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以上海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徐秀 袁蕙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6年第2期195-198,共4页
目的为有效检验及提升医师职业精神状态,初步构建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医师240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初步构建了医师... 目的为有效检验及提升医师职业精神状态,初步构建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方法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临床医师240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模型并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初步构建了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体系,在道德品质特征、成就行动特征、职业认知特征3项一级指标下筛选出责任心等14项二级特征要素,并确定了各一级指标及二级特征要素的权重分布,经一致性检验,证明判断矩阵具有完全的一致性,说明该权重系数能够较好地反应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结论道德品质特征是医师职业精神评价的重要构成要素;责任意识及职业理想对于医师的成长至关重要;终身学习及沟通能力的高权重体现了医疗行业发展所需;医学伦理意识在医师群体中有逐渐强化的趋势;进一步提升医师职业精神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职业精神 评价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初探——以上海市8所三级甲等医院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徐秀 袁蕙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6期879-882,共4页
目的为切实改善医师职业精神状况,以提升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国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一般医师240名、患者240名、卓越医师专家35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 目的为切实改善医师职业精神状况,以提升医疗行业形象、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为目标,对国内的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进行初步探索。方法随机抽取来自上海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一般医师240名、患者240名、卓越医师专家35名,采用自设问卷调研的形式,运用算术平均值法、加权平均值法及卡方检验来分析各组对医师职业精神各评价要素的认同程度。结果专家组对利他精神、奉献精神两个要素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医师组(P<0.01);患者组比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同理心要素有更高的认同度(P<0.01);医师群体(含专家组)对道德品质特征族中的九项要素认同度高于患者组。结论在医师职业精神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应同国际标准接轨,提升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应充分考虑中国特色,确保评价指标体系的可行性;应重视医患间对医师职业精神认知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师 医疗行业 职业精神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功能定位与体系构建策略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蕙芸 许善华 陈佩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3期290-292,共3页
自国内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的历史沿革着手,从政策、法律、技术以及医患关系等角度重新审视,提出医院伦理委员会可以具备研究伦理、临床伦理、医院管理伦理等多元功能,并从建立组织与监督体系、统一内部管理规范与流程制度、分步实施... 自国内外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的历史沿革着手,从政策、法律、技术以及医患关系等角度重新审视,提出医院伦理委员会可以具备研究伦理、临床伦理、医院管理伦理等多元功能,并从建立组织与监督体系、统一内部管理规范与流程制度、分步实施委员资格认定与考试制度、加快人才梯队培训机制等方面对医院伦理委员会建设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伦理委员会 功能定位 医学伦理学 新医改 和谐医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高素质专业化党务干部队伍建设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闵建颖 沈璐 王浩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3-15,共3页
自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任务以来,加强公立医院党务工作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愈发受到关注,被视为做好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提高党建质量的内在要求。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形式探析多重身份主体对公立医院党务干部基本情... 自党中央明确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的任务以来,加强公立医院党务工作队伍高素质专业化建设愈发受到关注,被视为做好公立医院党建工作与提高党建质量的内在要求。本研究以调查问卷形式探析多重身份主体对公立医院党务干部基本情况与现状的评价,并基于此进行质化分析,认为应从严格准入门槛、完善培养体系、畅通职业路径等方面推进公立医院党务干部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高素质 专业化 党务干部队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孕症患者伦理教育需求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郭靖 王玲 +2 位作者 陈佩 赵晓明 袁蕙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97-999,共3页
目的明确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伦理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15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困难、伦理教育的现状、患者对... 目的明确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伦理教育的内容与实施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选取15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教育需求的问卷调查。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不孕症患者的就诊需求和困难、伦理教育的现状、患者对治疗的知情同意情况、伦理教育的内容和效果以及伦理教育途径5个方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结果不孕症患者就医愿望迫切,而医疗机构对患者健康与伦理教育的现状并不乐观,患者对治疗过程及法律后果还未完全知情同意,对伦理教育内容不明确,伦理教育方式可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结论在不孕症患者中开展伦理教育是必要且可行的,其中加强有效知情后的同意原则是目前伦理教育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医疗机构应对伦理教育内容和流程进行规范化设计,实施多途径的伦理教育,以利于不孕症患者获取多种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患者 伦理教育 需求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不孕症患者开展伦理宣教效果的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郭靖 陈佩 袁蕙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3年第5期614-616,共3页
目的对不孕症患者开展新型伦理宣教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在新宣教方案实施前后,分别对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宣教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两次问卷数据,评价并分析新宣教方案的效果。结果关于不孕... 目的对不孕症患者开展新型伦理宣教方案的效果进行评价与分析。方法在专家访谈的基础上自拟调查问卷。在新宣教方案实施前后,分别对不孕症患者进行伦理宣教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两次问卷数据,评价并分析新宣教方案的效果。结果关于不孕症患者的新型伦理宣教方案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了解,增强其伦理意识。结论关于不孕症患者的新型伦理宣教方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仍需继续完善,在宣教过程中突出伦理宣教的重要地位,加强医疗机构伦理监督能力,将对医院伦理管理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患者 伦理宣教 效果评价 医院伦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知情同意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靖 袁蕙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5年第4期645-647,共3页
目的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知情同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医务人员知情信息告知与患方知情同意的现状与问题,从而完善知情告知的内容与方法,提高知情同意效果。方法自拟知情同意调查问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由辅助生殖技术机构... 目的通过对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知情同意情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医务人员知情信息告知与患方知情同意的现状与问题,从而完善知情告知的内容与方法,提高知情同意效果。方法自拟知情同意调查问卷,采用匿名问卷调查形式,由辅助生殖技术机构中医务人员和门诊不孕症患方夫妇填写完成。结果医务人员知情告知执行情况有待提高,在告知过程中存在不注重保护患者隐私的情况,而患方自身对知情同意也重视程度不够。医务人员期待伦理培训。结论辅助生殖技术机构知情同意情况并不乐观,亟需加强伦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知情告知意识,规范知情告知内容与方式,并探索患方知情效果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不孕症 知情同意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活体器官捐献的伦理问题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严佳垒 袁蕙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5期589-593,共5页
目的从社会、机构、家庭与个人等多个层面,系统、全面地阐述我国活体器官捐献出现与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方法以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小组讨论、深度咨询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我国活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从社会层面上... 目的从社会、机构、家庭与个人等多个层面,系统、全面地阐述我国活体器官捐献出现与可能出现的伦理问题。方法以文献研究法、专家访谈为主要研究方法,辅以小组讨论、深度咨询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我国活体器官捐献事业发展从社会层面上看,相关法律条例、公民教育宣传以及配套保障措施都存在着问题;从机构层面上看,医院人体器官移植伦理委员会在人员构成、审查能力以及监管方面也存在不足;个体层面上,活体器官捐献的供体、受体和相关医务人员也有各自的伦理困境。结论通过从社会、机构和个人三个层面解决活体器官捐献存在的伦理问题有利于全面推进活体器官捐献,充分实现活体器官移植造福人类的初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器官 器官捐献 器官移植 伦理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孕可能的风险分析和立法建议
9
作者 邵佳祺 袁蕙芸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第7期883-885,893,共4页
目的更好地理解代孕技术,使代孕能够作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在中国社会被更有序、合规、合法地使用。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分析代孕行为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结果我国明确禁止代孕,但是代孕现象客观存在,代孕风险存在于代孕行... 目的更好地理解代孕技术,使代孕能够作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之一在中国社会被更有序、合规、合法地使用。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分析代孕行为各个阶段可能存在的风险。结果我国明确禁止代孕,但是代孕现象客观存在,代孕风险存在于代孕行为整个过程,不同的阶段存在的风险各异,缺乏完善的法律保障各方的权益。结论为避免伦理和法律纷争而消极地禁止代孕难见成效,代孕暗箱操作屡禁不止,唯有制定法律,积极地应对代孕问题,规范代孕伦理原则、准入条件、违法惩处等,从根本上应对可能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代孕各方权益。因此,关于代孕立法规范的出台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代孕风险 代孕伦理与法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