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疗效分析和参数调试体会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强强 徐纪文 +3 位作者 周洪语 叶晓来 赵晨杰 马军峰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722-727,共6页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疗效和术后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共71例药物难治性癫患者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Mc Hugh分级评价手术疗效,术后行刺激参数调试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6个月、中位值22个月...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疗效和术后最佳刺激参数。方法共71例药物难治性癫患者均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Mc Hugh分级评价手术疗效,术后行刺激参数调试以达到最佳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56个月、中位值22个月,癫发作频率较术前减少[18(3,92)次/月对30(5,145)次/月;Z=826.500,P=0.000]。发作频率减少〈50%者20例(28.17%)、≥50%者51例(71.83%),其中27例(38.03%)发作频率减少≥80%,14例(19.72%)发作停止。本组有8例(11.27%)使用磁铁后发作严重程度减轻。结论迷走神经刺激术是一种治疗药物难治性癫安全、有效的方法。最佳刺激参数一般为刺激电流1.00~1.75 m A,0.75 m A也是有效刺激电流,同时需综合多个参数调试以达到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迷走神经 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重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5
2
作者 潘瑞福 林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29-432,共4页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目前全国约有4000余万例糖尿病患者,它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糖尿...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目前全国约有4000余万例糖尿病患者,它已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社会问题。糖尿病可引起多种并发症,例如已熟知的三联症: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在并发的神经系统病变中以周围神经病变更为多见,故本文将着重叙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并简略叙述应对之重视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早期诊断 治疗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神经系统病变 肥胖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迷走神经刺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4
3
作者 徐纪文 刘强强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692-695,共4页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近20年来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一种新方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很难用单一机制来解释,目前更倾向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包括减少脑组织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以控制癫发作;抑制和减少发作间期... 迷走神经刺激术(VNS)是近20年来用于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的一种新方法,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很难用单一机制来解释,目前更倾向于多种机制共同作用:包括减少脑组织兴奋性神经递质、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以控制癫发作;抑制和减少发作间期样放电;减少抗癫药物耐药基因表达;改变部分组织脑血流分布;参与脑神经保护[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 迷走神经 电刺激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欧洲神经病协会联盟偏头痛药物治疗指南的解读与思考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焰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57-258,共2页
关键词 偏头痛 治疗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52
5
作者 于生元 董钊 +3 位作者 李焰生 万琪 周盛年 乔向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 目的:探讨盐酸氟桂利嗪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开放性研究,2120例偏头痛患者每日口服盐酸氟桂利嗪5~10 mg,治疗时间为12周,在治疗开始及4周末、8周末、12周末分别记录患者的头痛程度、频率、服药剂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血压.结果:治疗后4周末、8周末及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头痛程度明显减轻(均P<0.05),频率明显减少(均P<0.05),盐酸氟桂利嗪用量亦明显减少(均P<0.05),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治疗前后血压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偏头痛预防性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钙通道 盐酸氟桂利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痴呆最新药物治疗临床操作指南 被引量:22
6
作者 曹雯炜 张丽 +1 位作者 钟根龙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6期423-429,共7页
本指南提供了包括5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核准的,与认知、整体功能、行为、情绪、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相关的痴呆药物疗法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生应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胆碱酯酶抑制剂或美金刚的治疗(低级推荐,中等质量证... 本指南提供了包括5种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核准的,与认知、整体功能、行为、情绪、生命质量和日常生活活动等相关的痴呆药物疗法的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医生应在个体化评估的基础上,进行胆碱酯酶抑制剂或美金刚的治疗(低级推荐,中等质量证据);根据药物的耐受性、不良反应谱、使用方便程度及费用选择治疗药物(低级推荐,低质量证据)。亟需对痴呆治疗药物的临床疗效作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药物疗法 美国 指南属仁济医院神经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专病门诊随访对卒中患者高血压治疗率和达标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林岩 李焰生 +3 位作者 徐群 施国文 孙亚蒙 耿介立 《中国卒中杂志》 2008年第12期889-894,共6页
目的通过卒中专病门诊登记随访,提高对卒中患者高血压的管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连续的在卒中专病门诊登记的伴高血压的卒中患者833例,按能否坚持在专病门诊随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达标率。结果833例患者中,随访... 目的通过卒中专病门诊登记随访,提高对卒中患者高血压的管理。方法选择资料完整的、连续的在卒中专病门诊登记的伴高血压的卒中患者833例,按能否坚持在专病门诊随访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达标率。结果833例患者中,随访后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分别从随访前的40.5%和18.2%提高到92.1%和57.4%(P<0.01)。其中门诊随访患者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分别从41.0%和20.7%提高到98.4%和65.9%,电话随访患者的治疗率和达标率分别从39.0%和11.5%提高到74.3%和33.5%(P<0.001)。随访后患者联合使用降压药的比例从21.7%提高到28.8%(P=0.013),患者清淡饮食(48.3%到74.7%)、保持每日活动(17.3%到58.8%)、每周测血压(24.7%到46.7%)比例显著增加(P均<0.01),戒烟率(76.5%到94.4%,P<0.01)和戒酒率(77.1%到88.8%,P=0.002)亦显著增加。结论卒中专病门诊可以提高卒中患者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达标率,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坚持专病门诊随访者较未能坚持者的高血压的治疗率和达标率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二级预防 高血压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别适用于癫痫术前评估的分类方法——发作症状学分类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秦兵 徐纪文 谭启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45-847,共3页
我们对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LeagueAgainstEpilepsy,ILAE)关于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体系已经非常熟悉了.上述分类体系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国际抗癫痫联盟 分类方法 术前评估 分类法 症状学 发作 分类体系 癫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时间窗溶栓:急性卒中治疗13年来最大的进步——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3(ECASS3)结果解读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1期13-18,共6页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是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和成人残疾的第一位原因。虽然通过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和严格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急性卒中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例如,... 卒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是我国人群死亡的第二位原因和成人残疾的第一位原因。虽然通过积极改变生活方式和严格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卒中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急性卒中的治疗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例如,对危害性最严重的脑出血,目前还没有一项治疗方法(止血、脱水、手术或神经营养)经随机对照试验被证明是确切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约占卒中的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溶解疗法 卒中 指南 解读 欧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规范化管理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焰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26,共2页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老龄化,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人口快速老龄化及伴随的多种危险因素,势必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井喷”现象。如果不加干预,我们每3个人中将有1人罹患脑卒中和(或)痴呆。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有关尼莫地平治疗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6期549-550,共2页
  迄今为止,已有十余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研究报道,绝大多数的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仅部分试验结果提示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受试者的整体功能、认知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ADL).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些现在还不为我们所...   迄今为止,已有十余种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VaD)的临床研究报道,绝大多数的试验结果令人失望,仅部分试验结果提示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受试者的整体功能、认知能力或日常生活能力(ADL).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些现在还不为我们所知,但试验设计的缺陷及VaD本身的明显异质性被认为是重要的原因[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临床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6年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2期131-135,共5页
  1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概念和统一标准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s,VCI)作为涵盖各种血管性病因所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概念,被越来越广地接受和应用[1,2].由于痴呆定义的Alzheimer化,强调记...   1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概念和统一标准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s,VCI)作为涵盖各种血管性病因所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的概念,被越来越广地接受和应用[1,2].由于痴呆定义的Alzheimer化,强调记忆损害的重要,与多数的血管性病因导致的认知损害不符,因而国际老年精神协会(IPS)首先接受和采用了VCI的定义,它包括了血管性痴呆(VaD).然而,以Roman为代表的少数研究者则坚持将VCI与VaD区分,认为VCI仅是轻的认知功能损害,类似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而将VCI和VaD统归于血管性认知疾患(vascular cognitive disorders,VCD)范畴之下[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2006 ALZHEIMER病 神经心理学 遗传性脑动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因的皮质下小梗死的危险因素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兰玉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12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皮质下小的脑梗死(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与颅内外大动脉病变的关系。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小动脉病变性ssI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住院的118例急性SSI患者,依据循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诊断标准停止... 目的观察皮质下小的脑梗死(small subcortical infarction,SSI)与颅内外大动脉病变的关系。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性与小动脉病变性ssI患者的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连续收集住院的118例急性SSI患者,依据循证的缺血性卒中病因分型诊断标准停止卒中研究急性卒中治疗Org 10172试验(stop stroke study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classification System,SSS-TOAST)进行卒中分型,比较不同血管病因所导致的SSI的比例,分析不同病因惠者的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 118例急性SSI惠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者26例(22%)、小动脉病变者75例(64%),心源性、其他明确病因及病因不明确者17例(14%)。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者与小动脉病变者的主要血管性危险因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SI患者的病因并非相同,以小动脉病变居多。动脉粥样硬化性和小动脉病变性ssI在血管危险因素分布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小动脉硬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的治疗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6期461-464,共4页
  随着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概念的推广和接受,VCI概念在认知障碍领域中的科学地位和意义愈显重要,它是对传统血管性痴呆(VaD)概念的根本突破.同时,因其含有预防理念,临床医生和制药企业更是趋之若骛.然而,VCI概念的笼统性和缺乏...   随着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VCI)概念的推广和接受,VCI概念在认知障碍领域中的科学地位和意义愈显重要,它是对传统血管性痴呆(VaD)概念的根本突破.同时,因其含有预防理念,临床医生和制药企业更是趋之若骛.然而,VCI概念的笼统性和缺乏公认的具体可操作性诊断标准,常使临床医生感到难以适从和困惑,更难堪的是一些非学术动机不严谨的VCI治疗宣传'混淆视听',使人一头雾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脂管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11年第1期27-32,共6页
在美国每年约80万的卒中发病患者中,约1/4为复发者。为减少卒中复发,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组织专家对2005年后(截止2009年8月)以英文发表的各种研... 在美国每年约80万的卒中发病患者中,约1/4为复发者。为减少卒中复发,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ASA)组织专家对2005年后(截止2009年8月)以英文发表的各种研究工作予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卒中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胆固醇血症、他汀类药物与缺血性卒中关系的新认识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4期323-326,共4页
  近年来的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再次强化了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认识,而新近完成的有关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近年来的一系列流行病学研究再次强化了高胆固醇血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缺血性卒中之间存在相关性的认识,而新近完成的有关他汀类药物(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对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一级和二级预防的临床研究则进一步明确了降低LDL-C水平与减少缺血性卒中发病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他汀 卒中 缺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RCL试验解读
17
作者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4期372-374,共3页
  1研究背景和目的   由于早期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不一致,特别是对45项涉及450 000例人群的meta分析未见胆固醇水平与卒中的发病存在明确的相关性[1],使得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医务人员和神经科医师认为胆固醇并不是重要的脑血管疾病的...   1研究背景和目的   由于早期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的不一致,特别是对45项涉及450 000例人群的meta分析未见胆固醇水平与卒中的发病存在明确的相关性[1],使得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医务人员和神经科医师认为胆固醇并不是重要的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二级预防 血脂 SPARC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