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男性代谢综合征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
作者 顾静莉 曹勤 +3 位作者 黄融 顾伟威 马嘉骅 范竹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85-1189,共5页
目的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2012年1—12月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 427例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MS组)2 908例,正常对照组8 519例。检测受... 目的探讨男性代谢综合征(MS)人群中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不同水平对高尿酸血症(HUA)的影响程度。方法纳入2012年1—12月上海地区某三甲医院体检中心11 427例男性人群为研究对象,其中MS患者(MS组)2 908例,正常对照组8 519例。检测受试者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尿酸(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GGT、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A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将GGT按照四分位法分为四组,比较两组高四分位组与低四分位组对HUA的影响程度,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MS组的BMI、SBP、DBP、SUA、ALT、GGT、FPG、TAG、T-Ch、LDL-Ch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HDLCh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MS组与正常对照组上述各相关因素在GGT高四分位组与低四分位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S组,进行多因素校正后,与GGT低四分位组比较,GGT高四分位组HUA发生风险的OR值为3.09(P<0.01);在对照组,与GGT低四分位组比较,GGT高四分位组HUA发生风险的OR值为2.17(P<0.01)。结论在男性MS人群,GGT水平的升高能反映其HUA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即使在MS各组分均正常的男性人群中,这种发生风险同样增加,提示在临床和预防上要重视对GGT的健康管理,关注GGT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及时干预并警惕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高尿酸血症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黄融 曹勤 +3 位作者 顾静莉 马嘉骅 顾伟威 范竹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48-1351,1355,共5页
目的分析人群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及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以187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L),尿酸酶一过氧化物酶... 目的分析人群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及其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以18731名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和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L),尿酸酶一过氧化物酶耦联法测定血清尿酸(SUA)水平。根据血清TSH的95%可信区间(95%CI)将体检人群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亚临床甲亢组,TSH降低)、正常组和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临床甲减组,TSH升高),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对血清TSH水平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研究人群中,平均血清TSH水平为(1.54±1.13)mlU/L,95%C10.69~3.67mlU/L;亚临床甲亢组(TSH≤0.69mlU)、正常组(0.69mlU/L〈TSH〈3.67mlU/L)和亚临床甲减组(TSH≥3.67mlU/L)的人数分布为172、18167和392;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率为3.01%(564/18731)。随着血清TSH水平的升高,体质量指数(BMI)与SUA水平也逐渐升高。与正常组比较,亚临床甲亢组的SUA、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浓度降低,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显著升高;亚临床甲减组的BMI、血压以及SUA和血清三酰甘油浓度升高,而HDL浓度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FT。和FT,浓度处于正常范围,血清TSH水平升高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独立相关(OR=2.834,95%CI1.445~5.556)。结论体检人群中血清TSH参考值范围为0.69~3.67mlU/L,血清TSH升高与代谢紊乱有关,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素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酰甘油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家系一级亲属代谢状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黄融 范竹萍 +3 位作者 陈雅文 章明 刘伟 胡耀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160-2162,共3页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水平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代谢状况的影响,从而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97例糖耐量正常的T2DM家系一级亲属,按照TG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TG1组(TG<0.77 mmol/L)、TG2... 目的探讨三酰甘油(TG)水平对糖耐量正常的2型糖尿病(T2DM)家系一级亲属代谢状况的影响,从而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497例糖耐量正常的T2DM家系一级亲属,按照TG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TG1组(TG<0.77 mmol/L)、TG2组(0.77≤TG<1.06 mmol/L)、TG3组(1.06≤TG<1.58mmol/L)和TG4组(TG≥1.58 mmol/L)。计算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G),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程度,采用稳态模型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增值(△I30)与葡萄糖增值(△G30)的比值来评估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TG4组受试者AUC-G、HOMA-IR和HO-MA-β均显著高于TG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TG1组到TG3组,△I30/△G30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4组△I30/△G30出现下降趋势。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I30/△G30是影响血糖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随着TG水平增高,糖耐量正常的T2DM家系一级亲属胰岛素抵抗逐步加重,机体代偿性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但最终出现胰岛早期分泌功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一级亲属 三酰甘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对HepG2脂肪变模型中细胞损伤的影响
4
作者 范竹萍 艾罗燕 +5 位作者 陈荔萍 吴昌维 陈志威 苏大芝 许青青 王晓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31-1736,1766,共7页
目的观察人肝癌Hep G2细胞脂肪变模型中内质网应激发生的情况,探讨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BA)对该脂肪变模型中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 mmol/L的混合脂肪酸分别干预Hep 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Real-time ... 目的观察人肝癌Hep G2细胞脂肪变模型中内质网应激发生的情况,探讨分子伴侣4-苯基丁酸(4-PBA)对该脂肪变模型中内质网应激、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使用0.5、1.0 mmol/L的混合脂肪酸分别干预Hep 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CHOP和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mRNA的表达水平。以2 mmol/L的4-PBA干预脂肪变性Hep G2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检测CHOP和GRP78 mRNA的表达,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混合脂肪酸干预组Hep G2细胞内CHOP、GRP78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4-PBA干预可使脂肪变性Hep G2细胞内CHOP和GRP78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P<0.05),MDA含量明显下降,SOD和GSH水平显著升高(P<0.05),Caspase-3活性减低(P<0.05)。结论 Hep G2细胞脂肪变性时发生明显的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4-PBA能减轻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下调脂肪变性Hep G2细胞Caspase-3活性,减轻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变性Hep G2细胞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CASPASE-3 4-苯基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病毒性肝病患者病理与临床非创伤性检查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荔萍 范竹萍 +1 位作者 彭延申 邱德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0-835,共6页
目的研究比较非病毒性因素造成肝损患者的肝组织学病理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222例,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血清学、影像学检查等非创伤性指... 目的研究比较非病毒性因素造成肝损患者的肝组织学病理与临床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行肝穿刺活检的非病毒性肝病患者222例,分析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纤维化程度与血清学、影像学检查等非创伤性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年龄、肝功能指标、血小板(PLT)、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AST/PLT)比值、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AST/ALT)比值、白蛋白/球蛋白(A/G)比值均与肝组织病理分级分期有显著相关性。以1倍ALT水平正常值上限(ULN)为界,病理炎症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以2ULN为界时,纤维化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B超检查与肝组织病理炎症分级、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0.417,P=0.000;r=0.530,P=0.000)。AST/PLT比值和凝血酶原时间(PT)在肝纤维化组与无肝纤维化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0),AST/ALT、AST/PLT、A/G比值和PT值在肝硬化组与无肝硬化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12,0.000,0.003)。无创性诊断模型APRI预测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在3个预测模型中最大,APRI诊断肝纤维化和S-Index诊断肝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特异度不高;S-Index诊断肝纤维化和Forns’score诊断肝硬化的特异性较高,但灵敏度欠佳。结论临床非创伤性指标对评价非病毒性肝病肝组织病理的炎症活动程度和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预测意义。无创性诊断模型对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有一定的诊断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病毒性肝病 肝组织病理 非创伤性检查 无创性诊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脑网络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静 徐群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2期137-141,共5页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导致VCI的最常见原因,VCI起病隐匿,渐进发展,早期表现为执行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晚期可累及记忆、语言、视空间等多个认知领域,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1-2]。CSVD导致的皮质下型VCI是最... 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导致VCI的最常见原因,VCI起病隐匿,渐进发展,早期表现为执行和信息处理速度减慢,晚期可累及记忆、语言、视空间等多个认知领域,最终可能发展为痴呆[1-2]。CSVD导致的皮质下型VCI是最多见的VCI亚型,占VCI患病率的50%~70%,其病理机制目前仍不清楚,且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干预尤为重要[3]。VCI的诊断需依赖于多领域的神经心理学评估以及影像检查,2013年国际CSVD影像共识把新发皮质下小梗死、血管源性腔隙、血管源性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脑微出血和脑萎缩作为CSV D的结构影像学标志物[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 结构性脑网络 功能性脑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