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确的皮肤清洁与皮肤屏障保护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志忠 李利 +4 位作者 刘玮 吴艳 项蕾红 赖维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24-826,共3页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过度清洁、滥用化妆品和不正确的护理操作均可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脆弱、敏感以及对化妆品不耐受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帮助临床皮肤科医生正确地指导患者护理与清洁皮肤,本文对清洁与皮...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具有重要的屏障功能。过度清洁、滥用化妆品和不正确的护理操作均可损伤皮肤屏障,导致皮肤脆弱、敏感以及对化妆品不耐受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帮助临床皮肤科医生正确地指导患者护理与清洁皮肤,本文对清洁与皮肤屏障的关系作一综述,提出正确的皮肤清洁原则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清洁 皮肤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尼替尼致手足皮肤反应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陆凌怡 赖慧颖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0-132,共3页
1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因手、足皮肤红斑、角化过度、脱屑伴疼痛3年。于2015年8月3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2年3月因确诊右肾癌,肺部、
关键词 手足皮肤反应 舒尼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度与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非皮损区毛囊菌群分析:一项单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梦晨 李嘉祺 +2 位作者 吴心怡 莫小辉 鞠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94-1103,共10页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与健康者非皮损区毛囊菌群群落结构和载量的差异,探讨微生物与寻常痤疮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就诊... 目的·研究中度、重度寻常痤疮患者与健康者非皮损区毛囊菌群群落结构和载量的差异,探讨微生物与寻常痤疮及其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22年8月—2023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皮肤科就诊的中度、重度寻常痤疮(简称痤疮)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取中度、重度痤疮患者及健康志愿者面部非皮损区毛囊内容物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分析不同严重程度痤疮患者毛囊细菌菌群多样性、物种组成差异和菌群载量差异。结果·纳入10例中度痤疮患者、11例重度痤疮患者及11例健康志愿者,3组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相对于健康组细菌α多样性均显著下降(P=0.020,P=0.013)。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图表明健康组人群样本分布较为集中,组内差异较小,而中度痤疮组及重度痤疮组人群样本分布有一定的趋势但较为离散,组内之间存在较大差异。3组样本趋势分布差异明显,组间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组与中度痤疮组(P=0.027)、健康组与重度痤疮组(P=0.017)组间β多样性有显著差异,物种组成相似度低。中度痤疮组与重度痤疮组(P=0.160)组间物种相似度较高。门水平上3组的优势菌群均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水平上健康组优势菌为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未分类的放线菌属(unclassified Actinomycetales),2组痤疮组优势菌均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丙酸杆菌属。相对于健康组,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非皮损区毛囊中的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P=0.010,P=0.019),毛囊菌群载量均显著增加(均P=0.001)。与中度痤疮组相比,重度痤疮组毛囊样本中细菌载量显著升高(P=0.017)。结论·中度、重度痤疮患者与健康者非皮损区毛囊微生物群落结构不同,痤疮组微生物多样性明显下降。中度痤疮组及重度痤疮组非皮损区毛囊中的葡萄球菌属相对丰度较健康组均显著增加。随着痤疮严重程度的增加,非皮损区毛囊内细菌载量显著增加。研究提示痤疮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可能与毛囊菌群的群落结构和载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毛囊菌群 葡萄球菌属 细菌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部分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6
4
作者 吴伊旋 沈惠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37,共2页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等参与。这些异...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除了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以外,还有IgE及其受体的自身抗体FcεRI引发的自身免疫反应、Thl/Th2细胞亚群失衡,以及炎症递质白三烯释放所导致的后续炎症反应等参与。这些异常免疫反应将给那些难以单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带来更多的治疗靶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免疫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0
5
作者 冯欢 郭胤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索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U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 目的:探索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T cells,Tregs)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U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CD3^+、CD4^+、CD8^+、CD4^+CD25^+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U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CD4^+T细胞增高(P<0.05),CD4^+CD25^+T细胞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1),CD8^+T细胞数量降低(P<0.05),CD4^+/CD8^+比值明显升高(P<0.05)。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阳性组与阴性组的CU患者CD4^+CD25^+Tregs细胞的数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U患者外周血存在Treg细胞及其他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异常和分化失衡,这一异常在CU发病中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慢性 T淋巴细胞亚群 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Treg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冯欢 郭胤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13-315,共3页
CD4^+CD25^+Treg细胞的功能紊乱在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新近研究表明慢性荨麻疹是由于Treg细胞数量和(或)功能上的异常所引发。文章阐述了Treg细胞的来源、分类、作用机制及其与慢性荨麻疹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CD4+CD25+TREG细胞 FOXP3 荨麻疹 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CRTH2阳性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伊旋 王利民 +1 位作者 冯欢 沈惠风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12-514,共3页
目的: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于Th2细胞上的化学诱导趋向性受体(CRTH2)+细胞的变化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评价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RTH2/CD4/CD63抗体组合,检测正常人及急、慢性荨麻疹... 目的:研究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表达于Th2细胞上的化学诱导趋向性受体(CRTH2)+细胞的变化和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评价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以CRTH2/CD4/CD63抗体组合,检测正常人及急、慢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和部分慢性荨麻疹患者口服氯雷他定治疗28d后外周血中CRTH2+细胞以及嗜碱性粒细胞的活化率。结果:荨麻疹患者外周血中的CRTH2+细胞较正常人显著降低,急性患者尤为明显;但其中CRTH2+CD4-的嗜碱性粒细胞却较正常人显著增高,慢性荨麻疹患者更为明显;荨麻疹患者的嗜碱性粒细胞活化率显著增高,而急、慢性患者相似;氯雷他定治疗对以上指标无显著影响。结论: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与患者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水平的持续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荨麻疹 CRTH2 CD4 CD63 嗜碱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超敏综合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欢 冯信忠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20-621,共2页
药物引起的迟发性多器官超敏综合征(DIDMOHS)是伴有发热、皮损、内脏受累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特殊类型的重症药疹。该综合征尚具有迟发性、迁延性的特点。该文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药物超敏综合征 人疱疹病毒6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研究 被引量:27
9
作者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61,共4页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5服异维A... 口服异维A酸是目前临床上最为有效的抗痤疮药物。可同时作用于痤疮发病的4个主要环节。异维A酸在皮脂腺细胞内独特的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具有强大的抑制皮脂腺分泌活性,近来其对痤疮免疫和炎症反应的拮抗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15服异维A酸主要用于治疗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以及其他治疗效果不好的中、重度寻常痤疮,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疗效、依从性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判定。小剂量[0.25~0.5mg/(kg·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增加患者依从性;累积剂量达60~120mg/kg可以明显降低痤疮复发率。异维A酸不良反应大多以皮肤黏膜为主要表现,严重不良反应罕见.致畸是其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口服异维A酸能快速改善痤疮皮损,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形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治疗 异维A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肝脓肿1例
10
作者 冯欢 王辰梁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61-361,共1页
患者女,33岁。2002年初四肢关节反复出现酸痛与肿胀.伴有口腔溃疡及原因不明的皮肤瘀点、瘀斑,月经量增多。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190×10^9/L。2004年初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同年5-6月份足趾背、面部、下颌出现黄豆、蚕头、核桃大... 患者女,33岁。2002年初四肢关节反复出现酸痛与肿胀.伴有口腔溃疡及原因不明的皮肤瘀点、瘀斑,月经量增多。实验室检查示血小板190×10^9/L。2004年初面部出现蝶形红斑,同年5-6月份足趾背、面部、下颌出现黄豆、蚕头、核桃大水疱及大疱,尼氏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大疱性 肝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科普100问(一)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英 许阳 +7 位作者 李咏梅 吴艳 余霞 郑志忠 顾军 郭庆 简丹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痤疮科普100问(三)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英 许阳 +7 位作者 李咏梅 吴艳 余霞 郑志忠 顾军 郭庆 简丹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7-371,共5页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临床的中西医治疗等相关内容,共计30个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包括...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临床的中西医治疗等相关内容,共计30个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患者教育和科学护肤等内容,共计35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二部分:痤疮科普100问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英 许阳 +7 位作者 李咏梅 吴艳 余霞 郑志忠 顾军 郭庆 简丹 鞠强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316,共4页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痤疮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共计30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 该文内容涵盖痤疮临床发病机制到防治等6个部分共100个问题。第一部分主要包括了痤疮概述、痤疮病因及发生机制、痤疮临床表现与分级等共计35个问题;第二部分内容主要为痤疮临床的中西医治疗,共计30个问题,拟以通俗语言诠释痤疮临床诊治中的相关疑问,为广大基层皮肤科医师快速掌握痤疮诊治及规范化诊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科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乙醇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和烟酰胺的外用配方改善轻、中度痤疮症状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舒婷 何晓峰 +5 位作者 张中兴 Julie CRIBIER Sabina MERALLI-BALLOU Andrew STEEL 鞠强 牛悦青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评价含乙醇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和烟酰胺的外用配方改善轻、中度痤疮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66例轻、中度女性痤疮患者,按要求使用测试产品28 d后停用14 d,分别在使用前、使用7 d和28 d以及停用7 d和14 d后由皮肤... 目的:评价含乙醇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和烟酰胺的外用配方改善轻、中度痤疮临床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招募66例轻、中度女性痤疮患者,按要求使用测试产品28 d后停用14 d,分别在使用前、使用7 d和28 d以及停用7 d和14 d后由皮肤科医生进行痤疮皮损计数、痤疮炎症后红斑和色素沉着计数、毛孔可见度和肤色均匀度评级,拍摄面部标准照片并进行图像分析,并由患者完成自我评价问卷。结果:共有42例患者完成全部试验。与使用前相比,测试产品在使用后7 d和28 d能显著减少非炎性和炎性皮损数量,改善毛孔可见度和肤色均匀度,并且在停用后14 d内仍能维持效果。此外,测试产品对于肤色、红斑程度/面积及血流灌注等图像分析指标也有显著的改善作用。患者对测试产品耐受良好,表现出了较高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的意愿。结论:含乙醇酸、水杨酸、辛酰水杨酸和烟酰胺的外用配方对于改善轻、中度痤疮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皮损同时能减轻痤疮炎症后红斑和色素沉着并改善肤质和肤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痤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