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评估缺血性脑梗死脑血流灌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俎金燕 所世腾 +7 位作者 周子恩 蔡瑾 李俊 邹爱华 朱婉秋 陈增爱 李磊 许建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7-1841,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MR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评价缺血性脑梗死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3D-ASL和IVIM-MR检查。以DWI显示的... 目的对比分析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MRI)与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评价缺血性脑梗死后脑血流灌注改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6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3D-ASL和IVIM-MR检查。以DWI显示的梗死灶和镜像对照区作为感兴趣区,3D-ASL分别测量双侧局部脑血流量(CBF)变化。IVIM测量参数有表观扩散系数(ADC)、灌注分数(f)、假扩散系数(D*)以及扩散系数(D),将患侧与健侧参数进行配对t检验。同时计算所有参数的相对值(r=脑梗死区/健侧镜像区),同时将IVIM各参数相对值改变(r ADC、rf、rD*、rD)分别与r CBF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梗死区CBFASL较对侧减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区ADC、f值、D值与健侧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区D*值较健侧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rD*外,梗死区r ADC、rD、rf与rCBF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M-MR和3D-ASL在检出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改变方面具有一致性,可用于评价缺血性脑梗死后血流灌注改变,有利于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成像 脑血流量 磁共振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2
作者 刘桂勤 李小忠 许建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评估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P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具有梗阻性排便综合征(ODS)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时行MR弥散成像和MR动态排粪成像,分别测量PPS(+)和PPS(-)患者耻骨直肠肌(PRM)左支和右支的表观...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评估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P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具有梗阻性排便综合征(ODS)患者,所有患者均同时行MR弥散成像和MR动态排粪成像,分别测量PPS(+)和PPS(-)患者耻骨直肠肌(PRM)左支和右支的表观弥散系数(ADCs))与厚度值并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两组间左右支ADC和厚度的差值绝对值、厚度(|右-左|)也分别进行了比较。结果:两组间PRM左右支ADC(|右-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10±0.07vs0.19±0.15,P <0.01),PPS(+)患者相较于PPS(-)具有更低的ADC(|右-左|)值。但是两组间ADC值、厚度值、厚度(|右-左|)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MR-DWI在定量评估ODS患者PRM方面或许具有一定价值,而厚度在该方面的价值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肌 生理功能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结合ASL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血脑屏障损伤并预测出血转化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莉君 王娟 +6 位作者 赵一旭 王丽 俎金燕 李杨 李磊 周斌 陈增爱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99-203,共5页
目的:运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1)结合动脉自旋标记(ASL)多参数评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及预测出血转化(HT)的发生。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及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39例,进行DCE-MRI及ASL扫描... 目的:运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1)结合动脉自旋标记(ASL)多参数评估血脑屏障(BBB)通透性变化及预测出血转化(HT)的发生。方法:纳入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及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39例,进行DCE-MRI及ASL扫描,图像经计算后处理获得药代动力学参数(K^(trans)、Kep、Ve、Vp),评估BBB渗透性变化,分析其与HT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9例入组患者中,7例(17.95%)发生HT,HT发生组rK^(trans)值、患侧K^(trans)值均较未发生组明显增高(P=0.044,P=0.045)。患侧K^(trans)区分HT的阈值为0.019min^(-1)(灵敏度100%,特异度81.2%,P<0.001);K^(trans)区分HT的阈值为3.21(灵敏度85.7%,特异度93.7%,P=O.004)。高灌注组患侧K^(trans)、患侧Ve、患侧Vp、rK^(trans)、rVe均较非高灌注组明显增高。结论:DCE-MRI所获得的多参数能评估BBB渗透性改变,患侧K^(trans)及rK^(trans)可以作为预测HT的影像学标志物。同时,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高灌注改变者BBB遭受的破坏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动脉自旋标记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出血转化 高灌注 血脑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评分系统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胃肠道受累的评估价值: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皎宇 陈志威 +1 位作者 李磊 叶霜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231-23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胃肠道受累患者腹部CT的特征性病变,建立CT评分系统并分析其临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收治的SLE胃肠道受... 目的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胃肠道受累患者腹部CT的特征性病变,建立CT评分系统并分析其临床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风湿科收治的SLE胃肠道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CT影像学下的肠壁厚度及肠内外受累部位,建立CT评分系统,分析CT评分系统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及实验室观察指标的关系。结果共63例SLE胃肠道受累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性60例,男性3例,平均年龄(36. 7±13. 1)岁,SLE病程4 (1~8)年; 54例(85. 7%,54/63)患者存在胃肠道病变,31例(49. 2%,31/63)出现肠外脏器受累,肠壁厚度平均(7. 8±3. 7) mm。CT评分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呈正相关(r=0. 365,P=0. 003);低分组(CT评分≤2)与高分组(CT评分>2)相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7. 9±6. 2) d比(15. 8±13. 8) d,P=0. 006)],住院天数更短[(17. 1±9. 0) d比(25. 7±20. 5) d,P=0. 043)],SLEDAI更低[(7. 6±4. 4)分比(12. 2±7. 2)分,P=0. 004],接受大剂量激素治疗的患者数量更少(60. 7%比88. 6%,P=0. 010)。结论 CT评分系统可用于评估SLE胃肠道受累患者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胃肠道 CT 胃肠道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