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圆锥位置正常或低位的儿童终丝牵拉综合征(附49例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鲍南 宋云海 +3 位作者 顾硕 洪莉 顾松 陈其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24-426,共3页
目的探讨圆锥在正常位置和低位的儿童终丝牵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终丝牵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MRI检查及手术,其中18例圆锥在正常位置,31例圆锥低位,比较两组患儿的情况。手术均采用终丝切断术。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圆锥在正常位置和低位的儿童终丝牵拉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终丝牵拉综合征的临床表现、X线平片、MRI检查及手术,其中18例圆锥在正常位置,31例圆锥低位,比较两组患儿的情况。手术均采用终丝切断术。结果两组在椎体隐裂畸形、下肢畸形的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的损害和手术后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圆锥低位组较圆锥位置正常组更多病例有腰骶部皮肤特征性表现、合并有其他先天性脊柱裂畸形。两组病人手术均有效果。结论终丝牵拉综合征圆锥可以低位也可以在正常位置,诊断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检、脊柱X线平片,MRI检查是诊断的关键指标。行终丝切断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丝牵拉综合征 诊断 手术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终丝牵拉综合征60例诊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鲍南 吴水华 +4 位作者 杨波 顾硕 褚君 胡明 施诚仁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探讨不同位置儿童终丝牵拉综合征及伴随脊柱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60例终丝牵拉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临床表现、X线平片及MRI检查结果,其中21例圆锥在正常位置,18例圆锥低位,21例圆锥低位伴腰骶部椎管内脂... 目的 探讨不同位置儿童终丝牵拉综合征及伴随脊柱裂畸形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60例终丝牵拉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临床表现、X线平片及MRI检查结果,其中21例圆锥在正常位置,18例圆锥低位,21例圆锥低位伴腰骶部椎管内脂肪瘤畸形,比较3组患儿病情,包括腰骶部皮肤特征、椎体畸形、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脊柱裂畸形、下肢畸形、括约肌功能障碍以及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 3组在椎体畸形、下肢畸形的发生率以及神经功能损害和手术后恢复方面无明显区别,在腰骶部皮肤特征性表现发生率、是否合并其他先天性脊柱裂畸形方面,有明显区别.3组病例手术治疗均有效果.结论 终丝牵拉综合征圆锥可以在正常位置,MRI不是判断终丝有否病变的唯一标准,还需综合考虑临床表现、体检、脊柱X线平片及MRI检查结果.对于终丝变性,尤其有神经症状者,无论圆锥位置如何,均应尽早手术.手术方法为终丝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诊治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为首发表现的儿童颅内间叶性肿瘤1例
3
作者 高俜娉 马靖 +3 位作者 夏泽阳 宋云海 鲍南 杨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240-1242,共3页
患儿,女性,9岁。因“间歇性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23年6月就诊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体温最高超过39℃,可下降至正常。不伴头痛、恶心、呕吐、咳嗽流涕、抽搐等症状,无乏力、食欲下降及体质量减轻。神经系统体格... 患儿,女性,9岁。因“间歇性反复发热1个月余”于2023年6月就诊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体温最高超过39℃,可下降至正常。不伴头痛、恶心、呕吐、咳嗽流涕、抽搐等症状,无乏力、食欲下降及体质量减轻。神经系统体格检查阴性。完善相关实验室检查,包括三大常规、炎性标记物评估、免疫功能评估、脑脊液常规生化及培养、病毒、结核、真菌等病原学检查,发现C反应蛋白和淀粉样蛋白略增高,血沉明显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血清补体C3、C4、总补体和铁蛋白升高,IL-1β和IL-6增高(表1)。其余均为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间叶性肿瘤 FET-CREB融合 儿童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脑震荡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梁秦川(综述) 鲍南 施诚仁(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82-486,共5页
儿童脑震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运动或其他因素导致脑震荡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神经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具可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手段,但在儿童群体中,脑震荡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个体化的临床评估。基层医务人员应... 儿童脑震荡是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由于运动或其他因素导致脑震荡发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许多神经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工具可作为临床评估的辅助手段,但在儿童群体中,脑震荡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个体化的临床评估。基层医务人员应根据指南、门诊电子健康档案和辅助决策软件,依据个体化原则对该病进行诊治,同时采用物理疗法、行为疗法和心理疗法加速患者的康复进程。虽然血清生物标志物是目前对高危人群进行疾病筛查的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推荐使用血清生物标志物进行筛查。本文将对儿童脑震荡预防及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震荡/预防和控制 脑震荡/并发症 脑震荡/药物疗法 颅脑损伤/外科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管畸形围生期处理新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钟家斐 顾硕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548-553,共6页
随着影像学等技术的进步,神经管畸形围生期处理方法在过去的30年经历了飞跃式发展。过去,神经管畸形在出生时才能被发现或者因表现不明显而被漏诊,病死率高且预后极差;现在,产前诊断及针对性处理手段的进步使得围生期处理神经管畸形理... 随着影像学等技术的进步,神经管畸形围生期处理方法在过去的30年经历了飞跃式发展。过去,神经管畸形在出生时才能被发现或者因表现不明显而被漏诊,病死率高且预后极差;现在,产前诊断及针对性处理手段的进步使得围生期处理神经管畸形理念进一步更新,包括主动预防、加强孕期产检及咨询、分娩方式及时机的选择、针对性处理计划等,极大地提高了神经管畸形患儿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本文通过查阅、分析、总结最新文献,对神经管畸形围生期处理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管缺损 围生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窥镜辅助下微创手术整复婴幼儿颅骨凹陷性骨折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其民 顾硕 +2 位作者 顾松 吴晔明 鲍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26-627,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婴幼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21例患儿,男15例,女6例,年龄4~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分别位于顶骨、额骨及枕骨,凹陷度>5mm。手术选取骨折边缘2cm长的小切口,颅骨钻孔,皮下游离后置内窥镜于骨折面,在内窥... 目的介绍一种治疗婴幼儿颅骨凹陷性骨折的微创手术。方法21例患儿,男15例,女6例,年龄4~24个月,平均10个月。骨折分别位于顶骨、额骨及枕骨,凹陷度>5mm。手术选取骨折边缘2cm长的小切口,颅骨钻孔,皮下游离后置内窥镜于骨折面,在内窥镜引导下用撬棒行颅骨复位。结果平均手术时间约20min,术后2~3d出院,复查CT颅骨复位良好,无颅内血肿、伤口感染、皮下积液、神经系统损伤、癫等并发症。结论婴幼儿颅骨凹陷性骨折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小切口也能成功复位。该方法创伤小,操作简便,视野清晰,手术及住院时间短,而且还有较好的美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 凹陷性骨折 内窥镜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侧单纯性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 被引量:1
7
作者 鲍南 高俜娉 +2 位作者 宋云海 杨波 陈成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研究背侧单纯性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的关系,探索单纯脊膜膨出合并脊髓栓系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背侧单纯性脊膜膨出患儿69例,结合MRI及手术椎管腔探查所见,研究单纯性脊膜膨出与导致脊髓栓系的其它病变的... 目的研究背侧单纯性脊膜膨出与脊髓栓系的关系,探索单纯脊膜膨出合并脊髓栓系的诊断、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择背侧单纯性脊膜膨出患儿69例,结合MRI及手术椎管腔探查所见,研究单纯性脊膜膨出与导致脊髓栓系的其它病变的关系。结果69例中,MRI及手术发现67例(占97%),患儿除单纯脊膜膨出外,还合并其它相关脊髓病变,如终丝牵拉、纤维束带、脊髓马尾神经粘连、脊髓纵裂、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等。手术修补膨出脊膜的同时,切除椎管内病灶,松解脊髓栓系,术后未见神经损害。结论单纯性脊膜膨出有很高的脊髓栓系伴发率,MRI是其必要检查。一旦确诊,建议积极手术治疗,术中不仅要修补膨出脊膜,还应探查椎管腔,解除脊髓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性脊膜膨出 脊髓栓系 诊断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缝早闭相关信号通路及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许震宇 鲍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83-1086,共4页
先天性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额面发育畸形,该疾病可严重影响外观,部分可阻碍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神经及心理障碍。研究该疾病的遗传规律对其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颅骨及颅缝发育理论、分子信号通路以及遗... 先天性颅缝早闭,又称狭颅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颅额面发育畸形,该疾病可严重影响外观,部分可阻碍智力发育,造成严重的神经及心理障碍。研究该疾病的遗传规律对其诊断及防治具有重大意义。该文从颅骨及颅缝发育理论、分子信号通路以及遗传学研究方面,对先天颅缝早闭致病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 信号通路 遗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旁脂肪脊髓脊膜膨出1例
9
作者 高俜娉 鲍南 +1 位作者 杨波 宋云海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13-413,415,共2页
患儿,男性,6岁,主诉腰部脊柱右侧肿块伴小便失禁、双足畸形、双下肢无力6年。大便基本正常。查体腰骶部脊柱右侧可触及隆起肿物,肿块表面有完整皮肤覆盖,脊柱向左侧弯。右下肢无感觉,肌力0级,右足内翻畸形;左下肢肌力Ⅱ级,感觉减退,左... 患儿,男性,6岁,主诉腰部脊柱右侧肿块伴小便失禁、双足畸形、双下肢无力6年。大便基本正常。查体腰骶部脊柱右侧可触及隆起肿物,肿块表面有完整皮肤覆盖,脊柱向左侧弯。右下肢无感觉,肌力0级,右足内翻畸形;左下肢肌力Ⅱ级,感觉减退,左膝不能屈曲,左足外翻畸形。MRI显示脊柱右侧囊性肿块,与椎管内相通,肿块内可见脊髓疝出并附着于远端囊壁上。腰段椎管内可见脊髓纵裂,中间有一骨嵴分隔。骨嵴附近硬膜内一占位性病变压迫左侧脊髓。脊柱向左侧弯伴多发椎体畸形(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脊膜膨出 脊柱 囊性肿块 脂肪 下肢肌力 感觉减退 双下肢无力 足内翻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的临床表现及基因诊断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守庆 鲍南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4期409-412,共4页
颅缝是指颅骨之间由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形成的缝隙,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重量、体积增加,功能不断发育完善,未闭的颅缝能够提供可塑性的颅腔,以适应不断发育的大脑。颅缝早闭是指一条或者多条颅缝过早闭合... 颅缝是指颅骨之间由少量结缔组织相连形成的缝隙,刚出生的婴儿大脑尚未发育完全,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重量、体积增加,功能不断发育完善,未闭的颅缝能够提供可塑性的颅腔,以适应不断发育的大脑。颅缝早闭是指一条或者多条颅缝过早闭合,使得颅腔不能适应体积不断增大的大脑,颅骨限制、压迫不断增长的脑组织,引起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同时未闭合的颅缝受压不断增宽,致使头颅畸形;颅缝早闭目前病因不明,是最常见的一种头面部畸形,一般分为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和非综合征型颅缝早闭,非综合征性颅缝早闭即单纯性的颅缝早闭,若颅缝早闭症同时伴有面部和四肢畸形,则称为综合征型颅缝早闭。综合征型颅缝早闭发病率约为1/6250,常见的有Apert综合征、Crouzon综合征、Saethre—Chotzen综合征、Pfeiffer综合征、Carpenter综合征、Muenke综合征[1],现就其临床表现和基因诊断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缝早闭症 非综合征型 基因诊断 临床表现 Pfeiffer综合征 CROUZON综合征 APERT综合征 头面部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