率(31.7%VS 5.0%)。但AS患者骨密度检测率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率极低。合并髋关节受累的AS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ESR升高是AS患者腰椎骨丢失的危险因素;而身高、体重、BASDAI及CRP水平与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明显相关。结论 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部位骨密度水平均明显降低;ESR及CRP水平升高、高疾病活动度是AS患者骨丢失的危险因素;AS合并髋关节累及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但骨密度检测率及抗骨质疏松治疗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髋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索二甲双胍减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感染事件的作用:一项Met-Lupus研究的事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耿时凯 张乐 +4 位作者 王慧静 吕良敬 万伟国 孙芳芳 叶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Met-Lupus)的基础上探索二甲双胍对中/低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感染防护作用。方法·Met-Lupus研究的140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 目的·在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Met-Lupus)的基础上探索二甲双胍对中/低疾病活动度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感染防护作用。方法·Met-Lupus研究的140例受试者被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67例)和安慰剂组(73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二甲双胍或安慰剂;二甲双胍目标剂量为1500 mg/d,分3次口服。记录12个月随访期内SLE患者感染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事件的类型、感染持续时间、感染严重程度,以及发生感染时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发生和未发生感染事件受试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比较发生感染的患者中使用二甲双胍和使用安慰剂患者的临床特征。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二甲双胍与感染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生存分析比较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患者的无感染生存时间。结果·在12个月随访期末,未发生感染事件受试者的二甲双胍使用率(65.9%)显著高于发生感染事件的受试者(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他基线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在感染和非感染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甲双胍的使用是减少SLE患者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OR=0.423,P=0.033)。感染患者中,二甲双胍组的严重感染率较安慰剂组更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vs 12.5%,P=0.466)。进一步分析显示,二甲双胍组受试者的感染持续时间[7.0(6.0,11.8)d]显著短于安慰剂组[10.0(7.0,2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同时,二甲双胍组受试者C反应蛋白水平[2.5(2.4,6.4)mg/L]也呈现低于安慰剂组[4.5(2.5,8.9)mg/L]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5)。生存分析表明,二甲双胍受试者的无感染生存时间较安慰剂组显著延长(HR=0.527,95%CI 0.294~0.945,P=0.036)。结论·二甲双胍对轻/中度SLE患者可能具有潜在的减少感染事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二甲双胍 感染 随机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