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维血流技术在主动脉缩窄术后血流动力学定量评估中的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胡立伟 彭雅枫 +5 位作者 孙爱敏 王谦 欧阳荣珍 郭辰 刘金龙 钟玉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研究四维血流(4D Flow)分析对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患儿和正常儿童志愿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4D Flow在CoA术后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例CoA术后患者(研究组),男2例,女1例,... 目的研究四维血流(4D Flow)分析对主动脉缩窄(CoA)术后患儿和正常儿童志愿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探讨4D Flow在CoA术后的评估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3例CoA术后患者(研究组),男2例,女1例,年龄(12±4)岁,术后随访时间1~11年;同时选取3名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均为男性,年龄(13±3)岁。通过4D Flow技术计算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能量损失(EL)和切应力(WSS)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定量评价。采用Bland-Altman方法比较图像定量分析数据的偏差和95%置信区间(95%CI)。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狭窄部位远端层面的切应力明显升高,分别为(0.78±0.12)Pa、(0.44±0.11)Pa。研究组的PWV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3.39±6.31)Pa、(5.86±0.62)Pa。在可重复性评价中,PWV、EL、WSS偏差和95%CI较好,偏差分别为1.07、-1.00和-0.04,95%CI分别为-1.99~4.13、-6.54~4.54和-0.18~0.09。结论 4D Flow可用于定量评价CoA术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主动脉EL和狭窄段近端的涡流大小有关。狭窄段部位、涡流大小和WSS升高是早期影响CoA术后血管顺应性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缩窄 心血管外科手术 磁共振成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儿童心脏磁共振的Glenn术后血流动力学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胡立伟 钟玉敏 +3 位作者 刘金龙 孙琦 杜隽 王谦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通过血流学力学对儿童先心病磁共振图像后处理分析,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评价双向Glenn(BDG)吻合术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先心病患者术后的心脏磁共振数据,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BDG术后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能量... 目的:通过血流学力学对儿童先心病磁共振图像后处理分析,探讨血流动力学参数在评价双向Glenn(BDG)吻合术的作用。方法:收集10例先心病患者术后的心脏磁共振数据,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对BDG术后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能量损失和左右肺血比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在多种左、右肺动脉流量分配比对比下,肺动脉血流分配比50:50时,能量损失均较其他设计方案低(0.8~1.0m W)。结论:Glenn吻合术之后进行血液流场的数值模拟和对比分析具有临床意义。计算机流体动力学多参数分析对于设计二期Fontan手术方案尤其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 先天性心脏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压泵在乳猪肺灌注模型建立中的应用
3
作者 孔祥 赵曙光 +3 位作者 马良龙 黄惠民 范慧敏 刘中民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滚压泵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猪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两种灌注方法对肺的损伤。方法12只乳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持续灌注组(实验组)。分别在左、右心耳以及肺动脉插管。滚压泵将贮血器中的灌注液泵... 目的通过滚压泵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的猪隔离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比较两种灌注方法对肺的损伤。方法12只乳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对照组)和持续灌注组(实验组)。分别在左、右心耳以及肺动脉插管。滚压泵将贮血器中的灌注液泵入肺动脉,灌注双肺后再通过左心耳将灌注液引流回贮血器,建立猪肺灌注模型。对照组双肺停止灌注90min后灌注30min,实验组双肺持续灌注120min,灌注流量均为80mL/kg.min。测定实验前后的肺静态顺应性以及灌注液中TNF-α、IL-6变化。测定肺组织湿干比并进行电镜观察。结果实验组肺静态顺应性(实验组6.14±1.17mL/cmH2O,对照组7.89±0.94mL/cmH2O,p=0.017)、湿干比(对照组5.18±0.97,实验组3.84±1.08,P=0.048)、TNF-α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0.80±0.26ng/mL,对照组0.52±0.15ng/mL,P=0.044)(P<0.05),电镜下的肺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滚压泵建立猪肺持续灌注和缺血再灌注模型具有操作简便的特点。持续性非搏动灌注较之缺血再灌注对肺的损伤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模型 小型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路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和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傅丽娟 顾晓蓉 +4 位作者 管咏梅 何萍萍 王顺民 徐志伟 徐莉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11期23-24,共2页
目的探索在目前体制和条件下,临床路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12月胸外科收治的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6例)施行临床路径。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59 d,与对照组(11.... 目的探索在目前体制和条件下,临床路径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2003年1月至12月胸外科收治的12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6例)施行临床路径。结果实验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7.59 d,与对照组(11.96 d)相比,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儿的平均住院费用与对照组比较,降低了1 224.3元,差异显著(P<0.05);两组的静脉输液天数、术后宣教及时率、术后早期活动天数及家长满意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临床路径将疾病治疗程序化,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率,能有效提高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和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应用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死亡原因的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11
5
作者 于新迪 杜欣为 +3 位作者 王伟 朱德明 徐卓明 张海波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911-916,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23 500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死亡的原因及并发症,为进一步改善CHD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3 50... 目的回顾性分析23 500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儿行体外循环术后发生死亡的原因及并发症,为进一步改善CHD的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6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23 500例C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体外循环术后死亡患儿的病种、年龄、死亡原因和并发症。结果 23 50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共死亡569例,病死率为2. 42%。死亡患儿与存活患儿比较,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016年,CHD患儿的病死率仅为1. 68%。除了2016年的手术总数比2015年略有下降外,2009—2015年的CHD病例数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从2011年起,由于手术总数开始增加(较2010年增加了349例),所以死亡例数也同步增多,但病死率依旧呈现下降的趋势。569例死亡患儿中6个月以下死亡占比较高,其中又以<3个月的患儿占比最高(35. 50%)。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7. 74%)、呼吸系统并发症(15. 93%)、多器官功能衰竭(11. 49%)和心律失常(7. 66%)。结论畸形复杂程度和年龄是影响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死亡率的主要因素。围手术期心功能的保护仍是进一步改进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先天性 体外循环 死亡率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室手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继红 苏肇伉 +1 位作者 王亮君 周燕萍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69-1271,1311,共4页
目的分析单心室系列手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4年1月—2011年1月连续61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接受单心室系列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单心室系列手术包括体肺... 目的分析单心室系列手术治疗内脏异位综合征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04年1月—2011年1月连续61例内脏异位综合征患儿接受单心室系列手术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单心室系列手术包括体肺分流、肺动脉环缩、双向腔肺分流术、改良Fontan手术以及Kawashima手术;早期死亡指第1次手术至Fontan术后30 d内死亡。结果术后早期死亡病例共8例,病死率为13.1%。其中左心房异构死亡1例,右心房异构死亡7例;新生儿期手术死亡2例,双向腔肺分流术后死亡1例,改良Fontan术后死亡5例。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新生儿期手术(危险比5.56,P=0.04)、梗阻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危险比18.21,P=0.02)、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危险比12.31,P=0.03)与内脏异位综合征的术后早期死亡相关。结论左心房异构手术效果优于右心房异构,内脏异位综合征术后早期死亡危险因素为新生儿期手术、合并梗阻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和中度以上房室瓣反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异位综合征 手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小儿的同种带瓣管道失功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永红 苏肇伉 张海波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3-435,共3页
关键词 同种带瓣管道 小儿 原因分析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同种异体带瓣管道 植入治疗 早期失功 室间隔缺损 肺动脉闭锁 生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复元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沈笑怡 李从红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2,共4页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复元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2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表、复元评定量表、自我病耻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复元评定量表总... 目的了解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复元水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4月,便利抽样法选取上海市社区精神障碍患者23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表、复元评定量表、自我病耻感量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社区精神障碍患者复元评定量表总分为(83.96±15.40)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提示:自身状况判断、病耻感、社区康复使用是患者复元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19.6%。结论精神障碍患者的复元水平受到自身和环境层面的综合影响,社区康复需要重视评估患者的主体参与、病耻感水平、个性化复元需求,探索开展以复元为导向的本土化精神康复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复元 病耻感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围手术期标准化管理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顾晓蓉 倪平 +2 位作者 徐杰琼 瞿勇强 管咏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597-601,共5页
目的总结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在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外科实施气管slide成形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的85例患儿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至2020... 目的总结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在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胸外科实施气管slide成形术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应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的85例患儿为对照组,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173例患儿作为干预组,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气道管理方案。结果共纳入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患儿258例,中位年龄12.0(9.0~17.0)月,中位体质量8.6(7.0~10.6)kg。干预组术前年龄和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再插管率和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前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内翻、气道炎症、吻合口黏膜出血糜烂、气道少量出血和痰栓阻塞的术后并发症比例,干预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学科的围手术期气道管理方案对先天性长段气管狭窄的患儿效果良好,可减少术后多种气道并发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利于患儿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气道管理 先天性气管狭窄 应用效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前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嘉忠 王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32-1334,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存在大脑损伤,既往认为大脑损伤与外科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等有关,目前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即可存在大脑损伤。文章结合国内外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脑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综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脑损伤...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存在大脑损伤,既往认为大脑损伤与外科手术操作和体外循环等有关,目前发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前即可存在大脑损伤。文章结合国内外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脑损伤研究的最新进展,系统综述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大脑损伤的基本类型、术前大脑损伤的流行病学及其可能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大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