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咽喉部并发症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41
1
作者 陈燕青 王家东 +1 位作者 徐雅男 肖洁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746-1749,共4页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改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术后咽喉部不适的疗效。方法 110例全身麻醉下行气管插管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前1 h、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B组(n=40,予以布地奈德2 mg术后6、24和48 h雾化吸入)和对照组(n=30,术后同时段予以生理盐水雾化吸入)。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咽喉部情况,评价不同方式雾化吸入对患者气管插管后咽喉部症状和体征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咽痛、咳嗽和声嘶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99%、13.6%和53.6%。A组术后各时段的咽痛症状及术后1、6和24 h声嘶症状评分优于B组(P<0.05);B组与对照组术后48 h的咽痛和声嘶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咳嗽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6和24 h咽喉部黏膜反应评分优于B组和对照组,B组术后6、24和48 h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能有效减轻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引起的咽喉部损伤,术前给药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气管插管 咽喉部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诊治分析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奕 刘君 +1 位作者 赵纪余 邓星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4-1257,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合并真菌感染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及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症状、耳镜检查及真菌鉴定结果进行诊断,分别采用药物治疗(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局部抗真菌药滴耳或涂耳+口服抗真菌药)和手术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经真菌鉴定后,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真菌药物进行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中,制霉菌素甘油滴耳、盐酸特比萘芬乳膏涂耳、复方康纳乐霜或曲安萘德乳膏涂耳后的干耳率分别为66.67%、81.82%和90.00%,口服盐酸特比萘芬片和斯皮仁诺片的干耳率为77.78%和76.92%,联合用药的干耳率为90.91%;9例手术治疗患者均获治愈。65例患者的总治愈率为13.85%,干耳率为81.54%,无效率为4.61%。结论中耳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长期应用抗生素并无明显关联,局部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外耳道及乳突腔内环境潮湿在真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脓液培养或脓液涂片检查在真菌感染诊断中具有决定性作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真菌感染患者应在控制真菌感染后及时进行鼓室成形术等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真菌感染 诊断性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上皮钠通道mRNA转录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宗雨 李祥翠 +1 位作者 张奕 李吉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5-158,共4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转录的影响。方法 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干预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12耳)。正常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干预组及模型组...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 channel,ENaC)转录的影响。方法 18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为干预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每组6只(12耳)。正常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干预组及模型组通过增加环境气压制作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干预组在造模后连续三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2mg/kg,加入生理盐水0.5ml)。在造模后第1、3、7天分别观察各组鼓膜形态变化;在造模后第七天取中耳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检测各组大鼠中耳黏膜中ENaC转录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各时间段鼓膜均未见明显异常。模型组第1天每只大鼠至少有一耳鼓室内充满琥珀色积液,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可见小气泡;第3天时鼓室仍有琥珀色积液,以上鼓室为著,松弛部内陷,气泡消失;第7天时未见鼓室积液,鼓膜亦基本恢复正常。干预组第1天每只大鼠至少有一耳可见鼓室内充满琥珀色积液,鼓膜充血,松弛部膨出,可见小气泡;第3天时所有大鼠双耳均未见明显鼓室积液征,鼓膜浑浊;第7天时未见鼓室积液,鼓膜亦基本恢复正常。干预组大鼠中耳黏膜α-ENaC-mRNA、β-ENaC-mRNA、γ-ENaC-mRNA均上调,分别为模型组的2.04、2.56、2.00倍(P<0.01)。结论地塞米松能加速气压创伤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腔内积液的清除,增加ENaC在中耳黏膜中的基因转录,可能是糖皮质激素清除中耳腔积液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钠通道 动物模型 气压创伤性中耳炎 地塞米松 实时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浓度变化对大鼠中耳液体吸收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吉平 费刚 +2 位作者 金晓杰 王家东 王家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大鼠中耳黏膜中液体吸收速度和钠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4只大鼠分成Ⅰ、Ⅱ、Ⅲ、Ⅳ组,每组6只,全身麻醉后分别在各组实验耳注入10、40、80、140 mM的NaCl溶液,对照耳注入140 mM NaCl溶液。30分钟后,中耳腔液体的体积开始... 目的探讨健康大鼠中耳黏膜中液体吸收速度和钠离子浓度的相关性。方法24只大鼠分成Ⅰ、Ⅱ、Ⅲ、Ⅳ组,每组6只,全身麻醉后分别在各组实验耳注入10、40、80、140 mM的NaCl溶液,对照耳注入140 mM NaCl溶液。30分钟后,中耳腔液体的体积开始发生稳定变化,监测液体体积的变化,描记体积和时间变化曲线,通过线性回归计算液体吸收速率(K);吸收速率比(KR=K实验/K对照)定义为实验耳的吸收速率(K实验)与对照耳的吸收速率(K对照)的比值。结果Ⅰ、Ⅱ、Ⅲ、Ⅳ组的KR值分别为:0.5455±0.0685、0.6353±0.0579、0.7575±0.0611、0.9774±0.058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线性回归分析,KR值和钠离子浓度呈正相关性(r=0.9424,P<0.001)。结论本实验证实了活体动物中耳黏膜具有吸收功能,其吸收速度与钠离子的浓度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 上皮钠通道 钠离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耳蜗微循环缺血与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胡安 金晓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缺血后再灌注 再灌注损伤 耳蜗微循环 微循环障碍 耳蜗缺血 损伤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耳腔积液清除机制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祥翠 李吉平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72-374,共3页
维持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是中耳黏膜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以保证声波从鼓膜传导至内耳。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中耳腔积液破坏了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导致中耳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以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分泌性中耳炎即表现为传导性聋... 维持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是中耳黏膜的基本生理功能之一,以保证声波从鼓膜传导至内耳。各种致病因素所致的中耳腔积液破坏了中耳腔的相对干燥状态,导致中耳生理功能的改变,如以中耳积液为主要临床特点的分泌性中耳炎即表现为传导性聋。临床上往往通过创伤性的方法引流中耳腔积液以达到治疗目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积液 中耳腔 清除机制 分泌性中耳炎 生理功能 传导性聋 临床特点 中耳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耳鸣治疗的部分相关因素—微波+丹参治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汪轶婷 金晓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3期244-248,共5页
目的评价影响微波丹+参治疗对耳鸣治疗效果的部分相关因素,为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更好地判断病人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我科诊治的80例耳鸣病人,给予患耳微波理疗(9370MHz)及静脉注射丹参治疗,用VAS法(线性模拟标... 目的评价影响微波丹+参治疗对耳鸣治疗效果的部分相关因素,为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更好地判断病人预后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我科诊治的80例耳鸣病人,给予患耳微波理疗(9370MHz)及静脉注射丹参治疗,用VAS法(线性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评定耳鸣的严重程度及改善情况。应用SPSS统计软件包,通过多变量分析方法研究患者年龄、耳鸣病程、患者主观耳鸣频率,患者高频听力水平与患者耳鸣改善程度之间的关系并拟合多元回归方程。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结果本组验80例患者中,患者耳鸣改善分值平均为0.5795±0.3485。患者年龄与改善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303(P=0.006);耳鸣病程与改善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443(P<0.001);患者主观耳鸣频率与改善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075(P=0.511),高调耳鸣患者改善分值较低调及中调耳鸣患者相对较小;患者4kHz听阈与改善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175(P=0.120);患者8kHz听阈与改善分值间的相关系数为-0.125(P=0.270)。结论(1)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耳鸣治疗后改善程度越小;(2)耳鸣的频率特性与耳鸣治疗效果无线性相关趋势,但感受到高调耳鸣的患者治疗效果与感受到低中调耳鸣的患者相比相对较差;(3)患者高频听力水平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微波+丹参治疗 VAS评分法(线性模拟标尺 visual ANALOGUE scale) 多变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上皮钠通道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
8
作者 李祥翠 张奕 +1 位作者 李吉平 王家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channel,ENaC)mRNA在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2只SD大鼠实验耳经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 目的探讨上皮钠通道(epithelial sodiumchannel,ENaC)mRNA在分泌性中耳炎模型大鼠中耳黏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12只SD大鼠实验耳经鼓膜注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制造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动物模型,在造模后第二天取中耳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d ti me PCR)检测中耳黏膜中ENaC-mRNA的表达,并与对照耳(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相比较。结果实验耳α-、β-、γ-ENaC-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07 8、0.009 2、0.007 6,对照耳α-、β-、γ-ENaC-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012 1、0.012 6、0.011 7;实验耳相α-、β-、γ-ENaC-mRNA相对于对照组分别下调1.56倍(P<0.05)、1.37倍(P<0.05)、1.53倍(P<0.01)。结论 ENaC在分泌性中耳炎大鼠模型中耳黏膜中基因转录水平发生下调,这可能是导致OME早期积液形成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炎 分泌性 上皮钠通道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术式鼓室成形术后患者的听力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舒敏 金晓杰 王家东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鼓室成形术对中耳增益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35例(1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伴乳突切除术的鼓室成形术26例(26耳,I组)、不伴乳突切除术的鼓室成形术61例(62耳,II组)和单纯鼓膜修补术48例(49耳,III...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鼓室成形术对中耳增益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135例(137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分为伴乳突切除术的鼓室成形术26例(26耳,I组)、不伴乳突切除术的鼓室成形术61例(62耳,II组)和单纯鼓膜修补术48例(49耳,III组)三组。比较三组患者干耳后平均听阈及各频率听阈改善情况,计算各组的中耳危险指数(middle ear risk index,MERI)值,分析MERI值与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II组较I组患者术后平均听阈明显降低(P<0.05),低频听力改善前者优于后者(P<0.05),II组与III组患者术后平均听阈及各频率听力提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听力改善与MERI值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不伴乳突切除术的鼓室成形术对中耳增益效应影响显著,术后患者听功能改善明显,鼓室成形术后疗效与MERI值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室成形术 中耳增益机制 中耳危险指数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突术腔的填充 被引量:8
10
作者 舒敏 金晓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4-406,共3页
关键词 乳突腔填塞 术腔 填充 Mosher 纤维组织生长 乳突根治术 术后并发症 切除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喉癌5-氟尿嘧啶耐药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婕 王家东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建立人喉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耐药细胞系,为喉癌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模型。方法:以高剂量浓度递增间歇给药的方法诱导筛选人喉癌Hep-2的多药耐药细胞株Hep-2/5-FU,比较两组细胞的形态和倍增时间;MTT法确定细胞的IC50... 目的:建立人喉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耐药细胞系,为喉癌的耐药机制研究提供模型。方法:以高剂量浓度递增间歇给药的方法诱导筛选人喉癌Hep-2的多药耐药细胞株Hep-2/5-FU,比较两组细胞的形态和倍增时间;MTT法确定细胞的IC50及其耐药指数;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以及细胞内的罗丹明聚集;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DR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应MDR1-P蛋白的表达。结果:建成性能稳定的Hep-2/5-FU耐药细胞株,并与顺铂及长春新碱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耐药性,且Hep-2/5-FU细胞倍增时间较Hep-2细胞延长[(31.25±4.37)h vs(25.62±3.53)h,P<0.05]。Hep-2/5-FU细胞G0/G1期比例升高[(45.6±3.4)%vs(30.5±1.2)%,P<0.05],而S期比例明显降低[(32.1±4.2)%vs(52.4±3.6)%,P<0.05];Hep-2细胞内的罗丹明较Hep-2/5-FU细胞明显升高[(89.83±0.52)%vs(14.38±0.48)%,P<0.01];Hep-2/5-FU细胞MDR1 mRNA[(13.69±1.12)vs(17.82±0.61),P<0.05]及其编码的MDR1-P蛋白水平高于Hep-2细胞。结论:Hep-2/5-FU细胞株具有明确及稳定的多药耐药性,为喉癌的耐药机制提供了研究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肿瘤 5-FU 耐药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吞咽视频内镜检查对Zenker′s憩室手术效果的评估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佳瑞 Jean Lacau Saint Guily 王家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1-823,共3页
目的探讨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中观察到的潮汐症(RTS)现象对Zenker′s憩室的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作用。方法收集1998年5月—2010年4月法国巴黎Tenon医院耳鼻咽喉头颈颌面外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8例连续性Zenker′s憩室病例的临床... 目的探讨吞咽视频内镜检查(VESS)中观察到的潮汐症(RTS)现象对Zenker′s憩室的诊断及手术疗效评估作用。方法收集1998年5月—2010年4月法国巴黎Tenon医院耳鼻咽喉头颈颌面外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48例连续性Zenker′s憩室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和手术后VESS中RTS出现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选择病例38例,记录术前VESS中RTS出现前的吞咽次数,并分析其与术前食道吞钡检查中记录的Zenker′s憩室大小的关系;在VESS视频记录中回顾性寻找25例非Zenker′s憩室的食道上段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吞咽过程中的RTS表现。结果 148例患者术前VESS中均有RTS表现。症状出现前吞咽次数与食道憩室大小无明显关联(P>0.05)。术后对121例患者的随访发现,111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且VESS中RTS完全消失;10例患者症状复发,其中7例患者在平均随访37个月时VESS中再次出现RTS表现。25例非Zenker′s憩室的食道上段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的VESS记录中未发现RTS表现。结论 VESS中观察到的RTS是Zenker′s憩室的特征性表现。VESS可作为诊断Zenker′s憩室的一项辅助检查及在随访过程中评估手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enker′s食管憩室 潮汐症 吞咽视频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在模拟高速电梯上升环境中听力和鼓室压力的改变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奕 王家东 +4 位作者 汪轶婷 曹志明 唐剑敏 金晓杰 应乐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在模拟不同速率的上升电梯环境中听力和鼓室压力有无改变及改变的程度。方法取健康、听力和鼓室压正常的受试者20例(40耳),在50秒改变密闭模拟升空环境容器压力低于正常大气压2kPa和50秒改变密闭容器压力低于正常大气压4... 目的观察正常人在模拟不同速率的上升电梯环境中听力和鼓室压力有无改变及改变的程度。方法取健康、听力和鼓室压正常的受试者20例(40耳),在50秒改变密闭模拟升空环境容器压力低于正常大气压2kPa和50秒改变密闭容器压力低于正常大气压4kPa时的模拟容器内,分别评估500、1000、2000Hz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压值。结果当大气压力改变至低于正常值2kPa时,受试者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压力值上升,与正常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大气压力改变至低于正常值4kPa时,受试者言语频率的纯音听阈和鼓室压力值亦升高,与正常状态比较,除1000Hz纯音听阈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上升电梯环境中若使周围环境大气压低于正常大气压时,会对乘坐者的言语频率听力及鼓室压力产生影响,使听力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并导致鼓室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音听阈 鼓室压 高速电梯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 Treg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4
作者 石嘉俪 周佳青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4-547,共4页
目的:检测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周血的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手术... 目的:检测CD4+ CD25+ CD127low/-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外周血的比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PTC患者40例及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以CD4+ CD25+ CD127low/-为标志,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TC患者及甲状腺腺瘤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的比例,分析其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甲状腺腺瘤患者比较,PTC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 Treg比例明显升高[(7.836±1.668)% vs(5.365±1.156)%,P<0.05];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比例与PTC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PTC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比例显著增加,且与PTC临床分期、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CD4+ CD25+调节性T细胞 颈部淋巴结转移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uR2/3受体在不同年龄大鼠背侧蜗神经核的表达
15
作者 高尚 金晓杰 程雪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450-453,共4页
目的研究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GluR2/3(Glutamate recptor 2/3)在不同周龄大鼠蜗神经核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uR2/3亚型在不同年龄(1~16周)SD大鼠(... 目的研究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GluR2/3(Glutamate recptor 2/3)在不同周龄大鼠蜗神经核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uR2/3亚型在不同年龄(1~16周)SD大鼠(Sprague-Dawlay rat)背侧蜗神经核中的表达,免疫电镜技术检测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1周龄大鼠蜗神经核中无明显表达,2周时开始出现该受体的表达,3周时亦有极少量表达,4周时表达有明显增加,以后依次递增,至9周时表达最强,以后逐渐下降,并稳定于16周。各周龄受体均表达于包膜及胞浆中。电镜下(6周、10周)时见胶体金主要沉积于线粒体,部分可见于粗面内质网及胞浆。结论出生后GluR2/3在蜗神经核的含量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听觉发育及可塑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GluR2/3) 背侧蜗神经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周龄大鼠下丘GluR2/3的分布
16
作者 高尚 金晓杰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98-102,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大鼠下丘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GluR2/3(Glutmate recptor 2/3)的分布及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关系。方法分别... 目的检测不同年龄大鼠下丘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GluR2/3(Glutmate recptor 2/3)的分布及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1,4,9,15周龄SD大鼠ABR反应阈;FITC标记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uR2/3亚型在不同周龄SD大鼠下丘中的分布。结果1周龄SD大鼠检测不到明显的ABR波形,4周龄起能检测到稳定的ABR波形。GluR 2/3在不同年龄大鼠下丘神经元中均有表达。1周龄大鼠染色较少,位于胞膜;4周龄时表达强,主要位于胞膜;9周龄时较弱,位于胞膜及胞质;15周龄时可见于胞膜及核周胞质,但胞质较强。4周龄与1、9、15周龄胞膜相比,GluR 2/3亚型的表达较强,差异有显著性;1周与9周、15周龄胞膜之间,GluR 2/3的表达较弱,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出生后GluR 2/3在下丘的含量及分布部位均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下丘的发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 听性脑干反应 下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