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及开展现状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戴慧敏 刘伟 +3 位作者 吴培红 朱敏 陈瑜 杜兆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88-1192,共5页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2型糖尿病为突破口,建立了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q... 基于上海市"1+1+1"签约分级诊疗模式,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协同合作,以2型糖尿病为突破口,建立了2型糖尿病"全科-专科"分级诊疗协作管理模式。该模式以设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仁济-潍坊"糖尿病专病工作室为载体,明确了糖尿病的分级诊疗标准和转诊流程,并要求药品配置和实验室检查同质,本文主要介绍其开展模式和实施效果。通过"全科-专科"共同管理,能够合理兼顾各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同时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能力和水平,有助于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连续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诊疗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志勇 刘宇 +2 位作者 黄薇 凌小媛 麻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9-94,共6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社区1 9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血糖(PPG)。429例病程在5...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社区1 994例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问卷调查,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和标准100 g馒头餐后2 h血糖(PPG)。429例病程在5年内的患者纳入分析。血糖达标定义为FPG<7.0 mmol/L且PPG<10.0 mmol/L,且Hb A1c<7.0%。结果·血糖达标率为7.9%,FPG达标率为32.6%,PPG达标率为12.6%,Hb A1c达标率为38.2%。接受中高等教育是血糖达标的保护因素(校正后,OR=0.60,95%CI0.37~0.96)。长病程、胰岛素抵抗严重和血压未达标是血糖达标的危险因素(校正后数值分别为:OR=1.95,95%CI 1.30~2.91;OR=2.52,95%CI 1.57~4.03;OR=1.94,95%CI 1.22~3.09)。结论·上海市浦江社区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低,需要对受教育程度低的患者加强餐后血糖控制宣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3
作者 廖宇 黄融 +1 位作者 华晨 麻静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62,共7页
目的通过构建并验证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及对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不限,年龄≥45岁。共纳入1416例样本,训练集993... 目的通过构建并验证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预测模型及对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2019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完成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不限,年龄≥45岁。共纳入1416例样本,训练集993例,验证集423例。按照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比较颈动脉斑块组与非颈动脉斑块组各临床指标差异,并将特征指标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颈动脉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素,依次构建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可视化列线图模型。通过校准曲线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验证模型的区分度、一致性和准确性,最后采用决策曲线分析法确定模型的临床实用性,并通过外部验证进行评估。结果最终本研究纳入1416例患者,有483例(34.11%)有颈动脉斑块。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γ-谷氨酰转肽酶、糖化血红蛋白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相较于男性,女性是颈动脉斑块发生的保护因素。依此构建可视化列线图模型,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95%CI:0.72~0.78),验证集ROC曲线的AUC为0.71(95%CI:0.66~0.76)。训练集与验证集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P值均>0.05(训练集P=0.7501,验证集P=0.9872)。决策曲线结果显示预测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阈值概率分别为5%~98%和1%~81%。结论基于指标(性别、年龄、收缩压、谷氨酰转肽酶、糖化血红蛋白),成功建立了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可用于社区或者农村等偏远地区居民普查,有助于颈动脉斑块的早期识别,进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颈动脉斑块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及代谢指标控制现状的调查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丽华 刘伟 +6 位作者 周峘 吴培红 董莹 滕香宇 章明 贾芸 陈雅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调查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病历库中选取上海市浦东地区1年以上未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通... 目的了解三级医院糖尿病患者失随访原因;调查在社区医院就诊的糖尿病患者相关代谢指标的控制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病历库中选取上海市浦东地区1年以上未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00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流向、失随访原因及血糖监测情况;结合生化指标测定和问卷调查,评价在上海市浦东地区6家社区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控制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有392例(78.4%)患者完成失随访原因的问卷调查。调果结果显示:69.1%的患者流向社区医院;87.8%的患者近半年内有空腹血糖测定值;44.9%的患者有餐后2h血糖测定值,20.2%的患者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值。在900例社区医院糖尿病患者中,HbA1c<6.5%的患者占18.3%,收缩压/舒张压<130mmHg/80mmHg的患者占17.4%,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达标的患者分别占29.6%、31.6%和82.25%。相关分析显示:病程长、合并腹型肥胖、家庭收入低、监测血糖频率低与血糖控制不良有关。结论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联动组成管理网络,可能是提高糖尿病患者管理效果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管理 控制现状 相关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苷通过HIF-1α/VEGF信号促进H型血管抗骨质疏松的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上官文姬 张跃辉 +4 位作者 岳江 汤璐敏 张秋琪 宋佳 邵将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755-1759,共5页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 目的观察柚皮苷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HIF-1α/VEGF信号通路和H型血管形成的影响,探讨柚皮苷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模型(随机将36只大鼠分为去卵巢组、假手术组和柚皮苷治疗组)。柚皮苷治疗3个月后,检测血清和骨髓上清骨代谢指标和HIF-1α/VEGF信号通路变化,检测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微结构及H型血管变化。结果柚皮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成骨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原胶原分子N端前肽(PINP)]升高;而骨吸收标志物血清C端交联肽(CTX)降低;HIF-1α在血清和骨髓上清中表达均升高;VEGF在骨髓上清中表达升高,而血清中无明显改变;BMD和Micro-CT结果显示柚皮苷治疗组大鼠骨密度和骨量增加;同时股骨近端H型血管表达升高。结论柚皮苷可以调节骨代谢,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发挥抗骨质疏松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HIF-1α/VEGF信号通路、促进H型血管形成来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H型血管 HIF-1α/VEGF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22
6
作者 徐文迪 陶弢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07-1413,共7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因高雄激素导致的多毛症、痤疮,月经失调以及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而导致的不孕。此外,PCOS患者罹患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在临床上,其内科...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因高雄激素导致的多毛症、痤疮,月经失调以及因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而导致的不孕。此外,PCOS患者罹患代谢功能障碍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在临床上,其内科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和生活方式干预、调经抗雄激素及改善代谢综合征等。现阶段包括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调脂抗炎等代谢治疗的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综合治疗已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二甲双胍、小檗碱、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等多种调整代谢综合征的药物正逐渐被广泛应用于PCOS的治疗,且取得多方面的疗效。该文就PCOS患者代谢异常治疗的新进展作系统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代谢治疗 生活方式干预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金晶 胡耀敏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6-1360,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 目的系统评价补硒治疗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AITD)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纳入硒治疗AIT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应用RevMan5.0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硒治疗AITD的7个RCT,共5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使用安慰剂的对照组比较,硒治疗组AITD患者血清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率显著降低[加权均数差(WMD)=-342.67,95%CI:-433.33~-242.02,P<0.00001],患者健康状态改善明显(RR=2.79,95%CI:1.21~6.47,P=0.02)。患者经补硒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本组资料的Meta分析表明补硒是治疗AITD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由于本次纳入试验的质量和样本量的局限性,有待设计严格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的纳入以提供更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敲除小鼠糖脂代谢与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金晶 胡耀敏 +1 位作者 李圣贤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1-405,共5页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敲除小鼠糖脂代谢特点及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情况。方法以LPL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LPL+/-组,n=8)和野生型(WT)C57小鼠(对照组,n=8)作为实验对象,两组再分为16周龄组(n=4)和50周龄组(n=4)。测定血清三酰甘油(...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敲除小鼠糖脂代谢特点及脂肪组织内质网应激情况。方法以LPL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LPL+/-组,n=8)和野生型(WT)C57小鼠(对照组,n=8)作为实验对象,两组再分为16周龄组(n=4)和50周龄组(n=4)。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腹腔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监测血糖变化,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和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β细胞功能;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皮下脂肪和内脏脂肪组织中内质网应激相关因子(Bip、ATF4、ATF6和CHOP)的表达。结果 50周龄LPL+/-组小鼠血清TG和FFA水平均显著高于50周龄对照组小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16周龄LPL+/-组小鼠(P<0.05)。IPGTT结果显示:50周龄LPL+/-组小鼠IPGTT30、60 min血糖及AUCg均显著高于50周龄对照组(P<0.05),且IPGTT15~120 min血糖和AUCg均显著高于16周龄LPL+/-组(P<0.05)。与16周龄LPL+/-组比较,50周龄LPL+/-组小鼠HOMA-IR显著升高(P<0.05)。50周龄LPL+/-组小鼠皮下脂肪组织中Bip、ATF6、ATF4和CHOP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50周龄对照组(P<0.05),且明显高于16周龄LPL+/-组(P<0.05)。结论 LPL+/-小鼠脂代谢紊乱明显,血糖升高且存在胰岛素抵抗,皮下脂肪组织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参与高脂血症LPL+/-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蛋白脂肪酶 脂代谢 胰岛素抵抗 内质网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被引量:22
9
作者 郑俊 滕香宇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920-1922,共3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状态和慢性的无排卵是其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育龄期女性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状态和慢性的无排卵是其主要特征。目前认为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导致代偿性的高胰岛素水平是导致高雄激素血症和卵巢功能改变的重要原因,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及生殖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TZD)用于临床治疗PCOS,可纠正PCOS的代谢和内分泌紊乱,恢复患者的排卵和受孕功能。其作用机制目前认为主要与改善胰岛素抵抗(IR)有关;但也有部分报道提示TZD可能存在与IR无关的作用途径。本文主要就TZD在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IR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多囊卵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治疗在糖尿病教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蔡懿婷 王丽华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37,共4页
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的糖尿病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外已制定了明确的糖尿病教育标准。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后的长期依从性有待提高。将以糖尿病患者为中心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引... 糖尿病教育在糖尿病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的糖尿病教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但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外已制定了明确的糖尿病教育标准。糖尿病患者接受糖尿病教育后的长期依从性有待提高。将以糖尿病患者为中心的团体(心理)治疗模式引入糖尿病教育,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助于患者摆脱对疾病的恐惧和担忧,改善生活方式,提高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教育 团体治疗 长期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融 胡耀敏 +1 位作者 陈雅文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37-941,共5页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和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440名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n=144)、糖调节受损组(IGR组,n=139)和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157),另选取121名无糖尿病家...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不同糖耐量状态下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和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 440名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分为2型糖尿病组(T2DM组,n=144)、糖调节受损组(IGR组,n=139)和糖耐量正常组(NGT组,n=157),另选取121名无糖尿病家族史、血糖异常史和妊娠糖尿病病史的糖耐量正常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作用指数(IA I)评估胰岛素敏感性,以基础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ΔI30/ΔG30)、修正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MBCI)和葡萄糖处置指数(D I)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与NGT组和NC组比较,T2DM组和IGR组的IAI明显降低,HOMA-I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组的HOMA-IR也显著高于IGR组(P<0.05);NGT组与NC组的HOMA-IR和IA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为NC组>NGT组>IGR组>T2DM组,除NGT组的HOMA-β、MBC I和D I3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家系中糖耐量正常的一级亲属中,未发现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但已存在以早期胰岛素分泌缺陷为主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郑俊 韩亭亭 +1 位作者 胡耀敏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92-1194,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2009年5月。查找以罗格列酮为干预措施治疗PCOS的随... 目的系统评价罗格列酮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检索年限从建库-2009年5月。查找以罗格列酮为干预措施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统计软件采用RevMan5.0。结果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包括342例PCOS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罗格列酮改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优于其他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SMD=-0.36,95%CI(-0.66,-0.06)〕。罗格列酮独立降低雄激素和促排卵作用并不优于其他药物〔P=0.15,WMD=-0.56,95%CI(-1.31,0.20);P=0.31,WMD=-0.96,95%CI(-2.82,0.91)〕。无一项研究报道了罗格列酮的不良反应。结论罗格列酮较二甲双胍、促排卵药物等更能改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但罗格列酮独立治疗高雄激素血症和促排卵作用并不优于其他药物治疗。故罗格列酮适用于有胰岛素抵抗的PCOS,但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质量较低,样本量少,若有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结论将更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多囊卵巢综合征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韩亭亭 郑俊 胡耀敏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EBSCO、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Wil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 目的系统评价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EBSCO、ScienceDirect、OVID、SpringerLINK、Wile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同时注意未发表文献、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检索,对部分文献使用手工检索。检索年限从建库至2009年11月。查找以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为干预措施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CCT)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5.0统计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5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治疗PCOS同时加用噻唑烷二酮类较二甲双胍单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P<0.00001,WMD=-0.21,95%CI(-0.27,-0.15)]、促进排卵[P=0.003,OR=2.76,95%CI(1.14,5.42)],但其降低腰臀比(waist-hipratio,WHR)[P=0.51,WMD=0.02,95%CI(-0.04,0.08)]和雄激素[P=0.20,WMD=-31.14,95%CI(-79.21,16.92)]的作用较单药无差异,联合治疗反而削弱了二甲双胍单药改善体质量指数(BMI)[P=0.02,WMD=0.54,95%CI(0.08,1.00)]的作用。没有研究报道不良反应。结论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PCOS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能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促进排卵且用药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唑烷二酮类 二甲双胍 多囊卵巢综合征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伴血清酶学增高一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莹 徐华 +1 位作者 周佳雯 刘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1719-1720,1727,共3页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导致的综合征,1955年由Conn等首先报道。最常见的病因是醛固酮瘤,约占80%。醛固酮瘤多为单侧,直径为1~2 cm,超过2 cm以上者称为大腺瘤,颇为罕见。现报道一例4 cm醛固酮瘤伴有严...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的醛固酮而导致的综合征,1955年由Conn等首先报道。最常见的病因是醛固酮瘤,约占80%。醛固酮瘤多为单侧,直径为1~2 cm,超过2 cm以上者称为大腺瘤,颇为罕见。现报道一例4 cm醛固酮瘤伴有严重血清酶学改变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例。1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因"渐进性四肢乏力,活动困难1个月,加重2 d"于2006-11-07来院就诊。患者于1个月前无诱因下出现肢体远端麻木,且日益加重并渐向近心端延伸,但无手足抽搐、肌肉痉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醛固酮增多症 磷酸肌酸激酶 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各亚型向糖尿病进展年转换率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冬冬 韩亭亭 胡耀敏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5-819,835,共6页
目的 系统评价糖调节受损(IGR)各亚型向糖尿病进展的年转化率,为IGR人群早期筛查和干预的必要性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s、Cochrane图书馆、CBM和CNKI,结合手工... 目的 系统评价糖调节受损(IGR)各亚型向糖尿病进展的年转化率,为IGR人群早期筛查和干预的必要性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Science Citation Index databases、Cochrane图书馆、CBM和CNKI,结合手工检索,查找与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减退(IGT)、单纯性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性糖耐量减退(I-IGT)和混合性糖调节受损(CGI)相关的随机及非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向糖尿病进展的年转化率,IGT组为正常对照组的7.18倍(95%CI 3.70~13.94,P〈0.000 01),IFG组为正常对照组的4.29倍(95%CI 2.29~8.03, P〈0.000 01),I-IFG组为正常对照组的5.94倍(95%CI 3.87~9.14, P〈0.000 01),I-IGT组为正常对照组的9.55倍(95%CI 6.55~13.94, P〈0.000 01),CGI组为正常对照组的12.96倍(95%CI 7.09~22.69, P〈0.000 01)。结论 IGR各亚型向糖尿病进展的年转化率为5%~10%, IGT和I-IGT的进展率略高于IFG和I-IFG, 且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各亚型进展率呈逐渐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年转换率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代谢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黄融 范竹萍 +3 位作者 陈雅文 章明 刘伟 胡耀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60-2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水平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代谢状况的影响,从而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97例糖耐量正常的T2DM家系一级亲属,按照TG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TG1组(TG<0.77 mmol/L)、TG2...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水平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代谢状况的影响,从而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97例糖耐量正常的T2DM家系一级亲属,按照TG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TG1组(TG<0.77 mmol/L)、TG2组(0.77≤TG<1.06 mmol/L)、TG3组(1.06≤TG<1.58mmol/L)和TG4组(TG≥1.58 mmol/L)。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增值(△I30)与葡萄糖增值(△G30)的比值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TG4组受试者AUC-G、HOMA-IR和HO-MA-β均显著高于T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G1组到TG3组,△I30/△G30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4组△I30/△G30出现下降趋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30/△G30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随着TG水平增高,糖耐量正常的T2DM家系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逐步加重,机体代偿性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最终出现胰岛早期分泌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一级亲属 三酰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糖负荷对正常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郑俊 王渊 +3 位作者 梁云兴 钟梅芳 杨洁 陈红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60-1563,1573,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糖负荷对正常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n=5)的胸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测定。血管环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25、50、100 mmol/L)的高糖溶液(高糖组)和含不同浓度甘露醇(25、50、100 mmol/L)的高渗溶液(高... 目的探讨急性糖负荷对正常大鼠血管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Wistar大鼠(n=5)的胸主动脉进行离体血管功能测定。血管环在含不同浓度葡萄糖(25、50、100 mmol/L)的高糖溶液(高糖组)和含不同浓度甘露醇(25、50、100 mmol/L)的高渗溶液(高渗对照组)中分别孵育10 min,设立空白对照组。运用张力换能器测定各组血管对苯肾上腺素(PE)的收缩反应及对乙酰胆碱(Ach)的舒张反应,分别采用DCF法和DAF-FM荧光探针检测血管环活性氧(ROS)和一氧化氮(NO)的相对生成量。结果空白对照组、高糖组和高渗对照组血管对1μmol/L PE诱导的收缩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和高渗对照组对1μmol/L Ach诱导的舒张反应随葡萄糖浓度和渗透压的升高呈逐渐减弱趋势(P<0.05),且高渗对照组舒张反应的减弱程度较高糖组更为显著(P<0.05)。高糖组和高渗对照组血管环NO相对生成量以及高糖组ROS相对生成量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或P<0.01),高渗对照组ROS相对生成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糖负荷可使血管舒张功能减弱,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可能与ROS生成量增加造成内皮功能损伤有关;高渗透压导致NO生成过多也可能作为自由基损伤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糖负荷 渗透压 血管功能 活性氧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家系中正常糖耐量一级亲属的胰岛β细胞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章明 胡耀敏 +3 位作者 滕香宇 陈雅文 黄融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352-1355,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T2DM一级亲属组,n=94)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正常对照组,n=9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中糖耐量正常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状况。方法选择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T2DM一级亲属组,n=94)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耐量正常者(正常对照组,n=98)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血清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别测算全身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Matsuda)]及餐后30min和总体胰岛素释放指数(IGI30和IGI);进一步推算得到葡萄糖处置指数(DI),包括DI30[ISI(Matsuda)×IGI30]和DI[ISI(Matsuda)×IGI],以评估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早期和总体状况。结果 T2DM一级亲属组和正常对照组的ISI(Matsuda)分别为107.39±41.88和105.18±44.18,DI分别为631.04±179.25和665.66±230.71,两组间ISI(Matsuda)和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一级亲属组DI30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48.44±894.41和1558.35±1015.66(P<0.05)。结论对于T2DM家系中正常糖耐量的一级亲属个体,在胰岛素敏感性并未降低的情况下,胰岛β细胞已存在早期胰岛素分泌功能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一级亲属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素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抑制剂改善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廖宇 李圣贤 +1 位作者 王丽华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13-1119,共7页
目的研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抑制剂对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4只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1β-HSD1抑制剂组(n=12)和对照组(n=12);每组再按食物不同分为普食组(n=6)和高... 目的研究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1β-HSD1)抑制剂对饮食诱导肥胖(DIO)大鼠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24只雌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11β-HSD1抑制剂组(n=12)和对照组(n=12);每组再按食物不同分为普食组(n=6)和高脂组(n=6)。DIO造模成功后,抑制剂组大鼠予11β-HSD1抑制剂(20 mg/kg)灌胃,对照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20 mg/kg),2次/d,持续10 d;抑制剂组在灌胃前后分别称体质量,之后分别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采血时间点分别为0、15、30、60和120 min,观察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肝脏11β-HSD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α(PPAR-α)、PPAR-γ和葡萄糖激酶(GcK)mRNA的表达。结果 11β-HSD1抑制剂灌胃后结果显示:抑制剂高脂组大鼠的体质量、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较灌胃前均有下降;抑制剂普食组大鼠肝脏11β-HSD1的表达上调;抑制剂组和对照组的PPAR-α、PPAR-γ、GcK mRNA的表达均升高,与普食组比较,高脂组升高更明显(P<0.01)。结论 11β-HSD1抑制剂可减轻大鼠体质量、改善DIO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这可能与增加葡萄糖的利用、改善脂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抑制剂 饮食诱导肥胖 胰岛素抵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峘 滕香宇 刘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63-1266,1274,共5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未使用口服降糖药且伴有肝内脂肪浸润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独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组,n=16)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n=1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沉积的疗效。方法未使用口服降糖药且伴有肝内脂肪浸润的3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独罗格列酮治疗组(罗格列酮组,n=16)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组(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n=17)。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后24周末时点,所有患者接受体格测量(体质量、腰围、臀围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比);空腹采血后进行代谢相关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包括空腹血糖、血脂水平及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采用影像学技术检测腹内和腹部皮下脂肪分布(面积)以及肝内脂肪含量。对相关指标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结果在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腰围、腰臀比及腹内脂肪面积和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等方面,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而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空腹血糖、肝内脂肪含量和血清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上述改变罗格列酮+二甲双胍组较罗格列酮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单独应用罗格列酮或与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均可显著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肝内脂肪浸润,但联合治疗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脂肪含量 罗格列酮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