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峰 方炜 +3 位作者 严豪 李振元 袁江姿 倪兆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6-791,共6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规律腹膜透析患者,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生化指标,评估患者的腹膜转运特性及透析充分性,应用多频...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容量负荷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7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规律腹膜透析患者,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生化指标,评估患者的腹膜转运特性及透析充分性,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患者容量超负荷指标overhydration(OH)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OH值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共入选147例患者,其中男性90例(61.2%),年龄中位数为58.52岁,透析龄中位数为43.03个月,21例(14.3%)患者合并糖尿病,容量超负荷(OH>1.1 L)患者共107例(72.8%)。与正常容量负荷组(OH≤1.1 L)患者相比,容量超负荷组患者的糖尿病比例、体表面积、Charlson合并症评分、血清脑钠肽(BNP)水平、腹膜平衡试验结果 (4 h D/Pcr)、24 h透出液蛋白均显著增高(均P<0.05),而总尿素清除率(Kt/V)、血清白蛋白降低(均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P=0.000)、较高的4 h D/Pcr(P=0.000)和较低的血清白蛋白(P=0.001)是OH值升高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处于容量超负荷状态,合并糖尿病、高4 h D/Pcr和低血清白蛋白是容量超负荷的独立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容量状态 生物电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养不良、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琳 方炜 +4 位作者 袁江姿 刘曜蓉 张伟明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58-363,379,共7页
目的分析合并有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长期预后,及上述合并症对腹透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开始透析的终... 目的分析合并有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的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长期预后,及上述合并症对腹透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开始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生存率、技术生存率以及无腹膜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56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同时合并营养不良、炎症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有20例(7.8%)。3种合并症组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无合并症患者(χ^2=16.200,P〈0.001),而技术生存率和无腹膜炎生存时间与无合并症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任意2种合并症(HR=3.624,95%CI为1.376~9.543,P=0.009)或3种合并症(HR=5.012,95%CI为1.629~15.419,P=0.005)是影响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任意2种合并症(HR=10.324,95%CI为1.332~80.032,P=0.025)、3种合并症(HR=11.821,95%CI为1.342~104.097,P=0.026)是影响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营养不良、炎症及心血管疾病任意2种及3种合并症的存在是影响腹透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心血管死亡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综合征 腹膜透析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营养不良、瓣膜钙化指标联合预测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周艳 方炜 +6 位作者 严豪 袁江姿 李振元 俞赞喆 黄佳颖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22-1328,共7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炎症、营养不良和心脏瓣膜钙化指标是否能更好地对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进行危险分层。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稳定地进行规律腹...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炎症、营养不良和心脏瓣膜钙化指标是否能更好地对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进行危险分层。方法·入选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稳定地进行规律腹透的患者,使用心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的心脏瓣膜钙化(CVC)情况。根据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血清白蛋白和CVC将患者分为4组,即0、1、2和3个危险标记组。前瞻性随访所有患者至死亡、退出腹透或至研究终止(2015年10月31日)。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0、1、2和3个危险标记对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预测作用。结果·共有189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99例(52.4%),平均年龄(55.8±15.2)岁,中位透析时间20(9~42.5)个月,32例(16.9%)患者合并糖尿病。有60例(31.7%)患者存在CVC。至研究终止,共有46例患者死亡,其中28例死于心血管事件。与无危险标记的患者相比,有3个危险标记和有2个危险标记的患者全因死亡HR分别是4.933(95%CI为1.674~14.540,P=0.004)和2.762(95%CI为1.107~6.892,P=0.029),心血管死亡的HR分别是7.719(95%CI为1.916~31.088,P=0.004)和3.728(95%CI为1.126~12.344,P=0.031)。与任何一个危险标记相比,联合使用3个危险标记预测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受试者曲线下面积均增大。结论·联合应用炎症、营养不良和瓣膜钙化指标可更好地预测腹透患者的预后,对腹透患者进行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 营养不良 钙化 死亡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并发包裹性腹膜硬化症1例报道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贺 李振元 +6 位作者 严豪 张敏芳 王琴 王玲 倪兆慧 钱家麒 方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682-1684,共3页
目的·提高对腹膜透析相关的包裹性腹膜硬化症的认识和防治。方法·分析1例退出腹膜透析后发生包裹性腹膜硬化症并给予药物治疗的病例。结果·1例因腹膜超滤衰竭退出腹膜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肠梗阻症状,结合影像学结果,... 目的·提高对腹膜透析相关的包裹性腹膜硬化症的认识和防治。方法·分析1例退出腹膜透析后发生包裹性腹膜硬化症并给予药物治疗的病例。结果·1例因腹膜超滤衰竭退出腹膜透析的血液透析患者出现肠梗阻症状,结合影像学结果,诊断为包裹性腹膜硬化症,给予药物治疗结合全胃肠外营养,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包裹性腹膜硬化症是腹透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早期诊断困难,预后差,严重影响着腹膜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药物及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应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性腹膜硬化症 腹膜透析 肠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常用指标在腹膜透析患者容量状态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新玙 刘苗 +6 位作者 俞赞喆 严豪 李振元 张贺 袁江姿 倪兆慧 方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10-916,910,共7页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在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容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规律腹透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测临床指标,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测...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在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容量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规律腹透的患者,收集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检测临床指标,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技术测量超负荷液体量(overhydration,OH),并分析其他临床指标与OH的关系。结果·共有200例患者入选该研究,其中男性117例(58.5%),平均年龄(56.3±13.8)岁,中位透析龄46.6个月,42例(21.0%)患者合并糖尿病。该组患者中容量超负荷(OH>1.1 L)患者共141例(70.5%)。与容量正常患者相比,容量超负荷患者的血压、浮肿程度和脑钠肽(brainnatriuretic peptide,BNP)均明显升高(均P<0.05)。容量超负荷患者中,51例(36.2%)血压正常,67例(47.5%)无浮肿,46例(32.6%)BNP<100 pg/mL。容量正常患者中,20例(33.9%)血压升高,8例(13.6%)有浮肿,1例(1.7%)BNP>400 pg/mL。收缩压、BNP与OH呈正相关(收缩压r=0.361,P=0.001;BNPr=0.615,P=0.000);浮肿程度越重的患者OH越高(P=0.000)。结论·血压、浮肿程度及BNP水平均与腹透患者容量状态密切相关,但单一临床指标并不能准确评估所有腹透患者容量状态,因此临床上应采用多种指标综合判断来评估腹透患者的容量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容量状态 生物电阻抗 血压 浮肿程度 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葛丽娜 方炜 +4 位作者 张琳 刘曜蓉 林爱武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7-31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以腹透超过6个月且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腹透开始6个月内的血压平均值计算脉压作为基线值,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以腹透超过6个月且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腹透开始6个月内的血压平均值计算脉压作为基线值,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0年12月31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脉压及其影响因素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共入选腹透患者498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2.34,P<0.001)、血清白蛋白(β=-0.235,P=0.004)、糖尿病(β=4.93,P<0.001)是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压与患者的全因死亡(HR=1.017,95%CI 1.007~1.027,P<0.001)和心血管死亡(HR=1.016,95%CI 1.003~1.030,P=0.019)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龄(HR=1.065,95%CI1.047~1.082,P<0.001)、低血清白蛋白(HR=0.945,95%CI 0.909~0.983,P=0.005)和低血红蛋白(HR=0.981,95%CI0.971~0.991,P<0.001)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龄(HR=1.041,95%CI 1.016~1.066,P=0.001)、低血红蛋白(HR=0.983,95%CI 0.969~0.996,P=0.014)是腹透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校正后的分析并未显示脉压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HR=1.019,95%CI 0.996~1.043,P=0.104)和心血管死亡(HR=0.988,95%CI 0.860~1.136,P=0.87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血清白蛋白、糖尿病是腹膜透析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脉压与腹透患者病死率的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死亡危险 脉压 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T3综合征可预测腹膜透析患者的不良预后
7
作者 闵丹燕 陆晓蓉 +6 位作者 李振元 严豪 张敏芳 王琴 袁江姿 倪兆慧 方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00-1505,1500,共6页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低T_3综合征(LT_3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且稳定腹膜透析≥3个月的慢... 目的·研究腹膜透析患者低T_3综合征(LT_3S)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对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09年1月—2015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膜透析中心开始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且稳定腹膜透析≥3个月的慢性肾脏病患者477例,比较LT_3S组(218例)和正常T_3组(259例)患者生化指标。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_3)对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与正常T_3组患者相比,LT_3S组血红蛋白[(97.90±23.71)g/L vs(105.54±22.94)g/L]、血校正钙[(2.06±0.35)mmol/L vs(2.17±0.27)mmol/L]均较低(均P<0.01),LT_3S组脑钠肽{[311.00(134.59,776.00)pg/mL]vs[159.00(58.28,378.75)pg/mL]}、高敏C-反应蛋白{[2.85(0.95,6.81)mg/L]vs[1.34(0.54,3.32)mg/L]}、总胆固醇[(3.18±1.29)mmol/L vs(2.76±0.93)mmol/L]均较高(均P<0.01);LT_3S组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154.16±58.15)g/m^2]vs[(125.24±42.67)g/m^2],P<0.01}明显增高。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显示,FT_3水平与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HR 0.51,95%CI 0.41~0.63,P<0.01)和CVD死亡(HR 0.60,95%CI 0.45~0.81,P<0.01)独立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LT_3S的发生率较高,低FT_3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和CV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低T3综合征 全因死亡 心血管疾病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透患者透出液癌抗原125水平变化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陈琪婕 方炜 +2 位作者 严豪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3-398,共6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透出液中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行持续性非卧床腹透且透析12个月以上的资料完整的患者。入选患者在开...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透出液中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2005年1月—2009年12月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腹透中心行持续性非卧床腹透且透析12个月以上的资料完整的患者。入选患者在开始腹透时测定透出液中CA125(dCA125)浓度,腹透12个月后复测dCA125;根据dCA125变化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dCA125稳定组和dCA125升高组;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失访或至研究终止日期(2014年6月30日)。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技术生存率以及无腹膜炎生存时间,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有11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平均年龄(53.5±14.7)岁,男性患者53例(47.7%),27例(24.3%)患者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临床指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期间,dCA125稳定组(n=55)患者共发生73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50.0病人月;dCA125升高组(n=56)患者共发生44次腹膜炎,平均腹膜炎发生率为1次/75.3病人月。dCA125稳定组患者的无腹膜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dCA125升高组患者(log-rank 6.133,P=0.013)。两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log-rank 2.108,P=0.147)和技术生存率(log-rank 0.108,P=0.7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dCA125升高(HR 0.538,95%CI 0.296~0.979,P=0.03)是患者发生腹膜炎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腹透患者dCA125升高是发生腹膜炎的保护因素,而dCA125的变化与患者长期生存率、技术生存率无关。检测dCA125水平的变化可能可预测腹透患者腹膜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透析 癌抗原125 腹膜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和甲基乙二醛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Ang-Tie2信号链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雅虹 方炜 +3 位作者 袁江姿 戴慧莉 倪兆慧 钱家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3-537,共5页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μmol/L葡萄...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素2(Ang2)和酪氨酸激酶2受体(Tie2)表达的影响,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膜血管新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4.25%葡萄糖(高糖组)、4.25%甘露醇(甘露醇组)和800μmol/L葡萄糖降解产物甲基乙二醛(MGO)(MGO组)对体外培养的HUVECs进行干预,设立空白对照组。以MTT比色法测定的D(490 nm)比较各组HUVECs干预后12、24、48 h时点的细胞增殖情况;分别采用Real-Time PCR技术、ELISA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HUVECs中Ang2和Tie2 mRNA表达、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及HUVECs中Tie2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干预后12 h时点的D(490 nm)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干预后24 h时点的D(490 nm)则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Ang2mRNA表达均明显上调,高糖组和甘露醇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均显著增加(P<0.05),MGO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Ang2分泌量则明显减少(P<0.05)。高糖组、甘露醇组和MGO组HUVECs中Tie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透析液中的高浓度葡萄糖可能通过刺激内皮细胞增殖和上调Ang2表达而促进腹膜血管新生;葡萄糖具有独立于其高渗透压之外的促血管新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新生 血管生成素 酪氨酸激酶2受体 腹膜透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