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世界主要消化病杂志上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吉林 林艳伟 +1 位作者 陆嵘 房静远 《循证医学》 CSCD 2011年第3期176-181,共6页
目的系统研究主要消化病杂志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现状。方法系统分析并比较2008年和1998年发表在5本主要消化病杂志上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相关文章通过检索MEDLINE获得。质量评价采用CONSORT声明修订版中的部分条目,内容... 目的系统研究主要消化病杂志上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现状。方法系统分析并比较2008年和1998年发表在5本主要消化病杂志上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相关文章通过检索MEDLINE获得。质量评价采用CONSORT声明修订版中的部分条目,内容包括随机序号产生、分配隐藏、盲法、样本量估算和意向性处理分析等。结果共检索到2008年的随机对照试验107个,1998年的99个。2008年的随机对照试验中,有76%(81/107)报告了恰当的随机序号产生方法,58%(62/107)报告了恰当的序号隐藏方法,58%(62/107)盲法恰当,78%(83/107)报告了恰当的样本量估算方法,69%(74/107)使用了意向性处理分析;而1998年相应的结果分别为35%(35/99),25%(25/99),53%(52/99),47%(47/99),42%(42/99)。结论 2008年与1998年相比,5本主要消化病杂志上的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说明CONSORT声明修订版对于随机对照试验报告质量的提高有很大作用,但目前其报告质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病杂志 随机对照试验 报告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云 陆诗媛 +2 位作者 陈萦晅 陈晓宇 房静远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5期399-402,共4页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参照了新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包括对慢性胃炎的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和幽门螺杆菌进行半定量评价,并给予总结性分类。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忽视... 慢性胃炎的病理诊断参照了新悉尼系统的直观模拟评分法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上海),包括对慢性胃炎的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和幽门螺杆菌进行半定量评价,并给予总结性分类。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但是也不能忽视其他类型的慢性胃炎。病理评估时应尽可能提供病因学依据和线索。慢性胃炎的两个风险评估系统可操作的与肾癌风险联系的肾炎评估(OLGA)和可操作的与肾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LGIM)可以有效对胃癌的发生风险进行分层,建议纳入病理评估。完善的慢性胃炎病理诊断系统不仅可以指导临床治疗,也有利于慢性胃炎患者的管理、随访策略的制定以及早癌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病理学 临床 螺杆菌 幽门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预警、早期诊断与预防 被引量:14
3
作者 邹天慧 廖晓宏 陈萦晅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5期407-411,共5页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为“腺体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演变过程。因此,做好胃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随访管理、早期发现并治疗癌前变化,是有效控制胃癌发生的主要策略。本文从慢...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肠型胃癌的发展模式为“腺体萎缩-肠化-异型增生-胃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演变过程。因此,做好胃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和随访管理、早期发现并治疗癌前变化,是有效控制胃癌发生的主要策略。本文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的预警、早期诊断和预防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增生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引导下经皮肝脏穿刺抽脓治疗肝脓肿的护理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新鲜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14-1515,共2页
关键词 B超 肝穿刺 肝脓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调查 被引量:5
5
作者 张雯琦 钱萍 许美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19期32-34,共3页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对基础治疗的依从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4例接受基础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9.42±9.03)分。年龄与依从... 目的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对基础治疗的依从性,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84例接受基础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基础治疗依从性总分为(39.42±9.03)分。年龄与依从性呈正相关;治疗时间与依从性成负相关(均P<0.01)。工作、应酬繁忙是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的基础治疗依从性不甚理想,护士应增强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鼓励家属协同及坚持治疗,提供个体化、简单易行的指导,避免进入治疗误区,以防止病情加重及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基础治疗 依从性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人员在临床药物试验研究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宋燕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570-1571,共2页
关键词 新药 临床试验 护理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小肠镜无痛检查的操作配合及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宋燕 蔡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1487-1488,共2页
胶囊内镜、气囊式小肠镜(包括双气囊小肠镜和单气囊小肠镜)以及螺旋管小肠镜的相继问世,对小肠疾病的诊断有了新的突破。螺旋管小肠镜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不同于气囊小肠镜,
关键词 螺旋管小肠镜 操作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清洗过程中的人为损害及其防范对策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燕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945-946,共2页
关键词 内镜清洗 消毒方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期导读
9
作者 陈萦晅 《临床荟萃》 CAS 2019年第5期I0001-I0001,共1页
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臣黏膜炎蛀病变,临床较为常见,并且随者年龄的增长,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不但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对人类的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威胁。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导读 慢性胃炎 生活质量 黏膜炎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行内镜下肠息肉电凝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10
作者 农小朝 黄艳 杨志敏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2年第8期148-150,共3页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术的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的80例肠息肉患者的基线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纳... 目的探讨在内镜下行电凝电切术的肠息肉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对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的80例肠息肉患者的基线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纳入对象划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2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38例)采取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比2组的护理管理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术中出血量更少,首次进食时间更早,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各项评分均更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电凝电切术治疗期间,可促进术后尽早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内镜下电凝电切术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营养风险评估行针对性营养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翟春梅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21年第10期60-63,共4页
目的探究基于营养风险评估行针对性营养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某院接受肝硬化治疗的10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行基于... 目的探究基于营养风险评估行针对性营养干预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在某院接受肝硬化治疗的104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患者行常规干预,对研究组患者行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针对性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ALT、及TBIL分别为(22.36±7.42)U/L及(21.59±5.72)μmol/L,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且其PTA水平为(68.49±5.42)%,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同时,其CD3、CD4及CD4/CD8水平分别为(65.24±6.12)%、(33.19±4.07)%及(1.36±0.22)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且其CD8水平为(24.41±4.43)%,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另外,干预后,研究组患者STP、HGB及ALB分别为(68.52±3.26)g/L、(129.57±4.51)g/L及(39.18±2.02)g/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肝硬化患者实施基于营养风险评估的针对性营养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同时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评估 肝硬化 肝功能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