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俊琳 郝明秀 +3 位作者 唐吟菡 吴芸芸 金玉华 胡耀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6-203,共8页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相关性,以及慢性病共病、相位角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共病、相位角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相关性,以及慢性病共病、相位角对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8年8月1日—2019年7月31日入住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年龄≥60岁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筛查。收集患者基本情况(性别、年龄、用药数、共病数、有无骨质疏松症、有无吸烟史等),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血红蛋白、白蛋白、血肌酐、血尿酸、铁蛋白、维生素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结果。计算年龄调整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ge-adjusted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aCCI)。采用InBody S10生物电阻抗身体成分检测仪进行人体成分测试,记录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相位角(phase angle,PhA)。部分患者接受握力测量。肌肉质量减少采用2019年亚洲肌肉减少症工作组(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AWGS)推荐的SMI值(男性≤7.0 kg/m^(2)、女性≤5.7 kg/m^(2))进行诊断。根据测定的SMI值将患者分为肌肉质量正常组与肌肉质量减少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老年患者发生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评估相关因素预测肌肉质量减少的价值。结果·共入组慢性病共病患者359例,其中男性226例,女性133例;肌肉质量正常组241例,肌肉质量减少组118例,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发生率为32.9%。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36,95%CI 1.013~1.060)、共病数(OR=1.117,95%CI1.025~1.217)、aCCI(OR=1.123,95%CI 1.031~1.222)、高密度脂蛋白(OR=3.688,95%CI 2.065~6.622)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呈正相关,BMI(OR=0.514,95%CI 0.443~0.597)、PhA(OR=0.195,95%CI 0.126~0.303)、血红蛋白(OR=0.984,95%CI 0.972~0.996)、三酰甘油(OR=0.606,95%CI 0.424~0.866)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提示PhA(OR=0.338,95%CI 0.119~0.959)、BMI(OR=0.634,95%CI 0.476~0.844)与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呈负相关。BMI、PhA预测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3(95%CI 0.855~0.931)和0.786(95%CI 0.736~0.837),敏感度分别为0.724和0.676,特异度分别为0.916和0.762;BMI联合PhA预测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7(95%CI 0.883~0.951),敏感度为0.867,特异度为0.860。结论·aCCI与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具有相关性。随着BMI、PhA的下降,老年人肌肉质量减少的风险升高。BMI联合PhA具有较高的老年人肌少症相关的肌肉质量减少的预测价值。未发现慢性病共病对其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质量 肌少症 慢性病共病 年龄调整后查尔森合并症指数 相位角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妇产科住院患者隐私保护需求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晓红 赵爱平 余俊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8期16-18,21,共4页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需求,为临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隐私保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12名妇产科住院患者隐私保护需求进行调查,共3项16个条目。结果妇产科患者隐私部位保护需求占首位,得分为(4.52±0.78);患者对涉... 目的了解妇产科患者隐私保护需求,为临床开展更具针对性的隐私保护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212名妇产科住院患者隐私保护需求进行调查,共3项16个条目。结果妇产科患者隐私部位保护需求占首位,得分为(4.52±0.78);患者对涉及隐私部位的临床教学观摩最为介意,得分为(3.52±1.24)。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对病史病情、个人生活秘密和个人空间的隐私保护需求与其他年龄组有明显差异(P<0.01);未婚者和已婚者对个人空间的隐私保护需求关注程度差异显著(P<0.05);妇科和产科患者对个人生活隐私保护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背景的患者对隐私保护有不同需求,医护人员应将隐私部位保护作为重点,关注患者隐私保护的个性化需求;使用"标准化患者"是解决临床教学与患者隐私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维护患者的隐私是全面提升医疗服务品质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 隐私 隐私保护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与血清尿酸的关系 被引量:7
3
作者 翟淼淼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94-1198,1205,共6页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征,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态血压参数、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入选患者共243例(平均年龄76.2...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特征,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动态血压参数、靶器官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7月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排除继发性高血压、严重感染及其他严重疾病者。入选患者共243例(平均年龄76.2岁,男性84.0%),分别行动态血压监测、血液生化检测、颈部动脉及心脏超声检查,根据血压昼夜波动情况分组,分析各组临床及动态血压特征;分析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与血清尿酸等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动态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多表现为夜间血压增高,晨峰现象明显。血清尿酸水平与血压节律(β<0.001,P=0.008)、晨峰(β=0.025,P=0.003)呈正相关。夜间平均收缩压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独立相关(χ2=5.435,P=0.020);年龄、血清尿酸、动态脉压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独立相关(χ2=36.578,P<0.001)。结论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血清尿酸水平是影响血压昼夜波动的重要因素。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密切相关,未发现血清尿酸与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夜间收缩压水平升高是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清尿酸 靶器官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I双语教学及其在本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栾伟 陆丽清 +1 位作者 钱益萍 钱珺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6期94-96,共3页
介绍内容依托式(CBI)教学法及其国内外应用状况,分析本科护理教学中CBI双语教学的四个关键问题,即师资队伍的培养、护生情况、教材选择、教学效果评价,为今后临床护理教学中实施CBI双语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护理本科 临床教学 内容依托式教学 双语教学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童迪夷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PPH)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在老年病科住院治疗且病情平稳的71例老年患者,采用24 h动态血压仪测定三餐前后血压和心率。结果住院老年人PPH发生率为87.32%,早、中、晚餐之间PPH发生率... 目的了解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PPH)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6—11月在老年病科住院治疗且病情平稳的71例老年患者,采用24 h动态血压仪测定三餐前后血压和心率。结果住院老年人PPH发生率为87.32%,早、中、晚餐之间PPH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亦未发现年龄、性别与PPH发生有关;同时使用≥3种药物或同时患有≥3种基础疾病者,PPH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三餐后血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早餐后血压下降最快且幅度最大,早餐后血压最低值出现于餐后60 min,而午、晚餐则以餐后120 min血压下降幅度最大。三餐后心率均较餐前有所下降,三餐之间心率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老年人PPH发生率高且餐后血压下降幅度较大,应加以重视,防止因低血压引起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后低血压 发生率 动态血压监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CD34^+细胞数量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黎莹 沈培晓 汪海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CD34^+细胞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关系,分析Ang-1/Tie-2在内皮祖细胞的表达及其调控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9例为高血压组,正常健康者59例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Ang-1/Tie-2 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P... 目的探讨循环CD34^+细胞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关系,分析Ang-1/Tie-2在内皮祖细胞的表达及其调控意义。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59例为高血压组,正常健康者59例为对照组。RT-PCR法检测Ang-1/Tie-2 mRNA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4^+/PMNC值。分析外周血CD34^+/PMNC值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以及Ang-1和Tie-2 mRNA水平与CD34^+/PMNC值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外周血CD34^+/PMNC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高血压组外周血CD34^+/PMNC值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622,P=0.009),与舒张压、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水平无相关性。高血压组内皮祖细胞Ang-1和Tie-2 m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与CD34^+/PMNC值分别呈正相关(r=0.561,P=0.005;r=0.473,P=0.009)。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可能与Ang-1和Tie-2水平的下调从而影响内皮祖细胞的修复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循环内皮祖细胞 C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合并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鑫 梁馨月 +1 位作者 方宁远 汪海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627-1631,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3月—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及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1例(年龄≥60岁)。... 目的·分析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19年3月—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病科及心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101例(年龄≥60岁)。采用老年综合评估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及合并疾病情况。使用Fried衰弱表型评价患者的衰弱状态,并将其分为衰弱组和非衰弱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01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合并衰弱综合征者53例。2组患者在年龄、Charlson共病指数、合并睡眠障碍比例、1年内跌倒史、多重用药史、握力、Gensini评分、胱抑素水平、脑钠钛(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和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水平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ensini评分(β=0.027,SE=0.012,P=0.028)和握力(β=-0.076,SE=0.030,P=0.012)均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合并衰弱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易合并衰弱综合征。及时行Gensini评分和握力测定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衰弱综合征的早期识别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衰弱综合征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男性单项血脂指标和血脂危险分层与骨密度的关系 被引量:3
8
作者 吴萌萌 陈芝国 +2 位作者 陆金华 王静 金贤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80-884,共5页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单项血脂指标和血脂危险分层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47名老年男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脂正常组(n=84)和血脂异常组(n=163),后者再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采用定量超声测定法(QUS)测定骨密度T值,根据...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单项血脂指标和血脂危险分层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47名老年男性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血脂正常组(n=84)和血脂异常组(n=163),后者再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采用定量超声测定法(QUS)测定骨密度T值,根据检测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分析单项血脂指标和血脂危险分层与骨密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单项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者的骨量减少发生率分别为73.8%和73.5%,明显高于TC和LDL-C正常者的51.6%和49.4%(P<0.01);单项血脂指标在血脂危险分层3个亚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骨量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1.7%、67.2%和79.4%,呈阶梯式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C、LDL-C和血脂危险分层与骨量减少发生率呈正相关关系(r=0.153,P=0.016;r=0.171,P=0.007);血脂危险分层与骨密度T值呈显著负相关(r=-0.301,P=0.000),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和运动情况后,其与骨密度T值仍呈显著负相关(r=-0.259,P<0.01)。结论单项血脂指标TC和LDL-C与骨量减少存在一定关联,而血脂危险分层与骨密度T值的关系更为密切,能更好地提示骨量减少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血脂危险分层 老年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路会萍 吴李娜 汪海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94-1198,共5页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现状,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上海市3所社区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 目的·了解上海部分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现状,并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上海市3所社区门诊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了458例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总分为347.91±32.97,自测生理健康得分为142.29±13.03,自测心理健康得分为116.95±12.65,自测社会健康得分为88.66±11.83,自测健康总分达到良好水平的百分比为88.4%。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原职业、每日服用降压药的次数、婚姻状况、生活满意度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上海社区门诊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总体健康水平良好,年龄、原职业、每日服用降压药的次数、婚姻状况、生活满意度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测健康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 自测健康 影响因素 社区门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患者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昌林 刘骅 +3 位作者 张捷 沈志勇 张翀 季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5-1918,共4页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70岁)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高龄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50)和开腹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 目的评价高龄患者(≥70岁)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择期高龄胃恶性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n=50)和开腹组(n=5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吻合口漏、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86),两组术中出血量(P=0.016)、术后首次排气时间(P=0.000)、住院天数(P=0.000)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吻合口漏腹腔镜组为2例,开腹组3例;术后心肺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为6例,开腹组5例。术后1、3、7 d腹腔镜组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开腹组均有明显差异(P=0.000)。结论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相比,为高龄患者实施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在术中出血、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炎症因子指标方面较传统术式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 安全性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式病房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照护感受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金丽萍 张绮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20期20-23,47,共5页
目的了解家庭式病房晚期癌症患者配偶在照护患者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采取立意抽样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家庭式病房住院的1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 目的了解家庭式病房晚期癌症患者配偶在照护患者过程中的真实感受。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采取立意抽样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老年科家庭式病房住院的10例晚期癌症患者的配偶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内容分析法分析资料,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家庭式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配偶的照护感受包括4个主题:抱怨和无助感;不确定感和丧失感;满足感和自我价值感;调整心态,接受事实。结论在护理家庭式病房的晚期癌症患者的同时,还需关注其主要照护者,尤其是配偶的身心健康,可以运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临终关怀服务等为患者及其配偶提供医疗照护和心理支持;同时,呼吁政府构建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减轻晚期肿瘤患者家属照护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式病房 晚期癌症患者 患者配偶 照护感受 临终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及环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体外诱导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缪培智 金贤 +1 位作者 汪海娅 方宁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对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F)增殖的影响,并比较电流排除(ECE)、四甲基偶氮唑盐(MTT)2种方法检测增殖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AF并传代。取第5...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对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F)增殖的影响,并比较电流排除(ECE)、四甲基偶氮唑盐(MTT)2种方法检测增殖的差异。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AF并传代。取第5代纯化细胞血清饥饿24h,然后用不同浓度(0、1、5、10、50μmol/L)的罗格列酮、环格列酮加或不加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刺激24h,用ECE、MTT2种方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结果:与未加AngⅡ组比较,加AngⅡ组的细胞活力升高(P<0.05),10、50μmol/L罗格列酮、环格列酮能够抑制AF增殖(P<0.05),5、10、50μmol/L罗格列酮、环格列酮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AF增殖(P<0.05)。ECE与MTT结果相关性好(r=0.667,P<0.001)。结论:罗格列酮、环格列酮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AF增殖,ECE法可准确检测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 激动剂 主动脉外膜 成纤维细胞 增殖 大鼠 血管紧张素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钾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孟超 金贤 +3 位作者 王晓玲 夏立 蔡军 方宁远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25-1431,共7页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谱的改变及氯沙坦钾降压治疗对SHR左心室肥厚心肌线粒体蛋白的影响。方法·20周龄SHR(SHR组)随机分为8周氯沙坦钾降压组(治疗组,28周龄)及未用药组(对照组,28周龄),并以20周龄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SHR组的对照(WKY组)。应用荧光定量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左心室组织线粒体蛋白质表达谱,同时测定各组大鼠血压及心肌直径。结果·与WKY组比较,SHR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线粒体的蛋白质表达谱共有13个蛋白质点发生改变,变化均在1.3倍以上;将这些点从预制胶上切下后进行消化和质谱分析,许多点被鉴定出是同一种蛋白,所鉴定出的5种蛋白均涉及线粒体的能量代谢。降压治疗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室心肌线粒体蛋白表达谱未发现新的差异点;治疗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00,P=0.002),增大的左心室心肌细胞直径显著缩短(P=0.000)。结论·SHR高血压心肌肥厚存在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氯沙坦钾能明显改善SHR的血压并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但对线粒体能量代谢蛋白无明显影响。提示这些线粒体差异蛋白可能并非由高血压后负荷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左心室肥厚 氯沙坦钾 降压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代谢异常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丽 金玉华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结构 心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护理安全工作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栾伟 王璐 钱萍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3期64-66,共3页
目的了解护理安全工作现状,为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和培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安全工作调查问卷对医院18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3种职务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工作态度认同率68.2%~100%,3种职务护理人员认同率均低于... 目的了解护理安全工作现状,为开展护理安全管理和培训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安全工作调查问卷对医院18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3种职务护理人员对护理安全工作态度认同率68.2%~100%,3种职务护理人员认同率均低于50%的条目为"护理安全工作分工明确"和"外界或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多数护理人员认为护理安全培训缺乏针对性,对护理安全培训需求率达87.5%~92.4%。结论目前临床护理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分工不明确、缺乏外部支持系统,护理安全培训针对性不强。需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监控网络,构建安全文化,加强针对性培训不断改进护理安全工作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安全 安全文化 安全培训需求 支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缪培智 金贤 +1 位作者 汪海娅 方宁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1-583,共3页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F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AFs并传代。取第5代纯化细胞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0.1μmol/LROSI组、Ang... 目的:探讨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ROSI)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大鼠主动脉外膜成纤维细胞(AF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原代培养AFs并传代。取第5代纯化细胞用于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0.1μmol/LROSI组、AngⅡ+1.0μmol/LROSI组、AngⅡ+10μmol/LROSI组,采用TranswellChamber测试细胞迁移。另取AFs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Ⅱ+10μmol/L ROSI组和AngⅡ+10μmol/L ROSI+GW9662组,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另取AFs同上分为4组,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活性。结果:AngⅡ能促进AFs的迁移,ROSI可呈剂量依赖地抑制AFs的迁移(P<0.05)。ROSI能够降低AFs MMP-2蛋白的表达及MMP-2的活性。结论:ROSI可抑制AngⅡ诱导的大鼠AFs的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的表达及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血管紧张素Ⅱ 外膜成纤维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珍菊降压片对更年期高血压的临床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哲方 叶人诵 +1 位作者 朱理安 熊三军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I0007-I0008,共2页
关键词 更年期高血压 珍菊降压片 临床作用 复方降压药 血压波动 中西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癌基因VHL在H_2O_2诱导的肿瘤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彩霞 毛玉琴 +3 位作者 高耀辉 韩三峰 孟超 王立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17-1422,共6页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VHL对H2O2诱导的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i沉默秀丽线虫vhl-1和肿瘤细胞的同源基因VHL的表达,以不同浓度H2O2处理,经形态学分析秀丽线虫的死亡情况;用AnnexinⅤ和PI标记细胞,经流式...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VHL对H2O2诱导的肿瘤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并初步探究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NAi沉默秀丽线虫vhl-1和肿瘤细胞的同源基因VHL的表达,以不同浓度H2O2处理,经形态学分析秀丽线虫的死亡情况;用AnnexinⅤ和PI标记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死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氧化应激的通路蛋白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分析VHL影响细胞氧化应激的分子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hl-1表达沉默的秀丽线虫对H2O2的敏感性显著增加,死亡率显著增高,该效应依赖于H2O2的浓度梯度和处理时间。沉默VHL表达肿瘤细胞的死亡率与野生型肿瘤细胞比较无明显差别,但经250μmol/L和500μmol/L的H2O2处理后,沉默VHL表达肿瘤细胞的死亡率显著增高,且伴随JNK磷酸化水平的升高。结论沉默VHL表达可增加细胞对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的敏感性,且VHL对细胞在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中的保护效应存在种属的保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VHL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MI评分和GRACE评分系统对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院内事件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沈兰 陆言巧 +3 位作者 汪莉 苗雨桐 沈玲红 何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05-1011,共7页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TIMI)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院内事件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NSTEMI...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TIMI)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系统对中国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院内事件的评估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至12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NSTEMI患者。终点事件为院内死亡、再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和心搏骤停。患者入院时根据TIMI和GRACE评分结果进行危险分层评分,采用ROC曲线评估2种评分系统及两者结合对院内事件的预测价值。使用TIMI评分筛选所有人群,再将TIMI评分中危患者进一步分为GRACE评分高危亚组(GRACE评分≥140分)和GRACE评分非高危亚组(GRACE评分<140分),比较两个亚组患者院内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2例患者,其中男163例、女69例,平均年龄为66.1(95%CI 64.6~67.6)岁。TIMI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别为69例(29.7%)、142例(61.2%)和21例(9.1%),3组院内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5%(10/69)、24.6%(35/142)和33.3%(7/21);GRACE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别为41例(17.7%)、85例(36.6%)和106例(45.7%),3组院内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3%(3/41)、11.8%(10/85)和36.8%(39/106)。GRACE评分和TIMI评分对是否发生院内事件均显示出较好的区分度,GRACE评分对院内事件的预测价值更高(AUC 0.81 vs 0.62,P<0.001)。TIMI评分中危组患者中,GRACE评分高危亚组的院内事件发生率高于GRACE评分非高危亚组[38.2%(29/76)vs 9.1%(6/66),OR=6.2,95%CI 2.4~16.1,P<0.001]。TIMI评分与GRACE评分结合对院内事件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0.71,95%CI 0.65~0.77),并且其阳性预测值(37.1%)高于TIMI评分(33.3%)和GRACE评分(36.8%)。结论在中国NSTEMI患者中,GRACE评分的预测准确性优于TIMI评分,但简便性不足。TIMI评分与GRACE评分结合应用的危险分层方法为预测中国NSTEMI患者的院内事件提供了一种简便且有效的判别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中国 风险评分 院内事件 冠状动脉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茜茜 汪海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50-453,共4页
基于柯氏音法的无创性血压测量是排查高血压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可使动脉内压低于无创血压,这种情况称之为假性高血压(PHT)。如果PHT未被识别,可引发不合理甚至有害的治疗,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缺血和缺氧情况。该文对... 基于柯氏音法的无创性血压测量是排查高血压最常用的方法。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可使动脉内压低于无创血压,这种情况称之为假性高血压(PHT)。如果PHT未被识别,可引发不合理甚至有害的治疗,老年人则更容易发生缺血和缺氧情况。该文对PHT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及其无创识别方法(脉搏波传导速度、动态血压监测和脉压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高血压 老年人 无创 脉搏波传导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