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高峰期神经内科急诊患者的特征
1
作者 宋叶平 王丽玲 +3 位作者 郭莎莎 董青 李焰生 糜建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74-978,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高峰期神经内科急诊患者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2020年疫情高峰期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患者与2018年和2019年同一时间段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就诊症状进行比较...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高峰期神经内科急诊患者的特征性改变。方法对2020年疫情高峰期我院神经内科急诊患者与2018年和2019年同一时间段患者的性别、年龄、主要就诊症状进行比较,并对2020年患者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评估。结果 2020年疫情高峰期女性患者构成比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急性卒中和躯体化症状患者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同性别、年龄及症状分类间PT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8、0.909、0.224)。结论疫情高峰期,女性、躯体化症状患者相对减少,故疫情后续流行期间,要求为重视本学科女性和躯体化症状患者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仑卡奈单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
2
作者 张楠 解恒革 +3 位作者 王刚 周炯 郑坤木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15-919,共5页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 目的观察仑卡奈单抗在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的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收集2024年6月26日至2025年3月1日在全国84个医学中心就诊并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646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进行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CDR)评分,分别计算CDR总评分(CDR-global score,CDR-GS)和CDR各项目总分(CDR-sum of box,CDR-SB)。观察治疗3个月内静脉滴注相关反应(infusion-related reactions,IRR)和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amyloid-related imaging abnormalities,ARIA)发生情况。ARIA包括ARIA水肿(ARIA with edema and effusion,ARIA-E)和ARIA出血(ARIA with hemosiderin deposit,ARIA-H)。454例患者进行载脂蛋白E(apolipoprotein E,ApoE)基因检测。对基线特征和短期安全性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CDR-GS为0.5分和1分的患者分别为301例(46.59%)和345例(53.41%);ApoEε4携带者202例(31.27%),其中ApoEε4纯合子携带患者17例(8.42%)。发生IRR 32例(4.95%),其中90.63%(29/32)发生于首次静脉滴注,轻度IRR 31例(96.88%),中度IRR 1例(3.13%),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头晕、呕吐等。发生ARIA 16例(2.48%),其中ARIA-E 5例(31.25%),ARIA-H 10例(62.50%),ARIA-E伴ARIA-H 1例(6.25%)。5例ARIA-E中2例为症状性ARIA-E;影像学上,3例为轻度、2例为中度ARIA-E。10例发生ARIA-H的患者均无临床症状;影像学上,6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ARIA-H。17例ApoEε4纯合子患者中发生ARIA-H 1例(5.88%),其影像学严重程度为中度。年龄增长有增加ARIA发生风险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中国真实世界研究中接受仑卡奈单抗治疗的AD患者具有年龄较轻但疾病严重程度较高的特征,短期随访数据提示仑卡奈单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疾病特征 仑卡奈单抗 淀粉样蛋白相关影像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3D-T1WI及T2WI影像组学诊断早-中期帕金森病
3
作者 郝璐 段亿 +3 位作者 朱明慧 朱潇 卡力布努尔·马合木提 管阳太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12-515,共4页
目的观察MR 3D-T1WI及T2WI影像组学诊断早-中期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早-中期PD患者[Hoehn-Yahr(H-Y)分级≤2.5]及与之匹配的96名健康成年人,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35,含67例PD及68名健康成年人)与验证集(n=57,含28... 目的观察MR 3D-T1WI及T2WI影像组学诊断早-中期帕金森病(PD)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96例早-中期PD患者[Hoehn-Yahr(H-Y)分级≤2.5]及与之匹配的96名健康成年人,按7∶3比例划分训练集(n=135,含67例PD及68名健康成年人)与验证集(n=57,含28例PD及29名健康成年人)。基于训练集颅脑3D-T1WI及T2WI提取及筛选左侧红核(LRN)、右侧红核(RRN)、左侧黑质(LSN)及右侧黑质(RSN)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分别构建单一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序列影像组学模型,获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并以验证集验证各模型诊断早-中期PD的效能;分析各模型Radscore与PD患者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分别于3D-T1WI和T2WI中针对LRN、RRN、LSN及RSN获得15、14、11及14个,以及15、12、14及12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基于上述最优特征构建单一序列模型LRN3D-T1WI、RRN3D-T1WI、LSN3D-T1WI、RSN3D-T1WI、LRNT2WI、RRNT2WI、LSNT2WI及RSNT2WI,以及联合序列模型LRN_(3D-T1WI+T2WI)、RRN_(3D-T1WI+T2WI)、LSN_(3D-T1WI+T2WI)及RSN_(3D-T1WI+T2WI)。训练集及验证集中,基于3D-T1WI各模型的AUC为0.75~0.86,基于T2WI各模型的AUC为0.82~0.90,而各联合模型的AUC为0.85~0.93。PD患者LRN3D-T1WI模型Radscore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呈负相关(rs=-0.255、-0.242,P=0.011、0.016),RSNT2WI模型Rad-score与HAMD评分亦呈负相关(rs=-0.254,P=0.010)。结论3D-T1WI及T2WI影像组学均可用于诊断早-中期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Aβ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建议(2025版)
4
作者 支楠 肖金雯 +27 位作者 任汝静 李彬寅 王金涛 耿介立 曹雯玮 宋雅颖 王华龙 初曙光 彭国平 刘军 刘晓云 袁芳 王雯 窦荣花 李霞 岳玲 魏文石 潘小玲 朱向阳 贺电 范伟女 石静萍 张楠 赵辉 陈芹 魏翠柏 陈晓春 王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33-1140,共8页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 近年来阿尔茨海默病免疫治疗领域迎来重要突破,中国已与国际同步批准至少2种抗Aβ单克隆抗体上市,并应用于临床。其中,仑卡奈单抗、多奈单抗分别于2024年6月和2025年4月正式应用于国内临床。基于以上背景,为促进抗Aβ单克隆抗体在国内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规范、合理和安全应用,本文结合作者团队及国内同行对上述单抗的临床试验数据及临床应用经验,在2024年版本的基础上,继续总结更新抗Aβ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建议,包括临床用药指征、用药前评估与准备、用药时医嘱及注意事项、用药后临床监测,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翔实的用药指导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单克隆抗体 临床应用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中的作用及治疗应用进展
5
作者 王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1-403,共3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渐进性记忆丧失和认知能力下降是AD的标志^([1])。据评估,AD影响全球约400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的AD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渐进性记忆丧失和认知能力下降是AD的标志^([1])。据评估,AD影响全球约4000万人,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长。近年来,中国的AD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家庭、社会乃至整个医疗保健系统构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T淋巴细胞 调节性 免疫调节 认知功能障碍 淀粉样β肽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1177
6
作者 于生元 万有 +20 位作者 万琪 马柯 王家双 卢振和 刘延青 刘小立 刘慧 刘若卓 邓列华 李焰生 陈向军 陈军 张达颖 郑宝森 赵华 常建民 黄东 傅志俭 熊东林 樊碧发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61-167,共7页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 一、定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定义为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HZ)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1]),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2])。PHN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可表现为持续性疼痛,也可缓解一段时间后再次出现^([3])。二、流行病学PHN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因疼痛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定义不同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ALGIA 中国专家共识 疼痛持续时间 痛觉超敏 中枢敏化 加巴喷丁 阿片类药物 神经介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脑白质高信号和多巴胺能系统功能受损的关联
7
作者 李宛霖 关爱 +7 位作者 谢心怡 杜芸兰 戴若莲 卢钟娇 陈刚 董青 王华龙 王刚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2β-carbomethoxy-3β-(4-fluorophenyl)-(N-^(11)C-methyl)tropane,CFT]正电子...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WMH)及^(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2β-carbomethoxy-3β-(4-fluorophenyl)-(N-^(11)C-methyl)tropane,CF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成像特征,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PD患者84例,根据PD患者年龄分为非老年组(33例)和老年组(51例,年龄>65岁);依据PD患者的WMH程度分为无WMH组(22例)和WMH组(62例)。进行脑白质病变程度评分,包括脑室周围白质高信号(periventricular WMH,PVH)评分和深部WMH(deep WMH,DWMH)评分。所有患者进行头部MRI和^(11)C-CFT-PET/CT检查,计算T/N值和不对称指数。结果老年组H-Y分级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双侧尾状核、双侧前壳核、对侧后壳核T/N和后壳核不对称指数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P<0.01)。WMH组H-Y分级和年龄明显高于无WMH组,双侧尾状核、双侧前壳核、双侧后壳核T/N和后壳核不对称指数明显低于无WMH组(P<0.05,P<0.01)。PVH评分与起病侧尾状核T/N(r=-0.282,P=0.009)、对侧尾状核T/N(r=-0.215,P=0.049)、起病侧前壳核T/N(r=-0.249,P=0.022)、对侧前壳核T/N(r=-0.280,P=0.010)、对侧后壳核T/N(r=-0.285,P=0.009)呈负相关,DWMH评分与起病侧尾状核T/N、起病侧前壳核T/N呈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和疾病严重程度影响PD患者的WMH和多巴胺神经系统,WMH负荷增加与多巴胺能神经系统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白质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性狼疮性发作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3
8
作者 赛芳芳 杜芸兰 +1 位作者 宋叶平 苗玲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8-641,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按照有无性发作,分为性发作组(n=37)和无性发作组(n=49)。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特点及各临床指征的...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性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NPSLE患者的临床特点,按照有无性发作,分为性发作组(n=37)和无性发作组(n=49)。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人口学特点及各临床指征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免疫抑制剂应用史、氯喹或羟氯喹应用史及抗心磷脂抗体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年龄和既往氯喹或羟氯喹应用史是NPSLE性发作的独立影响因素(OR=0.361,P=0.047;OR=0.332,P=0.024)。结论未成年发病是NPSLE性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使用氯喹或羟氯喹是其独立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性狼疮 性发作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调查 被引量:11
9
作者 李东平 李则挚 肖世金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4,共3页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4 969例中期妊娠孕妇分为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554例)和非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4 415例);另设立正常非妊娠期、生育期女性组,共1 048例。所有产妇分娩...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25-羟维生素D正常参考区间。方法·将4 969例中期妊娠孕妇分为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554例)和非高龄孕妇组(年龄<35岁,4 415例);另设立正常非妊娠期、生育期女性组,共1 048例。所有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均无佝偻病等维生素D缺乏并发症。使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入组女性外周血标本25-羟维生素D水平。25-羟维生素D医学参考区间按P2.5~P97.5计算。结果·中期妊娠孕妇外周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呈正偏态分布,其中位数为36.8 nmol/L,最大值为108.6 nmol/L,最小值为11.8 nmol/L,95%医学参考值范围为15.9~70.3 nmol/L。非高龄组孕妇25-羟维生素D中位数为36.6 nmol/L,高龄组孕妇25-羟维生素D中位数为35.5 nmol/L,2组具有显著差异(Z=-2.75,P<0.05)。非妊娠期妇女25-羟维生素D中位数为38.5 nmol/L,最大值为110.5 nmol/L,最小值为12.1 nmol/L;妊娠组25-羟维生素D检测结果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结论·上海地区中期妊娠孕妇虽然均补充复合维生素,但仍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情况,以高龄孕妇的维生素D缺乏更为明显,但新生儿未存在佝偻病等维生素D缺乏并发症。确定上海地区妊娠期维生素D参考区间对孕期维生素D的补充有重要指导意义,特别是对预防高龄孕妇维生素D缺乏带来的母婴并发症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妊娠 参考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与神经变性疾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飞 杜芸兰 李焰生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0,22,33,43,47,共5页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神经元发生变性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 神经变性疾病是一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神经元发生变性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疾病,主要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和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等,这些疾病均以异常蛋白质聚集和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虽然细胞自身具备清除这种蛋白质的途径,但是当其产生速度超过清除速度时,将会聚集并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因此,寻找降解异常蛋白质的有效途径,对于治疗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 神经变性疾病 聚集小体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呈吉兰-巴雷综合征样表现的遗传性压力易感性周围神经病一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林智 李建萍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4-67,共4页
患者,女性,16岁,中学生,因双下肢麻木、无力20d,于2016年2月25日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双侧大腿外侧麻木,蹲起困难,逐渐加重至需手撑扶方能站起,无行走不稳,无上肢感觉和运动异常,无“手套.袜套”样感... 患者,女性,16岁,中学生,因双下肢麻木、无力20d,于2016年2月25日入院。患者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表现为双侧大腿外侧麻木,蹲起困难,逐渐加重至需手撑扶方能站起,无行走不稳,无上肢感觉和运动异常,无“手套.袜套”样感觉异常,无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复视、面瘫、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言语不清,发病前无感冒、腹泻等前驱感染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运动和感觉性神经病 格林-巴利综合征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的神经心理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群 曹雯炜 +2 位作者 潘元美 林岩 李焰生 《中国卒中杂志》 200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 目的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isease,SIVD)的认知和情感特征。方法对符合SIVD标准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详细的临床访谈和神经心理、神经精神检查。结果50例患者平均年龄(70±8)岁,男性占78%,轻度SIVD 20例(40%),中重度30例(60%)。33例诊断为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其中24例(72.7%)为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在VCI患者中,11例(33.3%)为单一认知域损害,22例(66.7%)为多认知域受损,执行和记忆功能是损害最突出的认知域。本组患者没有语言和空间能力的单独受累。VCI患者39.3%伴抑郁,而非VCI者仅11.8%伴抑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妄想、幻觉、过度兴奋和夜间不寻常活动仅见于VaD患者。中重度SIVD中患VCI比例显著高于轻度者(P=0.002),伴抑郁的比例亦有增高的趋势(P=0.059)。结论认知障碍在SIVD中常见,但多为V-CIND,以执行功能和记忆损害最为突出,易伴抑郁,提示额叶皮质皮质下环路损伤可能是两者共同损害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 认知障碍 抑郁 心理学 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9
13
作者 李焰生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599-601,共3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与许多影响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除了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酒精性神经痛外,也可见于脑卒中后、各类脊髓病变、各类周围神...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与许多影响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除了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酒精性神经痛外,也可见于脑卒中后、各类脊髓病变、各类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PD)及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参考标准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腾多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周围神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建萍 吕传真 乔凯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了解雷公腾多甙(Tripterygium polyglucoside,TPG)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大鼠出现EAN临床症状后连续给予TPG14d,观察EAN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电生理与组织病理... 目的:了解雷公腾多甙(Tripterygium polyglucoside,TPG)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llergic neuritis,EAN)周围神经的影响。方法:在模型大鼠出现EAN临床症状后连续给予TPG14d,观察EAN临床症状、周围神经电生理与组织病理的变化。结果:免疫后23d EAN坐骨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的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期和时限显著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大量炎性细胞侵入坐骨神经,多数神经纤维呈现严重的髓鞘脱失和相当程度的轴索变性;位于郎飞结间隙和近结旁段的轴膜钠、钾离子通道基本检测不到(P<0.05,与对照组比较)。TPG干预显著减轻了CMAP波幅的降低和潜伏期与时限的延长,坐骨神经炎性反应和脱髓鞘减轻,部分轴膜钠、钾离子通道得以保留(P<0.05与EAN组比较)。结论:TPG作为一种可能减少格林-巴利综合征持久性神经功能损害的药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腾多甙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轴膜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伴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系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枚春 陆钦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71-167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总结成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Pub Med和Ovid搜索引擎,对1950年1月—2014年12月发表的有关成人HLH伴CNS受累的报道进行... 目的回顾性分析文献报道,总结成人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HLH)伴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检索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Pub Med和Ovid搜索引擎,对1950年1月—2014年12月发表的有关成人HLH伴CNS受累的报道进行系统分析。结果共收集21例伴有CNS受累的成人HLH患者,其临床表现各异,以意识改变(66.7%)、癫痫(33.3%)、构音障碍(19.0%)和共济失调(19.0%)最为常见。影像学改变并非特异,最常累及脑深部白质(53.3%),其次为脑干(40.0%)和小脑(26.7%),部分病例增强扫描可见强化。脑脊液特征多为轻至中度的细胞数增多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含量增高,葡萄糖水平正常。继发于自身免疫病的HLH更易累及CNS(38.1%)。总死亡率为81.0%。结论成人HLH累及CNS者死亡率高,预后极差,早期诊治、避免CNS浸润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症 嗜血细胞综合征 中枢神经系统 临床特征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靶向治疗策略 被引量:3
16
作者 管阳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43-847,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具有高复发率、高病残率特点,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神经功能障碍越来越严重。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疗法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是急性期的主要治疗原则;预防缓解期...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s)具有高复发率、高病残率特点,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神经功能障碍越来越严重。采用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疗法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神经功能是急性期的主要治疗原则;预防缓解期复发的药物则以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为主,而CD19单克隆抗体、补体C5靶向药物、白细胞介素-6受体靶向抗体和APRIL/TACI靶向治疗等免疫抑制剂则可显著减少疾病复发,部分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本文拟就NMOSDs靶向药物进行评述,以期提升对NMOSDs治疗策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非MeSH词) 免疫疗法 免疫抑制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疗法:神经系统疾病干预新策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管阳太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在多发性硬化(MS)等经典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获得性自身免疫反应首先在外周被激活,随后靶向攻击神经系统而致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脑血管病[如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神经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运动神经元病(MND... 在多发性硬化(MS)等经典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中,获得性自身免疫反应首先在外周被激活,随后靶向攻击神经系统而致病。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发现脑血管病[如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神经变性病[如阿尔茨海默病(AD)、运动神经元病(MND)、帕金森病(PD)]、癫、自身免疫性脑炎(AE)、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周围神经病、神经肌肉病等几乎所有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均有免疫机制参与,免疫因素致病现已成为神经系统疾病研究的热点,针对神经系统疾病免疫机制的治疗策略研究及转化研究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疾病 自身免疫 免疫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I-Ig融合蛋白对小鼠视神经病理损伤的影响
18
作者 韩露 杨红 +4 位作者 李梅 朱德生 李则挚 刘明媛 管阳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01-905,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TACI-Ig融合蛋白对小鼠视神经炎症浸润、髓鞘完整性等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TACI-Ig低剂量注射组(0.4 mg/kg)、TACI-Ig高剂量注射组(4 mg/kg),每... 目的·探讨腹腔注射TACI-Ig融合蛋白对小鼠视神经炎症浸润、髓鞘完整性等的影响。方法·将24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组、TACI-Ig低剂量注射组(0.4 mg/kg)、TACI-Ig高剂量注射组(4 mg/kg),每组6只。TACI-Ig隔日腹腔注射1次,生理盐水对照组按照同样方式注射生理盐水0.2 mL,空白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20日后将小鼠麻醉灌注,取眼球和视神经组织,石蜡包埋,切片后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固蓝(LFB)染色,分别观察炎症细胞浸润情况和髓鞘脱失情况。结果·H-E染色可见空白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着色均匀,视神经纤维排列紧密、规则;TACI-Ig低剂量注射组(0.4 mg/kg)视神经结构与两对照组类似;高剂量注射组(4 mg/kg)细胞均匀分布,可观察到炎症细胞少量浸润,炎症细胞浸润评分与其他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610 3)。所有组别视网膜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神经节细胞单层紧密排列、胞体完整、胞核可见、分布均匀,各组实验动物视网膜各层结构相比较并无明显差异。经LFB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视神经髓鞘均无明显脱失和损伤情况,4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73 6)。结论·低剂量(0.4 mg/kg)TACI-Ig腹腔注射对视神经、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无损伤,高剂量(4 mg/kg)可能引起视网膜区域炎症少量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CI—Ig融合蛋白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 视神经 脱髓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淋巴细胞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韩露 李梅 +3 位作者 朱德生 李则挚 刘明媛 管阳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16,共5页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以体液免疫介导为主的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谱系,特异性表达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常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要表现。但临床中AQP-4抗...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是以体液免疫介导为主的一类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谱系,特异性表达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4,AQP-4)抗体,常以视神经和脊髓受累为主要表现。但临床中AQP-4抗体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和复发率往往不呈正比,提示其他途径介导了疾病的发生。临床和基础研究中均有许多现象提示B淋巴细胞在NMOS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B淋巴细胞在NMOS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从B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体液免疫、调节性B淋巴细胞效应及免疫耐受等角度阐述B淋巴细胞介导NMOSD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B淋巴细胞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患者血脑屏障通透性与肢体伤残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欣欣 丁婕 +3 位作者 韩露 于鹭 朱德生 管阳太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与肢体伤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 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患者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与肢体伤残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105例NMOS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出院与入院时扩展残疾状况评分量表(expanded disability status scale,EDSS)评分差值将患者分为残疾状况减轻组与加重组,并比较2组患者间的临床特征;分析BBB通透性与肢体伤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残疾状况减轻组与残疾状况加重组NMOSD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诱发因素、临床症状与治疗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检查中胸髓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2组患者生化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脑脊液检查中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cerebrospinal/serum albumin ratio,QALB)偏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QALB正常组与偏高组患者残疾状况加重发生人数百分比分别为27.60%(16/58)与46.80%(22/47)(χ~2=4.150,P=0.042)。BBB通透性与肢体伤残发生呈正相关(r=0.299,P=0.042)。结论·NMOSD患者入院时BBB通透性越高,肢体残疾程度越高。BBB通透性差异为探讨NMOSD患者肢体伤残发生的免疫机制提供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免疫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血脑屏障通透性 肢体伤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