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网络和因子分解机的儿童脓毒症辅助诊断系统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潇 钱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65-270,共6页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尽早明确脓毒症的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之关键。针对当前脓... 脓毒症是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给临床救治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尽早明确脓毒症的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其预后、降低病死率之关键。针对当前脓毒症临床诊断困难和对医生的临床经验有着较高要求,以及隐藏在大量电子病历中的信息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依据脓毒症临床数据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和因子分解机的数据挖掘算法结构,能够充分利用电子病历信息,辅助医生进行临床诊疗服务,快速准确地进行脓毒症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数据挖掘 神经网络 因子分解机 辅助诊断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适行为量表与镇静行为量表在儿童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评估中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佐嘉 卫婉蕊 戈晓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17-22,55,共7页
目的评价与比较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 behavior scale,CBS)与镇静行为量表(state behavior scale,SBS)在儿童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评估中应用效果,筛选最佳镇静评分系统。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 48例机械通气患儿为... 目的评价与比较舒适行为量表(comfort behavior scale,CBS)与镇静行为量表(state behavior scale,SBS)在儿童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评估中应用效果,筛选最佳镇静评分系统。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对上海儿童医学中心PICU 48例机械通气患儿为研究对象,使用CBS与SBS对其进行镇静评估,以舒适量表(comfort scale,CS)为金标准,计算2个量表的灵敏度、特异度、Youden指数、评估值和Kappa值,检验其镇静程度评估能力;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OC curve,AUC),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有效样本评估次数308次(有效率88.25%),人均观察次数为6.42次。在评估镇静过深时,CBS与CS呈中等一致性[Kappa=0.505,95%CI(0.381,0.615)],SBS呈一般一致性[Kappa=0.224,95%CI(0.154,0.301)];在评估镇静不足时,CBS呈高度的一致性[Kappa=0.881,95%CI(0.798,0.946)],SBS呈一般一致性[Kappa=0.582,95%CI(0.475,0.687)]。评估镇静过深时,CBS有较高的准确性(AUC=0.971),SBS有一定准确性(AUC=0.859);两个量表评估镇静不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 CBS对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程度的评估能力较SBS理想,且其评估内容条目确切、能准确描述镇静躁动程度,适用于临床护士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护理 机械通气 镇静评估工具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中证据应用概念模式的构建 被引量:52
3
作者 成磊 冯升 +1 位作者 胡雁 Marrion E.Broome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的构建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中证据应用概念模式。方法采用建构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参与我国大陆24项以证据应用为目的的循证护理实践项目的 56名人员进行了非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首先通过初始编码分析转录资料,然后进行聚焦编码同时收集项... 目的构建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中证据应用概念模式。方法采用建构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参与我国大陆24项以证据应用为目的的循证护理实践项目的 56名人员进行了非结构式个人深入访谈,首先通过初始编码分析转录资料,然后进行聚焦编码同时收集项目相关文本资料。结果构建了以生根为核心的我国循证护理实践中证据应用过程的概念模式,包括证据应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和一线护理管理者推动证据应用的领导力三部分。结论证据应用是一个具有四个阶段的持续循环,证据应用的影响因素需持续评估,并重视护理管理者在证据应用中的作用。来自卫生保健系统中的各个层面的人士需要积极参与循证护理实践,在系统层面营造支持性的氛围,采用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有效并可持续地使循证护理理念和证据内容在系统流程、日常护理实践和护士专业能力发展中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循证实践 证据应用 护理 生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急诊心肺复苏特点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璧如 王莹 +3 位作者 杨燕文 赵醴 钱娟 任宏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90-893,共4页
目的分析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寻找可行方法。方法对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 目的分析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或呼吸、心跳停止)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影响心肺复苏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提高儿科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率及改善预后寻找可行方法。方法对急诊创伤中心(EDTC)2001年3月至2007年3月急诊心肺复苏(CPR)患儿的临床资料、心肺复苏原因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共有199例患儿在EDTC进行CPR。就诊时呼吸停止84例(42.21%),出院时存活54例(64.29%);心跳停止115例(57.79%),急诊CPR后恢复自主循环(ROSC)38例(33.04%),出院时存活9例(7.83%);呼吸停止与心跳停止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2,P=0.000)。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时157例(78.89%)有现场目击者,其中137例目击者为家长(87.26%),42例(21.11%)无目击者;有目击者予院前CPR20例(12.74%);有目击者与无目击者最终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0.45)。意外伤害性疾病(58例,29.15%)是导致小儿急诊CPR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先天性心脏病(49例,24.62%)和严重感染性疾病(32例,16.08%)。院前救护车转运52例(26.13%)。结论小儿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者病死率高,尤其是院外心跳停止者;意外伤害是儿童期急诊CPR的最常见原因,家长是儿童呼吸或心跳停止最常见的目击者;要提高儿科急诊CPR成功率,需要加强监护人对儿童的监护意识,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同时需要对监护人普及儿科急救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第一时间救护患儿的能力,从而改善院外呼吸或心跳停止患儿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儿科急诊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1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宏 王莹 陈同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4-357,共4页
目的分析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例以反复发热13d,腹泻7d,嗜睡1d为主诉入院的14个月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鉴于患儿2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提示CD4+T... 目的分析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1例以反复发热13d,腹泻7d,嗜睡1d为主诉入院的14个月患儿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总结,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鉴于患儿2次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均提示CD4+T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并且排除了HIV感染,也无明显的已知病因或治疗相关因素引起免疫功能抑制,因此最后诊断考虑为: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脑实质炎症、肺炎、腹泻病、鹅口疮、电解质紊乱。结论尽管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但是在临床工作中仍可见到,因此应提高警惕,对出现机会感染和复杂感染的患儿,应及时考虑到免疫功能可能存在问题,尽快明确病因,以利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缺陷 特发性CD4^+T淋巴细胞减少症 反复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重症百日咳改良换血疗法的护理 被引量:4
6
作者 陆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换血疗法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重症百日咳患儿采取改良换血疗法进行治疗。换血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结果6例患儿接受换血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5例痊愈出院,1例因并... 目的探讨改良换血疗法治疗婴儿重症百日咳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6例重症百日咳患儿采取改良换血疗法进行治疗。换血期间严格无菌操作,做好并发症的监测与护理。结果6例患儿接受换血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下降。5例痊愈出院,1例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改良换血疗法用于重症婴儿百日咳可有快速降低外周血中白细胞,且患儿换血过程中血容量控制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重症百日咳 换血疗法 肺动脉高压 呼吸衰竭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重症患儿营养管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7
作者 冯升 成磊 +2 位作者 冯一 陆华 周英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共4页
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重症患儿营养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组建营养管理小组,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营养指南的推荐意见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多学科合作的营养管理流程",并将其应用于380例重症患儿(观察组)的营... 目的评价护士主导的多学科团队在重症患儿营养管理中的作用。方法组建营养管理小组,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营养指南的推荐意见和临床实际情况制定"多学科合作的营养管理流程",并将其应用于380例重症患儿(观察组)的营养管理,与上一年同期收治的360例重症患儿(对照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流程管理后,观察组有301例在入住PICU 24~48h实施早期营养支持,早期营养支持率为79.2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天数、PICU住院天数、总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以护士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营养管理流程,规范了营养管理流程,为危重患儿提供有效合理的营养支持,促进了患儿的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儿 营养不良风险 营养支持 护士 多学科团队 营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营养风险筛查工具用于危重患儿诊断效能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冯升 成磊 +2 位作者 陆华 冯一 周英凤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9,共5页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与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STAMP)用于危重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TRONGkids和STAMP对647例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以WHO推荐的Z值为金标准,432例(66.8%)存在营养... 目的探讨营养状况和生长风险筛查工具(STRONGkids)与儿科营养不良筛查工具(STAMP)用于危重患儿营养不良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STRONGkids和STAMP对647例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结果以WHO推荐的Z值为金标准,432例(66.8%)存在营养不良风险,269例(41.6%)诊断为营养不良。STRONGkids筛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低风险109例(16.8%)、中风险390例(60.3%)、高风险148例(22.9%)。STAMP筛查结果显示营养不良低风险99例(15.3%)、中风险253例(39.1%)、高风险295例(45.6%)。以中、高风险合并作为临界点时,STRONGkids和STAMP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2.4%、35.3%、74.2%、69.7%、0.741和93.5%、33.0%、73.7%、71.7%、0.762。结论危重患儿营养不良风险和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两种筛查工具的灵敏度高和ROC曲线下面积较高,对营养不良风险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STAMP在实际操作中比STRONGkids更加复杂,耗时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营养不良 营养风险 STAMP STRONGkids 诊断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